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平面型水土保护毯的岸坡防护方法与流程

2021-11-20 02: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土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平面型水土保护毯的岸坡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2.水土流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难题,要解决水土流失的关键就是要把土固定住不随水一起冲刷流走,过去的传统河道护岸建设往往更强调行洪排涝、兴利除害和满足安全需要等,往往导致断面规则化、渠道化、河岸河底硬质化,选择的护坡材料也多为硬质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砌石等,这些材料对于河道的岸坡自身稳定及抗冲刷能力较强,对河道发挥防汛排涝安全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此类护岸隔断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自由交换,降低了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存在着绿化率低、生态环保性较差等问题。
3.随着人们对工程的生态效应越来越重视,在河道、水道、排洪渠、海堤等工程的护坡中,植被生态护坡得到广泛应用,通常认为,植被生态护坡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利用植物的发达根系进行护坡固土,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但植被生态护坡难以抵御高强度的水力侵蚀(如地表径流、降雨径流等),因而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2m /s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如河流弯道)不适宜使用。
4.如果有一种既可满足排涝安全需求,同时能兼顾水土保护的方法,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涝效果好、安全系数高、水土保护效果好、绿化率高、施工简单灵活高效、无岁修成本、使用耐久性好、抗冲击能力强的平面型水土保护毯的岸坡防护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排涝效果不佳、安全系数不高、水土保护效果差、无绿化、施工烦琐效率低、岁修成本高、使用耐久性差、抗冲击能力差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平面型水土保护毯的岸坡防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 1.1施工地点准备:先对施工地形进行勘探了解,并移走大的岩石、土块、植物等障碍物(直径超过50mm),确保保护毯和土壤的密切接触,疏松50-75mm厚的土层土壤来提供适宜的苗床,在安装毯子之前,改良土质并施肥;1.2播种:岸坡区部位播种密度为20g/

,2/3的种子撒于保护毯上,覆土后再撒剩下的1/3种子,水位变动区种植水生植物或在铺设保护毯之前先铺一层植被根茎;2、锚固设备 选择u形钢钉(钢钉直径6-8mm,长度为400-700mm),钉子必须钉进土壤,并具有足够的穿透能力保证不会松掉拔出,对于较松的土壤应该用更长的钉子,对于多岩石的土壤结构建议使用地锚;3、保护毯铺设 3.1堤坝及斜坡固定:在坡面的堤肩和堤脚处,各开一条沟槽,深度、宽度均不小于0.3m,堤脚填充c15素混凝土,堤肩采用耕植土
回填;3.2切割及铺设:应垂直于岸线纵向铺设保护毯,测量坡面长度及两端沟槽深度,计算并裁剪相应长度的水土保护毯,将毯体移至相应位置沿着斜坡展开并调整位置(注意分清毯体正反面,毯子平背部分朝下,开放结构朝上),在堤顶、堤脚沟槽部位将毯子放入沟槽中并用锚钉固定(锚钉间距为1m),其余坡面位置在正常坡度情况下每2-3

固定一个锚钉;3.3搭接:顺水流方向搭接(上游压下游),干性边坡的搭接宽度约为0.1m,在水中使用时,搭接宽度不得低于0.15m,搭接处同样用钢钉进行固定,锚钉间距为1m;4、覆土 水土保护毯铺设好后要迅速锚固并覆盖耕植土,覆土厚度约为30-40mm,若铺设于水下或高水流冲刷区域,可在平面型水土保护毯上填充碎石(粒径2-5mm,约15kg/

,需在覆盖表土之前先用耙将碎石铺匀),覆土完成后,以地面压实沉降后均匀填充毯体且略微溢出为最佳效果;5、防护及养护 在施工坡面覆盖无纺布(建议规格:12-14 g/

)进行植被萌芽期防护,播种后需浇水养护一至两周,确保发芽期所需水分,浇水时应避免水流过大破坏种子均匀分布。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铺设保护毯播撒种子长出植被与土壤形成一体,排涝效果好,安全系数高,水土保护效果好,绿化率高,施工简单灵活高效,无岁修成本,使用耐久性好,抗冲击能力强。
具体实施方式
8.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9.一种基于平面型水土保护毯的岸坡防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 1.1施工地点准备:先对施工地形进行勘探了解,并移走大的岩石、土块、植物等障碍物(直径超过50mm),确保保护毯和土壤的密切接触,疏松50-75mm厚的土层土壤来提供适宜的苗床,在安装毯子之前,改良土质并施肥;1.2播种:岸坡区部位播种密度为20g/

,2/3的种子撒于保护毯上,覆土后再撒剩下的1/3种子,水位变动区种植水生植物或在铺设保护毯之前先铺一层植被根茎;2、锚固设备 选择u形钢钉(钢钉直径6-8mm,长度为400-700mm),钉子必须钉进土壤,并具有足够的穿透能力保证不会松掉拔出,对于较松的土壤应该用更长的钉子,对于多岩石的土壤结构建议使用地锚;3、保护毯铺设 3.1堤坝及斜坡固定:在坡面的堤肩和堤脚处,各开一条沟槽,深度、宽度均不小于0.3m,堤脚填充c15素混凝土,堤肩采用耕植土回填;3.2切割及铺设:应垂直于岸线纵向铺设保护毯,测量坡面长度及两端沟槽深度,计算并裁剪相应长度的水土保护毯,将毯体移至相应位置沿着斜坡展开并调整位置(注意分清毯体正反面,毯子平背部分朝下,开放结构朝上),在堤顶、堤脚沟槽部位将毯子放入沟槽中并用锚钉固定(锚钉间距为1m),其余坡面位置在正常坡度情况下每2-3

固定一个锚钉;3.3搭接:顺水流方向搭接(上游压下游),干性边坡的搭接宽度约为0.1m,在水中使用时,搭接宽度不得低于0.15m,搭接处同样用钢钉进行固定,锚钉间距为1m;4、覆土 水土保护毯铺设好后要迅速锚固并覆盖耕植土,覆土厚度约为30-40mm,若铺设于水下或高水流冲刷区域,可在平面型水土保护毯上填充碎石(粒径2-5mm,约15kg/

,需在覆盖表土之前先用耙将碎石铺匀),覆土完成后,以地面压实沉降后均匀填充毯体且略微溢出为最佳效果;5、防护及养护 在施工坡面覆盖无纺布(建议规格:12-14 g/

)进行植被萌芽期防护,播种后需浇水养护一至两周,确保发芽期所需水分,浇水时应避免水流过大破坏种子均匀分布。
10.平面型水土保护毯是一种顶部为开放结构,背部复合二维平面纤维层的聚酰胺垫,它能够为边坡提供全面、整体性的保护,使用时,平面部分靠下铺设。在水的承载较高的
情况下,还可将碎石等填充进网垫中,以增加坡面的耐久性,更适用于植被难以充分生长的地区,如水位变动区。
11.这种基于平面型水土保护毯的岸坡防护技术是指使用平面型水土保护毯作为护坡材料,通过植物的生长对边坡进行加固的一门新技术。根据边坡地形地貌、土质和区域气候的特点,在边坡表面覆盖一层平面型土工合成材料并按一定的组合与间距种植多种植物,通过植物的生长活动达到根系加筋、茎叶防冲蚀的目的。经过生态护坡技术处理,可在坡面形成茂密的植被覆盖,在表土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孔隙水压力和土体自重力,从而大幅度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1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平面型水土保护毯的岸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促进植被生长能力。有试验表明:在毯体铺设的前21天,能增加40%数量的种子萌芽;在植被比较脆弱的时候,能增加植被10%的韧性,防止外力损伤幼芽;在植被成长和稳定的过程中,能增加植被60%的张力,确保结构的完整性。
13.2.良好的土壤固持能力。平面型水土保护毯的孔隙率高达95%以上,能够确保边坡表面填土在三维孔隙中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有试验表明,在没有植被和强降雨状态下(坡度比1:1,降雨强度150mm/h),平面型水土保护毯能减少坡面70%的土壤流失,随着地表植被的进一步丰富丰茂,可有效减少降雨、地表径流及水流对土壤颗粒的冲刷,避免工程质量因侵蚀而发生损害。
14.3.极高的耐久性:平面型水土保护毯采用聚酰胺(pa6)制成,是一种高耐久性、长期不降解的防土壤侵蚀控制产品,这种产品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发芽率,使用年限为50年。作为100%的聚酰胺合成物,它能抵抗生物的、化学的和紫外线的降解作用。尤其适用于存在高荷载的土地状况和要求高耐久性的情况下。
15.4.优异的抗冲能力。由于平面型水土保护毯背部复合了二维平面单丝纤维层,与其他产品相比,更容易接受砾石等较大颗粒物的填充。在水位变动区使用时,17mm厚的毯体填充2-6mm碎石层厚,植被可以完全生长,而且毯体每平方米高达2980米的人造根系结构能够为植被提供额外的加筋,从而使整个坡面的短时抗冲能力达到5m/s以上。
16.5.施工灵活,无岁修成本。既可在整坡后一次性铺设,亦可边整坡边铺设,可视工程情况及天气情况灵活安排,为坡体提供即时性和永久性防护。与同类型植被保护毯相比,平面型水土保护毯增加了40%的抗拉强度,技术性能超过市场上所有同类产品。短期上来说,它能够抵抗施工造成的损害。长期上来说,它超强的耐久度可以减少紫外线的降解作用,除草机和其它维护设备造成的损害,以及外力对毯体造成的损坏等。
17.上述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