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是现在的一种电能汲取方式,通过将太阳能汲取转换成日常使用的电能,现在的光伏发电的技术很成熟,已经能够广泛的普及到各个领域当中,通过光伏发电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使一种比较环保的能源汲取方式。
3.为了符合需求光伏发电板也存在许多的种类,尺寸也各不相同,在一些安装空间受限的地方只能够缩小光伏发电板的尺寸,但是也会降低光伏发电板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因安装空间受限导致缩小光伏发电板的尺寸,同时也会降低光伏发电板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光伏发电板,所述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架体的上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滑槽连通;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的夹持件,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定位孔,伸入所述夹持件的通孔中与所述夹持件的内壁抵接,使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其中,夹持件远离所述架体的一端夹持固定有第一光伏发电板,通过调节所述夹持件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能够调整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板与所述第二光伏发电板之间的间距。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件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中的滑块;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以及与螺纹杆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的夹持块;其中,所述螺纹杆能够沿所述螺纹杆的轴线转动,使调节所述螺纹杆伸出所述滑块的长度。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伸入所述滑槽中的一端的外壁与架体的内壁抵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块的外壁上活动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部分伸入所述滑块中,与设置在所述滑块内部的弹簧固定连接,使抵接块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滑块插入所述滑槽到底时,所述抵接块的侧壁与架体的内侧壁抵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块上部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伸入所述夹持块的凹槽的一端能够与第一光伏发电板的外壁抵接。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通过将夹持件活动设置在滑槽中,使得夹持件能够在滑槽中移动,从而使得固定在夹持件上的第一光伏发电板能够移动,实现了通过两块上下重叠的双层光伏发电板能够在有限的安装空间下增加光伏发电装置的运行效率。
12.2、通过调节夹持件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能够调整第一光伏发电板与第二光伏发电板之间的间距,能够增加第二光伏发电板的光照面积,从而实现了提高光伏发电装置的工
作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5.图3为图2的a处的放大图。
1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7.10、架体;11、滑槽;12、定位孔;20、夹持件;21、滑块;2101、抵接块;22、螺纹杆;23、夹持块;31、第一光伏发电板;32、第二光伏发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19.请参阅图1

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架体10,架体1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光伏发电板32,架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1,架体10的上部开设有定位孔12,定位孔12与滑槽11连通;活动设置在滑槽11中的夹持件20,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12,伸入夹持件20的通孔中与夹持件20的内壁抵接,使夹持件20与架体10固定连接;其中,夹持件20远离架体10的一端夹持固定有第一光伏发电板31,通过调节夹持件20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能够调整第一光伏发电板31与第二光伏发电板32之间的间距。
20.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工作人员将第一光伏发电板31安装在夹持件20上,将第二光伏发电板32安装在架体10上,之后,通过将夹持件20活动设置在滑槽11中,使得夹持件20能够在滑槽11中移动,从而使得固定在夹持件20上的第一光伏发电板31能够移动,在调整第一光伏发电板31适应于的水平方向的工作空间后,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12,伸入夹持件20的通孔中与夹持件20的内壁抵接,使得夹持件20与架体10固定连接,实现了通过两块上下重叠的双层光伏发电板能够在有限的安装空间下增加光伏发电装置的运行效率。
21.而且通过调节夹持件20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能够基于竖直方向的工作空间调整第一光伏发电板31与第二光伏发电板32之间的间距,能够增加第二光伏发电板32的光照面积,从而实现了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装置的工作效率。
22.针对夹持件20的具体结构,进一步参阅图2,夹持件20包括:活动设置在滑槽11中的滑块21;与滑块21螺纹连接的螺纹杆22;以及与螺纹杆22远离滑块21的一端连接的夹持块23;其中,螺纹杆22能够沿螺纹杆22的轴线转动,使调节螺纹杆22伸出滑块21的长度。
23.该种结构设计,通过滑块21插入滑槽11中,使得滑块21能够在滑槽11中移动,在对滑块21的位置调整好后,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12,伸入滑块21的通孔中与滑块21的内壁抵接,使得滑块21固定在架体10上,而且通过旋动螺纹杆22,使得调节螺纹杆22伸出滑块21的长度,能够改变第一光伏发电板31与第二光伏发电板32之间的间距。
24.具体地,滑块21伸入滑槽11中的一端的外壁与架体10的内壁抵接。这样,能够提高滑块21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滑块21的外壁上活动设置有抵接块2101,抵接块2101部分伸入滑块21中,与设置在滑块21内部的弹簧固定连接,使抵接块2101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其中,在滑块21插入滑槽11到底时,抵接块2101的侧壁与架体10的内侧壁抵接。这样,能够降低滑块21移动的可能,而且通过按压抵接块2101,能够便于拆卸滑块21。
2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夹持块23上部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抵接件,抵接件伸入夹持块23的凹槽的一端能够与第一光伏发电板31的外壁抵接。这样,通过旋动抵接件至与第一光伏发电板31的外壁抵接的状态,能够实现对第一光伏发电板31进行稳定夹持。
27.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所述架体(1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光伏发电板(32),所述架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1),所述架体(10)的上部开设有定位孔(12),所述定位孔(12)与所述滑槽(11)连通;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1)中的夹持件(20),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定位孔(12),伸入所述夹持件(20)的通孔中与所述夹持件(20)的内壁抵接,使所述夹持件(20)与所述架体(10)固定连接;其中,夹持件(20)远离所述架体(10)的一端夹持固定有第一光伏发电板(31),通过调节所述夹持件(20)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能够调整所述第一光伏发电板(31)与所述第二光伏发电板(32)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20)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1)中的滑块(21);与所述滑块(21)螺纹连接的螺纹杆(22);以及与螺纹杆(22)远离所述滑块(21)的一端连接的夹持块(23);其中,所述螺纹杆(22)能够沿所述螺纹杆(22)的轴线转动,使调节所述螺纹杆(22)伸出所述滑块(21)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1)伸入所述滑槽(11)中的一端的外壁与架体(10)的内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1)的外壁上活动设置有抵接块(2101),所述抵接块(2101)部分伸入所述滑块(21)中,与设置在所述滑块(21)内部的弹簧固定连接,使抵接块(2101)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其中,在所述滑块(21)插入所述滑槽(11)到底时,所述抵接块(2101)的侧壁与架体(10)的内侧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23)上部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伸入所述夹持块(23)的凹槽的一端能够与第一光伏发电板(31)的外壁抵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层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架体,架体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光伏发电板,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架体的上部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滑槽连通;活动设置在滑槽中的夹持件,通过螺栓穿过定位孔,伸入夹持件的通孔中与夹持件的内壁抵接,使夹持件与架体固定连接。通过将夹持件活动设置在滑槽中,使得夹持件能够在滑槽中移动,从而使得固定在夹持件上的第一光伏发电板能够移动,实现了通过两块上下重叠的双层光伏发电板能够在有限的安装空间下增加光伏发电装置的运行效率。间下增加光伏发电装置的运行效率。间下增加光伏发电装置的运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光创电力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