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2.±
500kv直流换流站的室外端子箱设备常年处于室外环境当中,由于昼夜温差大、梅雨季节雨水多,造成空气湿度较大,端子箱内形成凝露的概率大幅增加,端子箱凝露会使得室外端子箱内的接线端子出现短路故障,此故障会引发设备跳闸,对电力运行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要求端子箱内保持长期干燥状态。但根据以往的干燥方式来看,简单的加热器装置不足以保持室外端子箱内整个运行环境的干燥,而且高温会加速柜内设备的老化情况,只有对端子箱进行有效的除湿,才能保证箱内干燥,避免因凝露造成端子短路引发设备跳闸的风险。考虑到端子箱内普通的加热器仅能保证局部区域干燥,无法快速、有效的覆盖到整个端子箱内部空间,因此端子箱的有效防潮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外端子箱内的除湿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达到很好的除湿效果,保持柜内干燥。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底部的电源系统、位于装置顶部的抽风管道、安装在内部左侧的送风系统、安装在内部右侧的制冷系统、安装在装置外侧的散热系统和安装在装置右下侧的排水管道,所述抽风管道的两端连通于所述室外端子箱内,所述抽风管道上依次连通有所述送风系统和所述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的一端还与所述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室外端子箱内的湿度信息并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与所述送风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和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电连接。
6.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相连接的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湿度采集单元采集的湿度信息并设置有设定按键,所述显示单元安装在装置正面。
7.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相连接的通讯系统,所述通讯系统内置无线传输模块,所述通讯系统用于将所述湿度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湿度信息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后台主机,所述通讯系统安装在装置内部。
8.优选地,所述送风系统为风扇。
9.优选地,所述制冷系统为半导体制冷系统。
10.本实用新型相对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通过湿度采集单元采集湿度信息,并根据采集到的的湿度信息自动控制送风系统和制冷系统,通过
安装的送风系统将湿空气吸入通风管道,使流过通风管道的湿空气通过制冷系统冷凝成水,再通过排水管将冷凝水排出,从而达到很好的除湿效果,保持柜内干燥。
1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即使在昼夜温差大、梅雨季节雨水多的情景下,也能够有效调节室外端子箱内的湿度,因此该装置具备主动将密闭空间内的潮湿空气进行处理,降低空气中的含水量,使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同时下降,达到很好的除湿效果。
1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不会产生加热效应,可以避免因局部过热影响柜内设备运行,同时该装置把被动引导凝露变为主动引导凝露,有效调节柜内湿度,避免绝缘受损、二次回路短路等设备故障,满足电力系统对于柜内防潮、防凝露的要求。
14.4.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制冷系统冷凝空气,起到降低湿度的作用,整个除湿过程不会对柜内设备产生影响,能够大大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有利于减少电力系统风险。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电源系统,2.送风系统,3.制冷系统,4.散热系统,5.湿度采集单元,6.显示单元,7.通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底部的电源系统1、位于装置顶部的抽风管道、安装在内部左侧的送风系统2、安装在内部右侧的制冷系统3、安装在装置外侧的散热系统4和安装在装置右下侧的排水管道,所述抽风管道的两端连通于所述室外端子箱内,所述抽风管道上依次连通有所述送风系统2和所述制冷系统3,所述制冷系统3的一端还与所述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湿度采集单元5用于采集室外端子箱内的湿度信息并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所述电源系统1分别与所述送风系统2、所述制冷系统3和所述湿度采集单元5电连接。
19.为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室外端子箱内的湿度信息,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与所述湿度采集单元5相连接的显示单元6,所述显示单元6用于显示所述湿度采集单元5采集的湿度信息并设置有设定按键,所述显示单元6安装在装置正面。
20.为实现更加智能的控制该装置的运行,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与所述湿度采集单元5相连接的通讯系统7,所述通讯系统7内置无线传输模块,所述通讯系统7用于将所述湿度采集单元5采集到的湿度信息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后台主机,所述通讯系统7
安装在装置内部。可以采用将采集到的湿度信息与后台主机设置的湿度阈值进行比较,符合要求即可开启除湿装置进行除湿,该阈值可以使具体的数值也可以是数值范围,对此,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2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送风系统2为风扇。
2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制冷系统3为半导体制冷系统。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4.湿度采集单元5采集室外端子箱内的湿度信息,达到开启除湿装置的要求后,送风系统2和制冷系统3开启,送风系统2将室外端子箱内的湿空气吸入通风管道,经制冷系统3冷凝成水后,经排水管道8排出,在该装置运行的期间,散热系统4为制冷系统提供良好的散热环境,保证除湿装置的稳定运行。
25.本实用新型中为进一步智能控制除湿装置运行进行除湿,进一步,还通过将湿度采集单元5采集到的湿度信息通过通讯系统7内的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后台主机,与后台主机设置的湿度信息阈值进行比较,符合要求后开启除湿装置进行除湿。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装置底部的电源系统、位于装置顶部的抽风管道、安装在内部左侧的送风系统、安装在内部右侧的制冷系统、安装在装置外侧的散热系统和安装在装置右下侧的排水管道,所述抽风管道的两端连通于所述室外端子箱内,所述抽风管道上依次连通有所述送风系统和所述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的一端还与所述排水管道相连通,湿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室外端子箱内的湿度信息并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与所述送风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和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相连接的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湿度采集单元采集的湿度信息并设置有设定按键,所述显示单元安装在装置正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相连接的通讯系统,所述通讯系统内置无线传输模块,所述通讯系统用于将所述湿度采集单元采集到的湿度信息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后台主机,所述通讯系统安装在装置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为风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为半导体制冷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属于除湿装置技术领域。该除湿装置,包括电源系统、抽风管道、送风系统和制冷系统,所述抽风管道的两端连通于所述室外端子箱内,所述抽风管道上依次连通有所述送风系统和所述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的一端还与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制冷系统上设置有散热系统,所述室外端子箱内设置有湿度采集单元,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室外端子箱内的湿度信息并控制所述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所述电源系统分别与所述送风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和所述湿度采集单元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置于直流换流站室外端子箱内的自动除湿装置,结构简单,能够达到很好的除湿效果,保持柜内干燥。保持柜内干燥。保持柜内干燥。


技术研发人员:钟源 王喆 吴剑波 郑丽 张道健 吴小婷 刘虎 贺翔 王锐 罗哲 何成龙 周崇雯 陶圆 郑潇涵 方盛 冯谊 张子雷 程锦 刘玉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直流运检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1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