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儿童玩具坐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11: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益智产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儿童的坐具包括板部和腿部,板部设置在腿部的上方,板部与腿部相互固定,并且板部和腿部是不可分离的。
3.这种结构的儿童坐具仅具有坐的功能,坐具的形态不可变化,儿童在使用坐具期间不能够为其带来游戏的乐趣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玩具坐具,其状态可变化,使儿童体验游戏的乐趣,探索坐具的不同玩法,一定程度上达到对儿童益智教育开发的目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儿童玩具坐具,包括板部和腿部,腿部包括底块和上块,底块、上块和板部可依次垒放,上块沿其垒放方向具有贯穿性的第一通孔,所述板部沿其垒放方向具有贯穿性的第二通孔,绳状物的第一端设有所述底块,绳状物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而将底块、上块和板部串在一起,绳状物的第二端伸出板部形成空余端,并且绳状物相对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可移动而使底块、上块和板部相互离散。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腿部为一根,板部的中心位于腿部的正上方。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腿部为两根以上,绳状物的数量、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均与腿部的数量相对应,绳状物各自将一根腿部的底块和上块串接后第二端各自穿过一个第二通孔。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两根以上的绳状物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在一起。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板部的中心位于腿部所围成区域的正上方。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绳状物的第二端设置有铃铛。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底块沿其垒放方向设有供所述绳物穿设的第三通孔。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通孔的下端设置有扩径孔,扩径孔用于容纳第一端上的锁头。
14.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的儿童玩具坐具,采用了底块、上块、板部和绳状物的结构,利用绳状物的结构,使底块、上块和板部可形成离散状态,通过牵拉绳状物可以变换成凳子形态。这种儿童玩具坐具,通过底块、上块和板部设计成凳子,形成模块化设计,可以激发儿童创造
力,可以从分散到凳子状态的转换。让儿童自己组装和使用,体验游戏的乐趣,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1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1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儿童玩具坐具,包括板部1和一根腿部2,腿部2包括底块21和上块22,底块21、上块22和板部1可垒放,如图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块22具有一块以上,图中示出了三块上块22的结构。在底块21和上块22的相对面上具有平面20供彼此接触,使底块21和上块22可以垒放;两上块22的相对面上具有平面供彼此接触,使两相邻的上块22可以垒放,上块22和板部1的相对面上具有平面供彼此接触,使上块22和板部1可以垒放。由此,底块21、上块22和板部1可依次垒放。上块22沿其垒放方向具有贯穿性的第一通孔51,所述板部1沿其垒放方向具有贯穿性的第二通孔52。所述底块21沿其垒放方向具有供所述绳物穿设的第三通孔53,绳状物6的第二端62依次穿过第一通孔51、第二通孔52、第三通孔53而将底块21、上块22和板部1串在一起。绳状物6的第二端62伸出板部1形成空余端60,并且绳状物6相对于第一通孔51、第二通孔52、第三通孔53均可移动而使底块21、上块22和板部1相互离散。
21.由于具有空余端,使得板部1和上块22具有移动的空间,从而使得底块21、上块22和板部1相互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底块21、上块22和板部1相互分离而形成离散状态,但其仍被绳状物串在一起。
22.在具体应用时,底块21、上块22和板部1相互之间可形成分离状态而散在地面上,当向上牵拉绳状物6的第二端62,将利用绳状物6作为导向而使底块21、上块22和板部1依次由下至上摆放,从而形成凳子状。
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板部1的中心位于腿部2的正上方。通过该结构,儿童玩具坐具摆放成凳子状时也将更稳固。
24.在儿童玩具坐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腿部2为两根以上,绳状物6的数量、所述第二通孔52的数量均与腿部2的数量相对应,绳状物6各自将一根腿部2的底块21和上块22串接后第二端62各自穿过一个第二通孔52。
25.板部1的中心位于腿部2所围成区域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腿部2采用三根结构,由此,三根腿部2围成三角形区域,而板部1的中心位于三角形区域的正上方。通过该结构,儿童玩具坐具摆放成凳子状时也将更稳固。
26.在本实施例中,两根以上的绳状物6的第二端62相互连接在一起。
27.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底块21上设有供所述绳物穿设的第三通孔53。所述第三通孔53的下端设置有扩径孔54,扩径孔54用于容纳第一端61上的锁头7。在一实施例中,锁头7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球体。当然,锁头7也可以由绳状物6打结而形成。
28.在上述实施例中,绳状物6的第二端62设置有铃铛8。
29.作为儿童玩具坐具的另一实施例,底块21与绳状物6的第一端61形成固定连接结构,其余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结构相同。
30.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玩具坐具,包括板部和腿部,其特征在于:腿部包括底块和上块,底块、上块和板部可依次垒放,上块沿其垒放方向具有贯穿性的第一通孔,所述板部沿其垒放方向具有贯穿性的第二通孔,绳状物的第一端设有所述底块,绳状物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而将底块、上块和板部串在一起,绳状物的第二端伸出板部形成空余端,并且绳状物相对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可移动而使底块、上块和板部相互离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玩具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为一根,板部的中心位于腿部的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玩具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为两根以上,绳状物的数量、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均与腿部的数量相对应,绳状物各自将一根腿部的底块和上块串接后第二端各自穿过一个第二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玩具坐具,其特征在于:两根以上的绳状物的第二端相互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玩具坐具,其特征在于:板部的中心位于腿部所围成区域的正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玩具坐具,其特征在于:绳状物的第二端设置有铃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玩具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沿其垒放方向设有供所述绳状物穿设的第三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玩具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端设置有扩径孔,扩径孔用于容纳第一端上的锁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玩具坐具,其状态可变化,使儿童体验游戏的乐趣。一种儿童玩具坐具,包括板部和腿部,腿部包括底块和上块,底块、上块和板部可依次垒放,上块沿其垒放方向具有贯穿性的第一通孔,所述板部沿其垒放方向具有贯穿性的第二通孔,绳状物的第一端设有所述底块,绳状物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而将底块、上块和板部串在一起,绳状物的第二端伸出板部形成空余端,并且绳状物相对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均可移动而使底块、上块和板部相互离散。块和板部相互离散。块和板部相互离散。


技术研发人员:彭超 曹议澜 陈一苇 李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美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2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