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频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2: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高频处置器具
1.本技术是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06月02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2017年12月14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66463(国家申请号:201680034881.6)、发明名称为“高频处置器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3.以往,公知有通入高频电流对粘膜等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高频处置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该高频处置器具的棒状电极部以能够沿轴向进退的方式插入配置于被设于护套的顶端的电绝缘性的盖构件的通孔,并具有能够将在护套内送来的液体经由盖构件的送液开口向前方放出的构造。
5.由于在棒状电极部的顶端设有呈放射状扩展的顶端部,因此在主视盖构件时形成为送液开口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顶端部的外侧,从而防止了从送液开口放出来的液体在棒状电极部的顶端部的背侧被阻拦。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高频处置器具中,送液开口构成为具有与棒状电极部接近地支承的小径部分和露出到顶端部的外侧的大径部分的非圆形。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707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9.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0.但是,由于盖构件是极小且需要精密的加工的部件,因此精密地形成非圆形的送液开口并不容易。相反,在将送液开口形成为加工容易的圆形等简单的形状的情况下,为了笔直地向前方放出液体,需要以在俯视时使该送液开口露出到顶端部的外侧的方式增大口径,但若这样做,则失去了使棒状电极部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的支承,存在棒状电极部和送液开口的中心轴线难以对准这样的不良情况。
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顺畅的送液和电极的稳定的支承的制造容易的高频处置器具。
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4.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高频处置器具,其中,该高频处置器具包括:细长的筒状的护套,其向体内插入;直棒状的电极构件,其以能够沿长度轴线方向进退的方式配置在该护套内,并被供给高频电流;顶端构件,其配置于所述护套的顶端,并具有供所述电极构件贯穿的通孔;以及送液部件,其连接于所述护套的基端侧,并经由形成于该护套的流路
和连通于该流路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构件之间的间隙向所述护套的长度轴线方向前方放出液体,所述电极构件包括设于该电极构件的顶端且向径向外方呈放射状延伸的电极顶端部和配置在比所述顶端构件靠基端侧的位置且以所述电极构件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大致旋转体形状的止挡件部,所述顶端构件具有朝向顶端变得尖细的锥形内表面,在所述电极构件最大限度地移动到顶端侧时,该锥形内表面在所述长度轴线方向上抵靠于所述止挡件部,在该锥形内表面和所述止挡件部中的任一者上设有凹部,该凹部构成在所述锥形内表面和所述止挡件部相互抵靠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液体流通的流路,所述电极顶端部在其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向径向凹入的小径部,所述凹部设在与所述小径部相同的周向位置。
15.通过使电极构件相对于护套前进而增大电极顶端部的突出量并向电极构件供给高频电流来进行体内组织的切断等处置。在进行组织的切断、剥离时,通过将放射状的电极顶端部卡挂于周边组织,从而能够不打滑地稳定地进行处置。
16.在该情况下,若使电极构件前进,则设于电极构件的基端侧的止挡件部抵靠于配置在护套的顶端且使电极构件贯穿于通孔的顶端构件的锥形内表面,限制了该电极构件继续前进。于是,通过将止挡件部形成为大致旋转体形状,从而在抵靠于锥形内表面时,在包围电极构件的各位置止挡件部同时抵靠于锥形内表面,能够将电极构件保持在相对于通孔定心的状态。
17.此时,利用设于锥形内表面和止挡件部中的任一者的凹部,在相互抵靠的锥形内表面和止挡件部之间构成流路。于是,在进行处置的部位发生了出血的情况下,通过使送液部件进行工作,并经由形成于护套的流路和设于护套的顶端的顶端构件的通孔与电极构件之间的间隙向护套的长度轴线方向前方放出液体,从而能够向出血部位附近放出液体进行清洗。
18.此外,在止挡件部和锥形内表面抵靠的状态下将利用凹部形成的流路与电极顶端部的小径部的相位始终保持在一致的状态,即使电极顶端部相对于通孔绕长度轴线进行旋转,也能够将从流路放出的液体始终经由电极顶端部的小径部笔直地向前方放出。
19.在该情况下,电极构件也是通过在包围电极构件的各位置使锥形内表面和止挡件部抵靠而被牢固地支承,因此即使液体在电极构件与通孔之间的间隙中流动,也保持电极顶端部不振动。
20.即,根据本技术方案,不使电极构件支承于通孔,而是利用设于顶端构件的锥形内表面和设于电极构件的止挡件部之间的抵接进行定心和牢固的支承,因此能够将通孔与电极构件之间的间隙确保得充分大。其结果,能够将经由该间隙向前方放出的液体不被电极顶端部妨碍且不使电极构件振动地放出。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止挡件部具有与所述锥形内表面面接触的锥形面。
22.通过如此设置,利用止挡件部与锥形内表面之间的面接触,能够将电极构件在定心于通孔的状态下更牢固地支承于顶端构件。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通孔的顶端开口的所述长度轴线方向的投影形状是圆形,所述电极顶端部的所述长度轴线方向的投影形状是具有比所述顶端开口的口径大的外切圆和比所述口径小的内切圆的非圆形。
24.通过如此设置,若使电极构件相对于护套最大限度地后退,则相对于由圆形构成的通孔的顶端开口而言,由非圆形构成的电极顶端部的向径向突出的部分抵靠于顶端构件的顶端面,限制了该电极构件继续后退。此外,对于由圆形构成的通孔的顶端开口,在由非圆形构成的电极顶端部的向径向突出的部分,从顶端开口放出的液体不会被电极顶端部完全阻拦而易于笔直地向前方放出。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止挡件部形成有所述凹部。
26.通过如此设置,在止挡件部和锥形内表面抵靠的状态下将利用凹部形成的流路与电极顶端部之间的相位始终保持恒定,即使电极顶端部相对于通孔绕长度轴线进行旋转,也防止了流路因电极顶端部而发生变化。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多个所述小径部,所述凹部设在与各所述小径部相对应的位置。
28.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经由凹部和小径部向电极顶端部的前方笔直地放出的液体的流动在电极顶端部的周向上没有偏移而在周向上均等地分布,并更笔直地向前方放出液体。
29.发明的效果
30.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兼顾顺畅的送液和电极的稳定的支承、且容易地制造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器具的顶端部分放大并省略一部分地表示的整体结构图。
32.图2是表示使图1的高频处置器具的电极构件最大限度地后退的状态的顶端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33.图3是表示图1的高频处置器具的电极构件的立体图。
34.图4是表示图1的高频处置器具的电极顶端部与支承构件的通孔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
35.图5是表示图1的高频处置器具的变形例的顶端部分的局部的纵剖视图。
36.图6是表示图1的高频处置器具的另一个变形例的顶端部分的局部的纵剖视图。
37.图7是表示图1的高频处置器具的另一个变形例的顶端部分的局部的纵剖视图。
38.图8是表示图1的高频处置器具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止挡件部的立体图。
39.图9是图8的止挡件部的顶端部分的横剖视图。
40.图10是图8的高频处置器具的顶端部分的局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器具1。
42.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器具1例如是顶端经由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通道向体内导入的处置器具,如图1所示,包括:护套2,其形成为能够向通道内插入的细长的圆筒状、并具有挠性;电极构件3,其在该护套2的顶端进退;操作部4,其在护套2的基端侧推拉该电极构件3;以及送液部件5,其经由护套2的内孔(流路)2a从护套2的顶端放出液体。
43.在护套2的顶端为了闭塞内孔2a而固定有插塞状的顶端构件6。如图2所示,在顶端构件6设有沿长度轴线方向贯穿并供电极构件3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贯穿的通孔6a。通孔6a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其基端侧设有朝向顶端侧而变细的圆锥内表面状的锥形内表面6b。护套2和顶端构件6由电绝缘性的材料构成。
44.电极构件3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电极构件3包括:横截面圆形的柱状部3a,其直径尺寸充分小于通孔6a的直径尺寸;3角形平板状的电极顶端部3b,其设于该柱状部3a的顶端,并呈放射状向径向外方延伸;以及止挡件部7,其设于柱状部3a的基端,具有直径比柱状部3a的直径大的横截面形状,且止挡件部7构成为与柱状部3a同心的圆柱状。在止挡件部7的顶端侧具有与锥形内表面6b相辅的形状的锥形面7a。
45.在锥形面7a上沿周向空开间隔地在3处设有向径向内方凹入且沿着长度轴线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9。如图3所示,各凹部9设于与3角形的电极顶端部3b的各边的中央相对应的周向位置。
46.如图4所示,电极顶端部3b具有外切圆a比通孔6a的口径大且内切圆b比通孔6a的口径小的形状。优选的是,外切圆a的尺寸为通孔6a的尺寸为由此,在使电极构件3相对于顶端构件6最大限度地向基端侧移动时,电极构件3的大部分收纳于护套2内,电极顶端部3b的背面抵靠于顶端构件6的顶端面6c,限制了电极构件3继续后退。此时,如图4所示,圆形的通孔6a不会被电极顶端部3b完全闭塞而在电极顶端部3b的径向外方露出,并利用开口10局部地开口。
47.此外,如图1所示,在使电极顶端部3b相对于顶端构件6最大限度地向顶端侧移动时,电极构件3自顶端构件6的顶端面6c向前方突出,止挡件部7的锥形面7a抵靠于顶端构件6的锥形内表面6b,限制电极构件3继续前进。此时,与锥形内表面6b相辅的形状的锥形面7a利用面接触密合于锥形内表面6b,电极构件3牢固地支承于顶端构件6。此外,通过使与电极构件3的柱状部3a同心的锥形面7a密合于与通孔6a相连接的锥形内表面6b,从而电极构件3使其中心轴线与通孔6a一致(定心)。
48.操作部4包括:手柄4b,其安装于护套2的基端侧,并具有勾指孔4a;可动部4c,其以能够沿护套2的长度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设于该手柄4b;以及线4d,其配置在护套2的内孔2a内,并连结可动部4c和电极构件3,该线4d是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图中附图标记4e是设于可动部4c的勾指孔。
49.若使可动部4c相对于手柄4b向护套2的顶端侧移动,则按压力经由线4d向电极构件3传递,电极构件3相对于顶端构件6向前进的方向移动。此外,若使可动部4c相对于手柄4b向护套2的基端侧移动,则牵引力经由线4d向电极构件3传递,电极构件3向被向顶端构件6的通孔6a内拉入的方向后退。
50.在线4d的基端侧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能够经由线4d向电极构件3供给高频电流。
51.在手柄4b设有与护套2的内孔2a连通的连接口8。
52.送液部件5是连接于连接口8的注射器或泵等,利用送液部件5的工作,将生理盐水这样的液体送入护套2的内孔2a。
53.以下说明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器具1的作用。
54.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器具1进行内窥镜的粘膜下层剥离术时,操作操作部4,如图4所示,在使电极构件3最大限度地后退的状态下,经由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通道将
护套2从顶端侧导入体内,并使护套2的顶端自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突出。
55.由此,护套2的顶端部分进入内窥镜的视场内,因此操作者一边利用监视器确认由内窥镜获取的图像一边进行处置。在使电极构件3最大限度地后退的状态下,仅电极构件3的电极顶端部3b暴露于顶端构件6的顶端面6c,因此即使在该状态下对电极构件3施加高频电流,组织也不会被深深地切入,能够进行仅烧灼组织表面的所谓的做标记。
56.即,操作者通过在显示于监视器的内窥镜图像中向包围认为应该切除的病变的部位的多个部位按压顶端构件6的顶端面6c并对电极构件3通电,从而能够形成包围应该切除的病变部位的周围的标记,能够设为之后的处置的目标。
57.之后,操作操作部4,如图3所示,使电极构件3自顶端构件6的顶端面6c突出,施加高频电流,从而切开组织并将顶端构件6刺入到病变部位之下的粘膜下层附近。接着,操作操作部4设为使电极构件3最大限度地后退的状态,使送液部件5进行工作,从顶端面6c的开口10放出生理盐水等液体。由此,向粘膜下层局部注射液体,病变部位成为凸显的状态。
58.在该状态下,从粘膜下层拔出护套2,再次操作操作部4设为使电极构件3突出的状态,将利用做标记形成的标记作为目标而切开病变部位的周围的组织。
59.在切开中途有出血的情况下,使送液部件5进行工作,从顶端构件6的顶端面6c的开口10放出生理盐水等液体,从而进行清洗。
60.在该情况下,若使电极构件3相对于护套2最大限度地前进,使电极顶端部3b自顶端构件6的顶端面6c突出,则止挡件部7的锥形面7a密合于顶端构件6的锥形内表面6b,电极构件3固定在相对于通孔6a定心的状态。而且,即使在锥形面7a和锥形内表面6b密合的状态下,也利用设于锥形面7a的凹部9,维持成隔着止挡件部7的前后的空间相连通的状态。
61.在该状态下,若使送液部件5进行工作,经由护套2的内孔2a送来的液体经由利用凹部9而形成于锥形面7a与锥形内表面6b之间的间隙c、进而经由柱状部3a与通孔6a之间的圆筒状的间隙c向顶端构件6的前方放出。
62.虽因在柱状部3a和通孔6a之间的间隙c流动的流体的流动而作用使柱状部3a振动的力,但由于通过使锥形面7a密合于锥形内表面6b而电极构件3牢固地支承于顶端构件6,因此将柱状部3a的振动抑制得较小,能够向顶端构件6的前方稳定地放出流体。
63.即,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便使通孔6a的内径充分大于柱状部3a的外径,由于利用锥形面7a与锥形内表面6b之间的密合以柱状部3a不振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因此也能够将通孔6a与柱状部3a之间的流动面积确保得充分大,能够顺畅地放出大流量的流体。由此,能够更可靠且迅速地冲洗出血。
64.此外,也具有这样的优点:由于不利用通孔6a就将柱状部3a支承为不在径向上振动,因此能够将通孔6a自身形成为内径充分大于柱状部3a的外径的简单的横截面圆形,能够容易地制造。
65.此外,在切开病变部位的周围组织的中途局部注射到粘膜下层的液体被其他的部位所吸收等而病变部位沉下来的情况下,进行再次将顶端构件6按压于粘膜下层并局部注射液体的操作。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电极构件3最大限度地后退喷出液体,从而使电极构件3不会过分地刺入组织。
66.在该情况下,也是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处置器具1,即便使电极构件3最大限度地后退并使电极顶端部3b抵靠于顶端构件6的顶端面6c,由于较大口径的通孔6a向3角形的
电极顶端部3b的径向外方露出并开口,因此也能够从其开口10放出液体。特别是,由于设于锥形面7a的凹部9与电极顶端部3b的沿径向的突出量较小的部分(小径部)的相位一致,因此经由凹部9流动来的流体不会被电极顶端部3b完全阻拦而能够易于向前方放出。
6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极顶端部3b采用三角形的平板状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像4边形以上的多边形、星形或者椭圆形那样地,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向径向突出的部分和凹入的部分而成的任意的电极顶端部3b。只要这些形状的外切圆a大于通孔6a的口径、内切圆b小于通孔6a的口径,就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而且,在这些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与向径向凹入的部分(小径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槽状的凹部9。
6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止挡件部7例示了具有与锥形内表面6b面接触的锥形面7a的方式,但取而代之,也可以采用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圆柱的边缘7b或者球面7c等旋转体形状而不是锥形面7a的、以圆环状线接触的方式。
69.此外,将即使在使锥形面7a密合于锥形内表面6b的状态下也使流体在两者之间流通的槽状的凹部9设于锥形面7a侧,但取而代之,也可以如图7所示将凹部9设于锥形内表面6b侧。
7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件部7的凹部9采用槽状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图8和图9所示沿着护套2的长度轴线方向由d形切割部11和绕护套2的长度轴线隔着d形切割部11等间隔地设置的槽12构成的方式。附图标记13是为了将线4d钎焊于止挡件部7而设置的孔,附图标记14是为了将柱状部3a钎焊于止挡件部7而设置的孔。
71.在该情况下,如图10所示,利用d形切割部11在锥形面7a与锥形内表面6a之间形成间隙e,利用槽12在锥形面7a与锥形内表面6a之间形成间隙f。由此,槽宽比槽12的槽宽大的d形切割部11所形成的间隙e与槽12所形成的间隙f相比每单位时间的流量较多,因此能够利用止挡件部7的整周增大每单位时间的总流量。
72.附图标记说明
73.1、高频处置器具;2、护套;2a、内孔(流路);3、电极构件;3b、电极顶端部;5、送液部件;6、顶端构件;6a、通孔;6b、锥形内表面;7、止挡件部;7a、锥形面;9、凹部;c、间隙。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