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2: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核心路由器又称“骨干路由器”,是位于网络中心的路由器,属于路由器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是核心路由器上的重要组件。
3.目前核心路由器上安装的信号接收装置大都是一个简单的天线杆,若路由器在安装位置在较为封闭的地方,则会影响信号的接受,导致信号减弱。另外,路由器正位放置时,周围没有保护装置,当路由器受到撞击时,作用力一般直接作用在天线杆上,导致天线杆垂直部分倾斜,影响天线杆接收信号的强度,或者更严重的情况下,天线杆和路由器主体连接的部分造成损坏,会导致路由器无法接收到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其能够控制天线外周的外壳展开,在信号较弱的区域集中信号增强信号强度,并且保护天线防止其收到物理伤害。
5.本技术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具有容纳空间和壁部开口的筒状结构体,外壳包括沿轴向延伸且位于壁部开口的第一端缘和第二端缘;开口调节组件,与外壳连接设置,用于调节第一端缘与第二端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开口调节组件包括张拉件和复位件,张拉件设于外壳外壁且具有沿外壳的周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一端缘邻接设置,第二连接端与第二端缘邻接设置,复位件设于容纳空间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缘以及第二端缘,其中,在张拉件的张力作用下,第一端缘与第二端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增大以使壁部开口扩大;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端缘与第二端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减小以使壁部开口缩小。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张拉件包括:拉线,拉线设于外壳背离天线的一侧,拉线沿着外壳的周向延伸且两端分别设于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定位板,围设于外壳背离天线的一侧并与外壳间隔设置,拉线设于定位板内;施力件,施力件与拉线连接并对拉线施加张拉力以调节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最小距离。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定位板轴向上的横截面为弧形线,定位板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包括沿定位板的径向贯穿定位板板体的第一通道以及从第一通道背离外壳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拉线贯穿第一通道并从第二通道伸出且与施力件连接。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定位板轴向上间隔设有多条平行的定位槽,拉线与定位槽对应设置且分别与施力件连接。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施力件包括:拉力杆,沿外壳的轴向设置并分别与多根拉线连接,拉力杆上还设有沿着径向贯穿拉力杆杆体的螺纹孔;螺杆,一端与拉力杆通
过螺纹孔螺纹连接;驱动机构,与螺杆远离拉力杆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对螺杆施加旋转动力以带动拉力杆沿远离或靠近外壳方向运动。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驱动机构包括电动轮以及转动轮,转动轮套设于螺杆远离拉力杆一端,电动轮与螺杆连接,电动轮能够带动转动轮绕连接杆轴向转动。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轮,套设于螺杆远离拉力杆的一端;支撑件,与天线远离外壳的一端连接;驱动轮,套设于支撑件远离天线的一端并与支撑件可转动连接;手轮,与驱动轮连接;传动带,两端分别连接传动轮以及驱动轮,能够将驱动轮的驱动力传递至传动轮带动传动轮转动。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复位件包括:第一固定件,设置于第一端缘;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第二端缘;弹性件,为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连接的条形结构。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还包括设于天线本体一端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垂直设于天线本体远离外壳的一端;稳定板,套设于连接杆远离天线本体的一端;固定环,设于天线本体靠近连接杆的一端;横板,设于稳定板以及固定环之间用于定位固定环。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稳定板背离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粘接层。
1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中,通过将外壳设于天线本体的外周,将周围环境的信号集中以增强天线本体接收信号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开口调节组件,控制外壳的开口大小进行调节以实现信号的调整,进一步通过设置复位件使得外壳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能够复位,提升对多种信号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天线的保护能力。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定位杆的机构示意图;
21.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复位件在圆框处的放大示意图;
24.图8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第一固定件的机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外壳;101

容纳空间;102

壁部开口;103

第一端缘;104

第二端缘;105

立杆;
[0027]2‑
开口调节组件;201

张拉件;202

复位件;203

第一连接端;204

第二连接端;205

拉线;206

定位板;207

施力件;208

定位槽;208a

第一通道;208b

第二通道;209

拉力杆;210

螺杆;211

驱动机构;212

螺纹孔;213

传动轮;214

支撑件;215

驱动轮;216

手轮;217

传动带;218

第一固定件;219

第二固定件;220

弹性件;221

容纳腔;
[0028]3‑
天线本体;301

连接组件;302

连接杆;303

稳定板;304

固定环;305

横板;306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1]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0032]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003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0034]
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包括:外壳1和开口调节组件2。外壳1为具有容纳空间101和壁部开口102的筒状结构体。外壳1包括沿轴向延伸且位于壁部开口102的第一端缘103和第二端缘104。开口调节组件2与外壳1连接设置。开口调节组件2用于调节第一端缘103与第二端缘104之间的最小距离h。
[0036]
如图3所示,开口调节组件2包括张拉件201和复位件202,张拉件201设于外壳1的外壁且具有沿外壳1的周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端203和第二连接端204。第一连接端203与第一
端缘103邻接设置,第二连接端204与第二端缘104邻接设置。复位件202设于容纳空间101内。且复位件20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缘103以及第二端缘104。其中,在张拉件201的张力作用下,第一端缘103与第二端缘104之间的最小距离h增大以使壁部开口102扩大;在复位件202的作用下第一端缘103与第二端缘104之间的最小距离h减小以使壁部开口102缩小。
[0037]
外壳1用于接收周围环境的网络信号,外壳1围绕在天线本体3周围能够聚集周围环境中的信号并将其反射给天线本体3,以增强天线本体3的信号强度。外壳1为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材料制成,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制成。
[0038]
开口调节组件2用于调节外壳1包围天线本体3的弧度大小。当路由器被设置于封闭情况或信号不稳定的的弱信号区时,需要扩大外壳1壁部开口102的大小,增加其对周围环境信号的搜集能力,提升天线本体101接收信号的强度。当路由器设置在信号较强的、开阔的场地时,可以通过复位件202自动地将外壳1收拢。
[0039]
具体的,在张拉件201的张力作用下壁部开口102张开,第一端缘103和第二端缘104之间的最小距离增大至第一值h1,第一值h1可以根据路由器所处环境的信号强度进行一定范围的调节。在复位件202的作用下第一端缘103与第二端缘104之间的最小距离减小至第二值h2。第二值h2可以为一定值,即h2与复位件202的长度相等。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值h1大于第二值h2。在原始状态下,外壳1不受到张拉件201或复位件202的作用时,第一端缘103与第二端缘104之间的最小距离保持为h3,那么h2可以大于h3或者h2也可以小于h3。
[0040]
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中,通过将外壳1设于天线本体3的外周,将周围环境的信号集中以增强天线本体3接收信号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开口调节组件2,控制外壳1的壁部开口102大小进行调节以实现信号的调整。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复位件202使得外壳1在复位件202的作用下能够收小壁部开口102,以提升对多种信号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天线本体3的保护能力。
[0041]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张拉件201包括:拉线205、定位板206以及施力件207。拉线205设于外壳1背离天线本体3的一侧。拉线205沿着外壳1的周向延伸,且拉线205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连接端203以及第二连接端204。定位板206围设于外壳1背离天线本体3的一侧并与外壳1间隔设置。拉线205设于定位板206内。施力件207与拉线205连接,并对拉线205施加张拉力以调节第一连接端203与第二连接端204之间的最小距离h。
[0042]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通过设置张拉件201扩大外壳1的壁部开口102的大小,拉线205的两端直接连接第一连接端203以及第二连接端204,施力件207与拉线205连接,只需要调节施力件207对拉线205的张力即可调节第一连接端203与第二连接端204之间的最小距离h,从而调整壁部开口102的大小。定位板206设于拉线205与外壳1之间,用于对拉线205的拉伸方向进行限定。
[0043]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板206轴向上的横截面为弧形线,定位板206上设有定位槽208。如图6所示,定位槽208包括沿定位板206的径向贯穿定位板206板体的第一通道208a以及从第一通道208a背离外壳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208b,拉线205贯穿第一通道208a并从第二通道208b伸出且与施力件207连接。其中,第一通道208a与第二通道208b相互连通且垂直设置,拉线205的一部分从第二通道208b中伸出能够实现对拉线205的方便控制。弧形的定位板206能够更好的配合拉线205的拉伸移动,防止拉线205移位或断开。通过在定位板206中设置定位槽208进一步的限定拉线205的拉伸移动的方向,提升壁部开口102
大小调节的效率。
[0044]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板206轴向上间隔设有多条平行的定位槽208,拉线205与定位槽208对应设置且分别与施力件207连接。在定位板206上设置多条平行的定位槽208能够用于容纳多条拉线205,当外壳1的长度较长时,通过设置多条拉线205能够更好地调节外壳1的壁部开口102的开口方向。
[0045]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施力件207包括:拉力杆209、螺杆210以及驱动机构211。拉力杆209沿外壳1的轴向设置并分别与多根拉线205连接。如图4所示,拉力杆209上还设有沿着径向贯穿拉力杆209杆体的螺纹孔212。螺杆210,一端与拉力杆209通过螺纹孔212螺纹连接。驱动机构211与螺杆210远离拉力杆209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211对螺杆210施加旋转动力以带动拉力杆209沿远离或靠近外壳1的方向运动。通过以上结构,驱动螺杆210转动即可通过螺纹孔212将螺杆2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拉力杆209的移动,其移动方向为沿着螺螺杆210的轴向方向朝向或背离外壳1移动。
[0046]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施力件207中设置一条拉力杆209,并且同时与多根拉线205连接,能够便于驱动机构211通过拉力杆209同时对多根拉线205施加拉力,以同时在轴向上多个不同的位置对外壳1的壁部开口102进行调节,能够有效保持壁部开口102轴向上的宽度一致性,提升调节的精准度以及效率。
[0047]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与螺杆210连接的电动轮(图中未示出)以及套设于螺杆210远离拉力杆一端的转动轮(图中未示出)。设置电动轮能够使用电能驱动转动轮绕连接杆轴向转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电动轮对螺杆210的旋转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壁部开口102的大小,电动调节能够提升壁部开口102大小调节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可以理解的是,电动轮也可以用手动轮代替,实现手动旋转转动轮,同样能够调节壁部开口102的大小。
[0048]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211包括:传动轮213、支撑件214、驱动轮215、手轮216以及传动带217。
[0049]
传动轮213套设于螺杆210远离拉力杆209的一端,用于带动螺杆210转动。.支撑件214与天线本体3远离外壳1的一端连接。在天线本体3中选择另一个受力点设置支撑件214,保证驱动机构211的受力稳定性。驱动轮215套设于支撑件214远离天线本体3的一端并与支撑件214可转动连接。驱动轮215与支撑件214可转动连接,在驱动轮215转动过程中不会带动支撑件214的转动,保证支撑件214的稳定性。手轮216与驱动轮215连接,手轮216用于直接手动转动,可以带动驱动轮215转动。传动带217两端分别连接传动轮213以及驱动轮215,可以将驱动轮213的驱动力传递至传动轮213带动传动轮213转动。
[0050]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转动手轮216带动驱动轮213转动,此时传动带217开始移动并驱动传动轮213转动。传动轮213转动带动螺杆210转动。以上结构驱动螺杆210转动即可通过螺纹孔212将螺杆21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拉力杆209的移动,其移动方向为沿着螺螺杆210的轴向方向朝向或背离外壳1移动。
[0051]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复位件202包括第一固定件218、第二固定件219以及弹性件220。第一固定件218设置于第一端缘103。第二固定件219,设置于第二端缘104。弹性件220为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218以及第二固定件219连接的条形结构。其中第一固定件218与第二固定件219的结构相同。如图7所示,为复位件202在圆框a处的放大示
意图,第二固定件219与弹性件220之间转动连接。当弹性件220伸缩时,弹性件220与外壳1之间的角度随之变化,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218以及第二固定件219,便于弹性件220的伸缩,提升调节的精确度以及效率。
[0052]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固定件218为一侧具有内凹的容纳槽218的连接件,容纳槽218可以容纳弹性件220的端部并固定弹性件220。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218,第二固定件219以及弹性件220,能够实现对外壳1的自动收缩,在信号较好的区域收起外壳1同时也能更好的防止外力对天线本体1的损害,对天线本体1起到保护作用。
[0053]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还包括设于天线本体3一端的连接组件301,连接组件301包括:连接杆302、稳定板303、固定环304以及横板305。连接杆302垂直设于天线本体3远离外壳1的一端。稳定板303套设于连接杆302远离天线本体3的一端。固定环304设于天线本体3靠近连接杆302的一端.横板305设于稳定板303以及固定环304之间用于定位固定环304,防止固定环304移动。
[0054]
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连接杆302远离天线本体3的一端可以设置接口,直接与路由器插接。固定环304套设于天线本体3底端可以用于固定外壳1以及固定支撑件214,为其提供稳定的支撑点。横板305能够有效固定稳定板303以及固定环304,保持连接组件301整体的稳定性。
[0055]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稳定板303背离连接杆302的一侧设有粘接层306。粘接层306可以直接将稳定板303粘接在墙面或固定面,便于本实施例的路由器信号调节装置的固定定位。
[0056]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上还设有立杆105,立杆105沿着外壳105的外壁轴向贯穿外壳1的壳体并从外壳1的顶端伸出。立杆105的底端与连接杆302连接,用于对外壳1进行固定,防止外壳1倾倒或者掉落。
[0057]
依照本技术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申请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以及在本技术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