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经味觉神经转运入脑的给药方法与流程

2021-11-18 00: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预防、材料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特殊的给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经神经转运靶向入脑的给药方法。


背景技术:

2.纳米颗粒转运入脑的方式很多,其一,可通过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灌胃等方式吸收入血后,通过血液循环入脑;其二,可进入淋巴组织,通过淋巴系统转运入脑;其三,通过鼻腔滴注、鼻内吸入、眼内滴注等的方式,通过外周神经转运入脑。纳米颗粒转运入脑的方式主要取决于给药方法。在现有的给药方法中,神经转运入脑的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和靶向性,能够使用更少的剂量,更精准的到达脑区,降低药物的全身作用,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
3.目前采用的神经转运入脑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嗅觉神经转运,其次是视神经和耳神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药方法,尚未有关于味觉神经的给药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经味觉神经转运入脑的给药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经味觉神经转运入脑的给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配置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
7.s2.根据体重在舌体上逐滴滴加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使其均匀分布在整个舌体组织;
8.s3.给药完毕后,使用无菌水反复冲洗舌体,并用无菌棉签擦拭,直至彻底去除舌体上残留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
9.作为改进,s1中所述的配置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的方法包括:
10.s1

1,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预热的无菌水中,使用漩涡混匀器配置成分散液;
11.s1

2,将氧化锌纳米颗粒粉末加入s1中制得的分散液中,制得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
12.s1

3,使用旋涡混匀器混匀,然后超声30

60min,震动频率为90hz;
13.s1

4,重复s1

3步骤,使氧化锌纳米颗粒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
14.作为改进,s1

1步骤中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无菌水的质量比为1:100。
15.作为改进,s1

2步骤中所述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的浓度为50mg/ml。
16.作为改进,所述s2中所述给药剂量为每100g体重5mg。
17.作为改进,所述给药方法用于动物入脑给药。
18.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氧化锌纳米颗粒通过味觉神经转运入脑的给药方法,氧化锌纳米颗粒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生物活性高等优越的理性化性能,通过舌体给药的方式,可以利用味觉神经将药物转运入脑。
20.舌体组织具有表面积大、吸收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快速吸收药物;同时舌体滴注可以有效去除外界干扰,减少药物随血液转运至全身。本发明可以避免药物的全身作用,降低药物的使用量,提高的药物的作用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氧化锌纳米颗粒经味觉神经转运入脑验证试验的流程图。
22.图2为验证试验中神经组织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含量。
23.图3为验证试验中脑组织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含量。
24.图4为验证试验中血液及全身脏器氧化锌纳米颗粒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经味觉神经转运入脑的给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s1.配置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
29.s1

1,将0.3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预热的30ml无菌水中,使用漩涡混匀器配置成分散液;
30.s1

2,将氧化锌纳米颗粒粉末加入s1中制得的分散液中,制得50mg/ml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
31.s1

3,使用旋涡混匀器混匀,然后超声30

60min,震动频率为90hz;
32.s1

4,重复s1

3步骤,使氧化锌纳米颗粒分散均匀,无团聚现象。
33.s2.根据体重在舌体上逐滴滴加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使其均匀分布在整个舌体组织,给药剂量为每100g体重5mg。
34.s3.给药完毕后,使用无菌水反复冲洗舌体,并用无菌棉签擦拭,直至彻底去除舌体上残留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
35.本发明对实施例1的方案进行了验证试验
36.1、动物选择
37.从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中心购买体重为120

150g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氧化锌纳米颗粒组、对照组无菌水组,每组10只,要求大鼠身体健康,活动度正常,毛发色泽及密度正常。实验动物饲养于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spf级动物房,室内温度为23
±
1℃,相对湿度为55~65%。
38.2、氧化锌纳米颗粒的配置
39.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0.3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30ml预热的无菌水中,用漩涡混匀器配置成分散液。
40.使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1.5g的氧化锌纳米颗粒粉末,加入装有30ml的分散液的100ml血清瓶中,制成浓度为50mg/ml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用标签纸在瓶盖上标记出“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
41.使用漩涡混匀器大力混匀。然后,再用超声波清洗机将“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超声30

60min,震动频率为90hz。再次使用漩涡混匀器大力混匀。超声波清洗机超声30

60min,使氧化锌纳米颗粒分散均匀,直至无肉眼可见的团聚现象。
42.3、给药方法
43.采用电子天平称量每只大鼠每日的体重,做好记录,根据体重计算每只大鼠的麻药量和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的量,观察大鼠活动状态是否正常。
44.然后,按照0.48ml/100g的剂量,腹腔注射浓度为1%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3

10min,持续时间约2

3h。
45.将麻醉后的大鼠侧卧位置于操作台上,用弯头眼科镊轻轻地将舌体组织从侧面口角牵拉出来。
46.实验组采用微型注射器,根据动物体重在舌体上逐滴滴加5mg/100g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使其均匀分布在整个舌体组织。
47.约2h给药完毕后,反复用无菌水冲洗舌体上残留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并用无菌棉签擦拭,直至彻底去除舌体上残留的氧化锌纳米颗粒混悬液,防止舌体组织残留的氧化锌纳米颗粒经食管入胃,通过血液循环的方式入脑。
48.对照组采用微型注射器滴加等量的5mg/100g的无菌水。操作完成后等待大鼠复苏。
49.给药时间为第1、3、5、7
……
27、29d,隔天给药,第30d麻醉后提取组织检测。
50.4、生物学检测
51.分别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鼓索和舌咽神经,脑组织,血液及全身脏器,注意操作中采用不同的手术器械,避免交叉污染。
52.将收集的各部分待测样本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重,分别称取0.2g用于检测。分别向待测样本加入盛有浓硝酸的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硝化过夜。接着向消解罐中加入0.5ml的双氧水溶液,在160℃的条件下,高压加热,直至组织完全消化。再将混合液在120℃条件下继续加热,直至硝酸完全蒸发,样品冷却后移至5ml的比色管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5ml,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icp

ms检测各样品中锌的含量,并统一换算成氧化锌纳米颗粒含量进行比较。
53.5、试验结论
54.根据图2和图3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神经组织和脑组织内均有较多的氧化锌纳米颗粒。表明氧化锌纳米颗粒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以通过神经组织进行药物转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混悬处理的实验组在神经组织和脑组织内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混悬处理可以有效增加氧化锌纳米颗粒的转运效果和转运效率。
55.对比图4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氧化锌纳米颗粒在血液、心、肝、脾、肺、肾内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到血液及人体脏腑内本身就含有锌。因此,可以证明氧化锌纳米颗粒经舌体滴注后,仅通过味觉神经转运入脑,并没有跟随血液进行全身循环。表明方案具有针对性和靶向性,可以避免药物的全身作用,提高药物的作用效率。
56.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等同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做的均等变换和修
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