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0: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米饭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传统主食,其主要成分为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分解为糖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无法正常的摄入米饭,改变了正常的饮食习惯,造成诸多不便。为了使糖尿病患者仍然能够食用米饭,同时又保证身体的健康,沥糖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传统方式中,为了获得沥糖饭通常包括如下几步:第一步,先将米饭浸入水中,正常煮饭,待米饭中糖分沥出一定时间;第二步,用户将水中的米饭捞出,将锅内的米水倒出,第三步,将米饭放入蒸笼中,在锅中重新注入一定量的水,放入装有米饭的蒸笼,重新加热,直至将蒸笼上的米饭完全蒸熟。然而,采用传统方式,用户分多步操作无法直接得到沥糖饭,且用户在第二步操作过程中易烫伤手,导致用户无法在烹饪开始后脱离烹饪做自己的事情,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用户无法一次性制得沥糖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一次性制得沥糖饭的烹饪器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5.内锅,适于盛装水;
6.蒸笼组件,适于盛装食物,所述蒸笼组件相对所述内锅活动设置;且在第一烹饪状态下,所述蒸笼组件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内锅的最高水面的下方,并在第二烹饪状态下,所述蒸笼组件高于所述内锅的最高水面。
7.可选的,所述蒸笼组件包括:蒸笼下板,至少部分的形成有容纳腔;以及蒸笼上板,与所述蒸笼下板配合安装,并在第一配合状态遮盖所述容纳腔,以及在第二配合状态敞开所述容纳腔。
8.可选的,所述蒸笼下板和/或所述蒸笼上板设置有若干适于气体或液体通过的过孔。
9.可选的,所述蒸笼下板上形成有滑槽,所述蒸笼上板与所述滑槽活动插接配合。
10.可选的,所述蒸笼下板构造为半圆形筒体结构,所述蒸笼上板构造为平直板状结构。
11.可选的,所述蒸笼组件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蒸笼下板的至少其中一端,所述蒸笼组件适于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并在第一烹饪状态与第二烹饪状态之间切换。
12.可选的,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可拆卸的与所述蒸笼组件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蒸笼组件转动。
13.可选的,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卡合键,所述卡合键适于与所述旋转轴上相应设置的
卡合部进行卡合连接,并带动所述蒸笼组件转动。
14.可选的,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器具本体;以及
15.抽屉组件,抽拉设置于所述烹饪器具本体上,所述抽屉组件内部适于放置所述内锅和/或所述蒸笼组件。
16.可选的,所述抽屉组件上设置有适于支撑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支撑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17.可选的,所述抽屉组件在推入所述烹饪器具本体时,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卡合键相连接。
18.可选的,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适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将蒸笼组件相对所述内锅活动设置,且在第一烹饪状态下,所述蒸笼组件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内锅的最高水面的下方,使得蒸笼组件内的食物能够直接被水煮制;并在第二烹饪状态下,所述蒸笼组件高于所述内锅的最高水面,从而使蒸笼组件内的食物脱离水面,并被蒸汽蒸制;通过先煮后蒸,首先将食物中的部分物质溶解至水中,再将食物与含有该物质的水进行分离,随后再通过蒸汽将食物蒸熟,可一次性得到所需口感或品质的食物,无需分多步操作,减少用户烹饪时的操作及操作时间,提高用户的烹饪体验。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所述蒸笼下板形成有适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将所述蒸笼上板与所述蒸笼下板配合安装,并在第一配合状态遮盖所述容纳腔,以及在第二配合状态敞开所述容纳腔,从而能够将食物放入所述容纳腔中,并在烹饪状态下,使食物保持在所述蒸笼组件内,避免脱出,从而方便食物跟随所述蒸笼组件在第一烹饪状态与在第二烹饪状态之间进行运动。
2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采用抽屉组件,抽拉设置于所述烹饪器具本体上的形式,能够解决电饭煲开盖跳煲问题,使抽拉操作更平顺,内锅以及蒸笼组件的取出更加方便,在盛饭时,只需搬运抽屉组件,无需对烹饪器具整体进行搬运,省事省力,提高用户体验。
2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在所述抽屉组件推入所述烹饪器具本体时,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卡合键相连接,从而使得电机组件与所述蒸笼组件形成连接,方便对所述蒸笼组件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且采用拆卸式连接形式,能够使电机组件保持干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与水的接触,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展开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沿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屉组件和蒸笼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笼组件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抽屉组件和蒸笼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抽屉组件抽出状态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抽屉组件安装状态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沿宽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仰视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0

底座,11

上盖,12

蒸汽盒,13

脚垫;
36.20

抽屉组件,21

加热元件,22

内锅,23

旋转支撑部;
37.30

蒸笼组件,31

旋转轴,32

蒸笼下板,33

蒸笼上板,34

滑槽;
38.40

电机组件,41

卡合键。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3.结合图1

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
44.内锅22,适于盛装水;
45.蒸笼组件30,适于盛装食物,所述蒸笼组件30相对所述内锅22活动设置;且在第一烹饪状态下,所述蒸笼组件30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内锅22 的最高水面的下方,并在第二烹饪状态下,所述蒸笼组件30高于所述内锅 22的最高水面。
46.优选的,所述蒸笼组件30内盛装的食物可以为谷物类或者肉类,本实施例中优选以大米为例,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烹饪器具能够方便制作沥糖饭。
47.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将蒸笼组件30相对所述内锅22活动设置,且在第一烹饪状态下,所述蒸笼组件30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内锅22 的最高水面的下方,使得蒸笼组件30内的食物能够直接被水煮制;并在第二烹饪状态下,所述蒸笼组件30高于所述内锅
22的最高水面,从而使蒸笼组件30内的食物脱离水面,并被蒸汽蒸制;通过先煮后蒸,首先将食物中的部分物质溶解至水中,再将食物与含有该物质的水进行分离,随后再通过蒸汽将食物蒸熟,可一次性得到所需口感或品质的食物,无需分多步操作,减少用户烹饪时的操作及操作时间,提高用户的烹饪体验。
48.优选的,本实施例的蒸笼组件30通过采用旋转形式,实现第一烹饪状态与第二烹饪状态的切换,其转动轴线与所述蒸笼组件3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49.作为变形,所述蒸笼组件30还可以采用升降形式,从而使所述蒸笼组件30相对于所述内锅22进行运动。具体的升降结构的形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属于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作为变形,升降结构还可以作用在内锅22上,从而对内锅22进行升降,实现所述蒸笼组件30相对于所述内锅22进行运动。
50.优选的,当所述蒸笼组件30内盛装的食物为大米时,首先第一烹饪状态下,使蒸笼组件30内的大米浸入内锅22的水中,将大米中的糖分溶解至水中,随后在第二烹饪状态下,使蒸笼组件30高于所述内锅22的最高水面,将大米与含糖的水分进行分离,随后再通过蒸汽将大米蒸熟,可通过烹饪器具的自行操作,一次性得到沥糖饭,无需人工分多步操作,减少用户烹饪时的操作及操作时间,提高用户的烹饪体验。
51.额外的,作为一种变形使用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可以用于煲汤,在煲汤时,将煲汤所需的材料放入蒸笼组件30内,在第一烹饪状态下,使蒸笼组件30内的材料浸入内锅22的水中,进行煲汤操作,并在煲汤完成后,将蒸笼组件30取出,此时,蒸笼组件30内的材料跟随蒸笼组件30一起与内锅22的水进行分离,从而实现汤与汤渣分离,无需人工捞取汤渣,操作更便捷,提高用户体验。
52.优选的,内锅22设有水尺,用户根据米量的多少按照水尺标注加入相应量的水,从而为用户的蒸煮操作进行提示。
53.具体地,所述蒸笼组件30包括:蒸笼下板32,至少部分的形成有容纳腔;以及
54.蒸笼上板33,与所述蒸笼下板32配合安装,并在第一配合状态遮盖所述容纳腔,以及在第二配合状态敞开所述容纳腔。
55.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所述蒸笼下板32形成有适于容纳食物的容纳腔,将所述蒸笼上板33与所述蒸笼下板32配合安装,并在第一配合状态遮盖所述容纳腔,以及在第二配合状态敞开所述容纳腔,从而能够将食物放入所述容纳腔中,并在烹饪状态下,使食物保持在所述蒸笼组件30内,避免脱出,从而方便食物跟随所述蒸笼组件30在第一烹饪状态与在第二烹饪状态之间进行运动。
56.优选的,所述蒸笼下板32构造为一侧开口的框型结构,其开口侧适于将食物放入;所述蒸笼上板33与所述蒸笼下板32配合安装,其安装形式可以为铰接连接,插接连接,或者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在所述蒸笼上板33与所述蒸笼下板32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两者进行锁定,从而避免发生相对移动。
57.具体地,所述蒸笼下板32和/或所述蒸笼上板33设置有若干适于气体或液体通过的过孔。
58.优选的,所述蒸笼下板32和所述蒸笼上板33均设置有适于气体或液体通过的过孔,从而在第一烹饪状态时,水可以流入所述蒸笼组件30内部,对食物进行煮制,并在蒸笼组件30脱离所述内锅22的最高水面时,水可以自然流出,保证出水顺畅,此外,在第二烹饪
状态时,蒸汽可以从过孔顺利进入所述蒸笼组件30内部,对食物进行蒸制。
59.尤其在所述蒸笼组件30采取水平翻转形式脱离所述内锅22的最高水面时,所述蒸笼上板33朝下面向水面,此时,蒸笼上板33既可以将蒸笼组件30内的水流出,又可以使蒸汽进入所述蒸笼组件30内部,对食物进行蒸制。
60.优选的,所述蒸笼下板32和所述蒸笼上板33采用金属材质,从而提高导热率,加快食物的制备速度。
61.具体地,所述蒸笼下板32上形成有滑槽34,所述蒸笼上板33与所述滑槽34活动插接配合。
62.优选的,所述蒸笼下板32与所述蒸笼上板33采用插接形式进行配合,并具体的,所述蒸笼上板33从侧部插入所述蒸笼下板32内部,此时,所述蒸笼上板33的插入方向与所述蒸笼组件30的旋转轴线相平行,从而保证蒸笼组件30在翻转时,所述蒸笼上板33不会从所述蒸笼下板32内部脱离,从而避免食物从所述蒸笼下板32的容纳腔内脱出。
63.具体地,所述蒸笼下板32构造为半圆形筒体结构,所述蒸笼上板33 构造为平直板状结构。
64.具体地,所述蒸笼组件30还包括:旋转轴31,所述旋转轴31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蒸笼下板32的至少其中一端,所述蒸笼组件适于绕所述旋转轴31旋转并在第一烹饪状态与第二烹饪状态之间切换。
65.其中,当所述蒸笼下板32构造为半圆形筒体结构时,所述蒸笼下板32 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蒸笼下板32的轴线方向相平行。
66.优选的,所述蒸笼下板32构造为半圆形筒体结构,所述旋转轴31穿过所述蒸笼下板32的转动轴线设置,从而使所述蒸笼组件30形成偏心结构形式,在所述蒸笼组件30水平放置状态下,所述旋转轴31同样处于水平位置,所述蒸笼下板32的弧线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从而保证所述蒸笼下板32的容纳腔在自然状态下即可处于第一烹饪状态,无需再次对正,即可直接进入第一烹饪状态。
67.此外,所述蒸笼下板32构造为半圆形筒体结构,从而在所述蒸笼下板 32旋转时,弧形部分能够起到让位作用,减少蒸笼下板32与内锅的磕碰,保证旋转动作的顺利进行。
68.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将蒸笼组件30放入内锅中,蒸笼组件30在重力作用下,所述蒸笼下板32的容纳腔在自然状态下即可处于第一烹饪状态,使蒸笼下板32中的食物浸入内锅的水面下方,进行加热煮制;待煮制一定时间后,将所述蒸笼组件30绕旋转轴31旋转180
°
,使所述蒸笼组件30 进入第二烹饪状态,此时,所述蒸笼组件30的最低点高于所述内锅22的最高水面,从而使所述蒸笼组件30内的食物脱离水面,将正常煮饭变为蒸饭,直接将饭蒸熟。
69.作为变形,所述蒸笼下板32还可以构造为长方体形式、椎体形式,半球体形式等等。
70.具体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机组件40,所述电机组件40可拆卸的与所述蒸笼组件30连接,并适于驱动所述蒸笼组件30转动。
71.具体地,所述电机组件40包括卡合键41,所述卡合键41适于与所述旋转轴31上相应设置的卡合部进行卡合连接,并带动所述蒸笼组件30转动。
72.优选的,所述卡合键41可以为花键形式,对应的所述旋转轴31上相应设置的卡合
部可以为与花键相匹配的槽型结构。
73.作为变形,所述卡合键41与所述卡合部还可以为形状相匹配的螺旋形式卡合结构,所述卡合键41形成有若干卡爪,每个卡爪呈螺旋形式设置,对应的,所述卡合部上也具有与螺旋形卡爪相配合的卡爪结构。
74.具体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烹饪器具本体;以及
75.抽屉组件20,抽拉设置于所述烹饪器具本体上,所述抽屉组件20内部适于放置所述内锅22和/或所述蒸笼组件30。
76.优选的,所述烹饪器具本体包括底座10与扣合在底座10上的上盖11,所述底座10至少一侧侧壁形成有缺口,所述抽屉组件20抽拉设置于所述底座10与所述上盖11围合的空腔内。
77.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采用抽屉组件20,抽拉设置于所述烹饪器具本体上的形式,能够解决电饭煲开盖跳煲问题,使抽拉操作更平顺,内锅以及蒸笼组件30的取出更加方便,在盛饭时,只需搬运抽屉组件20,无需对烹饪器具整体进行搬运,省事省力,提高用户体验。
78.此外,采用抽拉形式,能够减少上盖的开合次数,保证上盖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79.优选的,所述底座10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脚垫13,所述脚垫13 优选为吸附式胶脚,使烹饪器具整体吸附在桌面或地面上,保证抽拉抽屉组件20时可以固定烹饪器具整机,不会使得烹饪器具整机随抽拉而移动,提高用户体验。
80.所述上盖11上还设置有蒸汽盒12。所述蒸汽盒12起蒸汽阀和储水盒作用,冷凝并回收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汽。
81.优选的,为了便于抽屉组件20从所述烹饪器具本体上抽出,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三烹饪状态,在第三烹饪状态时,所述蒸笼组件30再次旋转,返回第一烹饪状态时的位置,从而方便抽屉组件20从所述烹饪器具本体上抽出,而不会使蒸笼组件30与烹饪器具本体发生干涉。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烹饪状态时,由于蒸汽对内锅22内的水分消耗,蒸笼组件30内盛装的大米不会再次浸入水中,从而避免大米再次浸入水中,造成沥糖效果减弱。
82.具体地,所述抽屉组件20上设置有适于支撑所述旋转轴31的旋转支撑部23,所述旋转轴31与所述旋转支撑部23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旋转支撑部23构造为与所述旋转轴31形状相匹配的u形槽结构。从而方便蒸笼组件30的拿取与安装定位。
83.具体地,所述抽屉组件20在推入所述烹饪器具本体时,所述旋转轴31 与所述卡合键41相连接。
84.优选的,在抽屉组件20拔出所述烹饪器具本体时,所述旋转轴31与所述卡合键41断开连接。
85.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在所述抽屉组件20推入所述烹饪器具本体时,所述旋转轴31与所述卡合键41相连接,从而使得电机组件40与所述蒸笼组件30形成连接,方便对所述蒸笼组件30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且采用拆卸式连接形式,能够使电机组件40保持干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与水的接触,提高安全性。
86.优选的,所述旋转轴31与所述卡合键41相连接的接合部位上,还可以设置有触发结构,从而在旋转轴31与所述卡合键41接通时,电机组件 40的电路接通,避免抽屉组件20抽出时,电机组件40启动,对使用者造成损伤,或者对其他设备造成破坏。
87.具体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适于对所述内锅22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 21。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21可以为环绕所述内锅22侧壁和/或底部设置的绕线盘结构,从而对所述内锅22进行快速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21设置在所述内锅22外侧,并同时设置在所述抽屉组件20的内侧。
88.优选的,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蒸锅、压力锅、电饭锅、电饭煲等等。
8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