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机罩及手持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8: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尘污分离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罩及手持吸尘器。


背景技术:

2.吸尘器是常用的家庭清洁用具,随着技术的发展,吸尘器已经从传统的大型设备发展成体积更小,能够让用户手持的小设备。
3.吸尘器的工作原理为,吸尘器内部具有气流发生器,气流发生器在吸尘器内部形成相对于吸气口处更低的气压,使吸尘器的吸气口具备吸力,从而将尘污和气流一同吸入吸尘器内部,吸尘器内部具有尘污分离过滤器,将气流中混合的尘污过滤,并将干净的空气重新输送至外界环境中。
4.由于吸尘器设备中主要的核心部件就是气流发生器和尘污分离过滤器,气流发生器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气流发生器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体验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电机罩及手持吸尘器。
6.一种电机罩,包括:
7.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成型有适于嵌入气流发生器的安装腔;
8.电机梳风口,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顶部;
9.装配开口,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底部;
10.电机出风口,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侧部。
11.所述电机罩还包括:
12.电机出风通道,设于所述电机出风口上,所述电机出风通道远离所述电机壳体方向延伸。
13.所述电机出风通道倾斜设置。
14.所述电机出风通道包括:
15.电机排风口,所述电机出风通道向所述电机壳体顶部方向延伸,所述电机排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电机梳风口的高度。
16.电机排风通道,所述电机排风通道位于所述电机出风通道的下游,所述电机排风口设于所述电机排风通道上。
17.所述电机排风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
18.所述电机排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腔的轴线垂直,或者所述电机排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腔的轴线之间夹角不大于45
°

19.所述电机出风通道内设有排风海绵。
20.所述电机出风通道上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上装配有风道盖板。
21.所述电机出风通道焊接在所述电机壳体上。
22.一种手持吸尘器,包括:
23.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电机罩;
24.真空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罩内。
2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罩,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内成型有适于嵌入气流发生器的安装腔;电机梳风口,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顶部;装配开口,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底部;电机出风口,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侧部。
27.气流发生器能够在局部产生负压,使气流发生器对周围环境产生吸力,当气流发生器安装在电机壳体内时,电机壳体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对外界环境产生吸力。气流发生器嵌入安装在电机罩内时,通过电机梳风口将外界气流吸入,然后从电机出风口将气流向外界排出。气流在电机壳体内的运动路径为,先从电机壳体顶部的电机梳风口进入,然后向电机壳体底部方向流动,气流运动至电机出风口时,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转变,从电机出风口向外排出。现有技术中,气流发生器产生噪音的原因为,气流在气流发生器内部运动的路径为直线路径,气流从气流发生器的一端进入,气道相对较短,气流在气道内流动时,气流在气道内会有噪音反射,从而抵消掉部分噪音,因此平直且较短的气道不利于噪音在气道内消除,从而产生较大噪音。本方案中,气流沿折线的运动路径运动,有利于噪音反射从而抵消掉一部分噪音,起到降噪的作用。另一方面位于侧面的电机出风口能够有利于控制排风方向,在整体设备的设计时具有更多选择。
2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罩,所述电机罩还包括:电机出风通道,设于所述电机出风口上,所述电机出风通道远离所述电机壳体方向延伸。
29.电机排风通道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对整体风道进行延长,使气流的流动路径边长,从而进一步消磨噪音能量。另一方面延长了空气排放到外界的时间,有利于降噪,还有利于降低向外界排放时的出风温度。
3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罩,所述电机出风通道包括:电机排风口,所述电机出风通道向所述电机壳体顶部方向延伸,所述电机排风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电机梳风口的高度。
31.电机排风口的高度不低于电机梳风口高度,说明气流从真空电机下半部分流出后,向真空电机顶部方向弯折,不但增加噪音反射,降低噪音,还拉长了整体风道的长度,噪音的能量在风道内具有耗散,整体风道长度被拉长,增加了噪音能量的耗散量,从而降低手持吸尘器整体的工作噪音。
3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罩,电机排风通道,所述电机排风通道位于所述电机出风通道的下游,所述电机排风口设于所述电机排风通道上。
33.电机排风通道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对整体风道进行延长,另一方面,电机排风通道还能够与电机排风通道之间形成新的转折角,使气流的流动路径进一步转折,从而进一步消磨噪音能。
34.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罩,所述电机排风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
35.电机排风通道可以相对于电机罩设置在电机罩圆周范围内任何位置。
36.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罩,所述电机排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腔的轴线垂直,或者所述电机排风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腔的轴线之间夹角不大于45
°

37.可以实现控制电机罩向侧面的设定方向排风,在整机设计上排风方向可以有更多选择。
38.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罩,所述电机出风通道内设有排风海绵。
39.排风海绵能够在气流流出电机排风口前对空气进行进一步过滤。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手持吸尘器的主机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42.图2为表示主机部分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43.图3为表示气流在主机内部流动方向的风道结构示意图;
44.图4为真空电机装配在电机罩内结构的示意图;
45.图5为真空电机装配在电机罩内结构的剖视图;
46.图6为气流在电机罩内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47.图7为真空电机与电机罩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48.图8为在图7基础上转动另一视角表示真空电机与电机罩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49.图9为底座减震件装配在电机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0为在图9基础上拆去底座减震件结构的示意图;
51.图11为表示底座减震件结构的立体图;
52.图12为表示尘杯端盖位于主机底部的立体图;
53.图13为表示尘杯端盖扣合在尘杯底部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4为图2中i处表示尘杯端盖通过端盖转动部与尘杯连接结构的放大图;
55.图15为图13中ii处表示端盖扣合部与滑扣件配合结构的放大图;
56.图16为相对于图13打开尘杯端盖结构的示意图;
57.图17为表示尘杯端盖结构的立体图;
58.图18为表示滑扣件结构的立体图;
59.图19为表示指示灯位置的立体图;
60.图20为表示整机排风口位置的俯视图。
61.附图标记说明:
62.a、主机壳体;a101、开关按键;a102、整机排风口;a103、第二过滤器; a104、侧向凸起部;
63.b、手柄组件;b101、手柄第一端;b102、手柄第二端;
64.c、吸风组件;c1、真空电机;c101、电机脚座;c102、电机电控线;c2、电机壳体;c201、电机梳风口;c2011、疏风格栅;c202、电机排风通道;c2021、排风海绵;c2022、电机排风口;c203、导风圆锥;c2031、侧向出风口;c2032、侧向导向片;c2033、圆锥支脚;c204、电机出风通道;c205、电机出风口;c206、风道盖板;c3、电机底座;c301、脚座配合部;c3011、减震凸块;c302、支脚支撑部;c4、电机密封件;c401、基础垫层;c402、包裹壁;c403、透风区; c5、
底座减震件;c501、环形减震部;c502、脚座减震部;c503、支脚减震部; c5031、单元减震垫;c5032、缓冲垫层;c6、电机罩密封圈;c7、第一过滤器;
65.d、尘杯组件;d1、尘杯本体;d2、尘杯滤网;d3、进气口组件;d4、集尘腔;d8、尘杯端盖;d801、端盖转动部;d8011、端盖扭簧;d802、端盖扣合部; d8021、端盖卡扣;d8022、传动凸起;d8023、传动导向面;d803、尘杯锁止凸起;d804、尘杯导向壁;d805、端盖密封凸起;d9、滑扣组件;d901、滑扣件; d902、滑扣弹簧;d903、滑扣限位端;d904、滑扣触控凹槽;d905、凸缘垫层;d906、滑扣限位槽;d10、尘杯内筒;d1001、内筒导风段;d1002、内筒延伸段;
66.f、电源组件;f101、电源外壳;f1011、滑扣滑槽;f102、指示灯;
67.h、连接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6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7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72.实施例1
7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持吸尘器,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主机壳体a;气流发生器,设于所述主机壳体a内,所述气流发生器用于在所述主机壳体a内形成负压,所述气流发生器与主机壳体a之间构成供气流流动的通道;尘污分离器,设于所述主机壳体a内,所述尘污分离器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与主机壳体a之间,尘污分离器包围所述气流发生器设置。尘污分离器包围气流发生器时,气流发生器的高度与尘污分离器的高度存在部分重叠,因此尘污分离器与气流发生器装配后的总高度,小于尘污分离器与气流发生器的高度之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分体设置的气流发生器和尘污分离器而言,使主机壳体a的高度可以明显减小。
74.具体的,如图2、图5、图6所示,气流发生器用于产生负压,如图1所示,主机壳体a左侧具有进气口组件d3,气流从进气口组件d3进入手持吸尘器内,图1所示的为手持吸尘器的主机部分,主机部分的功能为将进入主机的气流与混合在气流中的尘污进行分离,然后将
干净的气流排出。在图1所示的进气口组件d3上,能够装配多种吸头。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进气口组件d3上可以装配连接管组件h,然后通过连接管组件h装配多种吸头,从而延长吸头到手持吸尘器主机部分的长度,方便用户清理高处、远处或低处的位置,以及适配不同吸头实现对角落、缝隙内的灰尘杂质进行清理。其中,本实施例中,气流发生器产生的负压,是指相对于进气口组件d3处的压强更低,从而在进气口组件 d3处产生吸力,将气流和灰尘、杂质的混合物吸入手持吸尘器内。
75.进一步的,结合图4、图5,气流发生器设于尘污分离器的包围之中,气流发生器与尘污分离器在高度方向上具有一定范围的重叠,从而减少了气流发生器与尘污分离器装配后的总高度,并且气流发生器位于尘污分离器内部,使气流发生器与尘污分离器之间的装配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小手持吸尘器的主机部分的体积。
76.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8所示,气流发生器为真空电机c1,真空电机c1 工作时产生负压,如图6所示,真空电机c1位于尘污分离器中间,在真空电机 c1的驱动下,形成由尘污分离器到真空电机c1方向流动的气流,结合图3、图 6,尘污分离器位于主机壳体a与真空电机c1之间,主机壳体a与真空电机c1 之间为横截面为环形的腔室,本实施例中,真空电机c1嵌入安装在尘污分离器中间,真空电机c1与尘污分离器构成一个整体结构,气流进入主机壳体a后,在真空电机c1与尘污分离器的整体结构部位形成由环形的腔室的外环向中间真空电机c1方向流动的气流。
7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气流发生器设于所述尘污分离器的下游。混有灰尘、杂质的气流先经过尘污分离器,使灰尘杂质与气流分离后,干净的气流再进入气流发生器,能够对气流发生器进行保护,防止气流发生器产生积灰。
78.具体的,结合图1-图3、图6所示,在真空电机c1的驱动下,气流从气流发生器和尘污分离器的下方进入主机壳体a,如图6所示,气流从尘污分离器的底部进入,然后从尘污分离器的顶部流出,然后气流从外侧的尘污分离器向内侧的气流发生器方向流动,从气流发生器的顶部进入,然后从气流发生器的下方排出,形成由下至上,由外圈至中间,再由上至下的折流运动路线。
7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气流发生器与所述尘污分离器的中心轴线共线。气流发生器与尘污分离器结合的整体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少尘污分离器和气流发生器整体结构占用的空间大小。
80.具体的,如图5、图6所示,真空电机c1整体可以看做圆柱体,尘污分离器中心具有圆柱形的腔室,真空电机c1恰好嵌入尘污分离器中间部位的圆柱形腔室内。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尘污分离器与真空电机c1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尘污分离器与真空电机c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相交。
8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图8所示,所述尘污分离器包括:电机壳体c2,设于所述主机壳体a内,所述气流发生器设于所述电机壳体c2内;导风圆锥c203,设于所述电机壳体c2与所述主机壳体a之间。电机壳体c2用于形成嵌入安装真空电机c1的腔室,导风圆锥c203 设于电机壳体c2外侧且包围真空电机c1分布。
82.具体的,如图6-图8所示,导风圆锥c203的横截面面积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导风圆锥c203的底部开口相对较小,如图6所示,气流从每个导风圆锥c203的底部进入,
沿导风圆锥c203的内壁向导风圆锥c203顶部的较大的出口运动。气流贴合导风圆锥c203的内壁呈螺旋形上升,上升过程中,由于导风圆锥c203的内径逐渐增大,使气流中剩余的灰尘杂质进一步与气流分离,当气流螺旋上升指导风圆锥c203的顶部时,气流已经与灰尘杂质进一步分离,干净的空气继续向真空电机c1上方流动,然后在真空电机c1的顶部进入,并从真空电机c1的下半部分流出。
83.其中,如图6-图8所示,电机壳体c2底部具有供电机嵌入的开口,电机壳体c2的底部装配有电机底座c3,电机底座c3将电机壳体c2底部的开口封闭,将真空电机c1固定在电机壳体c2和电机底座c3之间构成的腔室中。
84.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电机底座c3朝向外侧的面为圆弧面,即在图6 视角下电机底座c3超下的面为圆弧面,结合图1-图3,电机壳体c2和电机底座c3构成的整体位于整机外壳内部,气流由尘污分离器下方进入的气流在电机底座c3圆弧形外表面的导向作用下,向导风圆锥c203底部的较小的开口流动。导风圆锥c203底部的开口环绕在电机底座c3的圆弧面的边缘设置,使气流更易进入导风圆锥c203进一步进行除尘分离。
8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图8所示,所述导风圆锥c203的横截面面积沿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所述导风圆锥 c203包括:侧向出风口c2031,设于所述导风圆锥c203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导风圆锥c203顶部的位置。气流从导风圆锥c203底部沿导风圆锥c203的内壁上升的过程中,气流运动至导风圆锥c203侧壁上开设的侧向出风口c2031处时从侧向流出。防止气流在到达电机壳体c2顶部的进风口高度附近时不再进一步上升。
8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5、图6所示,所述电机壳体c2包括:电机梳风口c201,设于所述电机壳体c2的顶部;电机出风口c205,设于所述电机壳体c2的下半部分,使气流在所述主机壳体a 内形成在高度方向上往返的折线形路径。气流在形成折线形流动路径时,产生的噪音在折线形路径的运动过程中不但产生,但是噪音反射会抵消掉一部分噪音,从而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87.具体的,在图6视角下,电机左侧的导风圆锥c203左侧的边缘为倾斜线,而导风圆锥c203右侧与电机壳体c2的外表面贴合设置,即导风圆锥c203的内径在沿由下至上的方向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导风圆锥c203整体发生倾斜,倾斜的方向为向远离真空电机c1的方向。在图6视角下,左侧的导风圆锥c203远离真空电机c1向左侧倾斜,导致气流在贴合导风圆锥c203内壁流动时,远离真空电机c1中心轴线的距离增幅越来越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导风圆锥c203对灰尘杂质的分力能力。
88.其中,电机梳风口c201为开设于电机壳体顶部的开口,对于电机梳风口 c20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电机梳风口c201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形的贯穿电机壳体c2顶部的开口结构。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电机梳风口c201还可以是由多个开口单元构成的开口阵。
89.进一步的,电机梳风口c201的开口边缘设有弧形的气流导向面。气流导向面能够对进入电机壳体内部的气流形成导向作用。
9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电机梳风口c201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侧向出风口c2031的高度。由于导风圆锥 c203环绕真空电机c1设置,真空电机c1顶部的电机梳风口c201被导风圆锥 c203包围,由于电机梳风口c201的高度相对侧向出风口c2031较低,因此在电机梳风口c201上方形成一个被导风圆锥c203包围
的槽型空间,在槽型空间内能够进一步安装第一过滤器c7,第一过滤器c7能够在气流进入真空电机c1 前进一步对气流进行过滤净化。并且真空电机c1和导风圆锥c203本来就是安装在整机壳体内的部件,由部件之间构成新的安装结构,使部件之间的装配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小了手持吸尘器的主机部分的体积。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电机输风口的高度与侧向出风口c2031高度相同。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电机输风口的高度高于侧向出风口c2031的高度。
9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图8所示,所述导风圆锥c203还包括:侧向导风片c2032,设于所述侧向出风口c2031的开口边缘,且所述侧向导风片与所述导风圆锥c203的内壁相切。侧向导风片 c2032能够对气流流出导风圆锥c203的方向进行引导。
92.具体的,如图8所示,相邻侧向导风片c2032之间的倾斜方向不同,在图 8视角下,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观察每个导风圆锥c203上的侧向导风片,在逆时针方向上相邻侧向导风片之间具有均匀的倾斜角度变化,在图8状态下下,从电机壳体c2的上方俯视电机壳体c2,正对导风圆锥c203的顶部开口,此时气流从多个导风圆锥c203的侧向出风口c2031流出时,在侧向导风片的导向作用下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气旋,使电机梳风口c201周围各处进入的气流更加均匀。
93.进一步的,侧向导风片均不直接指向电机梳风口c201,使从侧向出风口c2031流出的气流在进入电机梳风口c201前均匀的混合,使进入电机梳风口 c201的气流更加均匀。
94.其中,本实施例中,电机壳体c2上对应电机梳风口c201的部位设有梳风格栅,由导风圆锥c203流出的经过侧向导风片引导形成的气旋经过梳风格栅后,更加均匀的进入电机梳风口c201。
9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6所示,所述电机出风口c205设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侧面,所述电机壳体c2上设有由所述电机出风口c205向远离所述电机出风口c205延伸的电机出风通道 c204。气流在真空电机c1内流动的方向为,由真空电机c1顶部向下方运动,因此电机出风口c205位于真空电机c1的侧壁,并且远离电机出风口c205延伸形成的电机出风通道c204,气流在真空电机c1内向下运动时,到电机出风口 c205处发生转向,即气流的流动路径进一步发生弯折,进一步增加噪音反射,降低噪音。
9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气流在所述电机出风通道c204内流动的高度逐渐增高。使气流流出出风口后的流动路径向真空电机c1顶部弯折。进一步增加噪音反射,降低噪音。
9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电机壳体c2上设有电机排风口c2022,所述电机排风口c2022连通所述电机出风通道c204,且所述电机排风口c2022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电机梳风口c201 的高度。电机排风口c2022的高度不低于电机梳风口c201高度,说明气流从真空电机c1下半部分流出后,向真空电机c1顶部方向弯折,不但增加噪音反射,降低噪音,还拉长了整体风道的长度,噪音的能量在风道内具有耗散,整体风道长度被拉长,增加了噪音能量的耗散量,从而降低手持吸尘器整体的工作噪音。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电机排风口c2022的高度低于电机梳风口c201 的高度。
9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6所示,所述电
机壳体c2包括:电机排风通道c202,所述电机排风通道c202位于所述电机出风通道c204的下游,所述电机排风口c2022设于所述电机排风通道 c202上。电机排风通道c202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对整体风道进行延长,另一方面,电机排风通道c202还能够与电机排风通道c202之间形成新的转折角,使气流的流动路径进一步转折,从而进一步消磨噪音能量。
99.本实施例中,电机排风道水平设置与倾斜设置的电机出风通道c204之间相交,气流在经过电机排风道和电机出风通道c204之间的连接部位时发生转向。
10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6所示,所述电机排风通道c202内设有:排风海绵c2021,设于所述电机排风口c2022 的上游。排风海绵c2021能够在气流流出电机排风口c2022前对空气进行进一步过滤。
10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机排风通道c202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圆柱形。电机排风通道c202上均匀的分布有电机排风口c2022。如图5、图7、图8所示,电机排风通道c202内设有圆柱形的排风海绵c2021,排风海绵c2021 上分布有过滤孔。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电机排风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其他多边形。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电机排风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如图7、图8所示,电机排风通道c202由可拆卸的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一体成型在电机壳体的部分形成向右侧侧向排风的电机出风通道c204。电机出风通道c204顶部开口,并由风道盖板c206扣合封闭并在电机出风通道c204的右侧形成电机排风通道c202,排风海绵c2021可以通过打开风道盖板c206进行清洁或者更换。本实施例中,形成电机出风通道c204的通道结构焊接在电机壳体c2的右侧开口上,电机壳体c2右侧开口即电机出风口c205。
10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所述电机出风口c205与所述电机壳体c2的电机排风口c2022之间,或者电机排风口c2022的下游设有第二过滤器a103。气流从电机排风口c2022流出后进入整机外壳与电机排风通道c202之间,第二过滤器a103位于整机外壳与排风通道之间,使气流排出吸尘器前进一步被净化。
10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尘杯组件d,包括尘杯本体d1,设于所述尘污分离器的上游;尘杯滤网d2,设于所述尘杯组件d内。外界吸入吸尘器的气流,先在尘杯组件d内,经过尘杯滤网d2的尘污分力作用,然后再进入尘污分离器进行进一步净化。
104.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尘杯本体d1为顶部开口的圆柱形,尘杯本体 d1内部具有集尘腔d4,尘污分离器安装在尘杯本体d1顶部的开口上,尘杯本体d1的侧壁具有进气口组件d3,气流从进气口组件d3处被吸入集尘腔d4,在集尘腔d4内进行尘污分离后,在气流发生器的驱动下,气流上升进入尘污分离器。
105.尘杯组件d的除尘结构,如图1-图3、图12、图19所示,进气口组件d3 上连接尘杯本体d1的部位与尘杯本体d1相切,从而形成与尘杯本体d1内壁相切的侧向进风路径。
106.具体的,集尘腔d4内设有尘杯滤网d2,在图2视角下,集尘腔d4顶部开口边缘具有向集尘腔d4内延伸的环形凸缘,尘杯滤网d2连接在环形凸缘上,尘杯滤网d2与尘杯本体d1的内壁之间构成旋风分离空间,由于旋风分离空间的顶部被环形凸缘遮挡,因此气流只能通过尘杯滤网d2向集尘腔d4中间移动。
107.如图3所示,气流在集尘腔d4内的运动路线为,气流从尘杯本体d1的侧面以与尘杯内壁相切的方式进入集尘腔d4,气流贴合集尘腔d4的内壁进行圆周运动,气流中混入的尘
污、杂质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仅仅贴合集尘腔d4的内壁,气流在真空电机c1的驱动下向上移动,用于固定滤网的环形凸缘对上升的气流形成阻挡,并对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气流在真空电机c1的驱动下向尘杯滤网 d2方向移动,尘杯滤网d2能够对气流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作用。
10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尘杯组件d还包括:尘杯内筒d10,所述尘杯内筒d10与所述尘杯滤网d2之间构成尘杯净风道,所述尘杯净风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尘污分离器。
109.尘杯内容位于尘杯滤网d2围成的环形空间内,尘杯内容与尘杯滤网d2之间构成尘杯净风道,气流经过旋风分离空间的净化作用后,经过尘杯滤网d2 的进一步净化,然后在尘杯净风道内向上方的尘污分离器方向移动。
110.具体的,如图2、图3、图13所示,尘污分离器的底部开口装配在尘杯本体d1顶部的开口上,尘污分离器内的电机底座c3由于具有向外凸出的圆弧面,因此在尘污分离器装配在尘杯本体d1上时,电机底座c3伸入尘杯本体d1内。进一步的,尘杯本体d1内具有尘杯内筒d10,电机底座c3嵌入尘杯内筒d10 的顶部开口,并将尘杯内筒d10的顶部封闭,尘杯内筒d10与尘杯滤网d2,以及尘杯内筒d10与安装滤网的环形凸缘之间构成供气流上升的通道。混合有尘污的气流在集尘腔d4内发生尘污分离,因此大部分尘污积攒在集尘腔d4内。
11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2-图16所示,所述尘杯本体d1底部设有清洁开口,所述清洁开口上活动连接有尘杯端盖 d8。尘杯本体d1的底部设置清洁开口,可以在打开尘杯端盖d8的同时,使集尘腔d4内存留的尘污自动脱落。
112.具体的,如图13、图16所示,所述尘杯端盖d8转动连接在所述尘杯本体 d1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尘杯端盖d8滑动连接在尘杯本体d1上。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尘杯端盖d8通过卡扣结构扣合在尘杯本体d1底部的开口上。
11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2、图15、图18所示,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滑扣组件d9,包括滑扣件d901,所述滑扣件d901活动连接在所述手持吸尘器上;所述尘杯端盖d8包括:端盖扣合部 d802,所述端盖扣合部d802位于滑扣件d901的运动路径上,所述端盖扣合部 d802向所述滑扣件d901的运动方向移动时与所述尘杯本体d1脱开。端盖扣合部d802扣合在尘杯本体d1底部的开口上时,端盖扣合部d802位于滑扣件d901 的运动路径上,当滑扣件d901滑动经过端盖扣合部d802时,推动端盖扣合部 d802发生形变或位移,使端盖扣合部d802与尘杯本体d1脱开,在重力的作用下,尘杯端盖d8向下转动打开,从而使尘污自动脱落,实现一键控制打开尘杯并自动倾倒尘污。
114.具体的,结合图13、图15,端盖扣合部d802的左侧转动连接在尘杯本体 d1底部的开口左侧,端盖扣合部d802的右侧扣合在尘杯本体d1底部开口右侧的外壁上,滑扣件d901的部分位于端盖扣合部d802与尘杯本体d1的侧壁之间,此时滑扣件d901向右滑动时将端盖扣合部d802向右推动从而与尘杯本体d1 的外壁相互脱开。其中,如图15所示,滑扣件d901滑动连接在电源外壳f101 上,在图13视角下,电源外壳f101的底面上设有滑扣滑槽f1011,滑扣件d901 滑动连接在滑扣滑槽f1011内。
115.其中,如图13、图16所示,尘杯端盖d8朝向集尘腔d4内的一侧上设有端盖密封凸起d805,端盖密封凸起d805嵌入尘杯内筒d10的底部开口,并且在尘杯端盖d8扣合关闭时,端盖密封凸起d805恰好将尘杯内筒d10底部开口封闭,使尘杯内筒d10与尘杯内壁之间构成环
形的旋风分离空间。
11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5、图16 所示,所述滑扣件d901滑动连接在所述手持吸尘器上,所述滑扣件d901具有靠近所述尘杯本体d1的锁定位置,以及远离所述尘杯本体d1的解锁位置。
117.如图15所示,滑扣件d901的锁定位置即滑扣件d901位于端盖扣合部d802 和尘杯本体d1外壁之间的位置,滑扣件d901的解锁位置即滑扣件d901向右滑动并推开端盖扣合部d802的位置。
118.对于尘杯内筒d1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13、图15所示,尘杯内筒d10包括内筒导风段d1001和内筒延伸段d1002,其中,内筒导风段d1001位于尘杯滤网d2的包围范围内,气流在集尘腔d4内壁与尘杯滤网d2之间进行净化分离后,气流通过尘杯滤网d2进入尘杯滤网与尘杯内筒d10之间,由于真空电机c1在集尘腔d4上方形成负压,因此气流通过尘杯滤网d2后,沿倾斜的内筒导风段d1001上升,然后进入导风圆锥c203内。内筒导风段d1001朝向电机底座d3的一侧形成密封,内筒延伸段d1002进一步向尘杯底部的尘杯端盖d8方向延伸,并通过尘杯端盖d8上的端盖密封凸起d805 密封。
11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所述端盖扣合部d802上设有:传动凸起d8022,所述传动凸起d8022向所述滑扣件d901的滑动路径上凸出;所述滑扣件d901包括:滑扣限位端d903,设于所述传动凸起d8022的上游。传动凸起d8022与尘杯本体d1的外壁之间构成容纳滑扣限位端d903的间隙,滑扣限位端d903向解锁位置运动的过程中,与传动凸起d8022发生接触,并进一步推动传动凸起d8022带动端盖扣合部d802解锁。
12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所述传动凸起d8022朝向所述滑扣限位端d903的面为倾斜的传动导向面d8023。
121.具体的,如图15所示,传动导向面d8023能够在滑扣向右滑移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本实施例中,端盖扣合部d802由金属或塑料等具有一定弹性形变能力的材料制成,端盖扣合部d802在受到滑扣向右的推力的同时,还能在斜面的导向作用下,使端盖扣合部d802整体向右转动形变,从而更利于端盖扣合部d802的顺畅的脱开解锁。
12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5、图18 所示,所述滑扣件d901上设有:滑扣限位槽,所述传动凸起d8022嵌入所述滑扣限位槽设置。滑扣限位槽的槽壁能够分别在传动凸起d8022的上下游进行限位。具体的,如图15所示,滑扣限位槽分别在传动凸起d8022的左右两侧形成限位。
123.进一步的,所述滑扣件d901上设有:滑扣限位槽d906,所述传动凸起d8022 嵌入所述滑扣限位槽d906设置。
12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所述尘杯端盖d8包括:端盖转动部d801,转动连接在所述尘杯本体d1上;端盖扭簧d8011,设于所述端盖转动部d801上。在尘杯端盖d8处于关闭状态时,端盖扭簧d8011处于弹性形变状态,在用户控制滑扣件d901滑移解锁后,在端盖扭簧d8011弹力的带动下,尘杯端盖d8自动弹开打开,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一键操控的便捷性。
12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5、图17 所示,所述尘杯端盖d8还包括:端盖扣合部d802,所述端盖扣合部d802朝向所述尘杯本体d1的外壁凸
出有尘杯锁止凸起d803;所述尘杯本体d1的外壁设有端盖卡扣d8021。
12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4、图15 所示,所述尘杯本体d1上设有:尘杯导向壁d804,设于所述尘杯本体d1朝向所述尘杯端盖d8的开口端,所述尘杯导向壁d804向所述尘杯本体d1内弯曲,使所述尘杯开口处的横截面积沿靠近所述尘杯端盖d8的方向逐渐变小。导向壁在朝向集尘腔d4的一侧,形成圆弧形的导向面,在尘杯端盖d8打开后,集尘腔d4内部的尘污沿导向壁滑落,并且导向壁处的横截面积沿靠近尘杯本体d1 底部开口的方向逐渐变小,使尘污下落过程中,具有向尘杯开口中心聚拢的运动趋势,防止尘污下落过程中扩散。
12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4、图15 所示,所述尘杯导向壁d804在背向所述尘杯本体d1内部集尘腔d4的一侧形成让位空间。
128.具体的,如图14所示,导向壁朝向左侧的部分,与尘杯本体d1之间构成容纳端盖转动部d801的空间,结合图17,端盖的转动部以及设于端盖转动部d801上的端盖扭簧d8011均安装在导向壁构成的让位空间中,使整体设备外形更加规则。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导向壁朝向右侧的部分形成容纳端盖扣合部d802的空间,使整体设备外形更加规则。
12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3、图16 所示,所述滑扣组件d9还包括:滑扣弹簧d902,设于所述滑扣件d901的移动路径上。滑扣弹簧d902一方面能够提高用户操控时的受理反馈,另一方面能够在用户操控后自动复位。在滑扣件d901复位后,滑扣件d901的滑扣限位端d903 重新恢复到锁止位置,尘杯端盖d8重新扣合在尘杯本体d1底部的开口上时,端盖扣合部d802重新回到滑扣件d901的下游位置。滑扣件d901的下游以滑扣件d901由锁止位置到解锁位置的运动方向为基准。
13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所述滑扣件d901上设有滑扣触控凹槽d904。滑扣触控凹槽d904方便用户操控滑扣件d901。
13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所述滑扣触控凹槽d904内设有凸缘垫层d905。凸缘垫层d905一方面能够增加用户与滑扣件d901的接触面积,也能增加用户控制滑扣件d901的过程中的受力面积,提高用户体验。
13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手柄组件b,设于所述主机壳体a上;所述主机壳体a 包括:整机排风口a102,所述整机排风口a102朝向所述手柄组件b的两侧的任一方向设置。
133.具体的,如图1所示,手持吸尘器的主体构成为底部的尘杯组件d,位于尘杯组件d上的吸风组件c,吸风组件c内具有真空电机c1为整机的抽吸功能提供动力。进一步的,结合图1、图3、图4,电机壳体c2上具有向右侧倾斜延伸的电机出风通道c204、以及连接在电机出风通道c204下游的电机排风通道c202,因此主机壳体a上具有向右侧凸出的侧向凸起部a104。
134.进一步的,侧向凸起部a104上设有整机排风口a102,整机排风口a102朝向侧面设置能够避免排风时直接朝向用户,提高用户体验。
135.具体的,如图1、图19、图20所示,进气口组件d3的开口朝向需要清洁的部位,在图20的视角下,蒸架排风口向平面y-y的两侧排风。
13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3、图19 所示,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电源组件f,包括电源外壳f101,所述电源外壳f101一端连接所述主
机壳体a,另一端平行于所述侧向凸起部a104延伸。
13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手柄组件b连接所述侧向凸起部a104与所述电源组件f。具体的,如图3所示,电源组件f内具有电路元件,手柄组件b内部具有安装空间,能够将电路元件的控制端布置在手柄组件b内。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组件b朝向所述主机壳体a的一侧设有开关按键a101。
13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所述手柄组件b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手柄组件b使用户能够保持倾斜的更舒适的手持姿势,提高用户体验。
139.具体的,如图3所示,x-x为手柄倾斜方向的倾斜轴,在图3视角下,手柄组件b向进气口组件d3方向倾斜,进气口组件d3的延伸方向为吸尘器的吸头所在部位,因此用户能够在手持吸尘器清洁时,向需要清洁的部位倾斜,提高用户体验。在图1视角下,手柄组件b顶部连接侧向凸起部a104的一端为手柄第一端b101,手柄组件b底部连接电源组件f的一端为手柄第二端b102,手柄第一端b101位于手柄第二端b102的左侧。
140.进一步的,电源组件f平行于侧向凸起部a104,电源组件f朝向侧向凸起部a104的一侧设有指示灯f102。
14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气流发生器包括:真空电机c1;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电机底座c3,所述电机底座c3装配在所述电机壳体c2上,所述电机底座c3与所述电机壳体c2 之间构成用于安装所述真空电机c1的装配空间。
14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7、图8所示,所述手持吸尘器还包括:电机密封件c4,设于所述电机壳体c2内,所述电机密封件c4夹设于所述电机壳体c2与所述真空电机c1之间。真空电机c1 通过电机壳体c2和电机底座c3分别由真空电机c1的上下两侧扣合固定,并且在真空电机c1与电机壳体c2之间夹设有电机密封件c4,电机密封件c4一方面能够弥补真空电机c1与电机壳体c2之间的空隙,减少电机罩与真空电机c1 之间的结构间隙,在真空电机c1工作时能够与电机罩结合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真空电机c1在发生震动时,紧贴真空电机c1的电机密封件c4受到挤压发生形变,能够削减震动向电机壳体c2上传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真空电机c1 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现有技术中,真空电机c1产生噪音的原因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真空电机c1工作时自身发生震动产生噪音,另一方面是真空电机c1 震动时与连接真空电机c1的其他部件之间发生震动,导致噪音的进一步产生。本方案通过电机密封件c4阻止真空电机c1与电机壳体c2直接接触,将真空电机c1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消除在电机壳体c2内部,真空电机c1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影响范围缩减到装配空间内,从而大幅度削减真空电机c1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噪音,解决现有的吸尘器工作时因真空电机c1工作震动产生噪音的问题。
143.具体的,电机密封件c4顶部对应电机梳风口c201的部位设有透风区c403。电机罩指电机壳体c2和电机底座c3构成的用于安装真空电机c1的整体结构,电机罩顶部的开口为电机梳风口c201,在电机梳风口c201上设有疏风格栅 c2011。疏风格栅c2011能够防止用户将手伸入电机罩内。如图2-图4所示,电机罩外套设有电机罩密封圈c6,电机罩整体装配在主机壳体a内时,电机罩密封圈c6夹设在主机壳体a内壁与电机罩之间。
14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电机密
封件c4包括:基础垫层c401,贴合在所述电机壳体c2朝向所述电机底座c3的面上;包裹壁c402,设于所述基础垫层c401上,所述包裹壁c402 朝向所述电机底座c3方向延伸,所述包裹壁c402夹设于所述真空电机c1与所述电机壳体c2的内壁之间。包裹壁c402能够进一步添补真空电机c1与电机壳体c2内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削减真空电机c1工作震动对外界的影响。
145.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图11所示,底座减震件c5,支撑在所述电机底座c3与所述真空电机c1之间。真空电机c1底部与电机底座c3之间夹设的底座减震件c5,进一步削弱了真空电机c1 工作时震动向外部的传播,使真空电机c1整体收到真空电机c1震动的影响大大减少。
146.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图11所示,所述导风圆锥c203靠近所述电机底座c3的一端设有圆锥支脚c2033,所述电机底座c3上延伸出支脚支撑部c302,所述支脚支撑部c302正对所述圆锥支脚c2033设置。气流通过导风圆锥c203顶部的侧向出风口c2031进入,然后贴合导风圆锥c203的内壁向导风圆锥c203底部运动,最后进入电机壳体c2内。气流流动过程中与导风圆锥c203发生碰撞,使导风圆锥c203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震动,电机底座c3对导风圆锥c203支脚进行支撑,能够起到稳固导风圆锥 c203,削减导风圆锥c203震动的作用。
147.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图11所示,所述底座减震件c5包括:支脚减震部c503,延伸至所述圆锥支脚c2033 与所述支脚支撑部c302之间。支脚减震部c503能够通过自身形变,消除导风圆锥c203的震动,减少导风圆锥c203的震动向底座传递。
14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图11所示,所述支脚减震部c503包括:至少两个单元减震垫c5031,所述单元减震垫 c5031叠加夹设于所述圆锥支脚c2033与所述支脚支撑部c302之间。多个单元减震垫c5031能够进一步提高支脚减震部c503的减震性能。
149.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图11所示,所述支脚减震部c503还包括:缓冲垫层c5032,支撑于相邻所述单元减震垫c5031之间。缓冲垫层c5032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支脚减震部c503的减震性能,另一方面缓冲垫层c5032与支脚减震部c503在同样的受力条件下,缓冲垫层c5032的弹性形变程度更大,因此当缓冲垫层c5032受到震动冲击时,缓冲垫层c5032依靠本身发生形变,能够减缓单元减震垫c5031的形变,提高支脚减震部c503的减震性能。
150.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图11所示,所述真空电机c1朝向所述电机底座c3的一侧设有电机脚座c101,所述电机底座c3上设有适于支撑所述电机脚座c101的脚座配合部c301。
151.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限定的实施方式,如图8-图11所示,所述底座减震件c5包括:脚座减震部c502,一端配合支撑在所述脚座配合部c301上,另一端具有适于插入所述电机脚座c101的槽口。电机底座c3 中的脚座配合部c301用于支撑固定真空电机c1,真空电机c1工作时发生震动,震动传递到脚座减震部c502受到削减,将真空电机c1工作时的大部分震动消除,使电机底座c3受真空电机c1震动的影响大幅减小,使真空电机c1的震动影响被限制在电机罩内,从而削减噪音向外界传递。
15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