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液碰撞后主动泄露装置和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1-11-15 17: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液碰撞后主动泄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循环管道,用于通过管道上的水泵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阻塞模块,用于在发生碰撞且碰撞情况满足预设条件时阻塞冷却液循环管道;排液模块,用于在阻塞后冷却液循环管道内压力超过设定阈值时被压力顶开自动排放冷却液;控制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碰撞情况并根据碰撞情况控制阻塞模块和水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液碰撞后主动泄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塞模块包括两端分别连通冷却液管道的滑动管道以及滑动连接于滑动管道内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两端设置有在滑块滑动至冷却液循环管道内阻塞冷却液循环管道的阻塞端子;所述滑动管道上设置有通电后可产生吸附磁力固定滑块于滑道管道内、或是产生推动斥力迫使滑块向冷却液循环管道移动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控制模块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液碰撞后主动泄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模块包括与冷却液循环管道连通的排液管道;所述排液管道的上端设置有可通过冷却液压力顶开的密封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液碰撞后主动泄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模块还包括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与冷却液循环管道平行布置,为一端连通冷却液循环管道、另一端端连通排液管道的连接管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液碰撞后主动泄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车辆侧向加速度监测模块;所述车辆侧向加速度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车辆侧向加速度并判断是否超过设定阈值。6.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动力电池冷却液碰撞后主动泄露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系统接收车辆碰撞情况,根据碰撞情况向阻塞模块传送相应的指令,阻塞模块根据指令阻塞冷却液循环管道或是不阻塞冷却液循环管道,若阻塞冷却液循环管道,冷却液循环管道内压力上升,排液模块被上升压力顶开打开冷却液循环管道,排放冷却液。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系统接收车辆碰撞情况的方法包括:碰撞发生后,采集车辆侧向加速度,根据车辆侧向加速度判断车辆碰撞情况。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碰撞情况向阻塞模块传送相应的指令的方法包括:采集车辆侧向加速度,若车辆侧向加速度≤第一设定限值,则向阻塞模块传送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指令;若车辆侧向加速度>第一设定限值且≤第二设定限值,则向阻塞模块传送断电的指令;若车辆侧向加速度>第二设定限值,则根据电池包挤压情况向阻塞模块传送相应的指令。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池包挤压情况向阻塞模块传送相应的指令的方法包括:判断电池包的挤压情况,若电池包受到挤压,控制模块向阻塞模块传送增大反向电流的指令,控制模块向水泵传送工作指令;若电池包没有受到挤压,控制模块向阻塞模块传送通电指令维持阻塞模块不阻塞冷却液循环管道的状态,控制模块向水泵传送工作指令。10.如权利要求8、9所述的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包挤压情况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侧向位移,判断车辆的侧向位移是否大于车辆的门槛梁与电池包的可压溃
距离,若大于,则判断电池包受到挤压,否则电池包没有受到挤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液碰撞后主动泄露装置和控制方法。包括,冷却液循环管道,用于通过管道上的水泵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阻塞模块,用于在发生碰撞且碰撞情况满足预设条件时阻塞冷却液循环管道;排液模块,用于在阻塞后冷却液循环管道内压力超过设定阈值时被压力顶开自动排放冷却液;控制模块,用于采集车辆碰撞情况并根据碰撞情况控制阻塞模块和水泵。本发明的泄露装置结构简单,完全基于冷却液循环管道的压力进行控制冷却液的排放,避免了传统电子阀门断电或是损伤后无法自动排放的问题,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降低了碰撞后的损失,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 钟阳 常尊辉 彭刚 黄耀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3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