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借测量仪表可显示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还可对某些电气参数进行调整,对偏离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或发出信号。
3.配电箱在使用时其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常采用散热装置对其进行散热,但是现有的散热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如下的缺点:散热装置在对配电箱进行散热时,一般是向配电箱内吹入空气的方式,此方式,会使箱体内部的热空气无法快速排出,因此散热效果不明显;此外散热装置的防护网上容易累积灰尘和纤维,造成防护网的孔洞堵塞,从而再次降低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因此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以便能够对配电设备的内部进行方便高效的散热处理,同时可对散热时积累在防护网上的灰尘和纤维进行方便的清除,从而保持散热效果,避免出现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现象。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用于罩在配电设备外侧,所述散热箱呈倒u形结构;所述散热箱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防护网,所述散热箱的顶板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贯穿至散热箱内并安装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安装在第一转杆上,所述第一转杆用于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板与配电设备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伞齿轮;所述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转杆,每个第二转杆用于通过两个第二支撑板与配电设备的侧壁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转杆用于分布在配电设备的两侧,在每个第二转杆的顶端均安装有与第三伞齿轮相啮合的第四伞齿轮;在所述散热箱的内部安装有两个条形安装板,每个条形安装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至少一个轴杆,各轴杆与各防护网一一对应,每个轴杆远离配电设备的一端均安装有散热扇,每个轴杆靠近配电设备的一端均安装有第六伞齿轮,在每个第二转杆上均安装有与第六伞齿轮相啮合的第五伞齿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轴杆通过轴承与条形安装板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还包括两个活动杆,每个活动杆均包括一个水平杆和两个竖直杆,每个活动杆呈倒u形,并且每个活动杆的水平杆位于散热箱的外侧,每个活动杆的两个竖直杆之间共同安装有至少一个刷板,各刷板与各防护网一一对应,且所述刷板与防护网靠近配电设备的一侧能够相互接触,每个活动杆的两个竖直杆的上部均安装有限位板,位于限位板上侧的竖直杆上均绕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处在所述限位
板与散热箱的顶板之间。
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活动杆的水平杆上均包裹有海绵套。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呈圆形,所述刷板的长度大于防护网的直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箱的底板上开设有排污口。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箱的底板中位于配电设备与排污口之间的部分向上倾斜设置。
12.本技术的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能够对配电设备的内部进行方便高效的散热处理,同时可对散热时积累在防护网上的灰尘和纤维进行方便的清除,从而保持散热效果,避免出现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现象。
附图说明
13.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活动杆与刷板的连接示意图。
16.图4示出了图2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17.图5示出了图2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18.图6示出了图2中c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19.附图标记:1

配电设备,2

散热箱,3

电机,4

防护网,5

第一转杆,6

第一伞齿轮,7

第二伞齿轮,8

第一支撑板,9

第三伞齿轮,10

第二支撑板,11

第二转杆,12

第四伞齿轮,13

条形安装板,14

第五伞齿轮,15

第六伞齿轮,16

散热扇,17

活动杆,18

刷板,19

限位板,20

弹簧,21

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所涉及的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2,所述散热箱2用于罩在配电设备1外侧,在具体使用时,所述配电设备1的侧壁上要开设有与散热箱2配合使用的散热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箱2呈倒u形结构;所述散热箱2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至少一个防护网4,所述散热箱2的顶板上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驱动端贯穿至散热箱2内并安装有第一伞齿轮6,所述第一伞齿轮6与第二伞齿轮7相啮合,所述第二伞齿轮7安装在第一转杆5上,所述第一转杆5用于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板8与配电设备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5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伞齿轮9;所述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转杆11,每个第二转杆11用于通过两个第二支撑板10与配电设备1的侧壁转动连接,两个第二转杆11用于分布在配电设备1的两侧,在每个第二转杆11的顶端均安装有与第三伞齿轮9相啮合的第四伞齿轮12;在所述散热箱2的内部安装有两个条形安装板13,每个条形安装板13上均转动连接有至少一个轴杆,各轴杆与各防护网4一一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条形安
装板13上均转动连接有三个轴杆,并且每个轴杆通过轴承与条形安装板13连接,每个轴杆远离配电设备1的一端均安装有散热扇16,每个轴杆靠近配电设备1的一端均安装有第六伞齿轮15,在每个第二转杆11上均安装有与第六伞齿轮15相啮合的第五伞齿轮14。
23.所述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还包括两个活动杆17,如图3所示,每个活动杆17均包括一个水平杆和两个竖直杆,即每个活动杆17呈倒u形,并且每个活动杆17的水平杆位于散热箱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活动杆17的水平杆上均包裹有海绵套;每个活动杆17的两个竖直杆之间共同安装有至少一个刷板18,各刷板18与各防护网4一一对应,且所述刷板18与防护网4靠近配电设备1的一侧能够相互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网4呈圆形,所述刷板18的长度大于防护网4的直径;每个活动杆17的两个竖直杆的上部均安装有限位板19,位于限位板19上侧的竖直杆上均绕设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处在所述限位板19与散热箱2的顶板之间,散热箱2的底板上开设有排污口21,所述散热箱2的底板中位于配电设备1与排污口21之间的部分向上倾斜设置,以便使污垢尽可能的从排污口21排出。
24.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将所述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与配电设备1装配好,电机3驱动时,通过第一伞齿轮6与第二伞齿轮7的啮合带动第一转杆5转动,通过第三伞齿轮9与第四伞齿轮12的啮合带动第二转杆11转动,然后通过第五伞齿轮14与第六伞齿轮15的啮合带动散热扇16所在的轴杆转动,从而通过转动的散热扇16对配电设备1进行散热,且散热方式为排气式散热,即通过散热扇16将配电设备1内部的热量从散热孔抽离至散热箱2内,最后将热量通过防护网4排出散热箱2,从而完成对配电设备1的散热。
25.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防护网4的内侧壁上会产生灰尘和纤维,为了防止灰尘和纤维堵塞防护网4的孔洞,可通过向上拉动活动杆17的方式,通过活动杆17的竖直杆上安装的刷板18对防护网4的内壁进行清洁,从而将灰尘和纤维清除干净,灰尘和纤维可从散热箱2底板上的排污口21排出散热箱2。
26.本技术所涉及的配电设备用散热装置能够对配电设备的内部进行方便高效的散热处理,同时可对散热时积累在防护网上的灰尘和纤维进行方便的清除,从而保持散热效果,避免出现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现象。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