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全国正在大力进行高铁建设,电力、自动化等各项用电设备都在增加,电缆槽电缆井大面积增加,为保证用电安全,所有电缆槽及电缆井下均设置贯通地线以保证用电安全;
3.目前贯通地线施工方法均为明挖施工,用小型挖掘机开挖后铺设管线,然后再回填,管线铺设过程需要多个工人合作,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铺设地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的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6.一种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线盘和地线限位机构;
7.所述车架包括倾斜设置的l形撑架,所述l形撑架一侧水平设置有v形撑杆,所述l形撑架底部两侧设置有车轮,所述v形撑杆敞开端连接在所述l形撑架上,所述v形撑杆闭合端底部设置有支撑轮;
8.所述l形撑架上设置有一对弧形撑杆,一对所述弧形撑杆上设置有所述线盘;
9.所述v形撑杆内部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所述地线限位机构。
1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
11.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一对竖板,所述竖板底部之间设置有下限位滚筒,所述下限位滚筒略高于所述横杆,所述下限位滚筒上方、两侧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上限位滚筒;
12.两侧竖板上对应开设有升降滑槽,所述上限位滚筒两端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穿出所述升降滑槽设置有紧固螺母。
13.所述上限位滚筒和所述支撑轮表面均开设有容纳地线的环形槽。
14.所述线盘包括放置柱,所述放置柱一端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放置柱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放置柱远离所述固定挡板一端设置有安装螺纹孔,所述活动挡板上对应所述安装螺纹孔位置设置有安装螺杆,所述安装螺杆设置在所述安装螺纹孔中,所述固定挡板和所述活动挡板外围均设置有转杆。
15.所述弧形撑杆上固定设置有下弧形限位板,所述下弧形限位板两侧设置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弧形限位板上方设置有上弧形限位板,所述上弧形限位板两侧设置有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下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螺
纹孔中设置有紧固螺栓,两侧所述转杆分别设置在两侧所述上弧形限位板和所述下弧形限位板之间。
16.所述l形撑架远离所述线盘一端设置有扶手,所述l形撑架与所述v形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17.施工时,现挖掘地线沟,将线缆安放在所述线盘上,将所述线盘安装在两侧所述下弧形限位板和所述上弧形限位板上,之后将所述装置推向地线沟,使所述支撑轮进入所述地线沟,同时所述车轮设置在地线沟两侧的地面上,将线缆的自由端拽出,穿过所述上限位滚筒和所述下限位滚筒之间,并穿过所述支撑轮的所述环形槽,利用重物固定在地线沟一端,固定完后,推动所述装置,地线能够铺设在地线沟中,铺设完成后,将地线沟回填即可。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铺设地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 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 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23.图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附图标记为:1、l形撑架;2、v形撑杆;201、横杆;3、加强杆;4、支撑轮;5、车轮;6、弧形撑杆;7、线盘;701、放置柱;702、安装螺纹孔;703、固定挡板;704、转杆;705、活动挡板;706、安装螺杆;8、地线限位机构;801、竖板;802、下限位滚筒;803、上限位滚筒;804、升降滑槽;805、调节螺杆;806、紧固螺母;9、扶手;10、下弧形限位板;11、上弧形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6.参见图1

5,一种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线盘7和地线限位机构8;
27.车架包括倾斜设置的l形撑架1,l形撑架1一侧水平设置有v形撑杆2,l形撑架1底部两侧设置有车轮5,v形撑杆2敞开端连接在l形撑架1上,v形撑杆2闭合端底部设置有支撑轮4;
28.l形撑架1上设置有一对弧形撑杆6,一对弧形撑杆6上设置有线盘7;
29.v形撑杆2内部设置有横杆201,横杆201上设置有地线限位机构8。
30.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横杆201上的一对竖板801,竖板801底部之间设置有下限位滚筒802,下限位滚筒802略高于横杆201,下限位滚筒802上方、两侧竖板801之间设置有上限位滚筒803;
31.两侧竖板801上对应开设有升降滑槽804,上限位滚筒803两端设置有调节螺杆805,调节螺杆805穿出升降滑槽804设置有紧固螺母806。
32.上限位滚筒803和支撑轮4表面均开设有容纳地线的环形槽。
33.线盘7包括放置柱701,放置柱701一端设置有固定挡板703,放置柱701另一端设置
有活动挡板705,放置柱701远离固定挡板703一端设置有安装螺纹孔702,活动挡板705上对应安装螺纹孔702位置设置有安装螺杆706,安装螺杆706设置在安装螺纹孔702中,固定挡板703和活动挡板705外围均设置有转杆704。
34.弧形撑杆6上固定设置有下弧形限位板10,下弧形限位板10两侧设置有下安装板,下弧形限位板10上方设置有上弧形限位板11,上弧形限位板11两侧设置有上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下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安装通孔和螺纹孔中设置有紧固螺栓,两侧转杆704分别设置在两侧上弧形限位板11和下弧形限位板10之间。
35.l形撑架1远离线盘7一端设置有扶手9,l形撑架1与v形撑杆2之间设置有加强杆3。
36.施工时,现挖掘地线沟,将线缆安放在线盘7上,将线盘7安装在两侧下弧形限位板10和上弧形限位板11上,之后将装置推向地线沟,使支撑轮4进入地线沟,同时车轮5设置在地线沟两侧的地面上,将线缆的自由端拽出,穿过上限位滚筒803和下限位滚筒802之间,并穿过支撑轮4的环形槽,利用重物固定在地线沟一端,固定完后,推动装置,地线能够铺设在地线沟中,铺设完成后,将地线沟回填即可。
37.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线盘和地线限位机构;所述车架包括倾斜设置的l形撑架,所述l形撑架一侧水平设置有v形撑杆,所述l形撑架底部两侧设置有车轮,所述v形撑杆敞开端连接在所述l形撑架上,所述v形撑杆闭合端底部设置有支撑轮;所述l形撑架上设置有一对弧形撑杆,一对所述弧形撑杆上设置有所述线盘;所述v形撑杆内部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所述地线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一对竖板,所述竖板底部之间设置有下限位滚筒,所述下限位滚筒略高于所述横杆,所述下限位滚筒上方、两侧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上限位滚筒;两侧竖板上对应开设有升降滑槽,所述上限位滚筒两端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穿出所述升降滑槽设置有紧固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滚筒和所述支撑轮表面均开设有容纳地线的环形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包括放置柱,所述放置柱一端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放置柱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挡板,所述放置柱远离所述固定挡板一端设置有安装螺纹孔,所述活动挡板上对应所述安装螺纹孔位置设置有安装螺杆,所述安装螺杆设置在所述安装螺纹孔中,所述固定挡板和所述活动挡板外围均设置有转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撑杆上固定设置有下弧形限位板,所述下弧形限位板两侧设置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弧形限位板上方设置有上弧形限位板,所述上弧形限位板两侧设置有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下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螺纹孔中设置有紧固螺栓,两侧所述转杆分别设置在两侧所述上弧形限位板和所述下弧形限位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撑架远离所述线盘一端设置有扶手,所述l形撑架与所述v形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线铺设辅助施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线盘和地线限位机构,车架包括倾斜设置的L形撑架,L形撑架一侧水平设置有V形撑杆,L形撑架底部两侧设置有车轮,V形撑杆敞开端连接在L形撑架上,V形撑杆闭合端底部设置有支撑轮,L形撑架上设置有一对弧形撑杆,一对弧形撑杆上设置有线盘,V形撑杆内部设置有横杆,横杆上设置有地线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铺设地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孙彦龙 李峰 高凯 张建立 孔健 杨守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6
技术公布日:202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