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


背景技术:

2.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建设地下管线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会在道路上设有许多立井作为管网施工和维修通道,然后通过井盖来封闭立井,确保行人和车辆安全。
3.现有井盖包括井圈和盖体,井圈固定在立井的入口,井圈内侧设有用于支撑盖体的支撑环,盖体可以直接扣在井圈的支撑环上,也可以将盖体一端铰接在井圈上。然而,不同道路的用途和预算各异,存在道路使用寿命和质地的不同。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长,井圈周围路面容易开裂,出现井圈发生移位以及单边下沉的问题,影响着道路的正常使用以及行人、车辆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拟解决现有井圈周围路面容易开裂,井圈发生移位以及单边下沉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包括井圈9和若干个螺杆25;所述井圈9包括内圈体26、外圈体27和连接环28;所述外圈体27环绕在内圈体26之外,且外圈体27底部和内圈体26底部通过连接环28连接;所述外圈体27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25一一对应的螺纹通孔29;所述内圈体26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25一一对应的螺纹盲孔30;所述螺杆25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29,且螺杆25内端和对应的螺纹盲孔30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现有的井圈只有内圈体和连接环,连接环固定在立井入口,从而使井圈整体固定。然而,由于连接环面积有限,连接环上只压有少量的路面颗粒,井圈在长期碾压下,容易单边下沉或翘起,产生上下移位,进而加快路面开裂,同时井圈还会受到横向碰撞,使井圈与立井入口产生横向移位,无法精准对应。我们通过设置若干个螺杆25,对井圈9进行横向拓展,弥补连接环28面积不足的问题,增加井圈上下移动的难度。螺杆25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29,且螺杆25内端和对应的螺纹盲孔30连接,所以螺杆25和井圈9是可拆卸连接的,对于质地柔软的路面以及受载频繁的路面,可以选配长度较长的螺杆25,这样井圈在横向拓展的程度越大,井圈发生上下移位时会被螺杆25阻碍,越不容易产生上下移位,减少路面开裂的机率。螺杆25受到内圈体26、外圈体27的支撑,确保井圈9和若干个螺杆25连接的可靠;外圈体27也增加了井圈横向移动的阻力。
6.进一步的,若干个螺杆25均匀环绕井圈9;所述螺杆25水平设置。由上述结构可知,确保井圈9受力均匀。
7.进一步的,所述螺杆25外端设有挡板31;所述挡板31竖直设置。由上述结构可知,挡板31进一步增加井圈横向移动的阻力。
8.进一步的,所述螺杆25外端设有螺钉孔32;所述螺钉孔32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钉
33;所述螺钉33贯穿螺杆25对应的挡板31,使挡板31和螺杆25外端可拆卸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挡板31和螺杆25外端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合适尺寸的挡板31。挡板31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选配。
9.进一步的,所述井圈9上铰接有盖体1;所述井圈9内侧设有用于支撑盖体1的支撑环10;所述支撑环10下方的井圈9内侧可拆卸连接有拦网18。由上述结构可知,井圈9埋设在立井顶部,盖体1一端和井圈9铰接,盖体1完全打开时,立井入口打开,盖体1和井圈9相连,避免盖体1脱离井圈9。盖体1支撑在支撑环10上时,立井入口关闭。支撑环10下方的井圈9内侧可拆卸连接有拦网18,拦网18可以避免立井入口意外打开时人员坠落。
10.进一步的,所述挡板31的上表面低于盖体1的上表面。由上述结构可知,挡板31埋在路面以下,避免对行人和车辆造成影响。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10下方的井圈9内侧设有若干个挂耳23;所述拦网18边缘设有若干个和挂耳23一一对应的挂钩24;所述挂耳23和对应的挂钩24可拆卸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挂耳23和对应的挂钩24连接时,拦网18封闭立井入口。挂耳23和对应的挂钩24拆卸时,拦网18打开立井入口。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属于市政工程领域,包括井圈和若干个螺杆;所述井圈包括内圈体、外圈体和连接环;所述外圈体环绕在内圈体之外,且外圈体底部和内圈体底部通过连接环连接;所述外圈体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一一对应的螺纹通孔;所述内圈体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一一对应的螺纹盲孔;所述螺杆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且螺杆内端和对应的螺纹盲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能够根据路面实际情况,对预埋井圈进行横向扩展,避免井圈移位以及井圈周围路面开裂。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井盖剖开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螺杆附近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1

盖体、9

井圈、10

支撑环、18

拦网、23

挂耳、24

挂钩、25

螺杆、26

内圈体、27

外圈体、28

连接环、29

螺纹通孔、30

螺纹盲孔、31

挡板、32

螺钉孔、33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18.实施例一:
19.见附图1~2。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包括井圈9和若干个螺杆25;所述井圈9包括内圈体26、外圈体27和连接环28;所述外圈体27环绕在内圈体26之外,且外圈体27底部和内圈体26底部通过连接环28连接;所述外圈体27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25一一对应的螺纹通孔29;所述内圈体26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25一一对应的螺纹盲孔30;所述螺杆25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29,且螺杆25内端和对应的螺纹盲孔30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现有的井圈只有内圈体和连接环,连接环固定在立井入口,从而使井圈整体固定。然而,由于连接环面积有限,连接环上只压有少量的路面颗粒,井圈在长期碾压下,容易单边下沉或翘起,产生上下移
位,进而加快路面开裂,同时井圈还会受到横向碰撞,使井圈与立井入口产生横向移位,无法精准对应。我们通过设置若干个螺杆25,对井圈9进行横向拓展,弥补连接环28面积不足的问题,增加井圈上下移动的难度。螺杆25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29,且螺杆25内端和对应的螺纹盲孔30连接,所以螺杆25和井圈9是可拆卸连接的,对于质地柔软的路面以及受载频繁的路面,可以选配长度较长的螺杆25,这样井圈在横向拓展的程度越大,井圈发生上下移位时会被螺杆25阻碍,越不容易产生上下移位,减少路面开裂的机率。螺杆25受到内圈体26、外圈体27的支撑,确保井圈9和若干个螺杆25连接的可靠;外圈体27也增加了井圈横向移动的阻力。
20.实施例二:
21.见附图1~2。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包括井圈9和若干个螺杆25;所述井圈9包括内圈体26、外圈体27和连接环28;所述外圈体27环绕在内圈体26之外,且外圈体27底部和内圈体26底部通过连接环28连接;所述外圈体27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25一一对应的螺纹通孔29;所述内圈体26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25一一对应的螺纹盲孔30;所述螺杆25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29,且螺杆25内端和对应的螺纹盲孔30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现有的井圈只有内圈体和连接环,连接环固定在立井入口,从而使井圈整体固定。然而,由于连接环面积有限,连接环上只压有少量的路面颗粒,井圈在长期碾压下,容易单边下沉或翘起,产生上下移位,进而加快路面开裂,同时井圈还会受到横向碰撞,使井圈与立井入口产生横向移位,无法精准对应。我们通过设置若干个螺杆25,对井圈9进行横向拓展,弥补连接环28面积不足的问题,增加井圈上下移动的难度。螺杆25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29,且螺杆25内端和对应的螺纹盲孔30连接,所以螺杆25和井圈9是可拆卸连接的,对于质地柔软的路面以及受载频繁的路面,可以选配长度较长的螺杆25,这样井圈在横向拓展的程度越大,井圈发生上下移位时会被螺杆25阻碍,越不容易产生上下移位,减少路面开裂的机率。螺杆25受到内圈体26、外圈体27的支撑,确保井圈9和若干个螺杆25连接的可靠;外圈体27也增加了井圈横向移动的阻力。
22.若干个螺杆25均匀环绕井圈9;所述螺杆25水平设置。由上述结构可知,确保井圈9受力均匀。
23.所述螺杆25外端设有挡板31;所述挡板31竖直设置。由上述结构可知,挡板31进一步增加井圈横向移动的阻力。
24.实施例三:
25.见附图1~2。一种井圈防移位结构,包括井圈9和若干个螺杆25;所述井圈9包括内圈体26、外圈体27和连接环28;所述外圈体27环绕在内圈体26之外,且外圈体27底部和内圈体26底部通过连接环28连接;所述外圈体27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25一一对应的螺纹通孔29;所述内圈体26上设有和若干个螺杆25一一对应的螺纹盲孔30;所述螺杆25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29,且螺杆25内端和对应的螺纹盲孔30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现有的井圈只有内圈体和连接环,连接环固定在立井入口,从而使井圈整体固定。然而,由于连接环面积有限,连接环上只压有少量的路面颗粒,井圈在长期碾压下,容易单边下沉或翘起,产生上下移位,进而加快路面开裂,同时井圈还会受到横向碰撞,使井圈与立井入口产生横向移位,无法精准对应。我们通过设置若干个螺杆25,对井圈9进行横向拓展,弥补连接环28面积不足的问题,增加井圈上下移动的难度。螺杆25贯穿对应的螺纹通孔29,且螺杆25内端和对应的
螺纹盲孔30连接,所以螺杆25和井圈9是可拆卸连接的,对于质地柔软的路面以及受载频繁的路面,可以选配长度较长的螺杆25,这样井圈在横向拓展的程度越大,井圈发生上下移位时会被螺杆25阻碍,越不容易产生上下移位,减少路面开裂的机率。螺杆25受到内圈体26、外圈体27的支撑,确保井圈9和若干个螺杆25连接的可靠;外圈体27也增加了井圈横向移动的阻力。
26.若干个螺杆25均匀环绕井圈9;所述螺杆25水平设置。由上述结构可知,确保井圈9受力均匀。
27.所述螺杆25外端设有挡板31;所述挡板31竖直设置。由上述结构可知,挡板31进一步增加井圈横向移动的阻力。
28.所述螺杆25外端设有螺钉孔32;所述螺钉孔32上通过螺纹连接有螺钉33;所述螺钉33贯穿螺杆25对应的挡板31,使挡板31和螺杆25外端可拆卸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挡板31和螺杆25外端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配合适尺寸的挡板31。挡板31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选配。
29.所述井圈9上铰接有盖体1;所述井圈9内侧设有用于支撑盖体1的支撑环10;所述支撑环10下方的井圈9内侧可拆卸连接有拦网18。由上述结构可知,井圈9埋设在立井顶部,盖体1一端和井圈9铰接,盖体1完全打开时,立井入口打开,盖体1和井圈9相连,避免盖体1脱离井圈9。盖体1支撑在支撑环10上时,立井入口关闭。支撑环10下方的井圈9内侧可拆卸连接有拦网18,拦网18可以避免立井入口意外打开时人员坠落。
30.所述挡板31的上表面低于盖体1的上表面。由上述结构可知,挡板31埋在路面以下,避免对行人和车辆造成影响。
31.所述支撑环10下方的井圈9内侧设有若干个挂耳23;所述拦网18边缘设有若干个和挂耳23一一对应的挂钩24;所述挂耳23和对应的挂钩24可拆卸连接。由上述结构可知,挂耳23和对应的挂钩24连接时,拦网18封闭立井入口。挂耳23和对应的挂钩24拆卸时,拦网18打开立井入口。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