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8: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土壤监测用取样器。


背景技术:

2.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而土壤取样器,是指用于获取土壤样品的工具。
3.公开号为cn212180293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环境监测土壤取样器,包括插土锥,所述插土锥的顶端设置有存储机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存储机构的顶端。虽然该实用新型能够单独采集不同深度层面的土壤,但是在实际的使用时,无法对土壤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集体采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土壤监测用取样器,其包括底端部呈圆锥状的外钻筒,外钻筒的底端设有若干个与外钻筒内腔相通的进样通孔,外钻筒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有外连接筒,外钻筒中设有底端密封的进料筒,进料筒的底端设有若干个与进样通孔相配合的进料口,进料筒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有位于外连接筒中的内连接筒。
6.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对于不同深度土壤的集体取样,同时通过进料筒与外钻筒的配合,避免了在将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监测取样器从土壤中抽出时土壤发生掉落,从而较佳的提升了土壤监测取样的准确性,提升了土样监测取样的效率。
7.作为优选,外连接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外连接筒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内连接筒的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内连接筒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外螺纹、第一内螺纹第二外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的设置,较佳的提升了该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的适用性。
9.作为优选,外连接筒的上端部设有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的底面上设有与外连接筒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套筒,第一环形板的两端部设有第一把手,第一环形板的上端部设有第二环形板,第二环形板的底面上设有与内连接筒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套筒,第二环形板的两端部设有与第一把手相配合的第二把手。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环形板以及第二环形板的设置,既方便了使用者转动外连接筒,又避免了内连接筒与外连接筒在转动时发生相对位移。
11.作为优选,第一把手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限位通孔,第二把手的底面上设有与限位通孔相配合的限位柱。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柱以及限位通孔的配合,进一步的提升了该土壤监测用取样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13.作为优选,第二环形板上设有提手。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提手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的日常使用。
15.作为优选,外钻筒的上端部套接有呈圆环状的且可滑动的限位板,限位板上沿其周向设有若干个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水平仪,限位板的上端面设有限位筒,连接板的底面上设有底端呈圆锥状的连接柱。
1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外连接筒可以竖直的旋入土壤中,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土样取样的准确性。
17.作为优选,外钻筒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叶片。
1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螺旋叶片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将外钻筒旋入土壤中。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1中的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的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2中的进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的外钻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24.图6为图2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26.实施例1
27.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壤监测用取样器,其包括底端部呈圆锥状的外钻筒110,外钻筒110的底端设有若干个与外钻筒110内腔相通的进样通孔210,外钻筒110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有外连接筒120,外钻筒110中设有底端密封的进料筒220,进料筒220的底端设有若干个与进样通孔210相配合的进料口310,进料筒220的上端部螺纹连接有位于外连接筒120中的内连接筒230。
28.本实施例中的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监测取样器在使用时,先将外钻筒110与外连接筒120相连接,之后将进料筒220与内连接筒230相连接并将进料筒220 以及内连接筒230插入外钻筒110以及外连接筒120中,之后旋转进料筒220 以及内连接筒230,使得进样通孔210与进料口310相对齐,随后转动外连接筒 120将外钻筒110以及外连接筒120旋入土壤中,在转动外连接筒120时,保持外钻筒110与进料筒220相对静止,土壤中的土样将经由进样通孔210以及进料口310进入内连接筒230中,当外连接筒120旋入指定深度后,旋转内连接筒230,通过进料筒220的底端对进样通孔210进行封堵,之后将外连接筒120 从土壤中抽出,之后将进料筒220以及内连接筒230从外连接筒120中抽出并取出土样。本实施例中的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相比于对比文件中的环境监测土壤取样器不仅实现了对于不同深度土壤的集体取样,同时通过进料筒220与外钻筒110的配合,避免了在将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监测取样器从土壤中抽出时土壤发生掉落,从而较佳的提升了土壤监测取样的准确性,提升了土样监测取样的效率。
29.本实施例中,外连接筒120的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510,外连接筒120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外螺纹510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520;内连接筒230的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530,内连接筒23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内螺纹540。
30.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外螺纹510、第一内螺纹520第二外螺纹530以及第二内螺纹540的设置,能够使用该土壤监测用取样器时,根据所要取样的深度,选择合适数量的外连接筒120以及内连接筒230相连接,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土壤监测用取样器可以较佳的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土壤的取样,从而较佳的提升了该土壤监测用取样器的适用性。
31.本实施例中,外连接筒120的上端部设有第一环形板130,第一环形板130 的底面上设有与外连接筒120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套筒610,第一环形板130的两端部设有第一把手140,第一环形板130的上端部设有第二环形板150,第二环形板150的底面上设有与内连接筒230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套筒620,第二环形板150的两端部设有与第一把手140相配合的第二把手160。
32.本实施例中的土壤监测用取样器在使用之前,可将第一环形板130与外连接筒120相连接,将第二环形板150与内连接筒230相连接,在将内连接筒230 插入外连接筒120时使得第二把手160与第一把手140上下对齐,在旋转外连接筒120时,使用者抓住第一把手140与第二把手160,从而既方便了使用者转动外连接筒120,又避免了内连接筒230与外连接筒120在转动时发生相对位移。
33.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40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限位通孔630,第二把手 160的底面上设有与限位通孔630相配合的限位柱640。
34.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柱640以及限位通孔630的配合,能够在转动外连接筒120时,通过限位柱640与限位通孔630之间的配合使得内连接筒230随着外连接筒120的转动而转动,避免了外连接筒120与内连接筒230发生相对位移,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该土壤监测用取样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5.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板150上设有提手170。
36.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提手170的设置,能够拉动提手170将内连接筒230从外连接筒120中抽出,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日常使用。
37.本实施例中,外钻筒110的上端部套接有呈圆环状的且可滑动的限位板180,限位板180上沿其周向设有若干个连接板190,连接板190上设有水平仪1100,限位板180的上端面设有限位筒1130,连接板190的底面上设有底端呈圆锥状的连接柱1110。
38.本实施例中的土壤监测用取样器在使用时,可将限位板180安装在外连接筒120上,之后将连接柱1110插入土壤中,观察水平仪1100并调整限位板180 使得限位板180水平,使得在将外连接筒120旋入土壤中时,限位板180上的限位筒1130对外连接筒120进行限位,使得外连接筒120可以竖直的旋入土壤中,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土样取样的准确性。
39.本实施例中,外钻筒110的外侧壁上设有螺旋叶片1120。
40.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螺旋叶片1120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将外钻筒110旋入土壤中。
41.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