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8: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全站仪设备箱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


背景技术:

2.全站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3.由于全站仪测量要求精度较高,为了保证全站仪测量的准确性,一般在全站仪进行运输时都要放在具有防震缓冲功能的设备箱内,全站仪是在测量时一般需要通过三脚架进行固定,由于全站仪在三角架上拆卸起来较为麻烦,因此常常会出现直接将三脚架收拢就进行运输的情况,致使全站仪的测量精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这种防震设备箱能够直接展开作为三脚架使用,收拢后即可成为具有防震设备箱,无需将全站仪卸下放入防震设备箱,展开和收拢方便。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包括用于固定全站仪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底部通过弹簧连接有三脚架支撑座,所述三脚架支撑座上转动设置有至少三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杆,所述三脚架支撑座设有供所述支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杆配合的凹槽,展开状态下,所述支撑杆近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凹槽形成三脚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箱体侧板,所述支撑杆远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折弯限位部,所述防震设备箱还包括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手持部,所述顶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折弯限位部一一对应配合的卡槽,收拢状态下,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箱体侧板之间贴合密封形成箱体。这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在展开状态时,支撑杆近转轴的一端插入凹槽形成三脚架,弹簧的拉力使得支撑杆近转轴的一端顶在凹槽内,使得三脚架能够稳定支撑;通过转动支撑杆,使得原本作为底部的支撑杆一端旋转到顶部,箱体侧板之间拼合形成箱体,然后再装上顶板与折弯限位部卡合形成箱体,在形成箱体后由于弹簧的弹力能够起到防震缓冲作用,这种防震设备箱能够直接展开作为三脚架使用,收拢后即可成为具有防震设备箱,无需将全站仪卸下放入防震设备箱,展开和收拢方便。
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转动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调节螺母螺纹配合。采用该结构能够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高度的需求。
7.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三脚架支撑座上均匀设置有径向外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转动设置有所述支撑杆。
8.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折弯限位部径向弯折且折弯限位部与所述箱体侧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顶板的厚度,所述卡槽一侧大于等于所述折弯限位部可供所述折弯限位部插入,所述卡槽另一侧小于所述折弯限位部且大于所述支撑杆。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在展开状态时,支撑杆近转轴的一端插入凹槽形成三脚架,弹簧的拉力使得支撑杆近转轴的一端顶在凹槽内,使得三脚架能够稳定支撑;通过转动支撑杆,使得原本作为底部的支撑杆一端旋转到顶部,箱体侧板之间拼合形成箱体,然后再装上顶板与折弯限位部卡合形成箱体,在形成箱体后由于弹簧的弹力能够起到防震缓冲作用,这种防震设备箱能够直接展开作为三脚架使用,收拢后即可成为具有防震设备箱,无需将全站仪卸下放入防震设备箱,展开和收拢方便。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脚架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5,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包括用于固定全站仪的固定座1,固定座1底部通过弹簧2连接有三脚架支撑座3,三脚架支撑座3上转动设置有三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杆4,三脚架支撑座3设有供支撑杆4穿过的通孔31,固定座1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杆4配合的凹槽11,展开状态下,支撑杆4近转轴的一端插入凹槽11形成三脚架;支撑杆4上设置有箱体侧板51,支撑杆4远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折弯限位部41,防震设备箱还包括有顶板6,顶板6上设置有手持部7,顶板6上设置有若干与折弯限位部41一一对应配合的卡槽61,收拢状态下,支撑杆4上的箱体侧板51之间贴合密封形成箱体5。这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具有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在展开状态时,支撑杆4近转轴的一端插入凹槽11形成三脚架,弹簧2的拉力使得支撑杆4近转轴的一端顶在凹槽11内,使得三脚架能够稳定支撑;通过转动支撑杆4,使得原本作为底部的支撑杆4一端旋转到顶部,箱体侧板51之间拼合形成箱体5,然后再装上顶板6与折弯限位部41卡合形成箱体5,在形成箱体5后由于弹簧2的弹力能够起到防震缓冲作用,这种防震设备箱能够直接展开作为三脚架使用,收拢后即可成为具有防震设备箱,无需将全站仪卸下放入防震设备箱,展开和收拢方便。
16.本实施例中,支撑杆4包括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第二支撑杆43滑动设置于第一支撑杆42上,第一支撑杆42上转动设置有调节螺母44,第二支撑杆43上设置有调节螺杆45,调节螺杆45与调节螺母44螺纹配合。采用该结构能够调节支撑杆4的长度,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高度的需求,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均固定设置有箱体侧板51,将支
撑杆4调节到最短时,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上的箱体侧板51贴合密封。
17.本实施例中,三脚架支撑座3上均匀设置有径向外凸的连接部32,连接部32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杆4。
18.本实施例中,折弯限位部41径向弯折且折弯限位部41与箱体侧板51之间的距离等于顶板6的厚度,卡槽61一侧大于等于折弯限位部41可供折弯限位部41插入,卡槽61另一侧小于折弯限位部41且大于支撑杆4。折弯限位部41大致呈弧形,一端与折弯限位部41匹配,另一端与支撑杆4匹配。在收拢时,将顶板6上卡槽61与折弯限位部41匹配的一端对准套入,然后旋转顶板,使得支撑杆4进入卡槽61与支撑杆匹配的一端即可。
1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包括用于固定全站仪的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底部通过弹簧(2)连接有三脚架支撑座(3),所述三脚架支撑座(3)上转动设置有至少三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杆(4),所述三脚架支撑座(3)设有供所述支撑杆(4)穿过的通孔(31),所述固定座(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杆(4)配合的凹槽(11),展开状态下,所述支撑杆(4)近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凹槽(11)形成三脚架;所述支撑杆(4)上设置有箱体侧板(51),所述支撑杆(4)远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折弯限位部(41),所述防震设备箱还包括有顶板(6),所述顶板(6)上设置有手持部(7),所述顶板(6)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折弯限位部(41)一一对应配合的卡槽(61),收拢状态下,所述支撑杆(4)上的所述箱体侧板(51)之间贴合密封形成箱体(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包括第一支撑杆(42)和第二支撑杆(43),所述第二支撑杆(4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2)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2)上转动设置有调节螺母(44),所述第二支撑杆(43)上设置有调节螺杆(45),所述调节螺杆(45)与所述调节螺母(44)螺纹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脚架支撑座(3)上均匀设置有径向外凸的连接部(32),所述连接部(32)上转动设置有所述支撑杆(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限位部(41)径向弯折且折弯限位部(41)与所述箱体侧板(51)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顶板(6)的厚度,所述卡槽(61)一侧大于等于所述折弯限位部(41)可供所述折弯限位部(41)插入,所述卡槽(61)另一侧小于所述折弯限位部(41)且大于所述支撑杆(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站仪防震设备箱,包括用于固定全站仪的固定座,固定座底部通过弹簧连接有三脚架支撑座,三脚架支撑座上转动设置有至少三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杆,三脚架支撑座设有供支撑杆穿过的通孔,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杆配合的凹槽,展开状态下,支撑杆近转轴的一端插入凹槽形成三脚架;支撑杆上设置有箱体侧板,支撑杆远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折弯限位部,防震设备箱还包括有顶板,顶板上设置有手持部,顶板上设置有若干与折弯限位部一一对应配合的卡槽,收拢状态下,支撑杆上的箱体侧板之间贴合密封形成箱体。这种防震设备箱能够直接展开作为三脚架使用,收拢后即可成为具有防震设备箱。震设备箱。震设备箱。


技术研发人员:袁津晶 赵杰峰 徐芳 阮海峰 阮超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聚森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5
技术公布日:202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