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氧化锆生产废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2: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特别涉及氧化锆生产废水处理排放。


背景技术:

2.氧化锆生成工艺过程中,涉及氧化锆反应液本身所产生的废水和氧化锆清洗过程所产生的废水。氧化锆清洗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污染物主要为一些固体颗粒物和溶解于水中的一些离子,但这些离子的浓度非常低,没有回收的价值。现有技术下,氧化锆清洗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通常采用一次过滤的方式,对废水的过滤不够彻底,过滤后所产生的废水达不到环保排放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下,氧化锆清洗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一次过滤后达不到环保排放的要求。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氧化锆生产废水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过滤罐和设置在所述过滤罐内的粗颗粒过滤板、细颗粒过滤板和吸附式过滤层;所述细颗粒过滤板设置在所述吸附式过滤层上方;所述粗颗粒过滤板设置在所述细颗粒过滤板上方;所述粗颗粒过滤板的上方设有原水进口;所述吸附式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沉淀腔;所述第一沉淀腔设有回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支撑管和设置在所述支撑管内的陶瓷膜管;所述支撑管竖直设置,底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溢出口,管壁上设有清水出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给料泵连接所述出水口;所述溢出口连接所述回水口;所述陶瓷膜管悬空设置在所述支撑管内,使得所述陶瓷膜管和所述支撑管之间具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间隙连通所述清水出口,并与所述进水口和溢出口相隔绝;所述进水口和溢出口连接所述陶瓷膜管。
6.进一步,所述陶瓷膜管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橡胶垫塞设置在所述支撑管内,使得所述缓冲间隙通过所述橡胶垫塞与所述进水口和溢出口相隔绝。
7.进一步,所述粗颗粒过滤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沉淀腔;所述原水进口设于所述第二沉淀腔的顶部;所述所述第二沉淀腔的底部连接有粗废料排出口。
8.进一步,所述粗颗粒过滤板和所述细颗粒过滤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沉淀腔;所述第三沉淀腔的底部连接有细废料排出口。
9.进一步,所述第一沉淀腔的底部连接有废液排出口。
10.进一步,所述粗颗粒过滤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细颗粒过滤板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吸附式过滤层设置在第三支撑板上,并夹持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
11.进一步,所述吸附式过滤层采用过滤树脂作为滤料。
12.进一步,所述过滤树脂由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而成。
13.进一步,所述吸附式过滤层采用活性炭作为滤料。
14.进一步,所述吸附式过滤层为双层结构,其中上层采用活性炭作为滤料,下层采用过滤树脂作为滤料。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五层过滤的方式,首先通过粗颗粒过滤板过滤出废水中的大尺寸固体颗粒,然后经细颗粒过滤板过滤出废水中的小尺寸固体颗粒,再通过活性炭和过滤树脂的吸附式过滤,过滤出废水中的微颗粒和阴阳离子,最后再采用陶瓷膜管渗压方式的过滤,过滤出废水中大于10纳米的颗粒物,从而确保废水中无颗粒物达到废水排放或再回收利用的标准。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其中,100是第一过滤器,200是第二过滤器;
18.1是过滤罐,111是原水进口,112是回水口,113是出水口,114是粗废料排出口,115是细废料出口,116是废液出口,121是粗颗粒过滤板,122是细颗粒过滤板,123是吸附式过滤层,131是第一沉淀腔,132是第二沉淀腔,133是第三沉淀腔,141是第一支撑板,142是第二支撑板,143是第三支撑板;21是支撑管,211是进水口,212是溢出口,213是清水出口,22是陶瓷膜管,23是橡胶垫塞,24是缓冲间隙;3是给料泵。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所示,一种氧化锆生产废水过滤装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过滤器100和第二过滤器200。
21.第一过滤器100通过过滤罐1所实现,包括过滤罐1和设置在过滤罐1内的过滤罐1内的粗颗粒过滤板121、细颗粒过滤板122和吸附式过滤层123。粗颗粒过滤板121、细颗粒过滤板122和吸附式过滤层123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41、第二支撑板142和第三支撑板143上,并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板141、第二支撑板142和第三支撑板143架设在过滤罐1内。吸附式过滤层123的下方设有第一沉淀腔131。吸附式过滤层123夹持于第二支撑板142和第三支撑板143之间。细颗粒过滤板122设置在吸附式过滤层123上方。粗颗粒过滤板121设置在细颗粒过滤板122上方。第一沉淀腔131是过滤罐1内的腔体,由过滤罐1内的腔体分隔而成。过滤罐1的顶端,也就是,粗颗粒过滤板121的上方,设置有原水进口111。由此,经原水进口111进入过滤罐1的废水,经粗颗粒过滤板121、细颗粒过滤板122以及吸附式过滤层123三层过滤后进入第一沉淀腔131。第一沉淀腔131的底部,也就是,过滤罐1的底部,设置有回水口112和出水口113。
22.第二过滤器200是以陶瓷膜管作为滤芯的渗压式过滤器,包括支撑管21和设置在支撑管21内的陶瓷膜管22。支撑管21竖直设置,底部设有进水口211,顶部设有溢出口212,管壁上设有清水出口213。陶瓷膜管22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橡胶垫塞23设置在支撑管21内,使得陶瓷膜管22与支持管21同轴,并且使得陶瓷膜管22与支持管21悬空,从而使得陶瓷膜管22和支撑管21之间具有缓冲间隙24。进水口211和溢出口212分别在陶瓷膜管22的底部和顶部连通陶瓷膜管22。缓冲间隙24连通清水出口213,通过橡胶垫塞23的隔断,使得与进水口
211和溢出口212相隔绝。进水口211通过给料泵3连接第一过滤器100的出水口113。溢出口212连接第一过滤器100的回水口112。由此经第一过滤器100三层过滤后的废水,经出水口113的给料泵3的驱动下,进入第二过滤器200,通过第二过滤器200的作为滤芯的陶瓷膜管22的渗透式过滤后,进入缓冲间隙24,由清水出口213流出过滤后的清洁水。支撑管21顶部溢出口212溢出的未经陶瓷膜管22过滤的废水通过管道,经回水口112回流至第一过滤器100的第一沉淀腔131。给料泵3除了为陶瓷膜管22给料外还用于为陶瓷膜管22提供渗透压。
23.本实施例中,粗颗粒过滤板121由20~100目的过滤网所实现,细颗粒过滤板122由200~600目的过滤网所实现。陶瓷膜管22过滤的微孔直径10纳米,以过滤废水中的胶质。吸附式过滤层123可以采用过滤树脂和/或活性炭实现。本实施例中,吸附式过滤层123优选采用双层结构,其中,上层结构采用活性炭为滤料,下层结构采用过滤树脂为滤料。其中,下层结构所采用的过滤树脂是由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而成,可以吸附氧化锆生产废水中的杂质离子。上层结构所采用的活性炭可以吸附氧化锆生产废水中的极细颗粒。
24.进一步地,粗颗粒过滤板12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沉淀腔132。第二沉淀腔132是过滤罐1内的腔体,由过滤罐1内的腔体分隔而成。原水进口111设于第二沉淀腔132的顶部。第二沉淀腔132的底部连接有粗废料排出口114。粗废料排出口114用于排出粗颗粒过滤所产生的渣料。
25.进一步地,粗颗粒过滤板121和细颗粒过滤板122之间设置有第三沉淀腔133。第三沉淀腔133是过滤罐1内的腔体,由过滤罐1内的腔体分隔而成。第三沉淀腔133的底部连接有细废料排出口115。细废料排出口115用于排出细颗粒过滤所产生的渣料。
26.进一步地,第一沉淀腔131的底部连接有废液排出口116。废液排出口116用于排出第一沉淀腔131沉淀所形成渣料。滤料更换时,用于排出清洗过滤罐1所产生的废液。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