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最优潮流计算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与流程

2021-11-10 02: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最优潮流计算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属于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网负荷日益增加,然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网架扩建工作难以进行等因素却导致部分地区电网供电能力日趋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因此寻找缓解此矛盾的方法是当今电网建设的首要任务。
3.tcpst(含晶闸管可控移相器)作为新一代柔性交流输电装置,可在不改变系统原有网架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可控元件参数,实现对母线电压和线路潮流的灵活控制,从而消除线路重载,提高分区供电能力,因此,tcpst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最优潮流计算方法(opf)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领域的重要分支,随着 tcpst的广泛应用,急需研究含tcpst电力系统的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最优潮流计算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披露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最优潮流计算方法,包括:
8.基于系统实时参数和tcpst的运行原理,建立不改变系统原有导纳矩阵下的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其中系统为包含tcpst的系统;
9.根据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建立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
10.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
11.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为:
[0012][0013][0014]
其中,p
ta
为tcpst对节点a的等效注入有功功率,q
ta
为tcpst对接点 a的等效注入无功功率,p
tb
为tcpst对接点b的等效注入有功功率,q
tb
为 tcpst对接点b的等效注入无功功率,b
rb
为tcpst所在支路的等效电纳,为tcpst的移相角,u
a
为节点a的电压,u
b
为节点b的电压,为 tcpst所在支路节点r与节点b的电压相角差,b
ab
为线路a

b的等效电纳,为节点a与节点b的电压相角差。
[0015]
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包括目标函数;
[0016]
具体如下:
[0017][0018]
其中,f为系统有功网损,n为系统节点数量,u
i
为节点i的电压,u
j
为节点j的电压,g
ij
为系统导纳矩阵中的线路i

j电导,θ
ij
为节点i和节点j的电压相角差。
[0019]
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包括等式约束;
[0020]
具体如下:
[0021]
等式约束:
[0022][0023]
其中,p
gi
为节点i上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q
gi
为节点i上发电机发出的无功功率,p
di
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q
di
为节点i的无功负荷,b
ij
为系统导纳矩阵中的线路i

j电纳,p
ti
为tcpst对节点i的等效注入有功功率,q
ti
为tcpst对接点i的等效注入无功功率,n为系统节点数量,u
i
为节点i的电压,u
j
为节点j的电压,g
ij
为系统导纳矩阵中的线路i

j电导,θ
ij
为节点i和节点j的电压相角差。
[0024]
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包括不等式约束;
[0025]
具体如下:
[0026]
tcpst容量不等式约束:
[0027][0028]
其中,b
rb
为tcpst所在支路的等效电纳,g
rb
为tcpst所在支路的等效电导,*为共轭,s
max
为tcpst容量上限,为tcpst串联侧电压源电压向量,为节点a的电压向量,为节点b的电压向量;
[0029]
tcpst调整控制不等式约束:
[0030][0031]
其中,u
b
为tcpst串联侧电压源电压,θ
b
为tcpst串联侧电压源电压相角,u
bmax
为u
b
的上限,u
bmin
为u
b
的下限,θ
bmax
为θ
b
的上限,θ
bmin
为θ
b
的下限;
[0032]
其余不等式约束:
[0033][0034]
其中,u
i
为节点i的电压,u
j
为节点j的电压,u
imax
为u
i
的上限,p
gi
为节点i上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q
gi
为节点i上发电机发出的无功功率, u
imin
为u
i
的下限,θ
i
为节点i的电压相角,θ
imax
为θ
i
的上限,θ
imin
为θ
i
的下限,p
ij
为线路i

j的有功功率,q
ij
为线路i

j的无功功率,p
ij,max
为p
ij
的上限,p
ij,min
为p
ij
的下限,q
ij,max
为q
ij
的上限,q
ij,min
为q
ij
的下限,p
gi,max
为 p
gi
的上限,p
gi,min
为p
gi
的下限,q
gi,max
为q
gi
的上限,q
gi,min
为q
gi
的下限。
[0035]
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具体过程为:
[0036]
采用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
[0037]
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为改进的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改进的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在传统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的基础上调整了仿射方向步长和超立体空间映射参数;
[0038]
调整后的仿射方向步长为:
[0039]
α

=min{max{α
af

ce

co
} δ,1}
[0040]
其中,α

为调整后的仿射方向步长,α
af
为原仿射方向步长,α
ce
为中心方向步长,α
co
为校正方向步长,δ为仿射方向步长增量;
[0041]
调整后的超立体空间映射参数为:
[0042]
δ∈[0.4,0.7],空间阈值最大值β
max
∈[5,8],空间阈值最小值β
min
∈[0.4,0.6]。
[0043]
一种最优潮流计算系统,包括:
[0044]
注入功率模型模块:基于系统实时参数和tcpst的运行原理,建立不改变系统原有导纳矩阵下的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其中系统为包含 tcpst的系统;
[0045]
最优潮流计算模型模块:根据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建立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
[0046]
求解模块: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
[0047]
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由计算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最优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0048]
一种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最优潮流计算方法的指令。
[0049]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建立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实现了含tcpst电力系统的最优潮流计算,为制定tcpst的最优控制策略提供了基础,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50]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0051]
图2为tcpst结构模型;
[0052]
图3为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
[0053]
图4为ieee14节点系统加入tcpst前后电压幅值对比图;
[0054]
图5为ieee30节点系统加入tcpst前后电压幅值对比图;
[0055]
图6为ieee118节点系统加入tcpst前后电压幅值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7]
如图1所示,一种最优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步骤1,基于系统实时参数和tcpst的运行原理,建立不改变系统原有导纳矩阵下的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其中系统为包含tcpst的系统;
[0059]
步骤2,根据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建立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
[0060]
步骤3,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
[0061]
上述方法基于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建立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实现了含tcpst电力系统的最优潮流计算,为制定tcpst的最优控制策略提供了基础,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0062]
基于tcpst的结构对其运行原理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tcpst主要包括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并联变压器、串联变压器以及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由电力电子元器件构成,控制装置结构的不同造成tcpst特点和控制方式的差异;图中为tcpst所在支路首端的电压向量,即节点a的电压向量,为tcpst所在支路末端的电压向量,即节点b的电压向量,为因 tcpst接入系统新增的虚拟节点电压相量,r
rb
为tcpst所在支路的等效电阻,x
rb
为tcpst所在支路的等效电抗,p0为tcpst加入前该线路的有功功率,p1为tcpst加入后该线路的有功功率。
[0063]
tcpst稳态模型采用串联电压源和并联电流源独立支路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tcpst所在支路分解为tcpst并联支路和原线路支路,使得含 tcpst系统的导纳矩阵仍按传统潮流方法获得,且为对称矩阵,从而避免由于设备的加入增加计算的复杂程度。
[0064]
根据电路原理,tcpst等效电压源和电流源可分别表示为:
[0065][0066][0067]
其中,为tcpst的移相角,为节点a的电压向量,为tcpst串联侧电流相量,
为tcpst串联侧电压源电压向量,为节点b的电压向量,分别表示tcpst的等效电流源和等效电压源;
[0068]
同时
[0069][0070][0071]
其中,表示流出节点a的电流相量,表示流入节点b的电流相量。
[0072]
基于以上变换,可将tcpst移出网络,将tcpst的作用等效为两端的节点注入功率,不改变系统原有导纳矩阵下的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如图3所示,具体如下:
[0073][0074][0075]
其中,p
ta
为tcpst对接点a的等效注入有功功率,q
ta
为tcpst对接点a的等效注入无功功率,p
tb
为tcpst对接点b的等效注入有功功率,q
tb
为 tcpst对接点b的等效注入无功功率,g
rb
为所在支路的等效电导,b
rb
为 tcpst所在支路的等效电纳,g
rb
jb
rb
=(r
rb
jx
rb
)
‑1,u
a
为节点a的电压,u
b
为节点b的电压,为tcpst所在支路节点r与节点b的电压相角差,为节点a与节点b的电压相角差;tcpst所在位置不同,注入功率模型也是不同的。
[0076]
当可控移相器加入系统之后,可用上述等效注入功率来表示可控移相器对系统潮流带来的影响;考虑到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线路的等值电导远小于线路的等值电纳,因而可以忽略线路的等值电导,由于可控移相器相角和节点电压相角差不大,所以可以忽略附加节点注入功率的无功分量而只计有功分量;因此,上述模型可简化为:
[0077][0078][0079]
其中,b
ab
为线路a

b的等效电纳。
[0080]
根据上述简化的模型,可建立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具体包括目标函数、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
[0081]
为研究可控移相器对线路有功损耗的调节作用,同时简化计算,以系统有功网损
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基于直角坐标系的opf模型,其目标函数表示如下:
[0082][0083]
其中,f为系统有功网损,n为系统节点数量,u
i
为节点i的电压,u
j
为节点j的电压,g
ij
为系统导纳矩阵中的线路i

j电导,θ
ij
为节点i和节点j的电压相角差。
[0084]
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
[0085]
等式约束如下:
[0086]
功率平衡方程如下:
[0087][0088]
其中,p
gi
为节点i上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q
gi
为节点i上发电机发出的无功功率,当节点i不与发电机连接,两者均取0;p
di
为节点i的有功负荷,q
di
为节点i的无功负荷,b
ij
为系统导纳矩阵中的线路i

j电纳;
[0089]
对于加入tcpst的线路,需在线路两端节点附加等效注入功率,因此,线路i

j(即节点i和节点j之间的线路)安装tcpst时,功率平衡方程可进一步表示为:
[0090][0091]
其中,p
ti
为tcpst对节点i的等效注入有功功率,q
ti
为tcpst对接点i 的等效注入无功功率。
[0092]
tcpst容量不等式约束:
[0093][0094]
其中,*为共轭,s
max
为tcpst容量上限。
[0095]
tcpst调整控制不等式约束:
[0096][0097]
其中,u
b
为tcpst串联侧电压源电压,θ
b
为tcpst串联侧电压源电压相角,u
bmax
为u
b
的上限,u
bmin
为u
b
的下限,θ
bmax
为θ
b
的上限,θ
bmin
为θ
b
的下限。
[0098]
其余不等式约束:
[0099][0100]
其中,u
imax
为u
i
的上限,u
imin
为u
i
的下限,θ
i
为节点i的电压相角,θ
imax
为θ
i
的上限,θ
imin
为θ
i
的下限,p
ij
为线路i

j的有功功率,q
ij
为线路i

j 的无功功率,p
ij,max
为p
ij
的上限,p
ij,min
为p
ij
的下限,q
ij,max
为q
ij
的上限, q
ij,min
为q
ij
的下限,p
gi,max
为p
gi
的上限,p
gi,min
为p
gi
的下限,q
gi,max
为 q
gi
的上限,q
gi,min
为q
gi
的下限。
[0101]
采用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传统的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有效确定每次迭代时中心

校正的计算次数是 mccipm的难点,如果计算次数少了则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如果多了则白白增加计算量;因此这里在传统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的基础上调整了仿射方向步长和超立体空间映射参数;
[0102]
调整后的仿射方向步长为:
[0103]
α

=min{max{α
af

ce

co
} δ,1}
[0104]
其中,α

为调整后的仿射方向步长,α
af
为原仿射方向步长,α
ce
为中心方向步长,α
co
为校正方向步长,δ为仿射方向步长增量;
[0105]
调整后的超立体空间映射参数为:
[0106]
δ∈[0.4,0.7],空间阈值最大值β
max
∈[5,8],空间阈值最小值β
min
∈[0.4,0.6]。
[0107]
改进后的多中心

校正内点法如下:
[0108]
(1)首先引入松弛变量l=[l1,...,l
r
]
t
、u=[u1,...u
r
]
t
,将最优潮流模型中的不等式约束转化为等式约束;
[0109]
(2)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如下:
[0110][0111]
式中,共有r个不等式约束; y=[y1,....,y
m
]
t
、z=[z1,...,z
r
]
t
、w=[w1,...w
r
]
t
别表示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拉格朗日乘子;l=[l1,...,l
r
]
t
、u=[u1,...u
r
]
t
表示不等式约束的松弛变量,将该问题转化为只含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μ是障碍函数的扰动因子;
[0112]
(3)将kkt(karush

kuhn

tucker)一阶必要条件应用于拉格朗日函数可得:
[0113][0114]
式中,l=diag(l1,

,l
r
),u=diag(u1,

,u
r
), z=diag(z1,

,z
r
),w=diag(w1,

,w
r
);e为个元素均为1的r维向量;
[0115]
上式也成为扰动kkt系统,其中第2、3、4个方程以及隐式条件l>0、 u>0代表原问题的可行性;第1个方程以及隐式条件z>0、w>0代表对偶问题的可行性;第5、6个方程通常称为μ补偿条件,高阶内点法就是针对μ补偿条件进行的;
[0116]
(4)扰动kkt系统是个非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牛顿法来求解,为此将该系统中的各式用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μ补偿条件的高阶项可得:
[0117][0118]
将上式写成矩阵形式有:
[0119][0120]
上式即为高阶内点法的修正方程,记δλ=(δz,δl,δw,δu,δx,δy)
t
、为上式左边的系数矩阵,d
af
、d
ce
、d
co
分别为上式右边的第1、2、3 项,且其中则上式可改写为:
[0121]
(5)由解出的牛顿方向δλ也相应地由3个方向组成:
[0122]
δλ=δλ
af
δλ
ce
δλ
co
[0123]
式中,δλ
af
、δλ
ce
、δλ
co
分别为d
af
、d
ce
、d
co
对应的方向;δλ
af
是仿射方向,即在原对偶内点法中当中心参数σ=0是得到的方向;δλ
ce
是中心方向,即中心参数σ=1时的方向,该方向保证搜索路径沿着障碍轨迹前进而不偏离可行域;δλ
co
称为校正方向,该方向补偿了仿射方向原有的非线性特征,因为在常规内点法中未计及高阶非线性项δlδze和δuδwe,所以在高阶内点法中给予补偿;
[0124]
(6)在预报阶段先由求出仿射方向δλ
af
,然后计算放射步长α
af
、仿射补偿间隙ρ
af
和仿射障碍参数μ
af

[0125]
(7)在校正阶段,将预报阶段得到的向量映射到一个超立体 (hypercube)空间中,为了更快速寻求校正方向,减少迭代次数,将原仿射方向步长增长为:
[0126]
α

=min{max{α
af

ce

co
} δ,1}
[0127]
其中,α

为调整后的仿射方向步长,α
af
为原仿射方向步长,α
ce
为中心方向步长,α
co
为校正方向步长,δ为仿射方向步长增量;
[0128]
(8)选取三个方向步长中最大值作为迭代计算的仿射步长,保证校正方向的快速性。
[0129]
基于此,对原、对偶变量更新可得:
[0130]
m

=m
(k)
α

·
δb1[0131]
式中,m

为迭代更新后的各变量;δb1为仿射方向;k表示迭代次数; m=[x y z w l u]为计算中各变量;
[0132]
(9)设向量p

、q

为:
[0133][0134]
式中,l

=diag[l
′1,...,l

r
]
t
,z

=diag[z
′1,...,z

r
]
t
,u

=diag[u
′1,...u

r
]
t
, w

=diag[w
′1,...w

r
]
t
,且各迭代变量均通过上式更新获得。将p

、q

映射到超立体空间ω=[β
min
μ
1 β
max
μ1]得到新的向量p和q,μ1为预测步骤中获得的仿射扰动因子;
[0135]
基于以上映射,求解中心

校正方向δb
23
及总牛顿方向δb,表示为:
[0136][0137]
δb=δb1 δb
23
[0138]
式中,n=[0 0 0 0 p

p
′ꢀ
q

q

]
t
,得到δb后与常规原

对偶内点法一样进行迭代求解即可。
[0139]
基于系统最优潮流,可进行tcpst的最优控制策略制定,提高电网供电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tcpst对线路潮流的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0140]
选取ieee14、ieee30和ieee118节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以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tcpst移相角的上下限设置为 30
°


30
°
,通过算例测试,仿射步长增量δ、β
max
、β
min
分别取值0.65、0.1、10时,mccipm迭代速度快且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0141]
根据选址原则,tcpst应安装在优化效果最好的关键支路上,表1给出了各系统tcpst安装的最佳位置。
[0142]
表1测试系统基本参数
[0143][0144][0145]
为了校验改进mccipm算法在求解含tcpst系统的opf问题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2给出了pdipm与改进mccipm算法求解opf的迭代次数对比。同时,为验证tcpst具备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能力,基于上述方法对有无tcpst系统进行opf计算,系统有功网损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0146]
表2 opf计算结果对比
[0147][0148]
从2种算法的迭代次数可以看出,pdipm对不同系统进行opf计算时迭代次数均远高于改进mccipm;且随着系统增大,pdipm迭代次数增加明显,更易出现大系统迭代计算缓慢甚至无解等现象。反观改进mccipm,不同系统在opf计算中均能快速收敛,且迭代次数受系统大小影响不大。
[0149]
除此之外,含tcpst系统的有功网损较原系统有明显下降,其中ieee14 和ieee30节点系统有功网损降低比例较大,分别为14.29%和29.03%,调节效果明显;而ieee118节点系统因系统较大,仅加入一台可控移相器,有功网损降低不明显,仅为3.85%。
[0150]
以上分析可知,改进mccipm可有效减少迭代次数、提高opf计算效率,且在大系统opf计算中仍具备良好的收敛性。同时,tcpst的加入可大幅降低系统运行的有功损耗,且在大系统考虑增加tcpst设备数可以更好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0151]
为了验证tcpst对系统电能质量的改善效果,对不同系统进行算例分析。图4、图5和图6给出tcpst的加入对系统节点电压幅值的影响程度。
[0152]
图3中各节点电压幅值对比可以看出,节点8在系统未加入tcpst时有电压幅值不满足安全约束的情况,而在加入tcpst后,该节点的电压幅值满足相关要求。若以电压合格率的方式描述系统电压水平,ieee14节点系统在加入 tcpst后,电压总合格率由初始的92.86%提高到100%。除此之外,在安装 tcpst之前,系统各节点的电压偏移总和为35.8%;tcpst参与调节后,电压偏移总和大幅度降低至13.5%。在ieee30系统加入tcpst后,系统各节点的电压偏移总和从131.9%降低到122.1%。而在ieee118节点系统,仅加入一台 tcpst并没有对其节点电压偏移产生明显影响。
[0153]
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在中小型系统, tcpst的加入在降低系统有功损耗的同时,有效减小节点电压偏差,提高了系统的电能质量;且为更好地改善大型系统电能质量,提高大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可酌情增加tcpst安装数量,更好地发挥tcpst控制潮流分布、降低系统网损等功能。
[0154]
上述方法相应的软件系统,即一种最优潮流计算系统,包括:
[0155]
注入功率模型模块:基于系统实时参数和tcpst的运行原理,建立不改变系统原有导纳矩阵下的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其中系统为包含 tcpst的系统;
[0156]
最优潮流计算模型模块:根据tcpst等效节点注入功率模型,建立计及可控移相器的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
[0157]
求解模块:求解系统最优潮流计算模型,获得系统最优潮流。
[0158]
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由计算设备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设备执行最优潮流计算优化方法。
[0159]
一种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最优潮流计算方法的指令。
[0160]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 cd

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61]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 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62]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63]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6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