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易用式镰刀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2: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镰刀,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易用式镰刀结构。


背景技术:

2.割稻是在稻谷收获阶段的初始步骤,在稻谷成熟的时候,农民便会手拿镰刀对稻禾进行收割操作,在收割的过程中,主要动作是左手抓住一把稻禾,然后右手抓住镰刀,通过镰刀将稻禾的茎秆进行切割,以此实现割稻操作。
3.现有的镰刀结构包括握把、固定在握把上的刀体和开设在刀体一侧的刀齿,其中刀齿呈倒钩状,并且钩部朝向握把设置,在割稻的过程中通过刀齿的切割作用,将稻禾的茎秆切开,然而由于目前现有的握把结构为木把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因为表面过于光滑而导致难以握持使力,另一方面使用时会对人手部产生较强的摩擦,导致手部皮肤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握持,且能够有效保护人手部的易用式镰刀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辅助切割镰刀,包括刀柄和刀身,所述刀身固定安装在刀柄上,所述刀柄上开设有供手指嵌入的手指槽,所述手指槽内设有供手指嵌入的指挡板,所述指挡板的底部和侧部均通过弹簧与手指槽的槽底和槽壁连接,所述手指槽的槽口的位置上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可滑移的设有封闭条,所述封闭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条,所述驱动条与封闭条之间具有驱动角度,所述驱动条和封闭条的连接点弹性铰接在伸缩槽的槽壁上,所述驱动条背向封闭条的一端与指挡板铰接,以随着指挡板的移动而翻转,以封闭或是打开手指槽。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身刃部的位置上开设有切刀槽,所述切刀槽内设有刀链,所述刀柄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刀链联动,所述刀链上具有若干个活动刀齿,以受驱动电机驱动而活动,所述刀链包括链座和驱动条,所述链座固定安装在切刀槽内,所述活动刀齿包括前刀和后刀,所述前刀和后刀的中部均铰接在链座上,所述前刀和后刀的一端为尖端设置,作为刃部,另一端与驱动条连接,受驱动条驱动而相对或是向背翻转。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条包括前动杆和后动杆,所述前刀的端部铰接安装在前动杆的侧壁上,所述后刀的端部铰接安装在后动杆的侧壁上,所述前动杆和后动杆相互间隔可滑移的设置在切刀槽内,所述前端杆和后动杆的端部与驱动电机的转轴联动,以受驱动电机驱动而在切刀槽内来回滑移。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同轴套接有驱动凸轮,所述驱动凸轮背向驱动电机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突出沿和缩回沿,所述突出沿和缩回沿之间角度为180度,所述驱动凸轮背向驱动电机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前动杆和后动杆的端
部上均可旋转的设有滚轮,所述环形槽的槽口固定有挡条,所述滚轮的轮面与挡条和环形槽的槽底相抵,以限制前动杆和后动杆的端部在环形槽内滑动。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刀槽的槽壁上固定有滑动套,所述前动杆和后动杆均为弹性杆,所述前动杆和后动杆均穿过滑动套以可滑移的设置在切刀槽的槽壁上。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刀槽槽口的位置上铰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可上下翻转的安装在切刀槽的槽口上,所述刀柄相对于刀身的一端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相对于防护板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防护板的端部上设有弹性可伸缩的卡块,所述卡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防护板的侧壁上开设有长条状的通槽,所述通槽与通孔相互连通。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刀柄和刀身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构成一个镰刀结构,而通过刀身上的切刀槽的设置,便可提供给刀链一个存放空间,而通过刀柄内的驱动电机和刀链内的活动刀齿的设置,便可实现通过驱动电机来驱动刀链上的活动刀齿动作,实现主动切割锯开茎秆的效果,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镰刀结构,可有效的人在切割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力气,有效的减少了割稻人的工作量,使得割稻人员更为省力。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辅助切割镰刀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辅助切割镰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15.参照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辅助切割镰刀,包括刀柄1和刀身2,所述刀身2固定安装在刀柄1上,所述刀柄1上开设有供手指嵌入的手指槽8,所述手指槽8内设有供手指嵌入的指挡板,所述指挡板的底部和侧部均通过弹簧与手指槽8的槽底和槽壁连接,所述手指槽8的槽口的位置上开设有伸缩槽9,所述伸缩槽9内可滑移的设有封闭条a,所述封闭条a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条b,所述驱动条b与封闭条a之间具有驱动角度,所述驱动条b和封闭条a的连接点弹性铰接在伸缩槽9的槽壁上,所述驱动条b背向封闭条a的一端与指挡板铰接,以随着指挡板的移动而翻转,以封闭或是打开手指槽8,在使用本实施例的镰刀的过程中的,只需要用手去握持刀柄1即可,此时的手指嵌入到手指槽8,手指便会嵌入到指挡板内,如此在使用镰刀的过程中,指挡板会产生一定的滑动,因而能够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如此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木质刀柄1在刚开始使用的过程中因为刀柄1与人手皮肤之间摩擦力瞬间过大导致的人皮肤受损的问题,而通过封闭条a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在用力的过程中,利用封闭条a将手指槽8 进行封闭的效果,大大的增加了人们使用镰刀过程中的稳定性。
16.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刀身2刃部的位置上开设有切刀槽21,所述切刀槽21内设有刀链3,所述刀柄1内设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转轴与刀链3联动,所述刀链3上具有若干个活动刀齿5,以受驱动电机4驱动而活动,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切割镰刀的过程中,只需要启动驱动电机4,通过驱动电机4的运作驱使刀链3上的活动刀齿5活动,如此实现自动的对茎秆进行切割作用,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镰刀结构,切割的过程中不
需要额外的反方向施力,因此也就降低了切割时因为茎秆弯曲导致费力的问题,有效的减少了人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了人手的使力程度,进一步避免了人手损伤的问题,所述刀链3 包括链座31和驱动条32,所述链座31固定安装在切刀槽21内,所述活动刀齿5包括前刀51和后刀52,所述前刀51和后刀52的中部均铰接在链座31上,所述前刀 51和后刀52的一端为尖端设置,作为刃部,另一端与驱动条32连接,受驱动条 32驱动而相对或是向背翻转,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实现在切割的过程中,对于茎秆的施力方向为相对的两个方向,因此便可减少切割时茎秆弯曲导致的切割效率不高的情况。
17.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条32包括前动杆321和后动杆322,所述前刀51的端部铰接安装在前动杆321的侧壁上,所述后刀52的端部铰接安装在后动杆322的侧壁上,所述前动杆321和后动杆322相互间隔可滑移的设置在切刀槽21内,所述前端杆321和后动杆322的端部与驱动电机4的转轴联动,以受驱动电机4驱动而在切刀槽21内来回滑移,由于刀身2内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采用前动杆321和后动杆322来实现分别带动前刀51和后刀52相对或是向背运动的方式来实现切割时的剪切作用,如此便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
18.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电机4的转轴上同轴套接有驱动凸轮41,所述驱动凸轮41背向驱动电机4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突出沿和缩回沿,所述突出沿和缩回沿之间角度为180度,所述驱动凸轮41背向驱动电机4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前动杆321和后动杆322的端部上均可旋转的设有滚轮,所述环形槽的槽口固定有挡条,所述滚轮的轮面与挡条和环形槽的槽底相抵,以限制前动杆321和后动杆322的端部在环形槽内滑动,由于刀柄1的内部空间极为有限,且整体呈圆柱状,因此采用圆柱状的锂电池加圆柱状的驱动电机4以及圆柱状的驱动凸轮41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被容纳在刀柄1内,而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前刀51和后刀的行程并不需要很大,因此所采用的驱动凸轮41的直径便不需要很大,因此能够很好的容纳在刀柄1内。
19.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切刀槽21的槽壁上固定有滑动套211,所述前动杆321和后动杆322均为弹性杆,所述前动杆321和后动杆322均穿过滑动套211以可滑移的设置在切刀槽21的槽壁上,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实现在提供了前动杆321和后动杆322滑移的同时还能够最大化减少对于空间的占用,使之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切刀槽21这样空间十分受限的场合。
20.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切刀槽21槽口的位置上铰接有防护板6,所述防护板6可上下翻转的安装在切刀槽21的槽口上,所述刀柄1相对于刀身2的一端固定有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相对于防护板6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防护板6的端部上设有弹性可伸缩的卡块61,所述卡块6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防护板6的侧壁上开设有长条状的通槽,所述通槽与通孔相互连通,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利用防护板6和定位板7组合的方式将在镰刀不使用的时候将活动刀齿5保护起来,以此避免出现活动刀齿5割伤人的问题,且采用了卡块61与卡位槽8组合的方式,可有效的实现对于防护板6锁定作用,进一步增加了防护板6的防护作用。
2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切割镰刀,通过刀链3、活动刀齿5和驱动电机4的组合作用,便可有效的通过驱动电机4的带动作用,实现驱动活动刀齿5活动,如此实现自动化切割茎秆的效果,大大的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因为茎秆弯曲导致的难以切割的问题。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