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1: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2.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中,空调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侧,而室外机安装在室外侧。
3.现有技术中的室外机通常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的压缩机、换热器、室外风机和电控盒等部件。其中,在室外机工作过程中,通过室外风机驱动室外空气进入到外壳中与换热器进行换热。
4.但是,在外界温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如冬季),空调处于制热的模式运行,室外机的换热器一直都是处于低温状态的,长时间使用后,室外机的换热器表面容易结霜,此时,空调需要执行除霜模式。而在除霜模式下,空调在除霜过程中,会停止室内侧的制热,通过转换制冷剂的流向,从而达到室外机中换热器上霜层融化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室内侧的温度便会随之降低,导致用户体验性较差。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用户体验性高的空调技术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通过减少除霜过程对正常制热的影响,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其用于形成腔体;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可用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可用于驱动空气与所述换热器热交换;微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可用于发射微波;其中,当所述微波发生器对所述换热器进行微波加热化霜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或清洁模式。
7.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射入到在外壳内部,微波能够对换热器表面的结霜进行微波加热处理,进而使得换热器表面上的霜层快速容易,以起到化霜的作用。
8.而在化霜过程中,空调器可以正常对室内进行制热或清洁,进而减少因空调器处于化霜模式下室内无法制热而导致室内温度降低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性。
9.另外,利用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来对换热器上的霜层进行化霜处理,霜层在微波的作用下能够快速的融化,进而提高化霜效率。
1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外壳则采用钣金材质制成,以使得所述外壳中形成相对封闭的微波加热腔体,进而减少微波从所述外壳中泄露出,以提高使用安全性。
1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中设置有可转动的搅波叶轮,所述搅波叶轮用于对所述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进行反射。搅波叶轮能够对微波发生器发射的微波进行搅波
反射,进而使得微波在所述外壳中均匀的分布。
1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风机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具有同轴设置的两个转轴;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其中一所述转轴上并用于驱动外界空气进入到所述外壳内部并与所述换热器换热;所述搅波叶轮设置在另一所述转轴上。利用所述室外风机中的所述电机来带动所述搅波叶轮转动,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13.所述搅波叶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可在所述外壳内转动; 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绕所述轮毂的轴线设置在所述轮毂上;所述微波发生器的微波发射口位于所述叶片一侧。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相对于所述轮毂的轴线倾斜布置,以更好的通过倾斜的所述叶片反射微波。
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波发生器发出的部分微波直接射到所述室外换热器上、所述微波发生器发出的部分微波射到所述叶片上被反射。
1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微波传导部件,所述微波传导部件可在所述外壳中发生位置变化,并可用于传输所述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
1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波传导部件包括:第一波导管,所述第一波导管的一端口连接所述微波发生器的微波发射口;第二波导管,所述第二波导管与所述第一波导管套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二波导管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波导管活动。
1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波导管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波导管往复移动;和/或,所述第二波导管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波导管转动。
1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波导管的自由端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输出微波的微波输出端口。
2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波传导部件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波导管往复移动、和/或驱动所述第二波导管转动。
2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第二波导管移动的直线电机,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用于驱动第二波导管旋转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22.图1是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室外风机、微波发生器和搅波叶轮的组装图;图3是空调室外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室外风机、微波发生器和微波传导部件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
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冷媒介质。
28.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29.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30.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的部分,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31.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32.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33.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34.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35.实施例一、参照图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机(未图示)。室内机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机。室外机包括外壳1、压缩机(未图示)、室外换热器2和室外风机3等相关部件。
36.而对于室外机而言,其可以通过挂架悬挂在外墙壁上,也可以通过基座安装在室外。
37.同时,外壳11上对应的配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室外风机3的作用下,外界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到外壳1内并与室外换热器2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则从出风口输出。
38.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冬季环境下,空调器制热所面对的室外环境温度低,而传统空调器在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冷凝压力会降低得很厉害,通过节流元件的冷媒压力也会下降,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压力也会相应下降,蒸发温度降低,如果温度低于冰点温度,那么室外换热器上产生的凝结水就会冻结,造成室外换热器结冰。此时,空调器便会执行化霜模式,四通阀换向,使得室内机制冷而室外机制热。
39.但是,化霜模式下的空调器会导致室内温度快速下降。而为了在空调器进行化霜时,减少室内温度受室外换热器2化霜的影响。为此,室外机还配置有微波发生器4。
40.微波发生器4产生的微波能够在外壳1内传播并对室外换热器2表面的霜层进行微波加热,以起到化霜的作用。其中,在通过微波发生器4对室外换热器3进行微波加热化霜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
41.而利用微波发生器4产生的微波来对外壳1内的室外换热器2进行微波加热化霜,而无需通过四通阀来切换模式,进而避免空调器在需要化霜时出现室内无热风供给的情况下发生,确保在室外换热器进行化霜的同时,室内机依然处于正常的制热模式。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外壳1而言,外壳1通采用钣金件制成,外壳1中将形成相对封闭的微波加热腔体。这样,利用钣金材质的外壳1便可以在内部对微波进行反射,以使得微波分布均匀。同时,外壳1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外壳1内的微波外泄,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
43.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而由于微波发生器4产生的微波在发射进入到外壳1中后,微波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容易出现微波分布不均而导致室外换热器2表面的霜层化霜不彻底的现象发生。
44.为此,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外壳1中设置有可转动的搅波叶轮5,搅波叶轮5用于对微波发生器4产生的微波进行反射。
4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微波发生器4产生的微波射入到外壳1中,所述搅波叶片在外壳1中转动,进而可以对外壳1中的微波进行反射(参考图1中虚线所表示的微波)。
46.而微波通过所述搅波叶片进行反射,可以使得微波在外壳1中四散,同时配置外壳1的反射作用,使得外壳1内部形成更加均匀的微波场,这样,便可以对室外换热器2进行更加均匀的微波加热除霜操作。
47.其中,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驱动搅波叶轮5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额外配置有独立的驱动器来驱动搅波叶轮5转动。
48.而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则可以通过室外风机3来带动搅波叶轮5转动,相对应的,室外风机3包括:电机21和风扇22,电机21则用于驱动风扇22转动,以使得外界空气进入到外壳1内并与室外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
49.电机21在带动风扇22转动的同时,还驱动搅波叶轮5同步转动。相对应的,电机21具有同轴设置的两个转轴(未标记);风扇22设置在其中一所述转轴上,搅波叶轮5设置在另一所述转轴上。
50.电机21通电后,将同时带动搅波叶轮5和风扇22转动。其中,在化霜过程中,转动过程中的搅波叶轮5将对微波发生器4射入到外壳1中的微波进行反射。
51.与此同时,外壳1内部的搅波叶轮5在用于对微波进行反射处理的同时,由于所述搅波叶片与风扇22同轴布置,则利用所述搅波叶片可以额外起到驱动外壳1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加快室外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
52.具体的,对于所述搅波叶片而言,其通常包括包括:轮毂51和多个叶片52;轮毂51可在外壳1内转动,即轮毂51安装在电机21对应的转轴上;多个叶片52绕轮毂51的轴线设置在轮毂51上;微波发生器4的微波发射口位于叶片52一侧。
53.微波发生器4发射的微波朝向所述搅波叶片方向射出,微波射向所述搅波叶片后,经由转动的所述搅波叶片进行反射,以使得微波散射到外壳1的内部。
54.而叶片52的表面相对于轮毂51的轴线倾斜布置,以使得叶片52的反射表面与微波的射出方向形成非直角,进而可以更好的对微波起到反射的作用。
5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微波发生器4发出的微波,通过控制微波发生器4的微波发射角度,可以使得部分微波直接射到室外换热器2上、微波发生器4发出的部分微波射到叶片52上被反射。
56.在实际组装时,则将微波发生器4设置在室外换热器2相对的位置,以使得微波发生器4的微波发射口朝向室外换热器2,这样,便可以直接有效的对室外换热器2发射微波进行微波加热化霜。
57.而受微波覆盖面积的限制,则从微波发生器4发出的部分微波还射到搅波叶轮5上,进而利用搅波叶轮5对微波进行反射,以使得微波分散至外壳1的内部各个区域,减少或避免出现死角,以确保室外换热器2能够更加全面的化霜。
58.另外,对于叶片52的表面相对于轮毂51的轴线倾斜布置,则可以更好的将外壳1中的空气朝向风扇22方向推送,以加快外壳1内外的空气流动速度,进而提高室外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
59.实施例三、同样的,如图3-图4所示,为了保证室外换热器2能够更加均匀的接受微波,则对于微波发生器4产生的微波则通过微波传导部件6进行导向传输微波,并且,所述微波传导部件可在外壳1发生位置变化并用于传输微波发生器4产生的微波。
60.微波传导部件6采用能够传输微波且不吸收微波的材料制成,例如: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微波传导部件6通常采用管状结构,从微波发生器4发出的微波进入到所述微波传导部件中,微波在所述微波传导部件中输送并最终输出至外壳1内部。
61.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微波传导部件6可以在外壳1中活动,以满足对整个室外换热器2进行有效的微波加热处理。其中,微波传导部件6的活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滑动和转动。
62.对于所述微波传导部件在外壳1中滑动而言,则针对高度尺寸较大的室外换热器2,通过升降所述微波传导部件来改变微波传导部件6的微波发出位置,以满足不同高度位置处的室外换热器2的微波加热要求。参考图3中虚线表示的第二波导管62向下移动至实线
表示的第二波导管62。
63.对于所述微波传导部件在外壳1中转动而言,则针对宽度尺寸较大的室外换热器2,通过转动所述微波传导部件,以使得室外换热器2获得全面的微波加热。
64.在一实施例中,则所述微波传导部件包括第一波导管61和第二波导管62,第一波导管61的一端口连接微波发生器4的微波发射口,第二波导管62与第一波导管61套接在一起,且第二波导管62可相对于第一波导管61活动。
65.具体的,在实际组装是,则第一波导管61直接连接微波发生器4的微波发射口,这样,从微波发生器4发出的微波将经由第一波导管61进行传输。
66.而由于第二波导管62套在第一波导管61外并可以活动,则微波进入到第二波导管62中传输并最终射入到外壳1内部。而在所述波导管活动作用下,可以满足不同区域室外换热器2的微波加热要求。
6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波导管62可相对于第一波导管61往复移动;和/或,第二波导管62可相对于第一波导管61转动。当然,第二波导管62既可以相对于第一波导管61移动,又可以相对于第一波导管61转动的情况下,则能够更加全面有效的将微波覆盖整个室外换热器2,以更加彻底有效的进行微波加热化霜。
6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波导管62的自由端部设置有多个用于输出微波的微波输出端口621,这样,便可以满足不同方向同时输出微波的要求。
69.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驱动第二波导管62活动,则所述微波传导部件还包括驱动部件(未图示),所述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二波导管62往复移动、和/或驱动第二波导管62转动。
70.具体的,驱动部件能够提供驱动力,以使得第二波导管62相对于第一波导管61活动。
71.对于驱动第二波导管62滑动的情况下,则驱动部件可以采用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移动端部与第二波导管62连接,进而带动第二波导管62往复移动。
72.对于驱动第二波导管62转动的情况下,则驱动部件可以采用旋转电机,相对应的,第二波导管62上设置有外齿圈,旋转电机的转轴配置齿轮与外齿圈啮合,以实现第二波导管62的转动。
73.而对于第二波导管62即可滑动又可转动的情况下,则驱动部件包括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则配置在直线电机的移动部上,直线电机带动第二波导管62和旋转电机同时滑动,再通过旋转电机来驱动第二波导管62转动。
7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