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离子除去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1: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离子除去系统。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公开了除去硬水中的金属离子的离子除去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离子除去系统具备:收纳硬水的硬水收纳部;和产生微细气泡并供给至硬水收纳部的微细气泡发生手段。在硬水收纳部中,使硬水中的金属离子吸附于微细气泡上,从而从硬水中除去金属离子。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

15969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近来,人们要求提高微细气泡对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包括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那样的构成在内,关于提高微细气泡对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还有改善的余地。
8.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的离子除去系统。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离子除去系统具备:通过电解而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的电解装置;与所述电解装置连接并向所述电解装置供给硬水的硬水流路;设置于所述硬水流路的途中并收纳硬水的分批处理槽;按照使所述电解装置生成的碱性水或酸性水返回到所述分批处理槽的方式与所述分批处理槽连接的返回流路;和微细气泡发生装置,其在包含所述分批处理槽、所述电解装置和所述返回流路的循环流路中产生微细气泡,并利用产生的微细气泡来吸附而除去水中的金属离子。
11.发明效果
12.根据本发明的离子除去系统,能够提高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离子除去系统的概略图。
14.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原水注水模式的第1阶段的水的流动的图。
15.图2b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原水注水模式的第2阶段的水的流动的图。
16.图3a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17.图3b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18.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19.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第1洗涤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20.图5b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第2洗涤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21.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异常发生时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22.图7是用于说明利用离子除去装置进行的金属离子的吸附的假设原理的示意图。
23.图8是用于说明利用离子除去装置进行的金属离子的结晶化的假设原理的示意图。
24.图9是用于说明利用离子除去装置进行的金属离子的吸附的假设原理的示意图。
25.图10是用于说明利用离子除去装置进行的金属离子的结晶化的假设原理的示意图。
26.图11是实施方式2中的离子除去系统的概略图。
27.图12是用于说明利用离子除去装置进行的再生处理的假设原理的示意图。
28.图13是实施方式3中的离子除去系统的概略图。
29.图14a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原水注水模式的第1阶段的水的流动的图。
30.图14b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原水注水模式的第2阶段的水的流动的图。
31.图15a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32.图15b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33.图16a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第1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34.图16b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第2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35.图17a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第1洗涤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36.图17b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第2洗涤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37.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异常发生时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38.图19是实施方式4中的离子除去系统的概略图。
39.图20a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原水注水模式的第1阶段的水的流动的图。
40.图20b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原水注水模式的第2阶段的水的流动的图。
41.图21a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42.图21b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43.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44.图23a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第1洗涤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45.图23b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第2洗涤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46.图24a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的水的流动的图。
47.图24b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第2异常发生时模式的无水的流动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定。
49.(实施方式1)
50.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离子除去系统2的概略图。
51.离子除去系统2是使用微细气泡从硬水中除去金属离子的系统。这里的金属离子是指钙离子(ca
2
)和镁离子(mg
2
)。实施方式1中的离子除去系统2是通过从硬水中除去并分离金属离子,使硬水中的金属离子的浓度(硬度)降低至规定浓度以下,从而制造软水的
软水化装置。另外,作为硬水和软水的定义,例如也可以使用who的定义。即,也可以将硬度小于120mg/l定义为软水,将硬度为120mg/l以上定义为硬水。
52.实施方式1中的微细气泡是指直径为100μm以下的气泡。微细气泡包括微泡(直径例如为1μm~100μm)、和纳米气泡(直径例如为小于1μm)。微泡也可以是水处理领域内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为微米级气泡直径的气泡。另外,纳米气泡也可以是水处理领域内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为纳米级气泡直径的气泡。微细气泡具有下述的与通常的气泡不同的性质: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长;作为单个气泡,直径不易变大、不易与其他气泡合并;接触面积大、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等。
53.此外,作为微细气泡,也可以以较少的比例含有直径为100μm以上的气泡(毫米级气泡等)。例如,也可以将直径为100μm以下的比例为90%以上的气泡定义为微细气泡。除此以外,也可以加上直径为60μm以下的比例为50%以上、直径为20μm以下的比例为5%以上等条件。另外,在测定气泡的直径(气泡径)时,例如、用高速照相机直接拍摄含有微细气泡的硬水,通过图像处理用3点法计算气泡直径,或者也可以用除此之外的任意方法来测定。测量气泡直径的时机只要是微细气泡滞留的时间就行,可以是任意的时机。另外,上述的使用高速照相机的测定方法的条件的一个例子如下所述。
54.高速照相机:astcam 1024pci(photoron株式会社)
55.透镜系统:z16 apo(leica公司)
56.物镜:planapo 2.0x(leica公司)
57.拍摄速度:1000fps
58.快门速度:1/505000秒
59.图像区域:1024
×
1024像素(微泡拍摄区域1.42mm
×
1.42mm、毫米级气泡拍摄区域5.69mm
×
5.69mm)
60.图像处理软件:image

pro plus(media cybermetics公司)
61.图1所示的离子除去系统2具备:硬水流路4、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分离装置12和控制部13。
62.硬水流路4是向电解装置8供给硬水流路。硬水流路4与未图示出的硬水的水源连接。实施方式1的硬水流路4以经由分批处理槽6向电解装置8供给硬水的方式与电解装置8连接。
63.在硬水流路4与电解装置8连接的部位处,硬水流路4分支成2个流路。这些流路分别与后述的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对应。
64.在硬水流路4的途中,除了设置有分批处理槽6以外,还设置有阀门11、泵14、流量传感器16、阀门18、阀门20。
65.分批处理槽6是设置于硬水流路4的途中的槽。分批处理槽6收纳从硬水流路4供给的硬水。通过设置分批处理槽6,分批处理变得可能。
66.阀门11是对从硬水流路4向分批处理槽6的通水进行控制的阀(实施方式1中为电磁阀)。泵14是用于将分批处理槽6中收纳的硬水向电解装置8供给的泵。流量传感器16是对从分批处理槽6向电解装置8供给的硬水的流量进行测定的传感器。
67.电解装置8是通过将从硬水流路4供给的硬水进行电解来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的装置。电解装置8上作为2个流路连接有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
68.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是能够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交替通过的流路。第1流路22通过碱性水时,第2流路24通过酸性水,第1流路22通过酸性水时,第2流路24通过碱性水。
69.在第1流路22的途中设置有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同样地,在第2流路24的途中设置有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b。
70.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分别是产生微细气泡并供给至第1流路22、第2流路24的装置。通过向各个流路供给微细气泡,能够使流过流路的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吸附于微细气泡上而从水中除去。实施方式1的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是通过空化作用来产生微细气泡的装置。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对通过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的水自动地供给微细气泡。
71.在第1流路22上连接有第1返回流路26和第1排水流路28。第1返回流路26是从第1流路22连接至分批处理槽6的流路。第1排水流路28是从第1流路22不经由分批处理槽6而延伸到离子除去系统2的系统外的流路。
72.在第1返回流路26和第1排水流路28与第1流路22连接的部位设置有阀门30。阀门30是用于将从第1流路22向第1返回流路26或第1排水流路28的通水进行切换的阀门(实施方式1中为电动阀)。
73.在第2流路24上连接有第2返回流路31和第2排水流路32。第2返回流路31是从第2流路24连接至分批处理槽6的流路。第2排水流路32是从第2流路24不经由分批处理槽6而延伸到离子除去系统2的系统外的流路。
74.在第2返回流路31和第2排水流路32与第2流路24连接的部位设置有阀门34。阀门34是用于将从第2流路24向第2返回流路31或第2排水流路32的通水进行切换的阀门(实施方式1中为电动阀)。
75.上述的第1返回流路26和第2返回流路31与硬水流路4连接的连接点在实施方式1中相当于分批处理槽6。在相当于连接点的分批处理槽6的下游侧,在硬水流路4上连接有分支流路36。分支流路36是在分批处理槽6与电解装置8之间从硬水流路4分支的流路。
76.在分支流路36与硬水流路4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前述的阀门18。阀门18是用于将从硬水流路4向分支流路36的通水和止水进行切换的阀门(实施方式1中为电动阀)。设置于阀门18的下游侧的阀门20是能够调整分别通过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的流量的比例的阀门(实施方式1中为电动阀)。
77.在分支流路36上连接有分离装置12。分离装置12是将金属成分的结晶从水中分离的装置。实施方式1的分离装置12是将水中所含的结晶等固体通过离心分离来进行分离的旋风方式的分离装置。
78.在分离装置12上作为2个流路连接有第3流路38和第3排水流路40。第3流路38是使被分离装置12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通过的流路。排水流路40是使含有被分离装置12分离的结晶的排水通过的流路。排水流路40与上述的第1排水流路28、第2排水流路32一起不经由分批处理槽6而延伸到离子除去系统2的系统外。
79.在第3流路38的途中设置有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是分别测定在第3流路38中通过的处理水的ph值和浊度的传感器。
80.在第3流路38的途中还连接有第3返回流路46。第3返回流路46是在第3流路38和分
批处理槽6之间连接的流路。
81.在第3返回流路46与第3流路38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阀门47。阀门47是用于将从第3流路38向第3返回流路46的通水和止水进行切换的阀门(实施方式1中为电动阀)。
82.在第3流路38上还连接有储水槽48。储水槽48是将从第3流路38供给的处理水进行储藏的槽。储藏于储水槽48内的处理水通过泵50而供给至水龙头52。通过驱动泵50,能够将由离子除去系统2处理硬水而得到的处理水(即软水)供给至水龙头52来使用。
83.控制部13是控制上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的各构成要素的构件。控制部13执行各阀门的开闭控制、各泵的on/off控制、电解装置8的on/off控制、分离装置12的on/off控制等。控制部13例如是微型计算机。
84.控制部13以多个运转模式来运转离子除去系统2。下面对这些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85.(原水注水模式)
86.原水注水模式是在开始离子除去系统2的运转时,将作为原水的硬水注入至各流路的模式。具体而言,控制部13按照产生图2a、图2b所示的水的流动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在图2a、图2b以后的附图中,用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无箭头的流路中表示未产生水的流动。
87.图2a表示作为原水注水模式的第1阶段、将流路中残留的残水排出的模式。如图2a所示,控制部13打开阀门11以使得硬水在硬水流路4中通过,与此同时驱动泵14以使得将分批处理槽6的硬水供给至电解装置8。控制部13此时根据流量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而取得从分批处理槽6流至电解装置8的硬水的流量。控制部13还控制阀门18的开闭以使得从硬水流路4向分支流路36止水而硬水不流动。控制部13还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控制:不运转电解装置8,使在硬水流路4中通过的硬水直接在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中通过。控制部13还控制阀门30的开闭以使得在第1流路22中通过了的硬水在第1排水流路28中通过,控制阀门34的开闭以使得在第2流路24中通过了的硬水在第2排水流路32中通过。由此,产生图2a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将残留在各流路中的残水排出。
88.图2b表示作为原水注水模式的第2阶段、向分批处理槽6注入新的硬水的模式。控制部13从图2a所示的状态变更阀门30、34的开闭。具体而言,控制阀门30的开闭以使得在第1流路22中通过的硬水通向第1返回流路26,控制阀门34的开闭以使得在第2流路24中通过的硬水通向第2返回流路31。由此,产生图2b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向分批处理槽6注入新的硬水。
89.执行上述的原水注水模式之后,执行以下说明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或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
90.(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第1模式))
91.图3a表示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控制部13关闭阀门11,与此同时驱动泵14以使得将收纳于分批处理槽6内的硬水供给至电解装置8。控制部13控制阀门18以使得从硬水流路4向分支流路36不通水。控制部13还驱动电解装置8以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具体而言,电解装置8通过将从分批处理槽6供给的硬水电解从而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控制部13通过阀门20的开度来控制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的流量的比例。
92.在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中,控制部13按照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之中的碱性水在第1流路22中通过、酸性水在第2流路24中通过的方式来控制电解装置8。
93.控制部13还控制阀门30以使得在第1流路22中通过了的碱性水再在第1返回流路
26中通过,控制阀门34以使得在第2流路24中通过了的酸性水再在第2排水流路32中通过。由此,产生图3a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
94.在图3a所示的流动中,形成碱性水按照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第1流路22、第1返回流路26的顺序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第1流路22与第1返回流路26一起作为返回流路发挥作用。在该循环流路中,从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向在第1流路22中通过的碱性水供给微细气泡。通过微细气泡的供给,碱性水中所含的金属离子被微细气泡吸附,从而从碱性水中除去。关于利用微细气泡来除去金属离子的原理将在后面叙述。
95.进行了金属离子除去处理的硬水成为“处理水”,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处理水在这之后被泵14吸引而送至电解装置8,通过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被再次供给微细气泡。通过处理水在循环流路中流动,从而向处理水持续供给微细气泡,持续进行金属离子的除去处理。
96.通过使碱性水在循环流路中循环,一边提高在循环流路中流动的水的ph值,一边持续地进行通过微细气泡来除去金属离子。通过提高ph值,存在于微细气泡表面的带负电荷的oh

增加,ca
2
变得容易被微细气泡吸附。其结果是,如后文所述,能够促进金属离子的结晶化,能够提高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另外,通过使含有金属成分的结晶的碱性水循环,从而能够使水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以附着在结晶上的形式结晶化,能够进一步促进金属离子的结晶化。
97.此外,在第2流路24中流动的酸性水经由第2排水流路32而排出到离子除去系统2的系统外。
98.(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第2模式))
99.图3b表示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在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中,与图3a所示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不同,控制部13按照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之中的酸性水在第1流路22中通过、碱性水在第2流路24中通过的方式来控制电解装置8。进而还控制阀门30以使得在第1流路22中通过了的酸性水再在第1排水流路28中通过,控制阀门34以使得在第2流路24中通过了的碱性水再在第2返回流路31中通过。由此,产生图3b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
100.在图3b所示的流动中,形成碱性水按照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第2流路24、第2返回流路31的顺序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第2流路24与第2返回流路31一起作为返回流路发挥作用。在该循环流路中,从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b向在第2流路24中通过的碱性水供给微细气泡。通过微细气泡的供给,碱性水中所含的金属离子被微细气泡吸附,从而从碱性水中除去。进行了金属离子除去处理的硬水成为“处理水”,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处理水在这之后被泵14吸引而送至电解装置8,通过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b被再次供给微细气泡。通过处理水在循环流路中流动,从而向处理水持续供给微细气泡,持续地进行金属离子的除去处理。
101.与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同样地,通过使碱性水在循环流路中循环,能够在提高循环流路中流动的水的ph值的同时,持续地进行利用微细气泡来除去金属离子。由此,能够实现与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同样的效果。
102.此外,流过第1流路22的酸性水经由第1排水流路28而被排出到离子除去系统2的系统外。
103.执行上述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或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之后,执行以下说明的处理
水供给模式。
104.(处理水供给模式(第3模式))
105.图4表示处理水供给模式。处理水供给模式是将用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处理硬水而得到的处理水供给至水龙头52的运转模式。
106.控制部13首先控制阀门18的开闭以使得向分支流路36通水。通过以该状态驱动泵14,使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的处理水在分支流路36中通过。控制部13此时控制阀门20的开闭以使得不向电解装置8通水。
107.在分支流路36中通过的处理水被送至分离装置12。分离装置12将处理水中所含的金属成分的结晶进行分离。分离装置12进而将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供给至第3流路38,使含有结晶的排水在第3排水流路40中通过。
108.在第3流路38中通过的处理水被储存于储水槽48中。然后,通过使泵50工作,从而将储存在储水槽48中的处理水(即软水)提供给水龙头52,变得在水龙头52处能够利用处理水。
109.控制部13交替进行下述的控制:依次进行上述的原水注水模式、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控制;和依次进行原水注水模式、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控制。第1结晶化模式和第2结晶化模式都是在包含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返回流路26、31的流路中构成循环流路,一边使碱性水在循环流路中循环,一边将酸性水排出到离子除去系统2的系统外。通过交替实施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能够用酸性水洗涤通过了碱性水的流路,能够将离子除去系统2内的流路保持为适合于金属离子的除去处理的状态。由此,能够利用微细气泡提高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
110.控制部13还能够执行以下说明的第1洗涤模式、第2洗涤模式和异常发生时模式作为不同于上述的多个模式的另一模式。
111.(第1洗涤模式)
112.图5a表示第1洗涤模式。控制部13控制阀门18以使得从硬水流路4向电解装置8和分支流路36这两者通水。控制部13还驱动电解装置8而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
113.第1洗涤模式中,电解装置8按照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之中的酸性水在第1流路22中通过、碱性水在第2流路24中通过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进而,控制阀门30以使得在第1流路22中通过了的酸性水再在第1返回流路26中通过,控制阀门34以使得在第2流路24中通过了的碱性水再在第2排水流路32中通过。由此,产生图5a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
114.在图5a所示的流动中,形成酸性水按照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第1流路22、第1返回流路26的顺序流动的循环流路,向分批处理槽6持续供给酸性水。在循环流路中流动的酸性水的一部分在分支流路36中通过。在上述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中,在无酸性水流过的第1返回流路26或分支流路36中通过酸性水,从而能够洗涤这些流路,能够保持适合于金属离子的除去处理的状态。
115.在分支流路36中通过的酸性水到达分离装置12。在第1洗涤模式中,控制分离装置12以使得分离装置12中不进行结晶的分离处理。进而,控制分离装置12以使得输送到分离装置12的酸性水不在第3流路38中通过,而是在第3排水流路40中通过。由此,由于酸性水在第3排水流路40中通过,因此能够洗涤第3排水流路40。
116.根据上述的控制,能够在循环流路中循环酸性水的同时洗涤各流路。进而,能够适当地将洗涤所使用的酸性水经由分支流路36从第3排水流路40排出。
117.(第2洗涤模式)
118.图5b表示第2洗涤模式。控制部13与第1洗涤模式不同,控制电解装置8以使得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中的碱性水在第1流路22中通过,酸性水在第2流路24中通过。控制部13进而控制阀门30以使得在第1流路22中通过了的碱性水再在第1排水流路28中通过,控制阀门34以使得在第2流路24中通过了的酸性水再在第2返回流路31中通过。由此,产生图5b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
119.在图5b所示的流动中,形成了酸性水按照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第2流路24、第2返回流路31的顺序流动的循环流路,向分批处理槽6持续供给酸性水。在循环流路中流动的酸性水的一部分在分支流路36中通过。在上述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中,能够在无酸性水流过的第2返回流路31或分支流路36中通过酸性水来进行洗涤。
120.根据上述的控制,与第1洗涤模式同样地,能够在循环流路中循环酸性水的同时洗涤各流路。进而,能够适当地将洗涤所使用的酸性水从第3排水流路40排出。
121.上述的第1洗涤模式和第2洗涤模式可以在规定的时机或任意的时机执行。
122.(异常发生时模式)
123.在图4所示的处理水供给模式中,关于从第3流路38通向储水槽48的处理水,有时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各自的测定值被检测为异常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停止处理水向储水槽48的通水,执行以下说明的异常发生时模式。
124.图6表示异常发生时模式。控制部13从图4所示的处理水供给模式变更阀门47的开闭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阀门47的开闭以使得从第3流路38向储水槽48的流路止水,从第3流路38向第3返回流路46通水。由此,产生图6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
125.通过停止从第3流路38向储水槽48的流动,能够停止ph值或浊度的异常值被检测出的处理水的供给。
126.<作用
·
效果1>
127.具有上述的构成的离子除去系统2具备:硬水流路4、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和返回流路26、31。硬水流路4是与电解装置8连接的流路,向电解装置8供给硬水。分批处理槽6是设置于硬水流路4的途中、收纳硬水的槽。电解装置8是通过电解而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的装置。返回流路26、31是按照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或酸性水返回到分批处理槽6的方式与分批处理槽6连接的流路。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是产生微细气泡并供给至含有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和返回流路26、31的循环流路的装置,并且利用产生的微细气泡来吸附而除去水中的金属离子。
128.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在循环流路中通过碱性水进行循环,能够在提高循环流路中流动的水的ph值的同时,进行利用微细气泡来除去金属离子。由此能够促进利用微细气泡除去的金属离子的结晶化,能够提高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
129.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还具备能够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交替通水的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返回流路26、31具备:从第1流路22分支而与分批处理槽6连接的第1返回流路26;和从第2流路24分支而与分批处理槽6连接的第2返回流路31。
130.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在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中交替通过碱性水和酸性
水,能够在各自的流路中通过碱性水之后再通过酸性水,能够进行流路的洗涤。
131.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还具备:与第1流路22连接并且不经由分批处理槽6而延伸到系统外的第1排水流路28;和与第2流路24连接并且不经由分批处理槽6而延伸到系统外的第2排水流路32。离子除去系统2还具备:将从第1流路22向第1返回流路26或第1排水流路28的通水进行切换的阀门(第1阀门)30;和将从第2流路24向第2返回流路31或第2排水流路32的通水进行切换的阀门(第2阀门)34。
132.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在返回流路26、31之外还设置排水流路28、32,能够进行下述的控制:使碱性水在返回流路26、31中的一者中通过,与此同时使酸性水在排水流路28、32中的一者中通过来进行排水。进而,能够在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中交替产生这样的碱性水和酸性水的流动。
133.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还具备分支流路36和阀门(第3阀门)18。分支流路36是在硬水流路4中比返回流路26、31连接的连接点即分批处理槽6更靠下游侧处从硬水流路4分支的流路。阀门18是将从硬水流路4向分支流路36的通水和止水进行切换的阀门。
134.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使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的水在分支流路36中通过,能够使在循环流路中被处理而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的处理水通向循环流路的外部。由此,能够向水龙头52供给处理水进行利用。
135.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还具备与分支流路36连接、并将在分支流路36中流动的水中含有的金属成分的结晶进行分离的分离装置12。
136.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从处理水分离金属成分的结晶,能够取出分离了结晶的软水。
137.<作用
·
效果2>
138.根据上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控制部13执行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第1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第2模式)。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是在第1流路22中通过碱性水、在第2流路24中通过酸性水的模式。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是在第1流路22中通过酸性水、在第2流路24中通过碱性水的模式。
139.根据上述这样的控制,通过使碱性水和酸性水分别在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中交替通过,能够在各自的流路中通过碱性水后再通过酸性水,能够进行流路的洗涤。由此,能够使各流路保持在适合于金属离子的除去处理的状态,能够提高微细气泡对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
140.根据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在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中,控制部13控制阀门30、34以使得从第1流路22向第1返回流路26通水,从第2流路24向第2返回流路31止水。而且,在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中,控制部13控制阀门30、34以使得从第1流路22向第1返回流路26止水,而从第2流路24向第2返回流路31通水。
141.这样一来,设置第1返回流路26和第2返回流路31而构成循环流路,使碱性水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这两个模式中都在该循环流路中循环。根据上述这样的控制,能够一边使循环流路中流动的水的ph值上升,一边利用微细气泡来除去金属离子。由此,能够促进由微细气泡除去的金属离子的结晶化,提高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
142.根据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控制部13在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中控制阀门18以使得分支流路36止水。控制部13还执行以在分支流路36中通过的方
式控制阀门18的处理水供给模式(第3模式)作为与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不同的模式。
143.根据上述这样的控制,通过在分支流路36中通过处理水,能够在水龙头52处利用处理水。
144.<软水化处理(金属离子的除去处理)>
145.对上述的利用微细气泡对金属离子进行的除去处理、即“软水化处理”的原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146.据推测:通过向硬水中供给含有空气的微细气泡,对硬水中的金属离子会产生以下(1)、(2)栏中记载那样的作用。具体来说,据推测:使硬水中的金属离子吸附在微细气泡上,与此同时使吸附的金属离子结晶,从而能够从硬水中除去金属成分的结晶。更具体地说,如下所示。另外,并不受以下(1)、(2)栏中记载的特定原理的约束。
147.(1)金属离子的吸附
148.如图7所示,当向硬水中供给含有空气的微细气泡时,在微细气泡的表面混合存在h

(氢离子)和oh

(氢氧化物离子),h

带正电荷,oh

带负电荷(图7中仅示出oh

)。另一方面,在硬水中,作为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存在ca
2
和mg
2
。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金属离子以ca
2
为例进行说明。
149.带正电荷的ca
2
通过分子间力的作用(离子间相互作用),被存在于微细气泡表面的oh

吸附。这样地操作能够使ca
2
吸附在微细气泡上。另外,据认为:微细气泡表面虽然存在排斥ca
2
的h

,但与h

相比,oh

优先发挥作用而吸附ca
2

150.(2)金属离子的结晶化
151.在图7所示的反应以外,还通过向硬水中供给含有空气的微细气泡,可促进图8所示的反应。具体而言,供给到硬水中的微细气泡与通常的气泡不同,难以上浮,而是溶解到硬水中,因此表面张力增加,如图8所示那样逐渐收缩。如上所述,微细气泡的表面吸附有ca
2
。更具体而言,作为可溶性ca(hco3)2(碳酸氢钙)的钙离子存在。在这里,当微细气泡逐渐收缩时,微细气泡表面的ca
2
的溶解浓度上升。随着溶解浓度的上升,在某一时刻达到过饱和状态,ca
2
结晶化而析出。如果用具体的化学式表示的话,则如下式1所示。
152.(式1)
153.ca(hco3)2→
caco3 co2 h2o
154.由于caco3(碳酸钙)为不溶性(非水溶性),因此作为金属成分的结晶析出。由此,作为ca(hco3)2的ca
2
溶解者会作为金属成分的结晶析出。通过促进这样的反应,能够从硬水中分离出使金属离子的ca
2
结晶化而析出的caco3。
155.另外,据推测:在相同的水中也可能发生与式1逆向的反应,但通过持续供给微细气泡,在该平衡关系中优先进行式1方向的反应。另外,据认为:式1的逆向反应基本上是不从外部吹入co2气体就不会发生的反应,因此式1的方向的反应会优先发生。
156.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空气作为软水化处理中的微细气泡的气体,但不限于这种情况。作为微细气泡的气体,例如可以使用氮来代替空气。据推测:通过从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产生氮的微细气泡并供给到硬水中,除了上述“(1)金属离子的吸附”、“(2)金属离子的结晶化”的作用之外,还会促进以下(3)、(4)栏中记载那样的作用。另外,并不受以下(3)、(4)栏中记载的特定原理的约束。
157.(3)金属离子的吸附的促进
158.如图9(a)所示,在微细气泡的周围,h

和oh

都带电。如前所述,带负电荷的oh

上可吸附带正电荷的ca
2
。在上述这样的状况下,在使用氮作为微细气泡的情况下,可促进以下的式2的反应。
159.(式2)
160.n2 6h

6e


2nh3161.nh3 h2o

nh
4
oh

162.通过促进式2的反应,如图9(b)所示,h

离子的数量相对于oh

离子的数量减少。由此,作为微细气泡的负电荷变强,带有正电荷的ca
2
变得容易被吸附。
163.在如本变形例那样使用氮的情况下,与使用空气的情况相比,能够促进式2的反应,因此更能促进金属离子的吸附。由此,能够从硬水中分离并除去更多的金属离子。
164.另外,据推测:前述原理不限于氮,只要是能够与h

离子反应、相对于oh

离子的数量能够减少h 离子的数量的气体,则同样适用。
165.(4)金属离子的结晶化的促进
166.由于氮是与空气不同的不活泼气体,因此在供给到硬水中时,处于硬水中所含的气体的分压平衡被破坏的状态。由此,会促进图10所示那样的反应。
167.如图10所示,对于由氮构成的微细气泡,溶解在硬水中的其它气体成分会起到置换的作用。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存在于微细气泡周围的ca(hco3)2中含有co2,该co2起到被抽出而与氮置换的作用。即,会促进以下反应。
168.(式3)
169.ca(hco3)2→
caco3 co2 h2o
170.这样一来,会发生从可溶性的ca(hco3)2产生不溶性的caco3的反应。此时,产生co2和h2o。由于caco3是不溶性的,因此作为金属成分的结晶析出。
171.通过上述反应,能够使硬水中作为ca(hco3)2的ca
2
所含有的金属离子结晶化而析出。这样,能够从硬水中除去金属成分的结晶。
172.另外,据推测:前述原理不限于氮,只要是能够破坏溶解在硬水中的气体分压平衡的空气以外的气体,都同样适用。
173.如上所述,通过摄取氮而产生微细气泡并供给至硬水中,与使用空气的情况相比,能够促进“(3)金属离子的吸附的促进”、“(4)金属离子的结晶化的促进”一栏中说明的反应。由此,能够提高从硬水中除去金属离子的精度。
174.另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金属离子以ca
2
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推测关于mg
2
也会发生同样的反应。
175.(实施方式2)
176.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除去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省略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记载。
177.在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在于,能够对第1流路22、第2流路24、第3流路38供给二氧化碳的微细气泡。
178.图11是实施方式2中的离子除去系统60的概略图。
179.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离子除去系统60具备:二氧化碳投入装置62、供给流路
64、66、68、阀门70、72和微细气泡发生装置74。
180.二氧化碳投入装置62是能够向供给流路64、66、68投入二氧化碳的装置。二氧化碳投入装置62本身可以是收纳二氧化碳的槽,也可以是与未图示出的二氧化碳的供给源连接的装置。
181.供给流路64、66、68分别是从二氧化碳投入装置62与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74连接的流路。
182.阀门70是用于控制从二氧化碳投入装置62供给的二氧化碳的流量的阀(在实施方式2中为电动阀)。阀门72是用于控制从二氧化碳投入装置62向供给流路64或供给流路68供给的二氧化碳的流量的阀(在实施方式2中为电动阀)。
183.微细气泡发生装置74是使从供给流路68供给的二氧化碳作为微细气泡来产生的装置。微细气泡发生装置74以向第3流路38供给二氧化碳的微细气泡的方式与第3流路38连接。
184.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向第1流路22、第2流路24、第3流路38供给二氧化碳的微细气泡。在实施方式1这一栏中所述的洗涤模式等中,在用酸性水洗涤流路时,通过供给二氧化碳的微细气泡,能够更有效地洗涤流路。
185.<再生处理(洗涤处理)>
186.下面对利用二氧化碳的微细气泡进行的流路的洗涤处理,即“再生处理”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187.通过进行软水化处理,使金属离子结晶化而析出的caco3的一部分附着在流路的内壁面上。进行再生处理作为用于使该caco3回到ca(hco3)2的处理。
188.如图12所示,通过向附着在流路的内壁面的caco3供给二氧化碳的微细气泡,可促进以下反应。
189.(式4)
190.caco3 co2 h2o

ca(hco3)2191.通过该反应,从不溶性的caco3生成可溶性(水溶性)的ca(hco3)2。ca(hco3)2逐渐溶出到水中。由此,能够将附着于流路的内壁面的不溶性的caco3排除到外部,回到原来的状态。
19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对能够向第1流路22、第2流路24、第3流路38供给二氧化碳的微细气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这种情况。例如,也可以省略图11所示的供给流路68和微细气泡发生装置74,可只向第1流路22和第2流路24供给二氧化碳的微细气泡。
193.(实施方式3)
194.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离子除去系统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省略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记载。
195.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离子除去系统80具备:硬水流路4、分批处理槽6、微细气泡发生装置82、电解装置8、分离装置84a、84b和控制部86。
196.微细气泡发生装置82是使从硬水流路4供给的硬水产生微细气泡的装置。实施方式3的微细气泡方式装置82被设置于电解装置8的上游侧。
197.在硬水流路4与微细气泡发生装置82连接的部位处,硬水流路4分支为2个流路。这些流路分别与后述的第1流路88、第2流路90对应。
198.在电解装置8的下游侧连接有第1流路88和第2流路90。第1流路88和第2流路90是能够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交替通过的流路。
199.在第1流路88的途中连接有分支流路89。同样地,在第2流路90的途中连接有分支流路91。
200.分支流路89是连接于第1流路88和硬水流路4之间的流路。分支流路91是连接于第2流路90和硬水流路4之间的流路。分支流路89、91均连接于硬水流路4中的分批处理槽6和微细气泡发生装置82之间的位置。
201.在分支流路89、91的途中分别设置有阀门93、95。阀门93、95是分别用于将分支流路89、91的通水和止水进行切换的阀门(实施方式3中为电磁阀)。
202.在第1流路88的下游侧连接有分离装置84a。同样地,在第2流路90的下游侧连接有分离装置84b。分离装置84a、84b是对在水中流动的金属成分的结晶进行离心分离的装置。
203.在分离装置84a上连接有第3流路92。第3流路92是使由分离装置84a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通过的流路。在第3流路92的途中连接有第1返回流路94。第1返回流路94是从第3流路92连接至分批处理槽6的流路。在第1返回流路94与第3流路92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阀门96(实施方式3在为电动阀)。
204.在分离装置84b上也同样地连接有第4流路98。第4流路98是使由分离装置84b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通过的流路。在第4流路98的途中连接有第2返回流路100。第2返回流路100是从第4流路98连接至分批处理槽6的流路。在第2返回流路100与第4流路98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阀门101(实施方式3中为电动阀)。
205.在分离装置84a、84b还分别连接有第3返回流路102、第4返回流路104。第3返回流路102是从分离装置84a连接至硬水流路4的流路,第4返回流路104是从分离装置84b连接至硬水流路4的流路。第3返回流路102是使含有由分离装置84a分离的金属成分的结晶的水通过的流路,第4返回流路104是使含有由分离装置84b分离的金属成分的结晶的水通过的流路。
206.第3返回流路102和第4返回流路104均在分批处理槽6和14之间的位置处与硬水流路4连接。第3返回流路102和第4返回流路104与硬水流路4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比分流处理槽6更靠下游侧、且比分支流路89和分支流路91与硬水流路4连接的连接点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处。
207.在第3返回流路102的途中连接有第1排水流路106。同样地,在第4返回流路104的途中连接有第2排水流路108。第1排水流路106、第2排水流路108是不经由分批处理槽6而延伸到离子除去系统80的系统外的流路。
208.在第1排水流路106与第3返回流路102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阀门110(实施方式3中为电动阀)。同样地,在第2排水流路108与第4返回流路104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阀门112(实施方式3中为电动阀)。
209.如图13所示,在第3流路92的途中设置有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在第3流路92的途中还连接有第5返回流路111。在第5返回流路111与第3流路92连接的部位处设置有阀门47(实施方式3中为电动阀)。
210.控制部86以多个运转模式运转具有上述构成的离子除去系统80。下面对这些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211.(原水注水模式)
212.原水注水模式是在开始离子除去系统80的运转时、将作为原水的硬水注入至各流路的模式。具体而言,控制部86按照产生图14a、图14b所示那样的流动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213.图14a表示作为原水注水模式的第1阶段、将流路中残留的残水排出的模式。如图14a所示,控制部86打开阀门11以使得硬水在硬水流路4中通过,与此同时驱动泵14以使得将分批处理槽6的硬水供给至电解装置8。控制部86控制阀门93、95的开闭以使得从硬水流路4向分支流路89、91不通水。控制部86还在不运转电解装置8的情况下使硬水流路4中通过的硬水直接在第1流路88和第2流路90中通过。控制部86还控制阀门110的开闭以使得在第1流路88中通过的硬水从分离装置84a流向第1排水流路106,控制阀门112的开闭以使得在第2流路90中通过的硬水从分离装置84b通向第2排水流路108。由此,产生图14a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将残留在各流路中的残水排出。
214.图14b表示作为原水注水模式的第2阶段、向分批处理槽6注入新的硬水的模式。控制部86从图14a所示的状态改变阀门96、101、110、112的开闭。具体而言,控制阀门96、110以使得在第1流路88中通过的硬水从分离装置84a流向第1返回流路94和第3返回流路102这两个流路。同样地,控制阀门101、112以使得在第2流路90中通过的硬水从分离装置84b流向第2返回流路100和第4返回流路104这两个流路。由此,产生图14b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向分批处理槽6注入新的硬水。
215.另外,通过分别驱动分离装置84a、84b,将分离了金属成分的结晶的硬水供给至分批处理槽6,将含有金属成分的结晶的硬水供给至分批处理槽6的下游侧的硬水流路4。
216.执行上述的原水注水模式后,执行以下说明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或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
217.(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第1模式))
218.图15a表示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控制部86关闭阀门11,与此同时驱动泵14以使得将收纳于分批处理槽6中的硬水供给至微细气泡发生装置82和电解装置8。控制部86还驱动电解装置8,从而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
219.在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中,控制部86按照使在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之中的碱性水在第1流路88中通过、酸性水在第2流路90中通过的方式来控制电解装置8。
220.通过设置于电解装置8的上游侧的微细气泡发生装置82,向碱性水和酸性水供给微细气泡。通过微细气泡的供给,特别是在第1流路88中通过的碱性水中所含的金属离子被微细气泡吸附,与此同时以作为金属成分的结晶析出的状态被输送至分离装置84a。
221.控制部86驱动分离装置84a。分离装置84a会分离处理水中含有的金属成分的结晶。分离装置84a以如下的方式被控制:将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经由第3流路92供给至第1返回流路94,将含有结晶的处理水供给至第3返回流路102。根据上述这样的控制,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被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含有结晶的处理水在分批处理槽6的下游侧返回至硬水流路4。由此,产生图15a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
222.在图15a所示的流动中,形成碱性水按照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第1流路88、第1返回流路94的顺序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在该循环流路中,分离了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处理水在第1返回流路94中通过。因此,在储存于分批处理槽6的处理水中,金属成分的结晶比例逐渐减少。作为与该循环流路不同的循环流路,形成碱性水按照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
第1流路88、第3返回流路102的顺序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在该循环流路中,含有金属成分结晶的处理水在第3返回流路102中通过。
223.根据上述控制,通过将分离了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处理水储存于分批处理槽6中,能够减少分批处理槽6的水处理水中所含的金属成分的结晶的比例。另一方面,通过使含有金属成分的结晶的碱性水在除分批处理槽6以外的循环流路中循环,能够以使结晶重新附着在金属成分的结晶上的形式促进金属成分的结晶化。
224.另外,通过第2流路90的酸性水从分离装置84b经由第2排水流路108被排出到离子除去系统2的系统外。
225.(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第2模式))
226.图15b表示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在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中,与图15a所示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不同,电解装置8以如下的方式被控制: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之中的酸性水在第1流路88中通过、碱性水在第2流路90中通过。
227.通过设置于电解装置8的上游侧的微细气泡发生装置82,向碱性水和酸性水中供给微细气泡。通过微细气泡的供给,特别是在第2流路90中通过的碱性水中所含的金属离子被微细气泡吸附,与此同时以作为金属成分的结晶析出的状态被输送至分离装置84b。
228.控制部86驱动分离装置84b,分离处理水中所含的金属成分的结晶。分离装置84b以如下的方式被控制:将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经由第4流路98供给至第2返回流路100,将含有结晶的处理水供给至第4返回流路104。根据上述这样的控制,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被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含有结晶的处理水在分批处理槽6的下游侧返回至硬水流路4。由此,产生图15b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
229.在图15b所示的流动中,形成碱性水按照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第2流路90、第2返回流路100的顺序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在该循环流路中,分离了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处理水在第2返回流路100中通过。因此,在储存于分批处理槽6的处理水中,金属成分的结晶比例逐渐减少。作为与该循环流路不同的循环流路,形成碱性水按照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第2流路90、第4返回流路104的顺序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在该循环流路中,含有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处理水在第4返回流路104中通过。
230.根据上述控制,在分批处理槽6中储存分离了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处理水,与此同时含有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处理水在除分批处理槽6以外的循环流路中循环。由此,能够起到与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同样的效果。
231.另外,在第1流路88中通过的酸性水经由第1排水流路106被排出到离子除去系统2的系统外。
232.控制部86在执行上述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或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后,执行以下说明的第1处理水供给模式或第2处理水供给模式。具体而言,在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之后执行第1处理水供给模式,在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之后执行第2处理水供给模式。
233.(第1处理水供给模式)
234.图16a表示第1处理水供给模式。第1处理水供给模式是将通过用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处理硬水而得到的处理水供给至水龙头52的运转模式。
235.控制部86首先控制阀门93的开闭以使得在分支流路89中通水。通过以该状态驱动泵14,从而使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的处理水在分支流路89中通过。控制部13此时控制阀门
20、95的开闭以使得停止向微细气泡方式装置82和分支流路91的流动。
236.在分支流路89中通过的处理水被输送至分离装置84a。分离装置84a分离处理水中含有的金属成分的结晶。分离装置84a将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供给至第3流路92,将含有结晶的处理水经由第1排水流路106排出。
237.在第3流路92中通过的处理水被储存在储水槽48中。之后,通过启动泵50,能够将储存在储水槽48中的处理水、即软水提供给水龙头52来使用。
238.通过如上所述地利用分离装置84a进行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分离,能够进一步减少从分批处理槽6向水龙头52供给的处理水中的金属成分的结晶的比例。
239.(第2处理水供给模式)
240.图16b表示第2处理水供给模式。第2处理水供给模式是将通过用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处理硬水从而得到的处理水供给至水龙头52的运转模式。
241.控制部86首先控制阀门95的开闭以使得在分支流路91中通水。通过以该状态驱动泵14,从而使储存在分批处理槽6中的处理水在分支流路91中通过。控制部13此时控制阀门20、93的开闭以使得停止向微细气泡方式装置82和分支流路89的流动。
242.在分支流路19中通过的处理水被输送至分离装置84b。分离装置84b分离处理水中含有的金属成分的结晶。分离装置84b以如下的方式被控制:将分离了结晶的处理水供给至第4流路98,将含有结晶的处理水经由第2排水流路108排出。
243.在第4流路98中通过的处理水被储存在储水槽48中。之后,通过启动泵50,能够将储存在储水槽48中的处理水、即软水提供给水龙头52来使用。
244.通过如上所述地利用分离装置84b进行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分离,能够进一步减少从分批处理槽6向水龙头52供给的处理水中的金属成分的结晶的比例。
245.控制部86交替进行下述的控制:依次进行上述的原水注水模式、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第1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控制;和依次进行原水注水模式、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第2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控制。通过交替实施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能够用酸性水洗涤通过了碱性水的流路,能够将离子除去系统2内的流路保持为适合于金属离子的除去处理的状态。
246.作为与上述模式不同的模式,控制部86可执行以下说明的第1洗涤模式、第2洗涤模式、异常发生时模式。
247.(第1洗涤模式)
248.图17a表示第1洗涤模式。图17a所示的第1洗涤模式产生与图15b所示的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相同的流动。与图15b所示的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按照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之中的碱性水在第1流路88中通过、酸性水在第2流路90中通过的方式来控制电解装置8。
249.在第2流路90中通过的酸性水经由分离装置84b从第4流路98流向第2返回流路100,进而流向第4返回流路104。在上述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中,在无酸性水流过的第2返回流路100、第4返回流路104中通过酸性水,从而能够洗涤这些流路。
250.(第2洗涤模式)
251.图17b表示第2洗涤模式。图17b所示的第2洗涤模式产生与图15a所示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相同的流动。与图15a所示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按照使电解装
置8生成的碱性水和酸性水之中的酸性水在第1流路88中通过、碱性水在第2流路90中通过的方式来控制电解装置8。
252.在第1流路88中通过的酸性水经由分离装置84a从第3流路92流向第1返回流路94,进而流向第3返回流路102。在上述的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中,在无酸性水流过的第1返回流路94、第3返回流路102中通过酸性水,从而能够洗涤这些流路。
253.上述的第1洗涤模式和第2洗涤模式也可以在规定的时机或任意的时机执行。
254.(异常发生时模式)
255.在图16a、图16b所示的处理水供给模式中,关于在第3流路92中通过的处理水,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各自的测定值有时被检测为异常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停止处理水向储水槽48的通水,执行以下说明的异常发生时模式。
256.图18表示异常发生时模式。控制部86从图16a所示的处理水供给模式变更阀门47的开闭控制。具体而言,按照使从第3流路92向储水槽48的流路止水并使从第3流路92向第5返回流路111通水的方式来控制阀门47的开闭。由此,产生图18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
257.通过停止从第3流路92向储水槽48的流动,能够停止供给ph值或浊度异常值被检测出的处理水。
25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2的离子除去系统80,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同样的作用效果。
259.(实施方式4)
260.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离子除去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实施方式4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省略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记载。
261.在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1主要不同点在于:对于电解装置8而言利用一条流路连接硬水流路4,阀门204、206、208、210可调整流量,具备脱气泡装置202a、202b和添加物投入装置212。
262.图19是实施方式4中的离子除去系统200的概略图。
263.作为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不同的构成,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具备脱气泡装置202a、202b。
264.脱气泡装置202a、202b分别是用于将在第1流路22、第2流路24中流动的水中含有的气泡排出到外部的装置。实施方式4的脱气泡装置202a、202b通过对在第1流路22、第2流路24中流动的水分别进行离心分离,将气泡排出到外部。通过由脱气泡装置202a、202b排出气泡,能够减少被输送到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的水中含有的气泡的量。
265.在当电解装置8运转时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的同时,还会产生h2和o2等的气泡。如果大量含有这样的气泡的水被输送至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则有可能阻碍用图8等说明的由微细气泡带来的气泡收缩的效果,其结果是有可能阻碍金属离子的结晶化。与之对照,通过设置脱气泡装置202a、202b来排出第1流路22、第2流路24中的气泡,能够促进由微细气泡带来的金属离子的结晶化。
266.实施方式4的离子除去系统200还具备阀门204、206、208、210。阀门204、206、208、210分别是与实施方式1的阀门18、30、34、47对应的电动阀(参照图1等)。阀门204、206、208、210各自除了具有关闭一个流路而打开另一个流路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调整打开该另一个流路的开度来使流量可变化的功能。
267.根据上述这样的流量调节功能,阀门204能够使从分批处理槽6向电解装置8供给的硬水/处理水的流量可变化,同样地,能够使从硬水流路4向分支流路36供给的处理水的流量可变化。对于阀门206、208、210也是同样的。
268.作为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不同的构成,实施方式4的离子除去系统200还具备添加物投入装置212。添加物投入装置212是向使处理水通过的第3流路38中投入添加物的装置。实施方式4的添加物投入装置212投入二氧化碳作为添加物。通过投入二氧化碳,能够降低在第3流路38中流动的处理水的ph值,与此同时能够降低浊度。具体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269.控制部214以多个运转模式运转具有上述构成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具体而言,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同样地执行原水注水模式、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处理水供给模式、第1洗涤模式、第2洗涤模式。在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1的离子除去系统2不同,执行两种异常发生时模式。这些模式中的水的流动如图20a~图24b所示。
270.图20a表示原水注入模式的第1阶段,图20b表示原水注入模式的第2阶段。图21a表示第1结晶化处理模式,图21b表示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图22表示处理水供给模式。图23a表示第1洗涤模式,图23b表示第2洗涤模式。图24a表示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图24b表示第2异常发生时模式。
271.图20a~图24a中的水的流动与实施方式1的图2a~图6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272.下面对与实施方式1~3共同的控制内容省略说明,对实施方式4中的控制部214的控制进行说明。
273.在图20a、图20b、图21a、图21b、图23a、图23b所示的模式中,在从分批处理槽6向电解装置8供给硬水/处理水时,控制部214通过调整阀门204的开度来调整流量。同样地,在图22、图24a所示的模式中,在从分批处理槽6向分支流路36供给处理水时,控制部214通过调整阀门204的开度来调整流量。
274.在图21a、图23a所示的模式中,在使碱性水从第1流路22流向第1返回流路26时,控制部214通过调整阀门206的开度来调整流量。同样地,在使酸性水从第2流路24流向第2排水流路32时,控制部214通过调整阀门208开度来调整流量。通过上述这样的控制,能够调整电解装置8产生的碱性水和酸性水的流量。
275.另外,在图21b、图23b所示的模式中,在使酸性水从第1流路22流向第1排水流路28时,控制部214通过调整阀门206的开度来调整流量。同样地,在图21b、图23b所示的模式中,在使碱性水从第2流路24流向第2返回流路31时,控制部214通过调整阀门208的开度来调整流量。通过上述这样的控制,能够调整电解装置8产生的碱性水和酸性水的流量。
276.在此,在电解装置8运转而产生碱性水和酸性水时,实施方式4的控制部214调整阀门206、208的开度以使得酸性水的流量减少。具体而言,在如图21b、图23b所示那样地阀门206使酸性水流过的情况下,与如图21a、图23a所示那样使碱性水流过的情况相比,要将阀门206的开度设定得较小,减少酸性水的流量。同样地,在如图21a、图23a所示那样阀门208使酸性水通过的情况下,与如图21b、图23b所示那样使碱性水流过的情况相比,要将阀门208的开度设定得较小,减少酸性水的流量。这样,在第1、第2结晶化处理模式和第1、第2洗涤处理模式中,通过将阀门206、208使酸性水流过时的开度分别设定得较小,减少酸性水的流量,能够提高各流路中的酸性水的酸度。由此,能够提高酸性水对流路的洗涤效果。
277.下面,利用图24a、图24b对2种异常发生时模式进行说明。图24a表示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图24b表示第2异常发生时模式。
278.(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
279.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与实施方式1的异常发生时模式相同,图24a所示的水的流动与图6所示的水的流动相同。
280.在图22所示的处理水供给模式中,关于从第3流路38供给至储水槽48的处理水,有时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各自的测定值被检测为异常值。控制部214例如对于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各自的测量值预先存储有正常的数值范围,在检测到偏离该数值范围的测量值时作为异常值检测出。
281.在对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的测定值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出异常值的情况下,控制部214进行控制以使得切换阀门210的开闭。具体而言,按照当从第3流路38向储水槽48通水而在第3返回流路46止水时,从第3流路38向第3返回流路46通水而在储水槽48止水的方式来控制阀门210的开闭。这样一来,从图22所示那样的箭头的流动切换到图24a所示箭头的流动。
282.在图24a所示的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中,以包含第3返回流路46的一系列流路的形式构成循环流路。具体而言,构成处理水依次流过第3返回流路46、分批处理槽6、硬水流路4、分支流路36、分离装置12、第3流路38的循环流路。
283.在该循环流路中,通过添加物投入装置212投入二氧化碳。通过向处理水中投入二氧化碳,从而二氧化碳溶于处理水中,处理水的酸度增加。因此,能够降低循环流路中的处理水的ph值。二氧化碳还如图12所说明的那样,以与作为结晶析出的不溶性的caco3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的形式发挥作用。由此,能够降低循环流路中的处理水的浊度。这样一来,二氧化碳具有降低处理水的ph值和浊度这两者的功能。
284.通过向循环流路持续供给二氧化碳,从而即使在ph传感器42或浊度传感器44的测定值被检测为异常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使处理水循环的同时使该测定值接近正常值。
285.当测定值恢复到正常值时,控制部214控制阀门210的开闭以使得从第3流路38向储水槽48通水而第3返回流路46止水。由此,水的流动从图24a所示的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切换为图22所示的处理水供给模式的流动。
286.根据上述的控制,在关于处理水的ph值和浊度而言异常值被检测出的情况下,能够在避免向储水槽48供给处理水的同时,向循环流路投入二氧化碳以降低处理水的ph值和浊度,从而能够改变处理水的特性。由此,能够以向储水槽48供给具有所期望的特性的处理水的方式进行控制。
287.设置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的位置不限于图24a等所示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在储水槽48中设置ph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3返回流路46和阀门210,与此同时在泵50和水龙头52之间设置阀门和与该阀门连接的排水流路。在上述这样的构成中,控制部214也可以根据设置在储水槽48中的ph传感器或浊度传感器的测定值,控制设置在泵50与水龙头52之间的阀门的开闭。具体而言,在ph传感器或浊度传感器的测定值被检测为异常值的情况下,控制部214控制该阀门的开闭以使得向水龙头52不通水而在排水流路中通水。根据上述这样的控制,与实施方式4的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同样,根据与处理水的特性相关的测定值来控制向作为处理水供给点的水龙头52的处理水的供给。由此,
能够向用户提供具有所期望特性的处理水,能够提高离子除去系统200的可靠性。
288.在图24a所示那样的构成中,由于结晶被分离装置12分离,因此在分支流路36和第3流路38中处理水的浊度发生变化,第3流路38的浊度变小。通过在第3流路38上设置浊度传感器44,能够高精度地观察供给至储水槽48的处理水的浊度。另外,由于通过添加物投入装置212投入二氧化碳,因此在添加物投入装置212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处理水的浊度和ph发生变化。通过将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设置在添加物投入装置212的下游侧,能够高精度地观察供给至储水槽48的处理水的浊度和ph。
289.添加物投入装置212添加的添加物只要是使处理水的ph或浊度降低的添加物即可,也可以是二氧化碳以外的添加物。另外,也可以是投入多种添加物的情况。
290.或者,也可以是不设置添加物投入装置212的情况。在不设置添加物投入装置212而降低处理水的ph值和浊度的手段没有的情况下,也可以仅执行停止离子除去系统200运转的控制来代替使处理水在包含第3返回流路46的循环流路中循环的控制。即使是上述这样的控制,也可以根据ph传感器42或浊度传感器44的测定值来停止向储水槽48供给处理水,由此控制向作为处理水供给点的水龙头52的处理水的供给,向水龙头52供给具有期望特性的处理水。
291.不限于设置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这两者的情况,也可以是设置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中的至少一者的情况。
292.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4的执行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的离子除去系统200,与实施方式1~3的执行异常发生时模式的离子除去系统2、80同样地,能够提供如下所述那样的第1方式~第10方式的离子除去系统。
293.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离子除去系统200,其具备:通过电解而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的电解装置8;与电解装置8连接、并向电解装置8供给硬水的硬水流路4;在电解装置8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流路中产生微细气泡的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使含有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的微细气泡供给后的处理水通过的第1处理水流路(分支流路36);储存从第1处理水流路供给的处理水、并能够向用户的处理水供给点(水龙头52)供给处理水的储水槽48;获得有关处理水或硬水的特性的测定值的传感器(ph传感器42、浊度传感器44);和控制部214,其中,控制部214根据传感器的测定值来控制向处理水供给点的处理水的供给。
294.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根据有关处理水或硬水的特性的测定值来控制向处理水供给点的处理水的供给,从而能够向用户供给所期望的处理水。由此,能够提高离子除去系统200的可靠性。
295.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根据第1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还具备将处理水向储水槽48的通水和止水进行切换的阀门210,控制部214根据传感器(ph传感器42、浊度传感器44)的测定值来控制阀门210的开闭,由此控制向处理水供给点的处理水的供给。
296.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以下述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根据传感器的测量值来切换处理水向储水槽48或处理水供给点的通水和止水,从而在测量值为异常值的情况下不向处理水供给点输送处理水。
297.本发明的第3方式是根据第2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中,阀门210被设置在储水槽48的上游侧,还具备从阀门210连接至硬水流路4的途中的旁流路(第3返回流路46),控制部214根据传感器(ph传感器42、浊度传感器44)的测定值来控制阀门210的开闭,
从而将不向旁流路通水而向储水槽48通水的第1模式(处理水供给模式)和不向储水槽48通水而向旁流路通水的第2模式(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进行切换。
298.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在传感器的测量值为异常值的情况下向旁流路通水,能够在包含旁流路的循环流路中使处理水循环。由此,能够采用在循环流路中使处理水的特性变化的手段。
299.本发明的第4方式是根据第3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还具备添加物投入装置212,该添加物投入装置212向包含旁流路(分支流路36)的循环流路中投入使处理水的特性变化的添加物。
300.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在包含旁流路的循环流路中调整处理水的特性。
301.本发明的第5方式是根据第4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中添加物为二氧化碳。
302.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向处理水中投入二氧化碳,能够降低处理水的ph值和浊度。
303.本发明的第6方式是根据第2方式至第5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还具备:将在第1处理水流路(分支流路36)中流动的处理水中所含的金属成分的结晶进行分离的分离装置12;和连接于分离装置12与储水槽48之间,使由分离装置12除去了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处理水通过的第2处理水流路(第3流路38),其中,阀门210被设置于第2处理水流路上。
304.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向储水槽48供给除去了金属成分的结晶的处理水,能够将期望的处理水储存在储水槽48中。
305.本发明的第7方式是根据第6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中,传感器(ph传感器42、浊度传感器44)被设置在第2处理水流路(第3流路38)中的阀门210的上游侧。
306.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将传感器设置在第2处理水流路的阀门210的上游侧,能够在接近储水槽48的位置处一边监测处理水的特性,一边切换阀门210的开闭。由此,能够向储水槽48供给期望的处理水。
307.本发明的第8方式是根据第1方式至第7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还具备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或酸性水返回硬水流路4的返回流路26、31,第1处理水流路(分支流路36)是在返回流路26、31与硬水流路4连接的连接点(分批处理槽6)与电解装置8之间从硬水流路4分支的流路,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在包含硬水流路4、电解装置8和返回流路26、31的循环流路中产生微细气泡。
308.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使碱性水在包含返回流路26、31的循环流路中循环的运转变得能够进行,能够一边使在循环流路中流动的水的ph值上升,一边利用微细气泡除去金属离子。由此,能够促进由微细气泡除去的金属离子的结晶化,能够提高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
309.本发明的第9方式是根据第8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还具备被设置在硬水流路4的途中并收纳硬水的分批处理槽6,返回流路26、31与分批处理槽6连接。
310.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进行分批处理。
311.本发明的第10方式是根据第1方式至第9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中,传感器是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中的至少一种。
312.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监测处理水的ph值和浊度。另外,也可以使用测定离子量的离子传感器(isfet: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来代替ph传感器42。另外,也可以使用检测光透过率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者检测水中粒子的速度的超声波传感器来代替浊度传感器44。
313.(第2异常发生时模式)
314.下面,利用图24b对第2异常发生时模式进行说明。
315.第2异常发生时模式是根据与ph传感器42和浊度传感器44不同的传感器即流量传感器16的测量值来控制向作为处理水供给点的水龙头52的处理水的供给。
316.在图20a~图23b所示的任意一个模式中,对于从分批处理槽6流出的处理水,有时流量传感器16的测定值被检测为异常值。控制部214例如对于流量传感器16的测量值预先存储有正常的数值范围,在检测出偏离该数值范围的测量值的情况下作为异常值检测出。
317.在流量传感器16的测量值被检测为异常值的情况下,控制部214停止离子除去系统200的运转,特别是停止电解装置8的运转。由此,控制成电解装置8不进行电解处理,不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如图24b所示,使得在任何流路中水均不流动。这样地进行操作,以停止向作为处理水供给点的水龙头52供给处理水的方式进行控制。
318.在流量传感器16的测量值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下,有可能在离子除去系统200的某一个流路中发生堵塞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停止离子除去系统200的运转,能够在停止向水龙头52供给处理水的同时,进行消除流路的堵塞等复原工作。由此,能够按照将具有所需特性的处理水供给至水龙头52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能够提高离子除去系统200的可靠性。
319.另外,也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来代替流量传感器16。即使在根据压力传感器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出流路中的堵塞等异常。
320.设置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和流量传感器16的位置不限于图24b所示的位置。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不限于被设置在电解装置8的下游侧,也可以被设置在电解装置8的上游侧。另外,只要是包含分批处理槽6、电解装置8、第1流路22、第2流路24、第1返回流路26和第2返回流路31的循环流路,则也可以在任意位置设置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和流量传感器16。
321.上述的执行第2异常发生时模式的离子除去系统200与执行第1异常发生时模式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同样,提供作为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离子除去系统。具体而言,是下述的离子除去系统200,其具备:通过电解而生成碱性水和酸性水的电解装置8;与电解装置8连接、并向电解装置8供给硬水的硬水流路4;在电解装置8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流路中产生微细气泡的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使含有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的微细气泡供给后的处理水通过的第1处理水流路(分支流路36);储存从第1处理水流路供给的处理水、并能够向用户的处理水供给点(水龙头52)供给处理水的储水槽48;获得有关处理水或硬水的特性的测定值的传感器(流量传感器16);和控制部214,其中,控制部214根据传感器的测定值来控制向处理水供给点的处理水的供给。
322.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根据有关处理水或硬水的特性的测定值来控制向处理水供给点的处理水的供给,能够向用户供给所期望的处理水。由此,能够提高离子除去系统200的可靠性。
323.另外,根据上述的执行第2异常发生时模式的离子除去系统200,能够提供如下所述那样的第11方式~第17方式的离子除去系统。
324.本发明的第11方式是根据第1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其中,控制部214通过根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16)的测定值来控制电解装置8的on/off,从而控制向处理水供给点(水龙头52)的处理水的供给。
325.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得在发生异常时自动停止电解装置8的运转,不向储水槽48和处理水供给点供给处理水。
326.本发明的第12方式是根据第11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其还具备按照使电解装置8生成的碱性水或酸性水返回硬水流路4的方式与硬水流路4连接的返回流路26、31,第1处理水流路(分支流路36)是在硬水流路4中在比连接返回流路26、31的连接点更靠下游侧处从硬水流路4分支的流路,并按照利用设置于该分支点的阀门204来将从硬水流路4向第1处理水流路的通水和止水进行切换的方式来构成,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和传感器(流量传感器16)被设置在包含硬水流路4、电解装置8和返回流路26、31的循环流路上。
327.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通过设置循环流路,能够进行使碱性水在循环流路中循环的运转,能够使循环流路中流动的水的ph值上升,与此同时利用微细气泡除去金属离子。由此,能够促进由微细气泡除去的金属离子的结晶化,能够提高金属离子的除去效果。
328.本发明的第13方式是根据第12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其还具备设置在硬水流路4的途中并收纳硬水的分批处理槽6,返回流路26、31与分批处理槽6连接。
329.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进行分批处理。
330.本发明的第14方式是根据第13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其中,传感器(流量传感器16)被设置在硬水流路4中的分批处理槽6与阀门204之间。
331.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在接近电解装置8的位置处取得测定值,能够更高精度地执行电解装置8的on/off控制。
332.本发明的第15方式是根据第14方式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其还具备被设置在硬水流路4中的分批处理槽6与阀门204之间的泵14,传感器(流量传感器16)被设置在泵14与阀门204之间。
333.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在接近电解装置8的位置取得测定值,能够更高精度地执行电解装置8的on/off控制。
334.本发明的第16方式是根据第11方式至第15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除去系统,其中,传感器是流量传感器16或压力传感器。
335.根据上述这样的构成,能够检测流路中的堵塞等异常。
336.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可以用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对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对于通过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的水而言自动产生微细气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将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设定为电动式,使得仅在控制部13驱动微细气泡发生装置10a、10b时供给微细气泡。
337.另外,通过将上述各种方式适当地进行组合,能够实现各自所具有的效果。
338.本发明中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充分记载,对于该技术的熟练人员来说各种变形和修正是显而易见的。应该理解为,只要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上述那样的变形和修正就包含在其中。另外,实施方式中的要素的组合和顺序的变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思想的情况下实现。
339.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340.本发明对家庭用的离子除去系统和业务用的离子除去系统都有用。
341.符号说明
342.2 离子除去系统
343.4 硬水流路
344.6 分批处理槽
345.8 电解装置
346.10a、10b 微细气泡发生装置
347.11 阀门
348.12 分离装置
349.13 控制部
350.14 泵
351.16 流量传感器
352.18 阀门(第3阀门)
353.20 阀门
354.22 第1流路
355.24 第2流路
356.26 第1返回流路
357.28 第1排水流路
358.30 阀门(第1阀门)
359.31 第2返回流路
360.32 第2排水流路
361.34 阀门(第2阀门)
362.36 分支流路(第1处理水流路)
363.38 第3流路(第2处理水流路)
364.40 第3排水流路
365.42 ph传感器
366.44 浊度传感器
367.46 第3返回流路
368.47 阀门
369.48 储水槽
370.50 泵
371.52 水龙头(处理水供给点)
372.60 离子除去系统
373.62 二氧化碳投入装置
374.64、66、68 供给流路
375.70、72 阀门
376.74 微细气泡发生装置
377.80 离子除去系统
378.82 微细气泡发生装置
379.84a、84b 分离装置
380.86 控制部
381.88 第1流路
382.89 分支流路
383.90 第2流路
384.91 分支流路
385.92 第3流路
386.93 阀门
387.94 第1返回流路
388.95 阀门
389.96 阀门
390.98 第4流路
391.100 第2返回流路
392.101 阀门
393.102 第3返回流路
394.104 第4返回流路
395.106 第1排水流路
396.108 第2排水流路
397.110 阀门
398.111 第5返回流路
399.112 阀门
400.200 离子除去系统
401.202a、202b 脱气泡装置
402.204、206、208、210 阀门
403.212 添加物投入装置
404.214 控制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