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1-11-05 23: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落地式空调器常见为方形柜机或者圆形柜机,其气流组织为上送风或者前送风。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落地式空调器在运行时,容易出现冷风吹人或者热风上浮不落地的问题,舒适性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舒适性体验较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上出风通道和多个下出风通道,多个上出风通道位于多个下出风通道的上方;各个上出风通道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顶部的上出风口,各个下出风通道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底部的下出风口;其中,多个上出风通道相独立地设置,多个下出风通道相独立地设置。
6.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多个上出风通道沿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的分布方向布置;和/或多个下出风通道沿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的分布方向布置。
7.进一步地,多个上出风通道包括第一上出风通道和第二上出风通道,多个下出风通道包括第一下出风通道和第二下出风通道,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和设置在第一风道内的第一风机部件,第一风道包括第一上出风通道和第一下出风通道;第二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风道和设置在第二风道内的第二风机部件,第二风道包括第二上出风通道和第二下出风通道;其中,第一风机部件位于第二风机部件的上方。
8.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第二上出风通道位于第一上出风通道靠近前面板的一侧,第一下出风通道位于第二下出风通道靠近前面板的一侧。
9.进一步地,第一风机部件的中心点和第二风机部件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竖直面。
10.进一步地,第二上出风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和第一下出风通道的至少部分通道沿水平方向布置。
11.进一步地,第一风道包括位于第一上出风通道和第一下出风通道之间的第一风机安装腔,第一风机安装腔具有与第一上出风通道连通的第一风口和与第一下出风通道连通的第二风口;第二风道包括位于第二上出风通道和第二下出风通道之间的第二风机安装
腔,第二风机安装腔具有与第二上出风通道连通的第三风口和与第二下出风通道连通的第四风口;其中,第一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风口的第一挡板,第二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风口的第二挡板,第三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三风口的第三挡板,第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第四风口的第四挡板。
12.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双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双上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和第二风机部件均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均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挡板和第四挡板均处于关闭状态;单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单上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处于开启状态,第二风机部件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挡板处于关闭状态;或者,第一风机部件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机部件处于打开状态,第三挡板处于打开状态,第四挡板处于关闭状态;双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双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和第二风机部件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挡板和第四挡板均处于打开状态;单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单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处于开启状态,第二风机部件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挡板处于打开状态;或者,第一风机部件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机部件处于开启状态,第三挡板处于关闭状态,第四挡板处于打开状态;上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和第二风机部件均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挡板和第四挡板处于关闭状态;或者,第一风机部件处于开启状态,第二风机部件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处于打开状态;或者,第一风机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机处于打开状态,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均处于打开状态。
13.进一步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多个上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上出风通道处于通风状态,多个下出风通道均处于非工作状态;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多个上出风通道均处于非工作状态,多个下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下出风通道处于通风状态;上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下出风模式时,多个上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上出风通道处于通风状态,多个下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下出风通道处于通风状态。
1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管路连通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15.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室内机,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内;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内和空调室内机的设定温度t设得出温度差值

ti;根据温度差值

ti,选择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
16.在本实施例中,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实时获取温度差值

ti,并将相差预定时间间隔的温度差值

ti进行比较以得出间隔温差,并根据间隔温差判断室内温度变化效果;根据室内温度变化效果和/或当前的温度差值

ti所处的温差范围,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进行控制。
17.在本实施例中,当间隔温差大于0时,继续执行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内的步骤;当间隔温差小于或等于0时,维持当前的出风模式。
18.在本实施例中,在启动空调室内机之前,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室外环境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内和室外环境温度,控制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19.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

ti大于5℃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下
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

ti小于或等于2℃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

ti大于2℃且小于或等于5摄氏度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上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

ti大于5℃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

ti小于或等于1℃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

ti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5℃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上下出风模式。
20.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上出风通道和多个下出风通道,多个上出风通道位于多个下出风通道的上方;其中,多个上出风通道相独立地设置,多个下出风通道相独立地设置。这样,通过控制各个上出风通道和各个下出风通道的通断,便可以使该空调室内机处于不同的出风模式。并且,各个上出风通道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顶部的上出风口,各个下出风通道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底部的下出风口。这样,根据用户的需要,便可以调整空调室内机的顶部和底部实现不同的出风方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舒适性体验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26.图5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的仰视图;
27.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8.图7示出了本发明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时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29.图8示出了本发明中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时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1.10、第一风机组件;110、第一风道;11、上出风通道;111、第一上出风通道;112、第二上出风通道;113、第一风机安装腔;12、第一风机部件;20、第二风机组件;210、第二风道;21、下出风通道;211、第一下出风通道;212、第二下出风通道;213、第二风机安装腔;22、第二风机部件;30、前面板;40、后面板;51、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53、第三挡板;54、第四挡板;61、上出风口;611、第一风机上出口;62、下出风口;621、第二风机下出口;70、换热器;80、蜗壳组件;81、第一风机下出风部;82、第二风机上出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考图1至图5,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上出风通道11和多个下出风通道21,多个上出风通道11位于多个下出风通道21的上方;各个上出
风通道11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顶部的上出风口61,各个下出风通道21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底部的下出风口62;其中,多个上出风通道11相独立地设置,多个下出风通道21相独立地设置。
34.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上出风通道11和多个下出风通道21,多个上出风通道11位于多个下出风通道21的上方;其中,多个上出风通道11相独立地设置,多个下出风通道21相独立地设置。这样,通过控制各个上出风通道11和各个下出风通道21的通断,便可以使该空调室内机处于不同的出风模式。并且,各个上出风通道11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顶部的上出风口61,各个下出风通道21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底部的下出风口62。这样,根据用户的需要,便可以调整空调室内机的顶部和底部实现不同的出风方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舒适性体验较差的问题。
35.本发明通过双离心风机实现空调器了的上下送风,通过制冷上送风或者制热下送风的气流组织达到更佳的舒适性需求,同时运行中根据房间负荷调节上下出风方式,达到快速制冷热的同时,舒适性更佳。
36.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30和后面板40,多个上出风通道11和多个下出风通道21的出风方式为:
37.多个上出风通道11沿前面板30和后面板40之间的分布方向布置;和/或
38.多个下出风通道21沿前面板30和后面板40之间的分布方向布置。
39.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多个上出风通道11包括第一上出风通道111和第二上出风通道112,多个下出风通道21包括第一下出风通道211和第二下出风通道212,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风机组件10,第一风机组件10包括第一风道110和设置在第一风道110内的第一风机部件12,第一风道110包括第一上出风通道111和第一下出风通道211;第二风机组件20,第二风机组件20包括第二风道210和设置在第二风道210内的第二风机部件22,第二风道210包括第二上出风通道112和第二下出风通道212;其中,第一风机部件12位于第二风机部件22的上方。
40.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有两个风机组件,即第一风机组件10和第二风机组件20,通过这两个风机组件便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空调室内机的不同出风方式,并且可以尽量简化空调室内机的结构。
4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相对设置的前面板30和后面板40,第二上出风通道112位于第一上出风通道111靠近前面板30的一侧,第一下出风通道211位于第二下出风通道212靠近前面板30的一侧。
42.为了简化空调器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风机部件12的中心点和第二风机部件22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竖直面。此时,第一风机部件12的中心点为第一风机部件12的风叶的中心线的中点,第二风机部件22的中心点为第二风机部件22的风叶的中心线的中点。
4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上出风通道112的至少部分通道和第一下出风通道211的至少部分通道沿水平方向布置。这么设置,可以保证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紧凑性,以及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
4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210的具体结构如下:
45.第一风道110包括位于第一上出风通道111和第一下出风通道211之间的第一风机
安装腔113,第一风机安装腔113具有与第一上出风通道111连通的第一风口和与第一下出风通道211连通的第二风口;
46.第二风道210包括位于第二上出风通道112和第二下出风通道212之间的第二风机安装腔213,第二风机安装腔213具有与第二上出风通道112连通的第三风口和与第二下出风通道212连通的第四风口。
47.为了对各个风机部件的出风口进行开闭控制,如图2所示,第一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风口的第一挡板51,第二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风口的第二挡板52,第三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三风口的第三挡板53,第四风口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第四风口的第四挡板54。
48.图4中示出了第一风机部件12的上出口,即第一风机上出口611;图5示出了第二风机部件22的下出口,即第二风机下出口621。
49.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蜗壳组件80,第一风道110和第二风道210均由该蜗壳组件80围成。第一上出风通道111和第一下出风通道211之间设置有第一风机下出风部81,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第二上出风通道112和第二下出风通道212之间设置有第二风机上出风部82,以便于两者之间的连接。
50.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几种:
51.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出风模式时,多个上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上出风通道处于通风状态,多个下出风通道均处于非工作状态;
52.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下出风模式时,多个上出风通道均处于非工作状态,多个下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下出风通道处于通风状态;
53.上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下出风模式时,多个上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上出风通道处于通风状态,多个下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下出风通道处于通风状态。
54.具体地,上出风模式可以分为双上出风模式和单上出风模式,下出风模式可以分为双下出风模式和单下出风模式,此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模式包括:
55.双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双上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12和第二风机部件22均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挡板51和第三挡板53均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挡板52和第四挡板54均处于关闭状态;
56.单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单上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12处于开启状态,第二风机部件22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51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挡板52处于关闭状态;或者,第一风机部件1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机部件22处于打开状态,第三挡板53处于打开状态,第四挡板54处于关闭状态;
57.双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双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12和第二风机部件22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51和第三挡板53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挡板52和第四挡板54均处于打开状态;
58.单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单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12处于开启状态,第二风机部件22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51处于关闭状态,第二挡板52处于打开状态;或者,第一风机部件1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机部件22处于开启状态,第三挡板53处于关闭状态,第四挡板54处于打开状态;
59.上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室内机处于上下出风模式时,第一风机部件12和第二风机
部件22均处于开启状态,第一挡板51和第三挡板53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挡板52和第四挡板54处于关闭状态;或者,第一风机部件12处于开启状态,第二风机部件22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均处于打开状态;或者,第一风机部件1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机部件22处于打开状态,第三挡板53和第四挡板54均处于打开状态。
60.可见,单上出风模式和单下出风模式均分为两种情况,上下出风模式分为三种情况。
61.其中,具体控制如下:
62.上出风模式的出风控制如下:通过开启上风机(第一风机部件12)和下风机(第二风机部件22),同时控制打开第一挡板51和第三挡板53,关闭第二挡板52、第四挡板54;或者只开启上风机,下风机关闭,同时开启第一挡板51,关闭第二挡板52;或者上风机关闭,下风机开启,同时打开第三挡板53,关闭第四挡板54,均可以实现上出风控制。其中,通过开启单个风机控制可以实现风量调节范围更广,静音效果更佳。
63.下出风模式的出风控制如下:通过开启上风机和下风机,同时控制关闭第一挡板51和第三挡板53,打开第二挡板52和第四挡板54;或者只开启上风机,下风机关闭,同时关闭第一挡板51,打开第二挡板52;或者上风机关闭,下风机开启,同时关闭第三挡板53,打开第四挡板54,均可以实现下出风控制。其中,通过开启单个风机控制可以实现风量调节范围更广,静音效果更佳。
64.上下出风控制如下:通过开启上风机和下风机,同时控制打开闭第一挡板51和第四挡板54,关闭第二挡板52和第三挡板53;或者只开启上风机,下风机关闭,同时打开第一挡板51和第二挡板52;或者上风机关闭,下风机开启,同时打开第三挡板53和第四挡板54,均可以实现上下出风控制;其中,通过开启双风机及挡板全开控制可以实现超大风量控制,送风距离更大。
6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管路连通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66.本发明通过空调器的出风结构的改进可以实现上送风、下送风或者上下送风,同时根据房间负荷调整相应的气流组织达到更佳的舒适性需求,达到快速制冷热的同时,舒适性更佳。
6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如图6至图8所示,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

;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

和空调室内机的设定温度t

得出温度差值

t
i
;根据温度差值

t
i
,选择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
68.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室内机可以根据该空调控制方法选择合适的出风模式,此处所指的出风模式是指上述的上出风模式、下出风模式以及上下出风模式。
69.为了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进行实时控制,如图6所示,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实时获取温度差值

t
i
,并将相差预定时间间隔的温度差值

t
i
进行比较以得出间隔温差(

t
i
‑△
t
i
‑1),并根据间隔温差判断室内温度变化效果;根据室内温度变化效果和/或当前的温度差值

t
i
所处的温差范围,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进行控制。
7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当间隔温差大于0时,继续执行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

的步骤;当间隔温差小于或等于0时,维持当前的出风模式。
71.根据空调室内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启动空调室内机之前,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

和室外环境温度,控制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
72.如图8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

t
i
大于5℃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

t
i
小于或等于2℃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

t
i
大于2℃且小于或等于5摄氏度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上下出风模式;
73.如图7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

t
i
大于5℃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下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

t
i
小于或等于1℃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上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

t
i
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5℃时,控制空调室内机执行上下出风模式。
74.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具有双离心风机,同时蜗壳具有上下出风口,且出风口通过运动机构可以独立关闭或者开启,通过该空调器能够实现以下送风气流组织:上下送风、上送风、下送风,并通过控制运动机构的开启关闭,调节上下出风风量大小,更加适应房间负荷变化,实现冷风不吹人制冷、热风能落地的舒适性效果。同时,根据房间负荷调整相应的气流组织达到更佳的舒适性需求,达到快速制冷热的同时,舒适性更佳。
75.本发明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其组成的空调器和控制方式。
76.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外壳、风道部件、换热器、上出风口、下出风口等基本结构。其中换热器70布置在双风机轴向方向,进风气流先经过换热器70后在经过离心风机作功后经上下出风口吹出。
77.图2和图3示出了空调室内的风道部件结构,风道部件包含上风机和下风机及蜗壳、出风型线组成的风道。其中上风机部件具有上、下出风型线结构,其中上出风型线结构直接与上出风口相连,下出风型线结构经向前偏转后穿过下风机与下出风口相连。同理,下风机部件具有上、下出风型线结构,其中下出风型线结构直接与下出风口相连,上出风型线结构经向前偏转后穿过上风机与上出风口相连。
78.具体特点如下:
79.一、上风机部件(第一风机部件12)的上出风型线结构(第一上出风通道111)与下风机上出风型线结构(第二上出风通道112)组成上出风通道,可以实现上出风,其中,两个上出风通道不相通,且在上出风口处实现独立出风,同时在两个独立出风口设置扫风机构,并实现独立控制,实现上部送风气流调节。其结构形式为:两个出风通道为前后布置,出风互不影响干扰。
80.二、下风机部件(第二风机部件22)的下出风型线结构(第二下出风通道212)与上风机下出风型线结构(第一下出风通道211)组成下出风通道,可以实现下出风,其中,两个出风通道不相通,具有独立送风通道,可以实现独立出风,同时,两个出风通道为前后布置。
81.通过上下出风口分别独立出风可以避免出风气流混合相互干扰,出现风量损失和紊流噪音,通过对比测试,采用独立出风形式相较于混合出风形式的风量提升9.0%。
82.同时,通过两个风机部件和四个挡风板组合控制可以实现多种送风形式,其主要实施方式如下:
83.通过在上风机部件上、下出风通道和下风机部件上、下出风通道上设置运动挡板用于出风通道的打开和闭合,用于实现空调器上出风、下出风和上下出风。
84.同时,通过对风机出风控制与空调器运行状态进行联动控制,实现空调器快速制冷热和高舒适性节能控制。
85.首先,获取空调器当前室内外温度参数及气候条件,同时获取空调器设定状态参数判断空调器执行制冷或者制热模式,同时判断t
设定
与t
室内环境
差值

ti,通过实施获取当前差值

t
i
与前一时刻值

t
i
‑1的差值变化对控制器出风方式进行控制,实现空调器高度运行舒适性。
86.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87.开机时刻,获取室内外环境参数及气候条件,预先判断空调器将要执行制冷或者制热模式控制;
88.进一步地,获取空调器的设定状态,同时计算t
设定
与t
室内环境
差值

t
i
,并根据设定温差

t
i
对空调器出风方式进行控制。
89.进一步地,运行过程中,通过获取实时设定温差

t
i
与预设值前一时刻

t
i
‑1的差值变化,判断房间温升或者温降效果。
90.进一步地,根据房间温升或者温降效果及当前设定

t
i
处于的温差范围,对空调器的出风方式进行控制,避免冷风吹人等舒适性不佳问题。
9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92.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多个上出风通道11和多个下出风通道21,多个上出风通道11位于多个下出风通道21的上方;其中,多个上出风通道11相独立地设置,多个下出风通道21相独立地设置。这样,通过控制各个上出风通道11和各个下出风通道21的通断,便可以使该空调室内机处于不同的出风模式。并且,各个上出风通道11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顶部的上出风口61,各个下出风通道21具有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底部的下出风口62。这样,根据用户的需要,便可以调整空调室内机的顶部和底部实现不同的出风方式,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舒适性体验较差的问题。
9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