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井下巷道便携式放线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20: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矿用井下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井下巷道便携式放线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矿山开采,尤其是井下开采,其测量工作任务艰巨,其中放样测量任务量较大,并且进路式矿房地质条件都很差,在矿房测量、放样和验收时为了能兼顾各个位置,仪器的选置并没有太大的余地。
3.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验收整平仪器,输入坐标,要测出矿房的平面位置,还要测出各特征剖面的坐标,一个矿房验收下来也要四十分钟的时间,劳动强度大,需要人员多,人员在采空区呆得时间过长,目前一直都采用顶板砸木桩掉线绳的方法来指示巷道掘进的中线方向,此类方法存在缺陷,对工程质量没有保证,并且维护次数过多。日常工作过程中仪器架设放线时间过长,对本身技术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并且放线及测量过于频繁或时间过长,占用井下道路或者循环车场,对井下生产也会造成影响。
4.存在的不足:第一,精度较差,通过线绳肉眼识别控制误差大,容易使造成工程偏离设计方向。主要体现在每次掘进前需把方向线上已经安装好的三个线绳分别吊挂小石头,通过三点成一线的原理用肉眼来确定并画出掌子面的中心位置。受井下通风的影响,线绳摇摆不定,因此确定的中心位置有一定的偏差,当线绳距离掌子面较远的时候最大偏差达到过500mm。
5.第二,线绳易断,维护工作量大。
6.第三:校正次数频繁,没20米需要重新控制一次中线,测量任务中,并且由于爆破飞石以及爆破后出渣铲车以及卡车的刮碰,线绳经常会断掉,出渣时空气较差,往往都是掘进时发现线绳断了。巷道高度最小的4.5m,接续线绳需要调动铲车,耽误掘进作业的同时增加了维护成本。
7.第四:安全系数低,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任务量过大,造成疲劳,劳动强度过大,在井下生产工作面进行技术指导工作时,时间越长,安全系数越低。
8.第五:频繁维护工作及重复放线工作,对于工作面的生产及施工造成影响,由于井下设备在矿房进路及各工作面循环,占用道路势必会造成设备停顿,并且工作面施工掘进过程中,设备产生的噪音较大,在技术指导过程中,须要钻机停机。


技术实现要素:

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消除上述缺陷的井下巷道便携式放线器。
10.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井下巷道便携式放线器,其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包括开设在墙上的孔洞和固定安装在孔洞内的承筒;活动端包括插杆、挡盘、支座、激光套筒和激光笔;插杆、支座分别同轴固定在挡盘两端;插杆匹配插入承筒内,挡盘外径大于承筒内径;能匹配插入激光套筒的激光笔随激光套筒固定安装在在支座上。
11.进一步的,孔洞深度比承筒长度长2厘米至10厘米;孔洞内径比承筒外径大1厘米
至4厘米;孔洞内壁与承筒外壁间填充有胶质层。
12.进一步的,位于孔洞洞口处设有承接外环和承接内环;承接外环的内端面为锥台面且直径随着伸入孔洞而减小,承接外环的内端面与孔洞匹配相连;承接内环的外端面为锥台面并匹配固定在承接外环的内端面上,承接内环的内端面匹配套在承筒外端口。
13.进一步的,挡盘外径与不小于承接内环的最大外径;承接内环的外端设有嵌入承接内环的两个定环形磁片,两个定环形磁片间隔分布且朝向孔洞洞口外的磁极分布相反;挡盘内端设有嵌入挡盘的两个动环形磁片,两个动环形磁片间隔分布且朝向孔洞洞口内的磁极分布相反;对应定环形磁片与动环形磁片相互吸合时,挡盘内端面匹配贴合在承接内环的外端面上。
14.进一步的,支座为圆柱或圆筒;支座上端与激光套筒下端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上下面均为凹弧面通过两个凹弧面分别与支座、激光套筒固定相连;激光套筒的尾部与孔洞留有间距。
15.进一步的,激光套筒的内壁中段固定有向内凸起的胶质的内卡环。
16.进一步的,激光套筒的尾部继续延伸形成厚度薄于激光套筒、内壁平整于激光套筒内壁的外卡环;外卡环上设有多道沿激光套筒轴向分布的切缝从而将外卡环分为多片;外卡环还设有能将外卡环向内收拢的皮带及卡扣。
17.进一步的,承筒内径比插杆外径大0.4厘米至1.2厘米。
18.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在测出矿房的平面位置,测出各特征剖面的坐标后,在需要放样的矿房正对的墙壁上开设孔洞,孔洞轴线与矿房中线重合;在孔洞内安装承筒;当需要放线时,将插杆插入承筒内;激光笔开启后一直进行指示;作业人员不需要在矿房反复吊线,不需要校正,避免了重复的放线工作,增加了矿下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9.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承接内环的右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挡盘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例:1.孔洞,2.承筒,3.插杆,4.挡盘,5.支座,6.激光套筒,7.激光笔,8.胶质层,9.承接外环,10.承接内环,11.定环形磁片,12.动环形磁片,13.支撑块,14.内卡环,15.外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22.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井下巷道便携式放线器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包括开设在墙上的孔洞1和固定安装在孔洞1内的承筒2;活动端包括插杆3、挡盘4、支座5、激光套筒6和激光笔7;插杆3、支座5分别同轴固定在挡盘4两端;插杆3匹配插入承筒2内,挡盘4外径大于承筒2内径;能匹配插入激光套筒6的激光笔7随激光套筒6固定安装在在支座5上。
23.在测出矿房的平面位置,测出各特征剖面的坐标后,在需要放样的矿房正对的墙
壁上开设孔洞1,孔洞1轴线与矿房中线重合;在孔洞1内安装承筒2;当需要放线时,将插杆3插入承筒2内;激光笔7开启后一直进行指示;作业人员不需要在矿房反复吊线,不需要校正,避免了重复的放线工作,增加了矿下的施工效率。
24.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避免吊线方式确定中心,精度高,且基本不用维护。
25.不需要反复校正,每次爆破后,均无需调整固定端和活动端;激光会继续指示中心。
26.降低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缩短工作时间。
27.提高台车的生产效率,减少后期维护工作。
28.如图1至3所示,孔洞1深度比承筒2长度长2厘米至10厘米;孔洞1内径比承筒2外径大1厘米至4厘米;孔洞1内壁与承筒2外壁间填充有胶质层8。
29.当在测出矿房的平面位置,测出各特征剖面的坐标后,在需要放样的矿房正对的墙壁上钻好孔洞1后,沿着孔洞1与承筒2之间的缝隙向内注入填充胶,可以稳定承筒2;当插杆3插入后不会晃动,轴线保持与孔洞1一致,从而实际指示位置与核算位置一致。
30.如图1至3所示,位于孔洞1洞口处设有承接外环9和承接内环10;承接外环9的内端面为锥台面且直径随着伸入孔洞1而减小,承接外环9的内端面与孔洞1匹配相连;承接内环10的外端面为锥台面并匹配固定在承接外环9的内端面上,承接内环10的内端面匹配套在承筒2外端口。
31.打好孔洞1,先再孔洞1洞口安装承接外环9锥台形的内端面更便于填充胶工作。当胶填充好后,清理孔洞1洞口位置的胶,并安装承接内环10。承接外环9和承接内环10的外端面可与墙壁齐平。
32.如图1至3所示,挡盘4外径与不小于承接内环10的最大外径;承接内环10的外端设有嵌入承接内环10的两个定环形磁片11,两个定环形磁片11间隔分布且朝向孔洞1洞口外的磁极分布相反;挡盘4内端设有嵌入挡盘4的两个动环形磁片12,两个动环形磁片12间隔分布且朝向孔洞1洞口内的磁极分布相反;对应定环形磁片11与动环形磁片12相互吸合时,挡盘4内端面匹配贴合在承接内环10的外端面上。
33.当插杆3插入承筒2后,每次当挡盘4内端面紧贴承接内环10外端面即可;确保插杆3每次插入的深度一致,激光笔7的指示位置保持不变。
34.当挡盘4内端面靠近承接内环10外端面时,通过动环形磁片12与定环形磁片11的吸合,既能保证支座5、激光套筒6和激光笔7不会绕轴向转动;又能确保插杆3不会因爆炸振动、角度向下倾斜等原因从承筒2内轻易脱落。
35.如图1至3所示,支座5为圆柱或圆筒;支座5上端与激光套筒6下端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支撑块13上下面均为凹弧面通过两个凹弧面分别与支座5、激光套筒6固定相连;激光套筒6的尾部与孔洞1留有间距。
36.激光套筒6固定更稳固可靠。
37.如图1至3所示,激光套筒6的内壁中段固定有向内凸起的胶质的内卡环14。
38.激光笔7外径小于激光套筒6内径;当激光笔7插入激光套筒6中段并通过内卡环14后,会挤压内卡环14;从而激光笔7能可靠的套装在激光套筒6内。
39.如图1至3所示,激光套筒6的尾部继续延伸形成厚度薄于激光套筒6、内壁平整于激光套筒6内壁的外卡环15;外卡环15上设有多道沿激光套筒6轴向分布的切缝从而将外卡
环15分为多片;外卡环15还设有能将外卡环15向内收拢的皮带及卡扣。
40.安装时,激光笔7尾部需伸出至外卡环15外部,通过皮带和卡扣配合收拢外卡环15;紧密卡在激光笔7尾部。配合内卡环14能更好的固定激光笔7。
41.如图1至3所示,承筒2内径比插杆3外径大0.4厘米至1.2厘米。
42.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43.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