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0: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摆脱充电线的束缚已成为终端配件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目前,用户使用无线充电器时,通常将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器上,从而对电子设备充电,该无线充电器的使用模式单一,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器,该无线充电器具有至少两种工作模式,从而具有较高的用户体验。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线圈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线圈组件的安装空间;
5.其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连接部件,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配合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配合部件能够连接或解除连接,以使所述无线充电器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6.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配合部件连接,以使所述安装空间封闭,所述线圈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配合部件解除连接,所述线圈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外,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线圈组件充电。
7.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件与配合部件,且连接部件与配合部件连接时,线圈组件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的安装空间内;连接部件与配合部件解除连接时,线圈组件能够从该安装空间内取出,电子设备能够直接通过线圈组件充电。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器至少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即线圈组件位于壳体内部和位于壳体外部),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切换工作状态,提高无线充电器的用户体验。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合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或解除卡接。本实施例中当配合部件与连接部件卡接连接时,使得二者的结构简单,从而简化无线充电器的结构,且便于实现二者的连接和解除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合部件包括卡块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所述卡块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卡块,且所述卡块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或解除卡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卡块相对于第二壳体的转动,能够调整设置于卡块的第一卡接部的位置,从而便于实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或解除卡接,且使得配合部件的结构简单。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配合部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壳
体与所述卡块之间,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壳体与卡块第二配合部之间设置弹性件,卡块在外力作用下绕第一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压缩或拉伸弹性件,当外力消失时,在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卡块能够恢复原始状态,从而使得卡块能够自动复位。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卡块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二卡槽;
12.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时,所述第一卡接部能够位于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卡槽。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两个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均设置有转动孔,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转动孔;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凸棱;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凸棱与两个所述安装部围成容纳空间,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配合部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通过设置两个安装部,能够便于实现卡块与第二壳体的转动连接,且配合部件的至少部分能够容纳于上述容纳空间内,从而减小无线充电器的整体体积,并能够起到保护配合部件各部件的作用。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配合部件与所述连接部件解除连接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转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安装空间。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配合部件设置于与所述第二转轴相对的一端。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能够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线圈组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吸盘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所述线圈组件设有第二吸盘,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吸盘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因此,当该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待充电的电子设备能够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吸盘上,该第一吸盘将电子设备和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线圈组件电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当该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该线圈组件能够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取出,并能够将线圈组件放置于桌面上,并将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放置于该线圈组件的第二吸盘上,从而通过该第二吸盘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支架,所述线圈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吸盘设置于所述支架。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二卡扣;
19.所述线圈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时,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
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本实施例中,该散热件能够用于降低无线充电器各部件工作过程中的温度,例如能够降低线圈组件的温度,从而有助于使得线圈组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提高其电流转变的效率,从而提高无线充电器的工作效率。
21.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无线充电器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23.图2为图1中的无线充电器在安装空间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去掉第一壳体的爆炸图;
25.图4为图1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3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7.图6为图5中配合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4的正视图;
29.图8为图7的b

b向剖视图;
30.图9为图6的俯视图;
31.图10为图9的a

a向剖面图;
32.图11为图1的俯视图;
33.图12为图11的c

c向剖视图;
34.图13为3中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1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5为本技术所提供无线充电器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37.附图标记:
[0038]1‑
第一壳体、11

第一本体部、111

第一吸盘、112

第一卡扣、12

第二转轴、13

连接部件、14

凸棱、141

第二卡槽;
[0039]2‑
第二壳体、21

第二本体部、211

安装部、211a

转动孔、211b

第二容纳空间;
[0040]3‑
配合部件、31

卡块、311

第一配合部、311a

第一卡槽、311b

第一卡接部、312

第二配合部、312a

导向柱、32

弹性件、33

第一转轴;
[0041]4‑
线圈组件、41

线圈、411

引线、42

铁氧体、43支架、431

第二吸盘、432

第二卡扣;
[0042]5‑
散热件;
[0043]6‑
电路板。
[0044]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46]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7]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48]
目前,无线充电器可以包括壳体、发射线圈、电路板和连接发射线圈和电路板的导线,其中,发射线圈、电路板和导线位于壳体的内腔。充电时,用户将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放置于该无线充电器上,发射线圈与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发生电磁感应,从而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过程。其中,该无线充电器中,与接收线圈发生电磁感应实现充电的部件为发射线圈,而该发射线圈位于壳体的封闭内腔内,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工作模式单一。
[0049]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如图1~3所示,该无线充电器包括壳体和线圈组件4,其中,该线圈组件4为发射线圈,壳体可以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其中,该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围成用于容纳线圈组件4的安装空间。同时,如图4所示,该第一壳体1设置有连接部件13,如图5所示,该第二壳体2设置有配合部件3,该连接部件13与配合部件3能够连接或解除连接,以使无线充电器在充电时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连接部件13与配合部件3连接,以使安装空间封闭,线圈组件4位于该安装空间内,电子设备能够通过壳体充电;在第二工作状态,如图15所示,连接部件13与配合部件3解除连接,线圈组件4位于安装空间外,电子设备能够通过线圈组件4充电。
[0050]
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件13与配合部件3,且连接部件13与配合部件3连接时,线圈组件4位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围成的安装空间内,此时,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与线圈组件4不接触(可以通过与壳体接触实现充电);连接部件13与配合部件3解除连接时,如图15所示,线圈组件4能够从该安装空间内取出,电子设备能够直接通过线圈组件4充电,此时,由于线圈组件4位于安装空间的外侧,因此,能够便于释放线圈组件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线圈组件4的温度,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器至少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即线圈组件4位于壳体内部和位于壳体外部),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切换工作状态,提高无线充电器的用户体验。
[0051]
具体地,当无线充电器在第二工作状态时,如图15所示,该线圈组件4能够放置于桌面上,并能够将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放置于线圈组件4上进行充电,此时,该发射线圈(线圈组件4)与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较小,从而能够提高无线充电的效率,并降低能量损耗。
[0052]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配合部件3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卡接部311b,该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壳体2连接,连接部件13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第二卡接部,如图12所示,该第一卡接部311b能够与第二卡接部卡接,从而实现配合部件3与连接部件13之间的卡接。
[0053]
本实施例中当配合部件3与连接部件13卡接连接时,使得二者的结构简单,从而简化无线充电器的结构,且便于实现二者的连接和解除连接。
[0054]
当然,本技术中的配合部件3与连接部件13之间并非必须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二者还可以采用销钉连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0055]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8所示,该配合部件3可以包括卡块31和第一转轴33,其中,第一转轴33与第二壳体2连接,且卡块31能够绕第一转轴33转动,从而使得卡块31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2转动。其中,该卡块31可以包括第一配合部311和第二配合部312,其中,该第一配合部311与第二配合部312位于第一转轴33的两端,且该第一配合部311与第二配合部312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
[0056]
具体地,上述第一卡接部311b设置于该卡块31的第一配合部311,且卡块31绕第一转轴33转动过程中,第一卡接部311b能够与第二卡接部卡接或解除卡接。更具体地,该第一卡接部311b可以为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11的卡扣,相应地,第二卡接部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卡扣,两个卡扣能够对应卡接。
[0057]
本实施例中,通过卡块31相对于第二壳体2的转动,能够调整设置于卡块31的第一卡接部311b的位置,从而便于实现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或解除卡接,且使得配合部件3的结构简单。
[0058]
当然,上述配合部件3并非必须通过卡块31的转动实现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或解除卡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卡块31也可以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2滑动的结构,具体地,该第二壳体2可以设置有滑道,卡块能够沿滑道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卡接部311b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二卡接部,以实现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或解除卡接。
[0059]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5所示,该卡块31中,第一卡接部311b可以为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11的凸起结构,同时,该第一配合部311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槽311a,且上述第一卡接部311b参与围成该第一卡槽311a的侧壁。相应地,如图8所示,该第二卡接部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凸起结构,同时,该第一壳体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卡槽141,且上述第二卡接部参与围成该第二卡槽141的侧壁。
[0060]
基于此,当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卡接时,如图12所示,该第一卡接部311b的至少部分能够位于第二卡槽141,第二卡接部的至少部分能够位于该第一卡槽311a,从而实现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
[0061]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该第一卡接部311b和第二卡接部均可以设置有导向面(例如斜面),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二者的导向面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便于实现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
[0062]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该配合部件3还可以包括弹性件32,其中,该弹性件32位于第二壳体2与卡块31之间,且该弹性件32与第一卡接部311b位于第一转轴33的两端,即该弹性件32位于卡块31的第二配合部312与第二壳体2之间。
[006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壳体2与卡块31第二配合部312之间设置弹性件32,当卡块31在外力作用下绕第一转轴33转动过程中,能够压缩或拉伸弹性件32,当外力消失时,在弹性件32的回复力作用下,卡块31能够恢复原始状态,从而使得卡块31能够自动复位。
[0064]
如图12所示,当外力按压卡块31的第二配合部312时,在外力作用下,卡块31绕第一转轴33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得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11的第一卡接部311b从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第二卡槽141中脱出,使得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解除卡接,且卡块31转动过程中,该第二配合部312压缩弹性件32。当外力消失时,卡块31在弹性件32的回弹力作用下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卡块31恢复初始状态,此时,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该卡块31恢复初始状态后,其第一卡接部311b能够位于第二卡槽141,从而实现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未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该卡块31恢复初始状态后,第一卡接部311b与第二卡接部不卡接。
[0065]
具体地,该弹性件32可以为弹簧,且如图10所示,该卡块31的第二配合部312设置有朝向第二壳体2的方向凸出的导向柱312a,弹簧套装于该导向柱312a,并与第二配合部
312朝向第二壳体2的壁面抵接。本实施例中,该导向柱312a的设置能够便于实现弹性件32的安装,且能够提高弹性件32弹性变形的稳定性。
[0066]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第二壳体2包括两个安装部211,两个安装部211均设置有转动孔211a,上述第一转轴33安装于该转动孔211a。具体地,该第一转轴33可以固定于两个转动孔211a,同时,该第一转轴33穿过卡块31,并与卡块3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卡块31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2转动。同时,上述两个安装部211之间具有预设空间,配合部件3的至少部分位于该预设空间内。具体地,上述两个安装部211可以为片状结构。
[0067]
同时,如图4和图8所示,该第一壳体1设置有凸棱14,该凸棱14参与围成上述第二卡槽141的侧壁。当该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如图1所示,该凸棱14能够与两个安装部211配合,且该凸棱14与两个安装部211围成容纳空间211b,上述配合部件3和连接部件13位于该容纳空间211b内,并能够在该容纳空间211b内配合或解除配合。其中,该凸棱14具体可以为弧形结构。
[0068]
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该凸棱14抵接于配合部件3的上方,并抵接于两个安装部211的外侧,从而通过该凸棱14能够起到保护配合部件3的作用。
[0069]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通过设置两个安装部211,能够便于实现卡块31与第二壳体2的转动连接,且配合部件3的至少部分能够容纳于上述容纳空间211b内,从而减小无线充电器的整体体积,并能够起到保护配合部件3各部件的作用。
[0070]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无线充电器还可以包括第二转轴12,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第二转轴12转动连接,当配合部件3与连接部件13解除连接时,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能够相对转动,以开启或关闭上述安装空间。
[0071]
具体地,上述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件13和配合部件3设置于与第二转轴12相对的一端。
[0072]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该第一壳体1包括第一本体部11,上述第二转轴12和连接部件13与该第一本体部11连接,且该第一本体部11用于与第二壳体2配合,以围成上述安装空间。其中,如图1所示,该第一本体部11设置有第一吸盘111,该第一吸盘111的一端伸入安装空间内,能够与线圈组件4电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本体部11的外侧,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因此,当该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待充电的电子设备能够放置于该第一壳体1的第一吸盘111上,该第一吸盘111将电子设备和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线圈组件4电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
[0073]
同时,如图3所示,该线圈组件4设有第二吸盘431,该第二吸盘431用于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因此,当该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如图15所示,该线圈组件4能够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取出,并能够将线圈组件4放置于桌面上,并将待充电的电子设备放置于该线圈组件4的第二吸盘431上,从而通过该第二吸盘431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
[0074]
其中,当该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上述第一吸盘111伸入安装空间内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吸盘431电连接,从而与线圈组件4电连接,第一吸盘111伸入安装空间内的一端也可以直接与线圈组件4电连接。
[0075]
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线圈组件4可以包括线圈41、铁氧体42和支架43,其中,该线
圈41能够产生交感磁场,铁氧体42用于导磁,其具有磁导率和磁通量均较高的优点,交感磁场在该铁氧体42中产生涡流的风险较低,从而提高充电效率。该线圈组件4工作过程中,线圈41在电流的作用下能够产生交感磁场,该交感磁场能够产生另一交感磁场,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在该交感磁场的作用下转变为电流,从而实现充电。
[0076]
其中,上述支架43用于安装线圈41和铁氧体42,如图13所示,上述第二吸盘431设置于支架43,且该第二吸盘431能够穿过支架43,并与线圈41电连接。该线圈41还具有引线411,该引线411用于与电源连接。
[0077]
同时,当该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该线圈组件4的支架43还能够与壳体连接,从而将线圈组件4安装于上述安装空间内。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第一壳体1中第一本体部1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扣112,相应地,如图14所示,该支架43设置有第二卡扣432。当该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线圈组件4位于上述安装空间时,该第一卡扣112与第二卡扣432卡接;当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该第一卡扣112与第二卡扣432能够解除卡接,从而能够将线圈组件4从安装空间内取出。
[0078]
具体地,第一壳体1可以设置有多个上述第一卡扣112,例如,第一卡扣112可以为间隔设置的三个,并围成三角形结构,相应地,第二卡扣432可以为间隔设置的三个,并围成三角形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线圈组件4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79]
另一方面,上述线圈41和铁氧体42均可以卡接于该支架43,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于该支架43。
[0080]
以上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无线充电器还可以包括散热件5和电路板6,该散热件5和电路板6安装于上述安装空间内,且该散热件5与电路板6电连接,从而能够通过电路板6控制散热件5的工作。另外,上述线圈组件4也可以与电路板6连接,从而通过电路板6控制线圈组件4的工作状态,该电路板6可以为无线充电器的主板。
[0081]
本实施例中,该散热件5能够用于降低无线充电器各部件工作过程中的温度,例如能够降低线圈组件4的温度,从而有助于使得线圈组件4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提高其电流转变的效率,从而提高无线充电器的工作效率。
[0082]
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能够通过该散热件5来降低线圈组件4的温度,提高充电效率。当无线充电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如图15所示,由于该线圈组件4直接裸露于外部环境中,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外界的散热设备(例如环境中的空调等)来降低其温度,以便提高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使得无线充电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下工作时均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
[0083]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