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逆变器及其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逆变器及其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其他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装置。
3.逆变器包括发热体,为了保证逆变器正常工作需要对其进行散热。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多种多样,例如,采用散热器对逆变器的发热体进行散热,采用散热风扇风冷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设置在散热基板上的散热翅片。目前,每个散热风扇只能冷却一个散热器,即每个散热风扇只能冷却同一个散热器上的发热体,散热风扇利用率较低;另外,散热器较多时,所需散热风扇也较多,导致散热成本较高。
4.综上所述,如何设计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以提高散热风扇的利用率以及降低散热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以提高散热风扇的利用率以及降低散热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散热结构的逆变器。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用于对逆变器的发热体散热的散热器,用于对所述散热器进行风冷的散热风扇;
8.其中,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能够经风冷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器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器分别为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之间,且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散热翅片的顶部。
9.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方向与所述散热基板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 90
°

10.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位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
11.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位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以使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流向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散热翅片。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共用同一个所述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为所述挡风板。
13.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为轴流风扇。
14.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嵌设在所述散热翅片上。
15.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发热体分别位于所述散热基板同一位置的两侧。
16.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基板的夹角小于90
°

17.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散热基板的夹角为90
°

18.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为片状或针状。
19.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为直线型或弧线型。
20.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散热翅片的分布方向依次分布。
21.基于上述提供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包括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22.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位于所述逆变器的壳体外,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壳体内。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器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个散热器分别为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散热风扇设置在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之间,且散热风扇位于散热翅片的顶部,则散热风扇可同时对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进行冷却,即散热风扇可同时对不同散热器上的发热体6 进行冷却,提高了散热风扇的利用率;同时,能够减少所需散热风扇的数目,降低了散热成本。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27.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包括:用于对逆变器的发热体6散热的散热器,用于对散热器进行风冷的散热风扇1;其中,散热器包括若干能够经风冷的散热翅片2;
32.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器至少为两个,相邻的两个散热器分别为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上述散热风扇1设置在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之间,且散热风扇1位于散热翅片的顶部,如图1

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之间具有间隙,以保证安装散热风扇1。上述散热翅片2的顶部,即为散热翅片2的自由端。
33.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风扇1设置在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之间,且散热风扇1位于散热翅片2的顶部,则散热风扇1可同时对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进行冷却,即散热风扇1可同时对不同散热器上的发热体6进行冷却,提高了散热风扇1的利用率;同时,能够减少所需散热风扇1的数目,降低了散热成本。
34.上述散热风扇1可以根据结构需要放于相邻的两个散热器之间,因此,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内部布局需求任意调节。
35.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通过改变散热风扇1的安装角度和位置、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的散热翅片2的高度、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的散热翅片2的长度、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的散热翅片2的齿间距等结构尺寸,可以调节进入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的风量,以实现不同发热体6的散热需求。
36.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器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散热和安装,上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3,散热翅片2设置在散热基板3上。具体地,散热翅片2位于散热基板3的一侧,逆变器的发热体6位于散热基板的另一侧。此时,散热翅片2的顶部即为散热翅片2远离散热基板3的一端。
37.为了提高散热效率,上述散热风扇1的出风方向与散热基板3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具体地,上述散热风扇1的出风方向与散热基板3 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零,即上述散热风扇1的出风方向与散热基板3的法线方向平行;或者,上述散热风扇1的出风方向与散热基板3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零且小于90
°

38.上述散热风扇1的出风方向与散热基板3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通过调整散热风扇1的安装角度来调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9.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翅片2可位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也可位于散热风扇1的进风侧。为了便于安装以及简化结构,优先上述散热翅片2位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
40.为了保证对散热器的散热翅片2进行风冷,如图1

3所示,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还包括挡风板,挡风板位于散热风扇1的出风侧以使散热风扇1的出风流向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的散热翅片2。
41.上述结构中,散热风扇1排出的风经过挡风板阻挡后,进入第一散热器4 的散热翅片2之间的间隙中以及第二散热器5的散热翅片2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实现对散热翅片2进行风冷。
42.相邻的两个散热器的散热基板可以共用一个散热基板、也可相互独立,即多个发热体6可以安装在一个散热器上,也可以安装在多个散热器上。为了减少零部件,上述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共用同一个散热基板3。进一步地,散热基板3为挡风板。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基板3的部分为挡风板。
43.上述结构中,散热风扇1吹出的风在撞击到散热基板3后向两边分散,同时流经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上的散热翅片2,即散热风扇1可以同时冷却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上的发热体6。整个散热结构的出风方向为图1和图3所示的上下出风,因为相邻两个散热风扇1之间的干扰较小,散热风扇1的出风阻力小,对散热更有利,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44.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风扇1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缩短
风道,优选上述散热风扇1为轴流风扇。当然,也可选择上述散热风扇1为混流风扇,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45.为了便于安装,上述散热风扇1嵌设在散热翅片2上。当然,也可选择上述散热风扇1设置在其他部件上,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46.优选地,上述散热风扇1和发热体6分别位于散热基板3同一位置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散热风扇1和发热体6在散热基板3上的投影具有重叠部。这样,散热风扇1吹出的风经过散热翅片2后,继续冲击散热基板3 与发热体4的结合处,即冷风直接冲击温度最高处,进一步缩短了风道长度、提高了散热效率。
47.当然,也可选择其他分布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48.上述散热器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3,散热翅片2设置在散热基板3上;其中,散热翅片2与散热基板 3的夹角小于90
°
,或者散热翅片2与散热基板3的夹角为90
°

49.为了增大散热面积,优选散热翅片2与散热基板3的夹角小于90
°
;为了便于生产,优选散热翅片2与散热基板3的夹角为90
°

50.对于上述散热翅片2的形状,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片状、针状、块状等。为了增大散热翅片2的数目以增大散热面积,优选上述散热翅片2为片状或针状。进一步地,优选上述散热翅片2为针状,这样撞击到散热翅片2的冷风可以向四周流动,提高了散热效果。
51.当散热翅片2呈片状时,为了提高散热效率,优选上述散热风扇1的分布方向垂直于散热翅片2的长度方向。
52.上述散热器中,散热翅片2可为直线型或曲线型。为了在不改变散热翅片2高度的前提下增大散热面积,优选上述散热翅片2为曲线型。对曲线型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上述散热翅片2为弧线型。如图4所示。
53.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散热翅片2为曲线型时,散热翅片2与散热基板3 的夹角即为散热翅片2与散热基板3的最大夹角。
54.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上述散热风扇1至少为两个且沿散热翅片2的分布方向依次分布。具体地,如图2所示,散热翅片2自左向右依次分布,散热风扇1也自左向右依次分布。
55.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散热风扇1排出的风会经过散热翅片2,使得散热翅片2被风冷却,由于散热风扇1至少为两个且沿散热翅片2的分布方向依次分布,则相邻的两个散热风扇1之间必然会间隔有散热翅片2,相邻两个散热风扇1之间间隔的散热翅片2能够减小在相邻两个散热风扇1之间流动的风量,有效减小了相邻两个散热风扇1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小了空气流动阻力,从而提高了散热效果。
56.同时,上述逆变器的散热结构中,气流向相邻两个散热翅片2之间的间隙的两端流动,则便于对至少两个散热器进行风冷,从而实现了对至少两个散热器上的发热体进行冷却。
57.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如图5所示,该逆变器包括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
58.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散热结构,则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也具有相应
的技术效果,本文对此不做赘述。
59.上述逆变器中,散热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第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共用同一个散热基板3,逆变器的发热体6位于散热基板3的一侧,散热翅片2位于散热基板3的另一侧。其中,发热体6通过界面材料7与散热基板3紧固在一起,即发热体6通过界面材料7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基板3,散热基板3的热量传递给散热翅片2,散热风扇1吹出的冷风将散热翅片2和散热基板3上的热量带走,并吹向外界,达到散热目的。
60.对于界面材料7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1.为了简化结构以及提高防护性能,优选上述散热结构位于逆变器的密闭壳体10外,发热体6位于密闭壳体10内,如图5所示。
6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逆变器的密闭壳体10的内腔与密闭壳体10的外部不连通。上述散热结构的散热器和散热风扇1均位于密闭壳体10的外部,与外界环境连通,这样,散热结构可直接利用外界的空气,而且外界的空气无需进入密闭壳体10内,提高了密闭壳体10的防护性能,使得密闭壳体10能够为高防护壳体,从而提高了整个逆变器的防护性能。
6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