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与流程

2021-11-02 11: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移动终端一般都具备蓝牙通信功能,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通话时,若移动终端与其他蓝牙设备(如蓝牙耳机、车载蓝牙装置、蓝牙音箱等)连接,则通话的对端用户的声音通常会默认通过蓝牙设备的受话器(听筒)或扬声器输出,且由蓝牙设备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的声音。

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一般不会过于关注当前移动终端是否已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因此常常出现移动终端与蓝牙设备连接,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来电或者向其他终端设备拨打电话的时候,用户手持移动终端进行接听,从而导致用户无法通过终端设备听到对端用户的声音的问题,以及用户的声音无法通过移动终端被对端用户听到等问题,为用户带来不便,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根据移动终端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分别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息确定进行通话的声音通道,由此可以更为准确、方便地实现进行通话的声音通道的管理,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接收到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的通话请求;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接受通话请求的操作,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后的终端设备用户的用户声音信息,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确定使用移动终端的受话器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行通话,或使用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以及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进行通话。

在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若终端设备接收到其他终端设备的来电呼叫,且终端设备与该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后,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即可以方便地自动确定选用的通话声音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通话声音通道的自动选择与自动切换等,避免通话时存在的通话单通,终端设备的用户听不到对端用户的声音,以及对端用户听不到终端设备的用户的声音的问题,保证终端设备的用户在手持终端设备进行通话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听到对端用户的声音,以及通过终端设备传输终端设备的用户的声音,以保证通话质量。

进一步地,还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的用户因为听不到对端用户的声音而挂断电话进行重播的问题,减少用户对终端设备的用户通话的错误感知,以及减少多次建立通话带来的费用等。

另外,基于该通话声音通道方法,可以自动选择与切换声音通道,而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与切换声音通道,可以使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以及无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移动终端与其他移动终端建立通话后的预设时间内,终端设备和蓝牙设备分别获取用户声音信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下,移动终端使用移动终端的受话器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行通话: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和预设的第一响度调节值的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小于预设的响度阈值;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和预设的第一响度调节值的和,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小于预设的响度阈值。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下,移动终端使用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以及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进行通话: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小于等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与预设的第二响度调节值的和小于等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等于预设的响度阈值;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与预设的第二响度调节值的和小于等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等于预设的响度阈值。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移动终端输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进行通话的麦克风以及受话器或扬声器,方便用户了解当前进行通话的方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移动终端通过蓝牙设备输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进行通话的麦克风以及受话器或扬声器,方便用户了解当前进行通话的方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蓝牙设备包括蓝牙耳机、车载蓝牙装置和蓝牙音箱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向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话呼叫的操作,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通话请求;终端设备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受通话请求的应答,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后终端设备用户的用户声音信息,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确定使用移动终端的受话器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行通话,或使用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以及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进行通话。

在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若终端设备向其他终端设备的拨打电话,且终端设备与该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后,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即可以方便地自动确定选用的通话声音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通话声音通道的自动选择与自动切换等,避免通话时存在的通话单通,终端设备的用户听不到对端用户的声音,以及对端用户听不到终端设备的用户的声音的问题,保证终端设备的用户在手持终端设备进行通话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听到对端用户的声音,以及通过终端设备传输终端设备的用户的声音,以保证通话质量。

进一步地,还可以避免终端设备的用户因为听不到对端用户的声音而挂断电话进行重播的问题,减少用户对终端设备的用户通话的错误感知,以及减少多次建立通话带来的费用等。

另外,基于该通话声音通道方法,可以自动选择与切换声音通道,而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与切换声音通道,可以使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以及无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移动终端与其他移动终端建立通话后的预设时间内,终端设备和蓝牙设备分别获取用户声音信息。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下,移动终端使用移动终端的受话器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行通话: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和预设的第一响度调节值的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小于预设的响度阈值;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和预设的第一响度调节值的和,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小于预设的响度阈值。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下,移动终端使用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以及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进行通话: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小于等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与预设的第二响度调节值的和小于等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等于预设的响度阈值;移动终端的麦克风的响度与预设的第二响度调节值的和小于等于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等于预设的响度阈值。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移动终端输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进行通话的麦克风以及受话器或扬声器。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方法还包括:移动终端通过蓝牙设备输出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当前进行通话的麦克风以及受话器或扬声器。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蓝牙设备包括蓝牙耳机、车载蓝牙装置和蓝牙音箱中的至少一种。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声音通道管理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其他移动终端和蓝牙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接收到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的通话请求;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接受通话请求的操作,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后的终端设备用户的用户声音信息,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确定使用移动终端的受话器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行通话,或使用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以及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进行通话。

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的移动终端,因此也能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优点)。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声音通道管理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其他移动终端和蓝牙设备,其中: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向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话呼叫的操作,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通话请求;终端设备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受通话请求的应答,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后终端设备用户的用户声音信息,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确定使用移动终端的受话器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行通话,或使用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以及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进行通话。

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的移动终端,因此也能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优点)。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受话器和麦克风,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使移动终端执行以下操作: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接收到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的通话请求;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接受通话请求的操作,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后的终端设备用户的用户声音信息,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确定使用移动终端的受话器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行通话,或使用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以及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进行通话。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优点)。

第六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受话器和麦克风,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使移动终端执行以下操作:终端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连接;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向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话呼叫的操作,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通话请求;终端设备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受通话请求的应答,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后终端设备用户的用户声音信息,且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和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获取用户声音信息后的麦克风响度大小,确定使用移动终端的受话器和移动终端的麦克风进行通话,或使用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以及蓝牙设备的麦克风进行通话。

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因此也能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优点)。

第七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计算机运行以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计算机运行以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的一些应用场景;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一种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一种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B-4D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一些手机100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另一种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又一种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示出了再一种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但不仅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

在手机的使用中,手机支持多种通话模式:

第一种:手持通话模式,即用户手持手机,将手机靠近用户的耳朵和嘴巴进行通话,此时手机使用自己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的声音,以及使用自己的受话器(听筒)输出通话对端手机的用户的声音,以进行通话。

第二种:扬声器模式,即手机使用自己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的声音,以及使用自己的扬声器输出通话对端手机的用户的声音,以进行通话。

第三种:有线耳机模式,手机通过有线耳机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的声音,以及通过有线耳机的受话器(听筒)输出通话对端手机的用户的声音。

第四种:蓝牙通话模式,手机通过蓝牙设备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的声音,以及通过蓝牙设备的受话器(听筒)或扬声器输出通话对端手机的用户的声音。

对于蓝牙通话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手机的使用中,通常存在手机连接蓝牙耳机、车载蓝牙装置、蓝牙音箱等蓝牙设备的场景,在用户使用手机进行通话时,若手机与蓝牙设备连接,则手机通常会默认通过蓝牙设备的受话器或扬声器输出通话对端手机的用户的声音,且由蓝牙设备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的声音,以进行通话。

在用户使用手机进行通话时,由于可能未关注当前手机是否已与蓝牙设备建立了连接,在手机接收到来电或者向其他终端设备拨打电话的时候,通话语音本可以通过蓝牙设备接听,用户却手持手机试图进行接听,从而导致用户短时间内无法正常通话,并且产生对用户其他的不便。更具体地来说,若该蓝牙设备是蓝牙耳机,若用户未佩戴耳机,则用户无法通过手机听到对端用户的声音以及用户的声音无法通过手机传输至对端;若该蓝牙设备是车载蓝牙装置或蓝牙音箱等,则还会存在用户手持手机进行接听时,对端用户的声音通过车载蓝牙装置或蓝牙音箱的扬声器进行播放的问题,影响用户的隐私性。

为避免前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声音通道管理方法。

请参见图1A,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A所示的场景,其中,手机100与蓝牙耳机200可以建立蓝牙连接,且蓝牙耳机200放置在桌子上,处于未被用户佩戴的状态,另外,手机100和手机300可以进行通话,其中手机100的用户为U1,手机300的用户为U2。

当手机100接收到手机300的来电呼叫,用户U1手持手机100接听电话,且用户U1选择接听后,正常情况下1~2s内,用户U1会发出“喂”、“你好”等声音,则手机100可以根据手机100的麦克风能否检测到用户U1的声音、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能否检测到用户U1的声音,以及手机100的麦克风和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检测到的用户U1的声音的大小等,判断用户U1是否手持手机100靠近用户的耳朵以手持通话模式进行通话,以及可以确定用户U1是否佩戴蓝牙耳机200等。

进一步地,手机100可以选择通话时的声音通道,例如,若用户U1如图1A所示手持手机100靠近用户U1的耳朵以手持通话模式进行通话,则手机100可以选择使用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即手机100选择使用自己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使用自己的受话器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以进行通话;如此可以方便地实现将通话从默认的蓝牙耳机200切换至手机100,避免用户U1手持手机100进行通话时,听不到对端用户U2的声音的问题,以及对端用户U2听不到用户U1的声音的问题,提高了用户进行通话的体验。

另外,如图1B所示,若用户U1未手持手机100靠近用户的耳朵以手持通话模式进行通话、且用户U1佩戴了蓝牙耳机200,此时手机100可以选择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即手机100通过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以进行通话。

另外,本申请中,若确定用户U1未手持手机100靠近用户的耳朵以手持通话模式进行通话时,则不论用户U1是否佩戴了蓝牙耳机200,手机100都选择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

需要说明的是,麦克风的响度与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大小有关,且麦克风检测到的声音越大,麦克风的响度越大,反之亦然。因此,本申请中,手机100的麦克风的响度和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即可以分别体现手机100的麦克风和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检测到的用户U1的声音大小。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蓝牙耳机200还可以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是接近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加速度传感器(Acceleration Transducer)、佩戴传感器(CAP-Sensor)等;另外,手机100也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也可以是接近传感器。

手机100还可以通过手机100中的接近传感器确定用户是否手持手机100靠近用户的耳朵以手持通话模式进行通话,以及蓝牙耳机200可以通过蓝牙耳机200的接近传感器确定用户是否了佩戴蓝牙200在用户的耳朵等。

由此,本申请中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可以通过手机100的麦克风的响度,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以及手机100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蓝牙耳机200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确定用户是否手持手机100靠近用户的耳朵以手持通话模式进行通话,以及确定用户是否佩戴了蓝牙耳机200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在满足以下一个或几个条件时,手机100使用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手机100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手机100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和预设的第一响度调节值的和;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小于预设的响度阈值;手机100根据手机100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确定用户手持手机100靠近用户的耳朵以手持通话模式进行通话。

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在满足以下一个或几个条件时,手机100使用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手机100的麦克风的响度小于等于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手机100的麦克风的响度和预设的第二响度调节值的和小于等于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大于等于预设的响度阈值;手机100根据蓝牙耳机200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的信息确定用户佩戴了蓝牙耳机200。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手机100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手机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以及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距离传感器M、触摸传感器180K,另外,还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0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处理器110用于使得该手机100执行声音通道管理方法。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

手机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功能。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机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手机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手机100通过GPU,显示屏194等实现显示功能。

手机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语音通话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手机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手机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手机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机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机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手机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手机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确定用户的操作。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手机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距离传感器M,可以是接近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用户是否在使用该手机100,以及用于确定手机100是否位于用户耳朵旁边等。

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200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蓝牙耳机200可以包括扬声器210、受话器220和麦克风230。

进一步地,蓝牙耳机200还可以包括传感器240。

当然,蓝牙耳机200也可以只包括受话器220和麦克风230,或者受话器220、麦克风230和传感器240。

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100接听来电的场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手机100可以通过比较麦克风170C的响度和麦克风230的响度的大小,选择通话声音通道。

示例性的,请参见图4A,该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可以包括:

S410,手机100接收到来电呼叫。

S420,手机100检测到用户U1的接听来电的操作,建立通话。

在建立通话时,若手机已连接蓝牙耳机200,则手机100可以默认使用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即手机100默认通过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220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若手机未连接蓝牙耳机200,则手机100可以默认使用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即手机100默认通过手机100自己的麦克风170C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自己的受话器170B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S430,手机100确定是否已与蓝牙耳机200连接,若是,则执行S440,若否,则执行S460。

若手机100已与蓝牙耳机200连接,则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和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皆处于开启状态,可以对周围的声音进行采集。

需要说明的是,手机100可以通过处理器100根据无线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通信模块确认手机100是否已与蓝牙耳机200连接。

进一步地,手机100还可以对麦克风170C采集到的声音进行过滤,以得到人的说话声音对应的麦克风响度,去除周围噪音的干扰。另外,手机100还可以对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到的声音进行过滤,以得到人的说话声音对应的麦克风响度,去除周围噪音的干扰。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中,请参见图5,在S410之前还可以包括:S400,手机100确定已与蓝牙耳机建立蓝牙连接,则在S420之后,手机100可以直接执行S440,而不需要执行S430以确定是否已与蓝牙耳机200连接。

S440,手机100获取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的响度M1,以及获取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的响度M2。

在手机100和手机300建立通话后的3秒内,手机100通过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采集用户U1首次发声的声音,得到用户U1的声音强度信息,该声音强度信息即为麦克风170C的响度M1,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用户U1首次发声的声音,得到用户U1的声音强度信息(以dB为单位),该声音强度信息即为麦克风230的响度M2,蓝牙耳机将响度M2发送给手机100。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用于收集声音强度的时常3秒钟可以是手机出场时预设的时间,本申请不限于此,该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s~5s,例如1s、2s、3.5s、5s等,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另外,手机100中可以设置有两个麦克风170C,且其中一个为主麦克风,一个为副麦克风,手机100采集用户U1的声音,可以是主麦克风采集,也可以是副麦克风采集,或者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都采集,并对采集的用户U1的声音进行融合处理,该融合处理可以是对声音信号进行叠加等处理。

S450,手机100判断响度M1是否大于响度M2和响度调节值N的和,若M1>M2 N,则执行S460,若M1≤M2 N,则执行S470。

响度调节值N是用于进行误差调节的偏值,它也是基于本申请的方案在手机制作时在芯片中预设的值,它的单位与响度相同,N的取值范围为20dB~25dB,例如20dB、22.5dB、25dB等,当然其也可以是其他值。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N可以为手机100处于手机通话模式、且蓝牙耳机200处于在耳状态时,在用户U1发声后,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的响度和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的响度的差值。

由此,若M1>M2 N,则可以认为用户U1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且认为用户U1并未携带蓝牙耳机200或者蓝牙耳机200距离用户U1较远,则手机100执行S460。另外,若M1>M2 N,此时不管用户U1是否佩戴了蓝牙耳机200,手机100都可以执行S460。

若M1≤M2 N,则可以认为用户U1未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且用户U1佩戴了蓝牙耳机200,蓝牙耳机200收音正常,则手机100执行S470;另外,若M1≤M2 N,则可以认为用户U1未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此时亦可以不管用户U1是否佩戴了蓝牙耳机200,手机100都执行S470。

S460,手机100使用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即使用自己的麦克风170C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自己的受话器170B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此时手机100是将声音通话通道从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切换至手机100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

进一步地,手机100将声音通话通道从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切换至手机100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之后,蓝牙耳机200可以将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关闭,即蓝牙耳机200将自己的麦克风230和受话器220关闭。

蓝牙耳机200可以将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关闭,可以是蓝牙耳机200自己主动关闭,也可以是由手机100向蓝牙耳机发送关闭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的指令,蓝牙耳机200根据该指令进行关闭。

进一步地,手机100将声音通话通道从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切换至手机100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之后,手机100还可以与蓝牙耳机200断开连接。

S470,手机100使用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即通过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220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进一步地,手机100使用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时,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后,将用户U1的声音发送给手机100,由手机100将用户U1的声音传输给手机300,以及手机100接收到手机300发送的对端用户U2的声音后,手机100将对端用户U2的声音发送给蓝牙耳机200,由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220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本实施方式中,前述手机100通常通过受话器170B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也可以是手机100通过扬声器170C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另外,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220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也可以是蓝牙耳机200的扬声器230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进一步地,手机100获取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的响度M1,以及获取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的响度M2,判断手机100判断响度M1是否大于响度M2和响度调节值N的和,以及进行通话声音通道的选择等可以是由手机100中的处理器110执行。

进一步地,手机100使用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后,手机100还可以将自己的麦克风170C和受话器170B关闭。

进一步地,手机100将声音通话通道从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切换至手机100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之后,手机100还可以与蓝牙耳机200断开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手机100通过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的响度M1和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的响度M2,即可以方便地自动确定选用的通话声音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通话声音通道的自动选择与自动切换等,避免通话时存在的通话单通,用户U1听不到对端用户U2的声音,以及对端用户U2听不到用户U1的声音的问题,保证用户U1在手持手机100进行通话时可以通过手机100听到对端用户U2的声音,以及通过手机100传输用户U1的声音,以保证通话质量。进一步地,还可以避免用户U1因为听不到对端用户U1的声音而挂断电话进行重播的问题,减少用户对手机100通话的错误感知,以及减少多次建立通话带来的费用等。另外,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通话声音通道方法,可以自动选择与切换声音通道,而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与切换声音通道,可以使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以及无感,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4A,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通话声音通道管理方法,还包括:

S480,手机100输出提示用户U1当前通话模式的提示信息。

示例性的,手机100可以在手机100的屏幕上显示用于提示用户当前通话模式的信息,例如显示如图4B所示的“您当前处于手持通话模式”、或显示如图4C所示的“您当前处于蓝牙通话模式”。

另外,手机100也可以用语音、音乐、提示音等声音提醒的方式,向用户U1提示当前的通话模式。例如若用户手机100进行通话,则手机100语音播放“您当前处于手持通话模式”。

当然,手机100也可以将该提示用户U1当前通话模式的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200,并由蓝牙耳机200输出,例如用户佩戴了蓝牙耳机200,则蓝牙耳机200语音播放“您当前处于蓝牙通话模式”。

若手机100使用自己的通话声音通道,则由手机100自己输出提示用户当前通话模式的信息给用户U1。若手机100使用蓝牙耳机200的通话声音通道进行通话,则手机100将该提示用户U1当前通话模式的信息发送给蓝牙耳机200,并由蓝牙耳机200输出给用户U1。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手机100与手机300建立通话后的前述预设时间内,且在确定了通话声音通道后,在后续的通话过程中,不再进行通话声音通道的切换等管理。

若用户后续需进行通话声音通道的切换,可以再次手动进行切换。

示例性的,如图4D所示,在通话过程中,手机100的显示界面上可以显示通话模式切换控件,且若当前通话模式为“手持通话模式”,则该通话模式切换控件为“蓝牙通话模式”,若手机100检测到用户对“蓝牙通话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手机100将通话声音通道从手机的通话声音通道切换至蓝牙耳机的通话声音通道。

进一步地,若当前通话模式为“蓝牙通话模式”,则该通话模式切换控件为“手持通话模式”,若手机100检测到用户对“手持通话模式”的触发操作,手机100将通话声音通道从蓝牙耳机的通话声音通道切换至手机的通话声音通道。

进一步地,蓝牙耳机200还可以包括通话模式切换按钮,在用户按压通话模式切换按钮时,蓝牙耳机200可以实现通话声音通道的切换。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50也可以是:手机100判断响度M1和预设的响度调节值O的和是否小于等于响度M2,若M1 O>M2,则执行S460,若M1 O≤M2,则执行S470。

响度调节值O为用于进行误差调节的偏值,它也是基于本申请的方案在手机制作时在芯片中预设的值,它的单位与响度相同,O的取值范围为可以与前述的N相同,可以为20dB~25dB,例如20dB、22.5dB、25dB等,当然其也可以是其他值。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手机100可以只通过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的响度M2确定用户是否佩戴蓝牙耳机200。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40可以是:手机100获取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的响度M2。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50也可以是:手机100判断响度M2是否大于预设的响度阈值P,若M2≤P,则执行S460,若M2>P,则执行S470。

需要说明的是,若M2≤P,则可以认为用户U1并未携带蓝牙耳机200或者蓝牙耳机200距离用户U1较远,则手机100执行S460。若M2>P,则可以认为用户U1佩戴了蓝牙耳机200,蓝牙耳机200收音正常,则手机100执行S470。

需要说明的是,P的取值范围为20dB~25dB,例如20dB、22.5dB、25dB等,当然其也可以是其他值。

该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手机100只需要获取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的响度M2,并根据该响度M2即可以方便地自动确定选用的通话声音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通话声音通道的自动选择与自动切换等,以保证通话质量,另外,可以使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以及无感,提升了用户通话的体验感。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50也可以是:手机100判断响度M1是否大于响度M2和预设的响度调节值N的和,以及M2是否小于预设的响度阈值P,若M1>M2 N,且M2<P,则认为用户U1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且认为用户U1并未携带蓝牙耳机200或者蓝牙耳机200距离用户U1较远,则手机100执行S460。否则,则可以认为用户U1未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且用户U1佩戴了蓝牙耳机200,蓝牙耳机200收音正常,则手机100执行S470。由此,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用户是否手持电话进行通话,以及用户是否佩戴了蓝牙耳机。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现方式中,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50也可以是:手机100判断响度M1和预设的响度调节值O的和是否小于等于响度M2,以及M2是否大于预设的响度阈值P,若M1 O≤M2,且M2>P,则可以认为用户U1未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且用户U1佩戴了蓝牙耳机200,蓝牙耳机200收音正常,则手机100执行S470。否则,则可以认为用户U1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且认为用户U1并未携带蓝牙耳机200或者蓝牙耳机200距离用户U1较远,则手机100执行S460。进一步地,由此,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用户是否手持电话进行通话,以及用户是否佩戴了蓝牙耳机。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现方式中,手机100还可以只获取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的响度M1,以及根据响度M1确定用户是否手持手机100靠近耳朵进行手持电话模式通话。

示例性的,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40也可以是:手机100获取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的响度M1,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50也可以是:手机100判断响度M1是否大于预设的响度阈值Q,以确定用户U1是否手持手机100靠近耳朵进行通话,若M1≤Q,则认为用户U1未手持手机100靠近耳朵进行通话,则手机100执行S470,手机100通过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170B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若M1>Q,则认为用户U1手持手机100靠近耳朵进行通话,则手机100执行S460,手机100使用自己的麦克风170C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自己的受话器170B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响度阈值Q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0dB~25dB,例如20dB、22.5dB、25dB等,当然其也可以是其他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用户在手持手机100靠近耳朵进行通话时,手机100的麦克风相比于蓝牙耳机更靠近用户的嘴巴,因此手机100的麦克风的响度通常大于蓝牙耳机的麦克风的响度,因此,响度阈值Q可以大于等于响度阈值P。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前述通话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可以不需要蓝牙耳机200具备接近传感器,以支持蓝牙耳机200的佩戴情况的上报功能,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蓝牙耳机200的制造成本,以及其适用范围更广,可以适用于更多的蓝牙耳机。

本申请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手机100可以通过手机100的接近传感器信息确定用户是否手持手机100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进行通话。

请参见图6,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S410,手机100接收到来电呼叫。

S420,手机100检测到用户U1的接听来电的操作,建立通话。

S430,手机100确定是否已与蓝牙耳机200连接,若是,则执行S441,若否,则执行S4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S410之前还可以包括:手机100确定已与蓝牙耳机建立连接,则在S420之后,手机100可以直接执行S441,而不需要执行S430以确定是否已与蓝牙耳机200连接。

S441,手机100获取手机的接近传感器信息。

S451,手机100根据手机的接近传感器信息确定信息确认用户是否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若是,则执行S460,若否,则执行S470。

S460,手机100使用自己的麦克风170C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自己的受话器170B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S470,手机100通过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220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S480,手机100输出提示用户U1当前通话模式的信息。

图6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手机100只需要获取手机的接近传感器信息,并根据该接近传感器信息即可以方便地自动确定选用的通话声音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通话声音通道的自动选择与自动切换等,以保证通话质量,并且可以使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以及无感,提升了用户通话的体验感。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手机100也可以通过蓝牙耳机200的接近传感器信息确定用户是否佩戴了蓝牙耳机200。

示例性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图6中的S441还可以是:手机获取蓝牙耳机200的接近传感器信息。图6中的S451还可以是手机100根据手机的接近传感器信息确定信息确认用户U1是否佩戴耳机;若否,则执行S460,若是,则执行S470。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手机100也可以同时获取手机的接近传感器信息和蓝牙耳机200的接近传感器信息,以确定用户U1是否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以及用户是否佩戴蓝牙耳机等。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为提高手机100确定用户是否以手持通话模式通话,以及用户是否佩戴蓝牙耳机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实施方式。

示例性的,对于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步骤S44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手机100获取手机的接近传感器信息,S450可以是若M1>M2 N,且手机为在耳状态,则执行S460。

示例性的,对于图6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S44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手机100获取响度,S451可以是若M2≤P,且手机为手持通话模式,则执行S460,否则执行S470。

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手机100向其他手机拨打电话的场景。

在手机100向其他手机拨打电话的场景下,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10可以为图7所示的S411,手机100检测到用户U1进行通话呼叫的操作。图4A所示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中的S420可以为图7所示的S421,手机100在手机300接受来电后,与手机300建立通话。

即手机100作为通话发起方与手机300建立通话。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步骤S430至480与图4A所示的步骤S430至48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手机100向其他手机拨打电话的场景下,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的实现方式中,对与前述手机100接收来电呼叫的场景下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手机100可以在进行通话时,若手机100与蓝牙耳机200已建立连接,则手机100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用户U1的声音大小,确定用户是否佩戴了蓝牙耳机200,若用户未佩戴蓝牙耳机,则由手机100通过自己的麦克风170C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自己的受话器170B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以进行通话,若用户佩戴了蓝牙耳机200,则手机100切换为通过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220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以进行通话。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通话声音通道管理方法,通过手机100的麦克风的响度和/或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的响度确定通话声音通道,相比于手机100根据蓝牙耳机200上报的用户U1对蓝牙耳机200的佩戴情况,进行通话声音通道管理的方式,克服了由于蓝牙耳机200的传感器灵敏度不够,存在上报不及时、不准确,以及蓝牙耳机200与手机100之间的沟通识别准确率低等引起的管理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中的蓝牙耳机200还可以是车载蓝牙装置,即本申请提供的声音通道管理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手机100与手机300进行通话时,手机100与车载蓝牙装置进行交互的场景中,确定通话声音通道,且若使用车载蓝牙装置的通话声音通道,即为通过车载蓝牙装置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车载蓝牙装置的扬声器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示例性的,手机100与车载蓝牙建立连接,在手机100接收到来电呼叫时,手机100获取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的响度M1,以及获取车载蓝牙装置的麦克风230的响度M3。手机100根据M2和M3确定声音通道。

本申请中的蓝牙耳机200还可以是蓝牙音箱,例如手机100与蓝牙音箱连接,手机100与蓝牙音箱进行交互的场景中,确定通话声音通道。且若使用蓝牙音箱的通话声音通道,即为通过蓝牙音箱的麦克风采集本端用户U1的声音,以及蓝牙音箱的扬声器输出对端用户U2的声音。

本申请提供的通话声音通道管理方法,可以避免在连接到蓝牙音箱,或者车载蓝牙装置进行通话场景下,用户想要使用受话器接听,需要手动操作的麻烦,而且可以增加用户通话隐私性,提高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中,手机100通过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的响度和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的响度确定通话声音通道,也可以是通过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采集用户U1的声音,使用蓝牙耳机200的受话器220或扬声器210进行用户U2的声音的传输,例如,可以是若用户U1佩戴了蓝牙耳机200,则使用蓝牙耳机100的受话器220进行用户U2的声音的传输,以及通过手机100的麦克风170C采集用户U1的声音。或者也可以是通过蓝牙耳机200的麦克风230采集用户U1的声音,使用手机100的受话器170B/扬声器170A进行用户U2的声音的传输,其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方式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