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麦克风和电子设备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0: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麦克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麦克风和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app蓬勃发展,直播、k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参与的娱乐活动。麦克风(microphone)是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换能器,在进行直播或录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质和音效,许多用户会在电子设备上外接麦克风,并且为了避免啸叫、回音等情况的出现,以及在唱歌时实时返听需求,通常还需要在麦克风上连接耳机。
3.现有的麦克风连接在电子设备上,接收电子设备传输的音频,同时还设置有耳机监听接口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连接有线耳机后,用户在唱歌时可以通过耳机返听,实时听到自己的声音,从而能够更好的调整音准、气息等问题。有线耳机的返听效果虽然好,但是耳机的线材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用户在唱歌或直播时无法自由的做出动作,限制了用户和电子设备的距离,限制了用户的活动范围,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麦克风和电子设备组件,在使用该麦克风进行直播或k歌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线材的束缚,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包括麦克风本体、连接插头和控制电路板,所述麦克风本体和所述连接插头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麦克风连接在电子设备上时,所述连接插头插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内,所述麦克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麦克风,使用时将麦克风的连接插头插进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内,电子设备通过连接插头向控制电路板供电,使麦克风可以正常使用,同时,麦克风可以通过连接插头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音频信息。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麦克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向无线音频接收设备无线传输音频信息。
7.麦克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例如无线耳机连接,用户在k歌或者直播的过程中,通过无线耳机实时听到返听音频,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唱歌时的音准、气息等,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没有了有线耳机线材的限制,用户在使用麦克风的过程中更加灵活、方便,无需担心直播或唱歌时动作过大造成耳机脱落,也不受到距离的限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8.在本技术中,麦克风通过连接插头直接连接在电子设备上,无需额外的音频线连接,在使用时不需要握持麦克风,无需考虑麦克风的固定问题,使用时更加方便、省心。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混音芯片,
所述混音芯片接收所述麦克风本体采集的音频信息和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连接插头传输的音频信息并进行处理。
10.通过混音芯片,麦克可以对采集到的音频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不同的混响模式、音效模式,用户在k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响模式、音效模式以获得更好的演唱体验;在录制歌曲时,混音芯片对音频信息进行了处理,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免去了录制完成后再进行后期处理的繁琐步骤,使本技术提供的麦克风功能更加全面、强大。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麦克风包括前外壳和后外壳,所述前外壳和所述后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固定所述控制电路板,且所述前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插头穿过的插头通孔。
12.前外壳和后外壳保护并支撑了控制电路板,并且前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连接插头穿过的通孔,使连接插头凸出于前外壳外壁,与前外壳垂直,以便和电子设备连接。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麦克风本体位于所述麦克风的顶部,当所述连接插头插接在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内时,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麦克风呈“l”形,所述麦克风本体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前侧。
14.用户在直播或唱歌时通常会看电子设备的屏幕上显示的歌词或者视频画面,面向电子设备,麦克风本体位于麦克风的顶部保证了麦克风与电子设备连接后麦克风本体在电子设备的前侧,即拾音部分直接朝向用户的发声处,收音的效果更好,并且无论用户是在录制歌曲还是在直播,都不影响用户观看屏幕上显示的歌词或者视频画面,从而不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麦克风还包括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按键单元包括多个按键,多个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麦克风的底壳上,所述按键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麦克风的混响模式、音效模式和音量大小。
16.通过设置按键单元,用户可以通过按键来调整麦克风的混响模式、音效模式、音量大小等,满足了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按键单元设置在底壳上,不会影响麦克风整体外形的美观度。
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距所述麦克风的距离调整所述麦克风的增益。
18.通过在麦克风内设置距离传感器,即便用户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最终输出的声音的音量大小是稳定且清晰的,不会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在录制歌曲返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音量突然增大刺耳的情况,用户也不需要频繁的通过按键来调节音量;录制结束后,整个音频的音量也是整体稳定的,无需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更加智能,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19.可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通过2.4ghz频段、5ghz频段、5.2ghz频段或5.8ghz频段使所述麦克风与所述无线音频接收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20.通过上述的几个频段无线传输音频,相对于蓝牙连接方式来说,具有更短的时延,即使在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也能满足用户在k歌时的低时延需求,不会出现伴奏音乐与歌词字幕显示不同步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1.可选地,所述连接插头为c型usb公插头、闪电公插头或微型usb公插头中的一种。
22.不同类型的连接插头使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3.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所述无线音频接收设备为无线耳机或音箱。
24.用户想要录制歌曲时,使本技术提供的麦克风与无线耳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无线耳机接收麦克风发送的返听音频,用户可以调整自己的音准、气息等问题,达到更好的录制效果;用户想要k歌时,使本技术提供的麦克风与音箱建立无线通信连接,音频信息通过音箱这样的扩音设备播出,不用去ktv也可以享受到k歌的乐趣。
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包括:电子设备以及第一方面提供的麦克风,其中,所述麦克风的连接插头插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内。
26.用户在通过该电子设备组件进行直播或k歌时,无需连接有线耳机,通过无线音频接收设备同样可以实现低延时的返听,提升了用户了使用体验。
27.由于电子设备组件包括前述第一方面麦克风,因此也具有前述麦克风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的爆炸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的安装示意图,其中(a)图、(b)图分别为安装前的正面视图和背面视图,(c)图为安装后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一种使用场景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另一使用场景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又一使用场景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的功能结构性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100、麦克风;110、麦克风本体;111、网罩;120、控制电路板;130、连接插头;140、按键单元;150、外壳;151、左外壳;152、右外壳;153、前外壳;1531、插头通孔;154、后外壳;1541、凹槽;155、底壳;160、海绵套;
36.200、电子设备;210、电子设备组件;300、无线音频接收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麦克风100,该麦克风100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无线连接,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线材的束缚,使用更加方便。
4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100包括麦克风本体110、连接插头130和控制电路板120,麦克风本体110和连接插头130与控制电路板120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20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121;麦克风100与电子设备200连接时,连接插头130插接在电子设备200的通信接口内,麦克风10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1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43.可选地,上述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可以是无线耳机、音箱等设备。
4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麦克风100,使用时将麦克风100的连接插头130插进电子设备200的通信接口内,电子设备200通过连接插头130向控制电路板120供电,使麦克风100可以正常使用,同时,麦克风100可以通过连接插头130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音频信息。控制电路板120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121,麦克风10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1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向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无线传输音频信息。
45.麦克风100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1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例如无线耳机连接,用户在k歌或者直播的过程中,通过无线耳机实时听到返听音频,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唱歌时的音准、气息等,获得更好的演唱效果。没有了有线耳机线材的限制,用户在使用麦克风100的过程中更加灵活、方便,无需担心直播或唱歌时动作过大造成耳机脱落,也不受到距离的限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麦克风100通过连接插头130直接连接在电子设备200上,无需额外的音频线连接,在使用时不需要握持麦克风100,无需考虑麦克风100的固定问题,使用时更加方便、省心。
47.可选地,无线通信模块121通过2.4ghz频段、5ghz频段、5.2ghz频段或5.8ghz频段使麦克风100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48.2.4g无线传输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较远并且时延短的特点;5.8ghz频段内的设备目前比较少,带宽资源比较丰富,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干扰更少。
49.如果利用蓝牙技术使麦克风100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连接,蓝牙传输音频的时延在200ms

600ms范围内,而在k歌时,对音频的传输时延需要在50ms以内,否则用户听到的伴奏音乐与歌词字幕显示不同步,可能会出现抢拍、落拍,人声与伴奏不同步的情况,严重影响唱歌的体验和录制效果。而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在上述的几个频段中无线传输音频,具有更短的时延,即使在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也能满足用户在k歌时的低时延需求,不会出现伴奏音乐与歌词字幕显示不同步的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0.应理解,上述的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具有相应的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麦克风100无线传输的音频信息。
51.可选地,如图6所示,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100的功能结构性示意图,麦克风100的控制电路板120上还设置有混音芯片,该混音芯片接收麦克风本体采集的声音信号和电子设备通过连接插头130传输的音频数据并进行处理。示例性地,用户使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100插接在手机上k歌,混音芯片接收麦克风本体110采集到的用户的声音信号以及手机通过连接插头130传输的伴奏音乐并将两种音频信息进行处理。混音芯片的输出端分别与音频编码器的输入端和连接插头130连接,处理后的音频信息一路通过连接插头130传回给手机,一路经过音频编码器编码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1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
52.进一步地,混音芯片对用户的声音信号和伴奏音乐进行处理时,可以调节不同的混响,例如ktv模式、剧院模式、录音棚模式和原声模式等;还可以调节音效,例如清亮模式、浑厚模式和原声模式等,具体地,调节音效时,主要对麦克风本体110采集的音频信号的高频、中频、低频三段频率的电信号分别进行调节。
53.通过混音芯片,麦克风100可以对采集到的音频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不同的混响模式、音效模式,用户在k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响模式、音效模式以获得更好的演唱体验;在录制歌曲时,混音芯片对音频信息进行了处理,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免去了录制完成后再进行后期处理的繁琐步骤,使本技术提供的麦克风100功能更加全面、强大。
54.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板120上还设置有数位音源解码器,数位音源解码器的输入端与连接插头130的输出端连接,数位音源解码器的输出端与混音芯片的输入端连接。电子设备200的音频信息在通过连接插头130传输到混音芯片之前,还需要经过数位音源解码器。例如,用户在录制歌曲时,伴奏音乐通过连接插头130传送至数位音源解码器,数位音源解码器对其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伴奏音乐传输给混音芯片,由混音芯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55.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板120上还设置有音频编码器,音频编码器的输入端与混音芯片的输出端连接,音频编码器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121的输入端连接。混音芯片将来自数位音源解码器的音频信息和来自麦克风本体110的音频信息处理好后传输至音频编码器,音频编码器对其进行编码后传输至无线通信模块121。示例性地,音频编码器将混音芯片输出的音频信息编码成sbc格式、acc格式、aptx格式或lc3格式等,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1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
56.具体地,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模块121包括无线发射接收组件和天线单元,无线发射接收组件接收来自音频编码器编码后的音频信息再通过天线单元将编码后的音频信息发送给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
57.如图1所示,麦克风本体110的外侧设置有网罩111。麦克风本体110被固定封装在左外壳151和右外壳152之内,左外壳151和右外壳152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网罩111固定在左外壳151和右外壳152组成的筒状外壳的顶部。
58.在麦克风本体110外侧设置网罩111既可以保护麦克风本体110,也可以对空间的杂波进行屏蔽,防干扰、防噪声,使麦克风本体110采集的声音音频信号更加纯净。胶粘的连接方式气密性很好,使得麦克风本体110拾音稳定,不会出现噪音。麦克风本体110和网罩
111被固定在麦克风100的顶部,拾音范围更广并且有更好的拾音效果。
59.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100还包括海绵套160,该海绵套160呈圆柱状,与左外壳151和右外壳152组成的筒状外壳形状匹配,从筒状外壳的顶部向下套设在筒状外壳的外侧,包裹住左外筒151和右外筒152的侧壁。
60.在外壳外侧增加海绵套160,一方面可以保护麦克风100,如果麦克风100不慎掉落或被磕碰,海绵套160的柔软具有很好的缓冲的作用,可以保护内部结构保持稳定;一方面可以使麦克风100有更好的收音效果,海绵套160可以过滤唱歌时的换气声、喷麦声,具有良好的降噪作用,并且可以防止飞沫喷溅到麦克风100内部,保护麦克风本体110。
61.如图1所示,麦克风100还包括前外壳153和后外壳154,前外壳153和后外壳154固定连接于左外壳151和右外壳152的底部。前外壳153和后外壳154内壁上有用于固定控制电路板120的凹槽1541,前外壳153的侧壁上设置有插头通孔1531,当控制电路板120被固定在前外壳153和后外壳154内时,连接插头130穿过插头通孔1531并凸出与前外壳153的外壁,与前外壳153垂直,以便和电子设备200连接。
62.麦克风100还包括底壳155,底壳155固定连接在前外壳153和后外壳154的底部。左外壳151、右外壳152、前外壳153、后外壳154和底壳155组成麦克风100的外壳150,保护和支撑内部的结构。
6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麦克风100的外壳150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左外壳151和右外壳152,前外壳153和后外壳154以及底壳155,每一个组成部分固定不同的内部组件,装配时更加方便。
64.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100的安装示意图,其中,(a)图和(b)图是安装前的正面视图和背面视图,麦克风100的连接插头130与麦克风100垂直,连接插头130插接进电子设备200的通信接口内后,如图(c)所示,安装完成,此时电子设备200和麦克风100整体呈“l”形,麦克风本体110位于麦克风100的顶部,则麦克风本体110位于电子设备200的前侧,即朝向用户的一侧。
65.用户在直播或唱歌时通常会看电子设备200的屏幕上显示的歌词或者视频画面,麦克风本体110位于麦克风100的顶部保证了麦克风100连接在电子设备200上时麦克风本体110位于电子设备200的前侧,即拾音部分直接朝向用户的发声处,收音的效果更好,并且无论用户是在录制歌曲还是在直播,都不影响用户观看屏幕上显示的歌词或者视频画面,从而不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
6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100还包括按键单元140,按键单元140与控制电路板120电连接,设置在麦克风100的底部。按键单元140包括多个按键,多个按键设置在底壳155上。示例性地,按键单元140包括3个按键,分别为第一按键、第二按键和第三按键。
67.示例性地,其中,第一按键为模式选择按键,长按第一按键两秒可以进入配对模式,实现麦克风100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例如无线耳机的配对,配对成功后,麦克风100与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可以无线传输音频信息。
68.配对成功后,用户短按第一按键1次切换模式到混响调节模式,然后通过短按第二按键或第三按键来选择不同的混响模式,例如ktv模式、剧场模式、录音棚模式和原声模式等,第二按键为选择上一个,第三按键为选择下一个,同时,还会在用户连接的无线音频接
收设备300里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让用户知道当前是什么模式。
69.配对成功后,用户连续短按第一按键2次可以切换模式到音效调节模式,进而用户可以通过第二按键或第三按键选择不同的音效模式,例如清亮模式、浑厚模式和原声模式等,同时,还会在用户连接的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里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让用户知道当前是什么模式。
70.配对成功后,用户连续短按第一按键3次可以切换模式到音量调节模式,第二按键为音量增大键,第三按键为音量减小键,用户可以根据每次不同的使用情况具体调节合适的音量大小。
71.通过设置按键单元140,用户可以通过按键来调整麦克风100的混响模式、音效模式、音量大小等,满足了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并且按键单元140设置在底壳155上,不影响麦克风100的外形美观度。
72.进一步地,麦克风100上还设置有指示灯,该指示灯可以为三基色led灯,通过三基色(rgb)和它们的组合可以发出7种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指示麦克风100不同的状态。例如,在处于配对模式时,该指示灯交替闪烁红、蓝光;切换到混响调节模式时,该指示灯显示绿色;切换到音效调节模式时,该指示灯显示白色。
73.通过指示灯的颜色,用户可以获知目前麦克风100处于哪种状态,方便用户使用时切换不同的状态。
74.具体地,如图6所示,按键单元140和led灯均与控制电路板120上的主控芯片连接,用户按动按键后,主控芯片控制混音芯片处于不同的混响模式和音效模式,同时控制led灯显示对应状态的颜色。
7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100还包括距离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120电连接,用于根据用户距麦克风100的距离自动调整麦克风的增益。
76.具体地,该距离传感器可以测得发声源和麦克风100之间的距离,进而根据此距离调整麦克风100的增益,即麦克风100的拾音灵敏度,使麦克风100的增益为最适合当前距离的大小。如果用户距麦克风100较近,则降低拾音灵敏度;如果用户距麦克风100较远,则提高拾音灵敏度。如此,麦克风100的拾音灵敏度随着发声源距麦克风的距离发生改变,使得最终输出的音量是稳定的。
77.通过在麦克风100内设置距离传感器,即便用户与麦克风100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最终输出的声音的音量大小是稳定且清晰的,不会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情况。在录制歌曲返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音量突然增大刺耳的情况,用户也不需要频繁的通过按键来调节音量;录制结束后,整个音频的音量也是整体稳定的,无需再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更加智能,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78.可选地,连接插头130为c型usb(type

c)公插头、微型usb(micro

usb)公插头或者闪电(lightning)公插头中的一种。
79.不同类型的连接插头130使得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100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子设备200,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80.可选地,电子设备200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本技术对电子设备200的类型不做限制。在附图中,电子设备200以手机的形式示出。
81.可选地,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可以是无线耳机或音箱。
82.用户想要录制歌曲时,使本技术提供的麦克风与无线耳机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无线耳机接收麦克风发送的返听音频,用户可以实时调整自己的音准、气息等问题,达到更好的录制效果;用户想要k歌时,使本技术提供的麦克风与音箱建立无线通信连接,音频信息通过音箱这样的扩音设备播出,不用去ktv也可以享受到k歌的乐趣。
8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210,如图2的(c)图所示,包括电子设备200和麦克风100,其中,麦克风100的连接插头130插接在电子设备200的通信接口内。
8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210可以用于k歌、直播等娱乐活动,收音效果好,并且和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之间无线连接,使用时没有线材的限制,更加方便。
85.图3

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210的几种使用场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为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a)图中,麦克风100与tws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中的一者无线通信连接。例如,麦克风100与左耳机无线通信连接,即与左耳机直接连接,左耳机作为主耳机,左耳机则作为从耳机,接收左耳机转发的音频信息。(b)图中,麦克风100分别与tws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无线通信连接,它们都能直接和麦克风100进行通信,无需转发。
86.如图4中的(a)图所示,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也可以是头戴式无线耳机,与无线耳机无线连接用户可以实时听到返听音频,可以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歌声;如图4中的(b)图所示,无线音频接收设备300还可以是音箱,通过音箱进行扩音可以模拟ktv的唱歌体验。
87.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组件210被固定在支架上,用户在进行唱歌或者直播活动。用户佩戴的无线耳机与麦克风100无线通信连接,没有线材的限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88.由于电子设备配件210包括了前述的麦克风100,因此也具备麦克风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8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