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送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10-27 13:01: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电风扇、空调器等具有空气调节功能的空气调节设备,均是通过风机驱动气流流动,实现送风。然而,风机在运转过程中,通常会由于机械振动和气动湍流而产生较大噪音,并且风扇转子的机械旋转运动将磨损轴承,这将引起更多的振动和更大的噪音。
3.相关技术中为了降低风机运转产生的噪音,出现了无风叶风扇,虽然噪音有所降低,然而无风叶风扇也是引用风机产生原始气流,依然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利用合成射流的速度快,风压大的特点,产生原始气流,并且合成射流器组喷射出的气流通过空气倍增器的出风风道高速喷出,实现空气倍增,达到风量要求,可以实现无风机送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高的问题,实现低噪音送风;并且,无转动件、无摩擦损耗,可靠性提高。
5.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送风装置的空气调节设备。
6.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送风单元,所述送风单元包括:送风框,所述送风框具有容纳腔以及空气入口;合成射流器组,所述合成射流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合成射流器且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合成射流器组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之间限定出与所述空气入口连通的空气通道;空气倍增器,所述空气倍增器设于所述送风框且具有呈狭缝状的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位于所述空气通道的下游侧且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所述合成射流器的喷射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且适于向所述出风风道喷射气流。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通过设置的合成射流器组代替传统的风机,利用合成射流器组的合成射流的速度快,风压大的特点,产生原始气流,实现对气流的驱动,从而实现送风,并且通过设置的空气倍增器,合成射流器组喷射出的气流通过空气倍增器的出风风道高速喷出,利用伯努利效应,实现空气倍增,用合成射流产生的原始气流带动大量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风量的要求,可以实现无风机送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高的问题,实现低噪音送风;并且,无转动件、无摩擦损耗,可靠性提高。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出口与所述出风风道的进气口共用一个口。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射口与所述出风风道的进气口相对;或者,所述喷射口位于所述出风风道的进气口内且所述合成射流器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至少部分间隔开。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喷射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出风风道的中心轴线重合。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合成射流器具有呈扁平状的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具有所述喷射口,所述喷射口呈沿所述送风框的周向延伸的狭长型。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合成射流器包括射流器壳和压电元件,所述射流器壳内限定出压缩腔,所述射流器壳的至少部分为振动膜片,所述压电元件设于所述振动膜片且位于所述压缩腔外。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倍增器具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流动面,所述流动面包括第一流动面、导流面和第二流动面,所述第一流动面构成所述出风风道的部分壁面,所述第二流动面连接在所述第一流动面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外侧,所述导流面连接在所述第一流动面和所述第二流动面之间,所述流动面的供空气流动的一侧为流动侧,所述导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流动侧弯曲凸出的曲面。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倍增器与所述送风框一体成型。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风道和所述容纳腔均沿所述送风框的周向延伸,多个合成射流器沿所述送风框的周向排布。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合成射流器组为多组且沿所述送风框的周向排布,所述空气倍增器的数量与所述合成射流器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框呈环形,所述送风框的内周侧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轴向两端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出风风道的出气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且适于向所述气流通道出风。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送风框包括:呈环形的外框;呈环形的内框,所述内框设在所述外框的内周侧且与所述外框相连,所述空气倍增器设在外框的内周侧且所述空气倍增器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内框和所述外框之间,所述空气倍增器与所述外框以及所述内框共同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在由所述气流入口至所述气流出口的方向上,所述出风风道朝向邻近所述气流通道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送风单元为多个,多个所述送风单元呈行排布或呈列排布或呈多行多列排布或无规则排布。
2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送风装置。
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送风装置,在达到风量要求的同时,可以实现无风机送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高的问题,实现低噪音送风;并且,无转动件、无摩擦损耗,可靠性提高。
23.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4.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送风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的送风单元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8.图4是图1中的送风单元的主视图;
29.图5是图1中的送风单元的剖视图;
30.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31.图7是图1中的送风单元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32.图8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33.图9是图1中的送风单元的送风框和空气倍增器的剖视图;
34.图10是图1中的送风单元的合成射流器的立体示意图;
35.图11是图10中的合成射流器的剖视图;
36.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机的示意图。
37.图13是图12中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38.图14是沿图13中的e-e线的剖视图;
39.图15是沿图13中的f-f线的剖视图;
40.图1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的室内机的示意图。
41.图17是图16中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42.图18是沿图17中的g-g线的剖视图;
43.图19是沿图17中的h-h线的剖视图;
44.图20是图16中的室内机的送风装置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
46.100、室内机;
47.10、机壳;11、后壳;12、面框;13、进风口;14、出风口;15、通风格栅;
48.20、送风装置;30、送风单元;
49.40、送风框;41、外框;42、内框;43、气流通道;431、第一气流通道;432、气流入口;433、第二气流通道;434、气流出口;44、容纳腔;45、空气通道;451、空气入口;452、空气出口;46、第一连接杆;47、第二连接杆;48、连接肋板;
50.50、合成射流器组;5、合成射流器;51、射流器壳;52、振动膜片;53、压电元件;54、压缩腔;55、喷射口;
51.60、空气倍增器;62、出风风道;621、进气口;622、出气口;63、流动面;631、第一流动面;632、第二流动面;633、导流面;641、第一构件;642、第二构件;65、中空腔;66、流动侧;
52.71、换热器;72、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20。
55.参照图2-图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送风装置20,包括送风单元30,送风
单元30可以实现送风,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
56.其中,送风单元30可以为一个,送风单元30也可以为多个。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送风单元30按照设定方式进行排布,从而可以使得送风装置20按照设定区域和设定范围进行送风,并且相对于一个送风单元30,可以增大送风装置20的送风量,满足大风量要求,提高对室内空气的调节效率。
5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58.可选地,在送风装置20包括多个送风单元30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同步控制,在送风装置20开启时,送风装置20的所有送风单元30同时开启,从而可以实现大风量;在送风装置20关闭时,送风装置20的所有送风单元30同时关闭。
59.可选地,在送风装置20包括多个送风单元30时,每个送风单元30可以是独立控制的,可以根据送风范围和风量的大小需求,开启不同数量的送风单元30。例如,在送风范围要求较小或者风量要求不高时,可以开启一个或其他较少数量的送风单元30;在送风单位要求较大或者风量要求较高时,可以开启数量较多或全部的送风单元30。通过将每个送风单元30独立控制,可以实现送风装置20的送风模式的多样化,满足用户的更多送风需求。
60.可选地,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呈列排布。例如,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沿上下方向排布,在多个送风单元30同时开启时,可以实现在上下方向上的大范围送风。在每个送风单元30可以独立控制时,可以实现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多个区域选择送风,例如可以控制位于上侧的送风单元30送风,可以实现送风装置20在较高位置区域送风,也可以控制位于下侧的送风单元30送风,可以实现送风装置20在较低位置区域送风。在送风装置20用于空调器时,在空调器处在制冷模式时,利用冷气容易下沉的特点,可以控制位于上侧的送风单元30送风,有利于室内整体温度的均匀化;在空调器处在制热模式时,利用热气容易上升的特点,可以控制位于下侧的送风单元30送风,有利于室内整体温度的均匀化。可选地,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呈行排布或呈列排布或呈多行多列排布。
61.可选地,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呈行排布。例如,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沿左右方向排布,在多个送风单元30同时开启时,可以实现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范围送风,可以实现大角度送风。在每个送风单元30可以独立控制时,可以实现在左右方向上进行多个区域选择送风,例如可以控制位于左侧的送风单元30送风,可以实现送风装置20左区域送风,也可以控制位于右侧的送风单元30送风,可以实现送风装置20右区域送风。在用户处在送风装置20的不同角度位置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开启相应区域的送风单元30送风;在送风装置20所在室内有多个用户时,可以使得左右区域的送风单元30均送风,使得位于送风装置20不同角度位置的用户均可以感受到风感。
62.可选地,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呈多行多列排布。例如,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呈多行多列排布。在所有的送风单元30均开启时,可以实现更大区域的送风,进一步地提高送风量和送风范围。并且,在每个送风单元30均是独立控制时,可以使得送风装置20的送风区域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例如可以实现上部区域送风、下部区域送风、左部区域送风、右部区域送风、左上部区域送风、左下部区域送风、右上部区域送风、右下部区域送风等,满足用户的更多送风要求。
63.可选地,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中的至少部分沿前后方向错开设置,这样在至少部分送风单元30沿前后设置时,使得沿前后设置的送风单元30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可以避免位于前方的送风单元30遮挡位于其后方的送风单元30,使得每个送风单元30均可以顺畅地朝向前送风。
64.可选地,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也可以无规则排布。
65.可选地,在送风单元30为多个时,多个送风单元30中相邻的两个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由此方便送风单元30的维护和更换。当然,送风装置20也可以包括安装支架,多个送风单元30可以安装在安装支架上,送风单元30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支架,由此方便送风单元30的维护和更换。
66.其中,送风单元30可以包括:送风框40和合成射流器组50,送风框40具有容纳腔44以及空气入口451,空气入口451与容纳腔44连通。合成射流器组50设于容纳腔44,合成射流器组50与容纳腔44的内壁之间限定出空气通道45,该空气通道45与空气入口451连通,空气通道45具有空气出口452。合成射流器组50用于产生原始气流,在合成射流器组50喷射气流时,可以在合成射流器组50的喷射口55的附近形成负压,从而带动外部空气从空气入口451进入空气通道45内,并从空气出口452流出。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替代传统的风机,实现对气流的驱动,产生原始气流,从而实现送风
67.其中,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至少一个合成射流器5,例如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包括多个合成射流器5。在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多个合成射流器5时,合成射流器组50的多个合成射流器5可以沿容纳腔44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例如容纳腔44可以沿送风框40的周向延伸,合成射流器组50的多个合成射流器5可以沿送风框40的周向依次排布。
68.可选地,在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多个合成射流器5时,合成射流器组50中相邻两个合成射流器5之间相连,从而可以使得合成射流器组50形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合成射流器组50的整体结构紧凑,减小占用空间。例如,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多个合成射流器5、第一连接杆46和第二连接杆47,多个合成射流器5沿容纳腔44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相邻两个合成射流器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46相连,第二连接杆47连接在合成射流器组50的排布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二连接杆47与送风框40相连,以将合成射流器组50整体连接固定在送风框40上。
69.可选地,在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多个合成射流器5时,合成射流器组50中相邻两个合成射流器5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由此对于单个合成射流器5的维护和更换。
70.可选地,在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多个合成射流器5时,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每个合成射流器5也可以是分别单独安装于送风框40,相邻两个合成射流器5之间没有连接关系,例如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每个合成射流器5可以是可拆卸地装于送风框40,由此方便单个合成射流器5的维护和更换。
71.送风装置20还包括空气倍增器60,空气倍增器60设于送风框40,空气倍增器60具有呈狭缝状的出风风道62,出风风道62位于空气通道45的下游侧(所述下游侧是相对于气流的流动方向而言),且出风风道62与空气通道45连通。合成射流器5具有喷射口55,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可以喷射气流。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与出风风道62连通,且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适于向出风风道62喷射气流。
72.在合成射流器5工作时,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可以朝向出风风道62内喷射气
流。在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向出风风道62内喷射气流时,利用伯努利原理,喷射出的气流具有较大的速度,可以在喷射口55附近形成负压,从而驱动外部空气从空气入口451被吸入空气通道45内并流向空气出口452,被吸入空气通道45内的气流经空气出口452以及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流入出风风道62内,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喷出的气流流入出风风道62内,从而使得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喷出的气流以及从空气入口451进入空气通道45内的气流均流入出风风道62内,从合成喷射器的喷射口55喷出的气流以及经空气入口451被吸入至空气通道45内的气流在出风风道62内混合,混合后从出风风道62的出气口622喷出。通过设置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实现对空气的驱动,以产生原始气流,从而实现送风。该合成射流器5的结构运用伯努利原理,扩大了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射流。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代替传统的风机,实现无风机送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高的问题,实现低噪音送风;并且,无转动件、无摩擦损耗,可靠性提高。
73.同时由于空气倍增器60具有呈狭缝状的出风风道62,流入出风风道62内的气流从出风风道62的出气口622喷出时,喷出的气流速度可以进一步地增大。利用伯努利原理,在出风风道62喷出高速气流附近产生较大的负压,从而带动外部的更多气流流动,从而实现空气倍增,增大单个送风单元30的出风量,可以满足风量需求。通过在合成射流器组50的下游侧设置空气倍增器60,合成射流器组50产生的原始气流经过空气倍增器60,可以实现空气倍增,达到风量要求。并且,在风量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压电射流器的数量,从而可以减小送风装置20体积,在送风装置20用于空气调节设备时,可以减小空气调节设备的体积。
74.可选地,合成射流器5可以为压电射流器,利用逆压电作用造成合成射流器5的压缩腔54内空气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气流从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喷出。
75.可选地,在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多个合成射流器5时,合成射流器组50的所有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的朝向可以是相同的,例如合成射流器组50的所有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均可以朝向前方,从而可以实现朝向前方送风。
7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送风装置20,通过设置的合成射流器组50代替传统的风机,利用合成射流器组50的合成射流的速度快,风压大的特点,产生原始气流,实现对气流的驱动,从而实现送风,并且通过设置的空气倍增器60,合成射流器组50喷射出的气流通过空气倍增器60的出风风道62高速喷出,利用伯努利效应,实现空气倍增,用合成射流产生的原始气流带动大量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风量的要求,可以实现无风机送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高的问题,实现低噪音送风;并且,无转动件、无摩擦损耗,可靠性提高。
7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8,空气倍增器60的出风风道62的流通面积可以小于空气通道45的流通面积,在空气从空气入口451进入空气通道45内并通过空气出口452流入出风风道62的过程中,出风风道62形成为缩口结构,这样可以运用文丘里效应,可以进一步地使得空气入口451内吸入更多的气流进入空气通道45内并流入出风风道62,进一步地增多气流量,从而提高单个送风单元30对应的出风风道62所喷出的气流量以及喷出的气流速度,从而可以提高送风单元30的送风量和送风速度。
7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8,空气通道45的空气出口452可以与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共用一个口,即空气通道45的空气出口452构成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或者是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构成空气通道45的空气出口452,由此使得结构简单,并
且方便连通空气通道45和出风风道62,并且可以缩短从空气通道45流向出风风道62的气流的流动路径,减少流动损失,保证出风量和出风速度。
79.可选地,参照图6和图8,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出风风道62的流通面积可以保持不变,空气出口452的流通面积小于空气通道45的流通面积。这样,从空气入口451被吸入至空气通道45内的气流从空气出口452向出风风道62内喷出的过程中,由于空气出口452的流通面积较小,可以提高从空气出口452喷出的气流速度,有利于提高送风单元30的送风速度。
8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8,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可以与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喷射口55喷射的气流直接流向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减少喷射口55喷出的气流流向出风风道62的阻力,并且可以缩短气流从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流向出风风道62的距离,减少流动损失。可选地,喷射口55的中心轴线与出风风道62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伯努利原理,使得带动更多的气流经空气入口451吸入至空气通道45内,进一步地提高空气流动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送风量。
8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8,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位于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内且合成射流器5与出风风道62的内壁至少部分间隔开,这样可以在出风风道62的内壁与合成射流器5的外周壁之间限定出流动间隙。在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朝向出风风道62内喷射气流的过程中,在出风风道62的位于喷射口55的附近,产生负压,从而驱动外部空气经空气入口451进入空气通道45内,流入空气通道45内的气流经空气出口452以及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流入出风风道62内,从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进入的气流先是沿着出风风道62的内壁与合成射流器5的外周壁之间限定出的流动间隙流动,在超过喷射口55的位置后,沿着出风风道62流动。通过将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位于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内,可以使得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喷出的气流直接喷入至出风风道62内,进一步地减少流动路径和流动损失,并且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82.另外,由于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位于出风风道62的进气口621内且合成射流器5与出风风道62的内壁至少部分间隔开,合成射流器5的外周壁与出风风道62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的流动间隙的流通面积进一步地缩小,流经该流动间隙的气流可以更好地利用文丘里效应,引射更大的气流量。可选地,喷射口55的中心轴线与出风风道62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伯努利原理,使得带动更多的气流经空气入口451吸入至空气通道45内,进一步地提高空气流动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送风量。
83.其中,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的流通面积可以小于出风风道62的流通面积,由此既方便将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设置位于出风风道62内,并且将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的流通面积设置的较小,可以使得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喷出的气流的流速更大,从而可以引射更大的气流量。
8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图11,合成射流器5可以具有呈扁平状的压缩腔54,例如合成射流器5整体可以呈扁平状,使得合成射流器5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方便将合成射流器5容纳在送风框40的容纳腔44内。压缩腔54与喷射口55连通,喷射口55呈沿送风框40的周向延伸的狭长型,通过将压缩腔54设置为扁平状且将喷射口55设置为狭长型,可以提高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气流速度,同时使得喷射口55呈沿送风框40的周向延伸的狭长型,可以增大喷射口55在送风框40的周向方向上的喷射范围,有利于提高送风量和送风范围。
8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5-图11,在合成射流器5为压电射流器时,合成射流器5可以包括射流器壳51和压电元件53,射流器壳51的至少部分为振动膜片52,例如可以是射流器壳51的部分为振动膜片52,也可以是整个射流器壳51均为振动膜片52。射流壳体内限定出压缩腔54,该压缩腔54与喷射口55连通,压电元件53设于振动膜片52。在合成射流器5被供电时,压电元件53在施加的电场的作用下,压电元件53发生变形,从而带动振动膜片52变形振动,从而可以使得压缩腔54的容积发生改变,例如压缩腔54被压缩,从而使得压缩腔54内的气流被压缩并从喷射口55喷出。其中,振动膜片52可以为金属箔片,例如振动膜片52可以为铝箔片、铜箔片等金属箔片。
86.可选地,压电元件53可以位于压缩腔54之外,通过将压电元件53设置在压缩腔54之外,方便压电元件53的接线,同时也减少对压缩腔54内的气流影响。
8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8,空气倍增器60具有用于引导气流流动的流动面63,流动面63包括第一流动面631、导流面633和第二流动面632,第一流动面631构成出风风道62的部分壁面,第二流动面632连接在第一流动面631的下游侧且位于出风风道62的外侧,第二流动面632可以构成空气倍增器60的部分外表面,导流面633连接在第一流动面631和第二流动面632之间。流动面63的供空气流动的一侧为流动侧66,导流面633形成为朝向流动侧66弯曲凸出的曲面,导流面633可以形成为弧形面,导流面633可以与第一流动面631光滑连接,导流面633也可以与第二流动面632光滑连接。
88.通过将流动面63设置为包括上述的第一流动面631、第二流动面632以及朝向流动侧66凸出的导流面633,由于流动面63的部分(包括导流面633)朝向流动侧66凸出,利用康达效应,沿着出风风道62流动的气流,在出风风道62内流动时会沿着第一流动面631流动,在气流从出风风道62内流出时或流出出风风道62之前,气流会沿着导流面633流动并在导流面633的导向作用下流向第二流动面632,气流会继续沿着第二流动面632流动;并且,由于伯努利效应,沿着第二流动面632高速流动的气流周围会产生负压,从而会带动其周围的气体流动,从而实现空气倍增,增大送风单元30的出风量,可以满足风量需求。并且,在风量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减少压电射流器的数量,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减小送风装置20体积,在送风装置20用于空气调节设备时,可以进一步地减小空气调节设备的体积。
89.可选地,导流面633的部分可以作为出风风道62的内壁面,导流面633的另一部分位于出风风道62外且可以构成空气倍增器60的部分外表面。第一流动面631与第二流动面632之间可以具有夹角,导流面633的至少部分可以位于第一流动面631与第二流动面632之间的夹角处。
9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9,出风风道62沿送风框40的周向延伸,容纳腔44沿送风框40的周向延伸,出风风道62和容纳腔44在送风框40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可以相同,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多个合成射流器5可以沿送风框40的周向依次排布。通过将容纳腔44设置为沿送风框40的周向延伸且将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多个合成射流器5可以沿送风框40的周向依次排布,可以充分利用送风框40内的空间,布置较多数量的合成射流器5,引射更多的气流量,从而可以增大出风量,且使得送分单元的结构紧凑。
9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9,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为多组,多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沿送风框40的周向排布,空气倍增器60的数量与合成射流器组5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通过将合成射流器组50设置为沿送风框40的周向排布的多组,可以进一步
地增大引射的气流量,进一步地增大出风量,并且由于多组合成射流器组50沿送风框40的周向排布,可以进一步地利用送风框40内的空间,在实现大风量的同时,可以减少所有合成射流器5额外占用的空间,使得送风单元30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整体结构简单。
92.可选地,多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同步控制,例如多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同步开启或关闭;多组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每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独立控制,由此可以控制出风量的大小,使得出风量的大小可调,并且可以调节出风范围。
93.例如,在图1-图9的示例中,合成射流器组50为四组,送风框40上形成有四个容纳腔44,四组合成射流器组50分别容纳于四个容纳腔44内,每个容纳腔44均沿送风框40的周向延伸,四组合成射流器组50沿送风框40的周向依次排布。送风框40可以呈矩形,其中两个容纳腔44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个容纳腔44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两组合成射流器组50分别设于该两个容纳腔44内;另外两个容纳腔44沿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个容纳腔44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两组合成射流器组50分别设于该两个容纳腔44内。每组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多个沿送风框40的周向依次排布的合成射流器5,位于上下排布的两个容纳腔44内的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多个合成射流器5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布,位于左右排布的两个容纳腔44内的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多个合成射流器5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
94.空气倍增器60为四个,四个空气倍增器60沿送风框40的周向排布,四个空气倍增器60与四组合成射流器组50分别一一对应,每个空气倍增器60的出风风道62位于对应的合成射流器组50所在的容纳腔44的空气通道45的下游侧。每个空气倍增器60的出风风道62呈沿送风框40的周向延伸的狭缝状。其中两个空气倍增器60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个空气倍增器60的出风风道62沿左右方向延伸,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空气倍增器60与沿上下排布的两个容纳腔44分别对应;另外两个空气倍增器60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个空气倍增器60的出风风道62沿上下方向延伸,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空气倍增器60与沿左右排布的两个容纳腔44分别对应。
95.由此,在单个送风单元30工作时,可以实现送风单元30沿四周出风,增大出风范围,使得出风较为均匀,且风量较大。
9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9,送风框40可以呈环形,例如送风框40可以呈多边环形(例如四边环形),送风框40也可以呈圆环形。送风框40的内周侧具有气流通道43,该气流通道43的轴向两端具有气流入口432和气流出口434,其中气流入口432与上述的空气入口451位于送风框40的轴向同一侧,出风风道62的出气口622与气流通道43连通且出风风道62通过出气口622适于向气流通道43出风。在合成射流器5向出风风道62内喷射气流时,带动外部空气从空气入口451进入空气通道45内,进入空气通道45内的气流流入出风风道62内,从空气入口451被吸入的空气经空气通道45流入出风风道62内与从合成射流器5的喷射口55喷出的气流在出风风道62内混合,而后从出风风道62的出气口622向气流通道43内喷射高速气流。
97.在出风风道62向气流通道43内喷射高速气流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地利用伯努利原理,从出风风道62向气流通道43内喷射高速气流,可以在气流通道43内邻近出风风道62的出气口622的附近形成负压,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驱动外部空气从气流通道43的气流入口432进入气流通道43内,并朝向气流出口434的方向流动。在从气流入口432进入气流通道43内的气流流向气流出口434的过程中,与从出风风道62内喷出的气流混合后,从气流通道43
的气流出口434流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进风量,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出风量。
98.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9,送风框40可以包括:外框41和内框42,外框41呈环形,内框42也呈环形。内框42设在外框41的内周侧,即外框41套设在内框42的外周侧,外框41与内框42相连以形成一个整,例如外框41和内框42之间通过连接肋板48相连,空气倍增器60设在外框41的内周侧且空气倍增器60的至少部分设在内框42和外框41之间,空气倍增器60与外框41以及内框42之间共同限定出上述容纳腔44。通过将送风框40设置为包括上述的外框41和内框42,方便在送风框40内限定出容纳腔44,且使得送风框40的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其中,内框42的内周侧限定出上述气流通道43;或者,内框42与空气倍增器60共同限定出上述气流通道43,例如内框42可以限定出气流通道43的邻近气流入口432的部分,空气倍增器60的内周侧限定出气流通道43的邻近气流出口434的部分。
99.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9,在由气流入口432至气流出口434的方向上,出风风道62朝向邻近气流通道4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由此,在出风风道62朝向气流通道43内喷出气流时,出风风道62可以朝向邻近气流通道43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喷射气流,从而可以在气流通道43的中心轴线与出风风道62的出气口622之间形成负压区,使得形成负压区的范围较大,从而吸引更多的外部空气从气流入口432进入气流通道43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进风量,进而可以提高出风量。
100.例如,在图1-图9的示例中,送风框40包括上述的外框41和内框42,内框42和空气倍增器60均设在外框41的内周侧,空气倍增器60位于内框42的轴向前侧。空气倍增器60可以包括:第一构件641和第二构件642,第一构件641连接于外框41,第一构件641与外框41之间限定出中空腔65,第二构件642连接于内框42的轴向前端,上述的流动面63形成在第一构件641上。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第二构件642朝向邻近送风框4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构件642与第一构件641之间共同限定出上述的出风风道62,该出风风道62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朝向邻近送风框4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内框42的内周侧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431,空气倍增器60的内周侧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433,第一气流通道431的后侧形成有上述的气流入口432,第二气流通道433的前侧形成有上述的气流出口434,第一气流通道431和第二气流通道433沿送风框40的轴向排布且第二气流通道433位于第一气流通道431的下游侧。第一构件641的构成出风风道62的壁面的部分构成上述的第一流动面631,第一构件641的构成第二气流通道433的壁面的部分构成上述的第二流动面632。
10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气倍增器60可以与送风框40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省去空气倍增器60的安装工序,且使得单个送风单元30的结构简单。
102.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送风装置20。
10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的送风装置20,在达到风量要求的同时,可以实现无风机送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噪音高的问题,实现低噪音送风;并且,无转动件、无摩擦损耗,可靠性提高。
10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气调节设备可以为空调器,此时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包括换热器71,换热器71的底面可以设置接水盘72以接收冷凝水。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包括机壳10,换热器71和接水盘72均设于机壳10内,机壳10上形成有进风口13,送风装置20可以
设置在换热器71的前侧,送风装置20可以设置在机壳10内,在送风装置20设置在机壳10内时,机壳10上可以形成有出风口14;送风装置20也可以不设置在机壳10内,送风装置20的送风框40可以与机壳10的前端相连,换热器71可以邻近进风口13设置且位于送风装置20的后侧。在空气调节设备工作时,从进风口13进入机壳10内气流可以与换热器71换热后,再经过送风装置20加速加压后送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105.可选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器时,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例如空调器可以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100包括上述的机壳10、送风装置20、换热器71和接水盘72。
106.下面参照图12-图20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
107.实施例一,
108.参照图12-图15,在本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为分体壁挂式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送风装置20、换热器71、接水盘72和通风格栅15。至少机壳10的顶部形成有进风口13,换热器71设于机壳10内,接水盘72设于机壳10内且位于换热器71的底面,机壳10的前侧敞开,送风装置20设在换热器71的前侧且位于机壳10的前侧,送风装置20的送风框40与机壳10相连。
109.送风装置20包括一个送风单元30,送风单元30包括送风框40、合成射流器组50和空气倍增器60。送风框40呈矩形状的环形,送风框40包括外框41和内框42,外框41和内框42均呈矩形状的环形,外框41套设在内框42的外周侧且外框41与内框42连接成一个整体,外框41和内框42之间通过连接肋板48相连。空气倍增器60和内框42均设在外框41的内周侧,空气倍增器60与内框42沿外框41的轴向排布,外框41的轴向可以平行于前后方向,空气倍增器60位于内框42的轴向前侧。通风格栅15设在气流通道43内且邻近气流入口432,通风格栅15与内框42相连,通风格栅15可以与内框42可拆卸地相连,通风格栅15也可以与内框42一体成型。
110.空气倍增器60为四个,合成射流器组50为四组,四个空气倍增器60沿外框41的周向排布,四个空气倍增器60与外框41以及内框42之间共同限定出四个容纳腔44,相邻两个容纳腔44之间可以通过上述的连接肋板48隔开。外框41的轴向后侧与内框42的轴向后侧之间限定出空气入口451,该空气入口451与容纳腔44连通。四个空气倍增器60分别沿送风框40的四个边设置,其中两个空气倍增器60沿送风框40的左右边设置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两个空气倍增器60沿送风框40的上下边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的四个容纳腔44,其中两个容纳腔44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个容纳腔44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两组合成射流器组50分别设于该两个容纳腔44内;另外两个容纳腔44沿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个容纳腔44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两组合成射流器组50分别设于该两个容纳腔44内。每组合成射流器组50包括多个沿送风框40的周向依次排布的合成射流器5,位于上下排布的两个容纳腔44内的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多个合成射流器5沿左右方向依次排布,位于左右排布的两个容纳腔44内的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多个合成射流器5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布。四个空气倍增器60与送风框40一体成型。
111.每个空气倍增器60可以包括:第一构件641和第二构件642,第一构件641连接于外框41,第一构件641与外框41之间限定出中空腔65,第二构件642连接于内框42的轴向前端,上述的流动面63形成在第一构件641上。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第二构件642朝向邻近送风
框4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二构件642与第一构件641之间共同限定出上述的出风风道62,该出风风道62在由后至前的方向上朝向邻近送风框4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延伸。内框42的内周侧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431,空气倍增器60的内周侧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433,第一气流通道431的后侧形成有上述的气流入口432,第二气流通道433的前侧形成有上述的气流出口434,第一气流通道431和第二气流通道433沿送风框40的轴向排布且第二气流通道433位于第一气流通道431的下游侧。第一构件641的构成出风风道62的壁面的部分构成上述的第一流动面631,第一构件641的构成第二气流通道433的壁面的部分构成上述的第二流动面632,上述的导流面633的一部分可以由出风风道62的部分壁面构成,导流面633的另一部分可以由第一构件641的构成第二气流通道433的壁面的部分构成。每个出风风道62的出气口622连通出风风道62与气流通道43。
112.可选地,四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同步控制,例如四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同步开启或关闭,可以实现送风单元30沿四周出风,增大出风范围,使得出风较为均匀,且风量较大。
113.可选地,四组合成射流器组50中的每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独立控制,由此可以控制出风量的大小,使得出风量的大小可调,并且可以调节出风范围。例如,可以仅开启位于上端的合成射流器组50,实现上出风;可以仅开启位于下端的合成射流器组50,实现下出风;可以仅开启位于左端的合成射流器组50,实现左出风;可以仅开启位于右端的合成射流器组50,实现右出风;可以仅开启位于上端的合成射流器组50以及位于下端的合成射流器组50,实现上下出风;可以仅开启位于左端的合成射流器组50以及位于右端的合成射流器组50,实现左右出风;也可以同时开启四组合成射流器组50,可以实现送风单元30沿四周出风,增大出风范围,使得出风较为均匀,且风量较大。通过将每组合成射流器组50独立控制,可以使得出风量和出风范围可调。
114.实施例二,
115.参照图16-图20,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空气调节设备的结构的区别在于:送风装置20所包括的送风单元30的数量、机壳10以及通风格栅15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送风装置20包括多个送风单元30,多个送风单元30呈多行多列排布,例如送风单元30为六个,六个送风单元30呈两行三列排布,相邻两个送风单元30之间相连以使多个送风单元30相连成一个整体。送风装置20设于机壳10内,机壳10包括后壳11和面框12,面框12设置在后壳11的前侧且面框12与后壳11相连,后壳11的至少顶壁形成有进风口13,面框12的前侧形成有出风口14,换热器71和接水盘72均设于后壳11内,送风装置20设于面框12内且与面框12相连,通风格栅15设于出风口14处,送风装置20的气流通道43的出气口622与出风口14相对且连通。
116.送风单元3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送风单元30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11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1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
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