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与流程

2023-09-08 15:16: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用在电子设备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是由一个大版切割后形成的(一般需要两次切割)。oled显示模组在制造时,需要在显示屏体下方贴合一层支撑膜,支撑膜对显示屏体起到补强和支撑的作用,防止显示屏体出现功能异常的情况,通常支撑膜的面积要大于显示屏体的面积,使得显示屏体各处均被支撑膜支撑住。支撑膜在一次切割后,二次切割前贴在显示屏体背离出光方向的一侧,二者共同构成显示模组。二次切割时,再将显示模组中多余的部分切除;而为保证顺利切割,显示模组的多余部分的宽度需要满足一定的尺寸。
3.相关技术中,为增加大版上显示面板的排版率,一般通过减小显示面板的排版间距来实现。而减小面板排版间距后,为保证显示模组中多余部分满足尺寸需求,一般通过增加支撑膜的宽度来实现。但支撑膜的宽度增加后,支撑膜容易和撕膜元件发生粘连,进而在后续利用撕膜元件撕膜过程中,发生撕膜元件通过支撑膜带起显示屏体,导致显示屏体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旨在解决支撑膜容易和撕膜元件发生粘连,进而在后续利用撕膜元件撕膜过程中,发生撕膜元件通过支撑膜带起显示屏体,导致显示屏体报废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6.提供支撑膜和屏体组件,并将所述屏体组件设于所述支撑膜上;其中,所述屏体组件包括层叠的显示屏体和保护膜,所述保护膜位于所述显示屏体背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表面,且所述屏体组件沿第一方向具有有效部和待切割部;所述支撑膜露出所述显示屏体的部分为外扩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待切割部的长度与同侧的所述外扩部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外扩部的预设位置形成有避让结构;
7.利用撕膜元件去除所述保护膜,并露出所述显示屏体背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撕膜元件在撕膜时的起始位置与所述避让结构的所在位置对应。
8.其中,所述避让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外扩部的预设位置的避让槽。
9.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膜的两侧均露出所述屏体组件并形成所述外扩部;每一侧的所述外扩部形成有一所述避让结构。
10.其中,所述外扩部包括第一外扩部和第二外扩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外扩部位于所述第一外扩部远离所述屏体组件的一侧;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外扩部相对所述第一外扩部内缩第二阈值,以与所述第一外扩部界定形成所述避
让槽;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阈值不小于2mm;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扩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等于0.6mm;
13.优选地,所述第二阈值为4.2-4.8mm;
14.优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待切割部的长度大于等于0.6mm且小于等于0.85mm;所述第二外扩部的长度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1.6mm。
15.其中,所述避让结构包括第一避让槽与第二避让槽;
16.所述外扩部包括第三外扩部、第四外扩部和第五外扩部;所述第三外扩部至少围绕所述显示屏体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邻的第二侧边以及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三侧边设置;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17.所述第四外扩部对应所述第二侧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三外扩部远离所述显示屏体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外扩部的至少一端相对所述第三外扩部内缩第三阈值,以与所述第三外扩部界定形成所述第一避让槽;
18.所述第五外扩部对应所述第一侧边和/或所述第三侧边设置,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第三外扩部远离所述显示屏体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五外扩部朝向所述第四外扩部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三外扩部内缩第四阈值,以与所述第三外扩部界定形成所述第二避让槽;
19.优选地,所述第三外扩部对应所述第一侧边和/或所述第三侧边的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大于0.6mm;所述第三外扩部对应所述第二侧边的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不大于0.8mm;所述第四外扩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0.2mm-0.6mm;所述第五外扩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为0.4mm-0.8mm。
20.其中,所述支撑膜朝向所述屏体组件的一侧表面具有粘性;
21.所述利用撕膜元件去除所述保护膜,并露出所述显示屏体背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表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22.至少去除所述外扩部的朝向所述屏体组件的一侧表面的所诉预设位置的粘性,以在所述外扩部的所述预设位置形成所述避让结构。
23.其中,所述支撑膜为减粘膜;
24.所述至少去除所述外扩部的朝向所述屏体组件的一侧表面的所述预设位置的粘性的步骤,具体包括:
25.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式去除整个所述外扩部的朝向所述屏体组件的一侧表面的粘性;
26.优选地,所述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式去除整个所述外扩部的朝向所述屏体组件的一侧表面的粘性的步骤,包括:
27.利用掩膜遮盖所述显示屏体,并露出整个所述外扩部;采用紫外光照射整个所述支撑膜。
28.其中,所述利用撕膜元件去除所述保护膜,并露出所述显示屏体背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表面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9.在所述显示屏体背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层叠偏光片,以形成模组预制体;
30.沿所述有效部和所述待切割部的交界面对所述模组预制体进行切割,以得到显示
模组。
3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采用上述所涉及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所制得。
3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涉及的显示模组。
3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在撕膜过程中,使撕膜元件与避让结构的位置对应,有效避免了撕膜元件与支撑膜的外扩部发生粘连,进而可以有效避免显示屏体被与撕膜元件粘连的支撑膜带起,导致显示屏体报废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3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屏体组件设于支撑膜上的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一俯视图;
37.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体设于支撑膜上的一俯视图;
38.图5为利用光照去除支撑膜的外扩部的粘性的示意图;
39.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模组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00-显示模组;1-支撑膜;2-屏体组件;3-偏光片;4-光学胶;5-重膜;11-外扩部;21-有效部;22-待切割部;40-遮光板;111-第一外扩部;112-第二外扩部;113-第三外扩部;114-第四外扩部;115-第五外扩部;101-避让结构;201-第一侧边;202-第二侧边;203-第三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6.在现有相关技术中,制备oled显示模组时,需要在显示屏体下方贴合一层支撑膜,以对显示屏体起到补强和支撑的作用。为了增加显示屏体在大版上的排版率,通常需要减小显示屏体的排版间距,而减小间距之后,一般需要增加支撑膜露出显示屏体部分的宽度来保证二次切割能够顺利进行。但支撑膜露出显示屏体部分的宽度增加后,撕膜元件和显示屏体上的保护膜接触的同时,撕膜元件容易和支撑膜露出显示屏体的部分发生粘连,进而在后续利用撕膜元件撕膜过程中,发生撕膜元件通过支撑膜带起显示屏体,导致显示屏体报废。
47.基于此,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该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可在满足支撑膜对显示屏体提供足够支撑、并满足显示模组对边缘宽度的切割需求的同时,避免支撑膜和撕膜元件发生粘连,进而避免显示屏体被支撑膜带起而报废的情况发生。
4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49.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至图5是图1所示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流程对应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该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50.步骤s1:提供支撑膜和屏体组件,并将屏体组件设于支撑膜上;其中,屏体组件包括层叠的显示屏体和保护膜,保护膜位于显示屏体背离支撑膜的一侧表面,且屏体组件沿第一方向具有有效部和待切割部;支撑膜露出显示屏体的部分为外扩部;沿第一方向,待切割部的长度与同侧的外扩部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外扩部的预设位置形成有避让结构。
51.第一阈值可以不小于2mm,比如第一阈值为2mm;其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技术以下实施例均以第一阈值优选为2mm为例进行说明。
52.具体的,屏体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屏体(图未示)和保护膜(图未示)。显示屏体具有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显示屏体的显示面用于显示画面。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体设于支撑膜上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屏体的非显示面朝向支撑膜1且设于支撑膜1上。保护膜设于显示屏体的显示面上,用于保护显示屏体不被外界环境造成机械损伤。
5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一俯视图;屏体组件2沿第一方向x具有有效部21和待切割部22,待切割部22位于有效部21的两侧。其中,沿第一方向x,待切割部22的长度大于等于0.6mm且小于等于0.85mm;这样,可以增加大版上屏体组件2的排版率;其中,切割大版可以得到若干屏体组件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x可以是经过屏体组件2的任一方向。优选地,在屏体组件2为矩形(本技术以此为例)时,第一方向x可以是平行于屏体组件2的长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的任一方向,以便于后续撕膜元件撕下屏体组件2的保护膜。
54.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膜1朝向显示屏体的一侧表面可具有粘性,显示屏体的非显
示面粘接固定于支撑膜1上。
55.请继续参阅图2或图3,在屏体组件2设于支撑膜1上之后,屏体组件2在支撑膜1上的正投影位于支撑膜1内。其中,支撑膜1被屏体组件2覆盖的部分为支撑部;沿第一方向x,支撑膜1露出显示屏体的部分为外扩部11,即支撑膜1在显示屏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屏体外的部分。外扩部11用于提供足够的支撑效果,使屏体组件2的每一处均被支撑膜1支撑住,以保证后续二次切割的顺利进行。二次切割时,支撑膜1的外扩部11和屏体组件2的待切割部22的部分将会被切割;而支撑膜1对应屏体组件2的有效部21的部分,及显示屏体的有效部21则会被保留,并形成显示模组。其中,沿第一方向x,位于屏体组件2的有效部21一侧的待切割部22的长度与同一侧的支撑膜1的外扩部11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从而满足显示模组对边缘长度的切割需求,保证二次切割能顺利进行。
5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待切割部22的长度大于等于0.6mm且小于等于0.85mm;且沿第一方向x,外扩部11的长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6mm;例如,外扩部11的长度可为1.0mm、1.15mm、1.2mm或1.4mm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外扩部11的长度大于0.6mm时,支撑膜1容易与后续用于撕去保护膜的撕膜元件发生粘连,导致撕膜过程中显示屏体被支撑膜1带起而报废。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外扩部11的预设位置形成有避让结构101,并在撕膜过程中,使撕膜元件与避让结构101的位置对应,有效避免了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的外扩部11发生粘连,进而可以有效避免显示屏体被与撕膜元件粘连的支撑膜1带起,导致显示屏体报废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上述设置,每一大板的屏体排版率也得以提升,可由原本的每个大板5排、18列提升至5排、20列,每个大板产出增加10件(pieces,pcs),屏体排版率由90pcs/大板提升至100pcs/大板。
57.在一实施方式中,参阅图3,外扩部11上的避让结构101可以为形成于外扩部11的预设位置的避让槽;在后续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的过程中,撕膜元件对应外扩部11的部分通过避让槽露出外扩部11背离屏体组件2的一侧表面。也就是说,外扩部11预设位置上的部分支撑膜1被挖空以形成避让槽。这样,在后续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的避让位置对应设置时,可以使撕膜元件对应避让位置的部分悬空,以避免撕膜元件与外扩部11的预设位置发生接触,从而避免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发生粘连,导致显示屏体损坏。
5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涉及的“避让槽”指贯穿外扩部11的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的通孔,屏体组件2设于支撑膜1的第一表面。可以理解,如图3所示,若避让槽形成于外扩部11的边缘位置,避让槽相当于形成于外扩部11的边缘位置的一缺口。
59.具体的,如图3所示,沿第一方向x,支撑膜1的两侧均露出屏体组件2并形成外扩部11。每一侧的外扩部11均形成有一避让结构101;以避免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的任意一侧发生粘连。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侧外扩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只要每一侧的外扩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6mm即可;例如,外扩部11的长度可为1.0mm、1.15mm、1.2mm或1.4mm等。
60.当然,若屏体组件2设于支撑膜1上之后,支撑膜1的四周也均可露出屏体组件2,并形成多个外扩部11;此时,可以仅在外扩部11沿预设方向的预设位置形成避让结构101,也可以在每两个相对设置的外扩部11上均形成避让结构101;如此,撕膜元件可以选择与任意一对避让结构101对应,以进行撕膜处理,灵活性较高。
61.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每一侧的外扩部11均包括第一外扩部111和第二外
扩部112;且沿第一方向x,第二外扩部112位于第一外扩部111远离屏体组件2的一侧。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第二外扩部112相对第一外扩部111内缩第二阈值a,以与第一外扩部111界定形成避让槽。即,沿第二方向y上,第二外扩部112的长度小于第一外扩部111的长度,且沿第二方向y上,第一外扩部111的长度与第二外扩部112的长度之差为第二阈值a。其中,第二阈值a可以根据撕膜元件在支撑膜1上的正投影的宽度进行确定,只要保证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不会接触,或不会因过度粘接,导致撕膜过程中带起显示屏体的情况发生即可。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阈值a为4.2-4.8mm,以避免后续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的过程中,撕膜元件不会接触到支撑膜1的第二外扩部112,避免撕膜元件和支撑膜1发生粘连;或撕膜元件不会与支撑膜1的第二外扩部112有较大的粘附面积,避免粘附面积过大导致撕膜过程中带起显示屏体的情况发生。
62.具体的,第一外扩部111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边缘与第二外扩部112的同侧边缘平齐;且第一外扩部111的该侧边缘及第二外扩部112的该侧边缘均与屏体组件2的该侧边缘平齐。第一外扩部111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边缘与该侧屏体组件2的边缘平齐,第二外扩部112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侧边缘与第一外扩部111的同侧边缘平行且不对齐,以界定形成避让槽。
63.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x,第一外扩部111的长度c小于等于0.6mm,以避免后续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的过程中,撕膜元件接触到第一外扩部111对应避让槽位置的部分,造成撕膜元件和支撑膜1发生粘连。而结合上述所涉及的沿第一方向x,外扩部11的长度需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6mm的条件,则可简单计算出沿第一方向x,第二外扩部112的长度b需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1.6mm,以保证沿第一方向x,外扩部11的长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6mm,从而保证二次切割能顺利进行。
64.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体设于支撑膜上的一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外扩部11包括第三外扩部113、第四外扩部114和第五外扩部115。其中,第三外扩部113至少围绕显示屏体的第一侧边201、与第一侧边201相邻的第二侧边202以及与第一侧边201相对的第三侧边203设置。其中,第一侧边201和第三侧边203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也就是说,沿第一方向x,显示屏体的一侧为第一侧边201,另一侧为第三侧边203,第二侧边202位于第一侧边201和第三侧边203之间。具体的,如图4所示,支撑膜1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均露出显示屏体的第一侧边201与第三侧边203的部分,以及支撑膜1沿第二方向y露出显示屏体的第二侧边202的部分共同形成第三外扩部113。
65.第四外扩部114对应第二侧边202设置,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位于第三外扩部113沿第二方向y远离显示屏体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x,第四外扩部114的两端分别相对第三外扩部113内缩第三阈值n,以与第三外扩部113界定形成两个第一避让槽;其中,第三阈值n为4.2-4.8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将第四外扩部114沿第一方向x的其中一端相对第三外扩部113内缩第三阈值n,以与第三外扩部113界定形成一个第一避让槽。
66.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显示屏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五外扩部115,且两个第五外扩部115分别对应第一侧边201和第三侧边203设置,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沿第一方向x,两个第五外扩部115中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三外扩部113靠近第一侧边201的部分远离显示屏体的一侧,另一个位于第三外扩部113靠近第三侧边203的部分远离显示屏体的一侧。沿第二方向y,第五外扩部115朝向第四外扩部114的一端相对第三外扩部113内缩第四阈值
m,以与第三外扩部113界定形成第二避让槽;其中,第四阈值m为4.2-4.8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避让槽与第二避让槽配合形成避让结构101,以使后续撕膜过程中,撕膜元件与避让结构101对应,避免撕膜元件和支撑膜1发生粘连。
67.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外扩部113、第四外扩部114以及第五外扩部115组成支撑膜1的外扩部11,且外扩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以及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6mm。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三外扩部113对应第一侧边201和第三侧边203的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d不大于0.6mm;且第三外扩部113对应第二侧边202的部分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e不大于0.8mm。上述设置,可以避免后续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的过程中,撕膜元件接触到第三外扩部113对应第一避让槽位置和第二避让槽位置的部分,造成撕膜元件和支撑膜1发生粘连。
68.结合上述所涉及的外扩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以及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6mm,则可计算出沿第一方向x,第五外扩部115的长度f需大于等于0.4mm且小于等于1.6mm;且沿第二方向y,第四外扩部114的长度g需大于等于0.2mm且小于等于1.6mm,以保证外扩部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以及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6mm,从而保证二次切割能顺利进行。
69.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支撑膜1朝向屏体组件2的一侧表面具有粘性;避让结构101为支撑膜1失去粘性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之后,还包括:至少去除外扩部11的朝向屏体组件2的一侧表面的预设位置的粘性,以在外扩部11的至少预设位置形成避让结构101。
70.其中,支撑膜1可以为减粘膜;减粘膜可以是光照减粘膜,该减粘膜在被光照射之后,其表面粘性大幅减弱或消失。在该实施方式中,参阅图5,图5为利用光照去除支撑膜的外扩部的粘性的示意图;可以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式去除整个外扩部的朝向屏体组件2的一侧表面的粘性,以避免在后续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的过程中,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的外扩部11接触时,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发生粘连。
71.具体的,可以利用掩膜遮盖显示屏体,并露出整个外扩部;然后采用紫外光照射整个支撑膜。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屏体组件2背离支撑膜1的一侧设置遮光板40,且遮光板40在支撑膜1上的正投影与屏体组件2在支撑膜1上的正投影重合,以遮挡照射向屏体组件2的紫外光,避免影响支撑膜1与屏体组件2贴合的部分的粘性,造成屏体组件2脱落的风险。从遮光板40背离屏体组件2的一侧对整个支撑膜1进行紫外光照射,以去除整个外扩部11的粘性,在整个外扩部11上形成避让结构101,避免在后续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的过程中,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发生粘连。
7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利用掩膜遮盖显示屏体和部分外扩部11,并露出外扩部11的预设位置,以去除外扩部11预设位置的粘性,在外扩部11的预设位置上形成避让结构101,避免在后续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的过程中,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发生粘连。
73.步骤s2: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并露出显示屏体背离支撑膜的一侧表面;其中,撕膜元件在撕膜时的起始位置与避让结构的所在位置对应。
7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2具体包括:
75.步骤s21:将撕膜元件与避让槽对应设置,并与保护膜充分接触。
7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撕膜元件与避让槽对应设置时,撕膜元件对应第二外扩部
112的部分通过避让槽露出外扩部11背离屏体组件2的一侧表面;撕膜元件与屏体组件2的保护膜充分接触。
77.步骤s22: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并露出显示屏体背离支撑膜的一侧表面。
7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撕膜元件优选为撕膜滚轮;沿第二方向y移动撕膜滚轮,保护膜附着在撕膜滚轮上,随着撕膜滚轮的滚动,保护膜从显示屏体上剥离,使显示屏体背离支撑膜1的一侧表面露出。
79.在一些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步骤s2之后,还可进一步包括:
80.步骤s3:在显示屏体背离支撑膜的一侧层叠偏光片,以形成模组预制体。
81.具体的,经步骤s3处理之后的产品结构具体可参见图6,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模组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偏光片3的结构和性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相似,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82.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包括在偏光片背离显示屏体的一侧设置光学胶4(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以及重膜5等结构层,这些结构层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与现有显示模组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结构层的具体结构与功能相似,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
83.步骤s4:沿有效部和待切割部的交界面对模组预制体进行切割,以得到显示模组。
84.具体的,可以采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在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向上,沿显示屏体的有效部21和待切割部22的交界面m对模组预制体进行切割,以得到显示模组。
8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该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支撑膜1和屏体组件2,并将屏体组件2设于支撑膜1上;其中,屏体组件2包括层叠的显示屏体和保护膜,保护膜位于显示屏体背离支撑膜1的一侧表面,且屏体组件2沿第一方向x具有有效部21和待切割部22;沿第一方向x,支撑膜1露出显示屏体的部分为外扩部11;沿第一方向x,待切割部22的长度与同侧的外扩部11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且外扩部11的预设位置形成有避让结构101;然后将撕膜元件与避让结构101对应设置,并与保护膜接触,以利用撕膜元件去除保护膜,并露出显示屏体背离支撑膜1的一侧表面。该方法通过增加外扩部11尺寸,以使待切割部22的长度与同侧的外扩部11的长度之和大于等于第一阈值,从而满足显示模组对边缘长度的切割需求;同时,通过在支撑膜1的预设位置形成避让结构101,并在撕膜过程中,使撕膜元件与避让结构101的位置对应,有效避免了撕膜元件与支撑膜1的外扩部11发生粘连,进而可以有效避免显示屏体被与撕膜元件粘连的支撑膜1带起,导致显示屏体报废的情况发生。此外,通过上述设置,每一大板的屏体排版率也得以提升,可由原本的每个大板5排、18列提升至5排、20列,每个大板产出增加10件(pieces,pcs),屏体排版率由90pcs/大板提升至100pcs/大板。
86.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所制得,该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上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该显示模组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显示模组还包括盖板等结构,这些结构与现有显示装置的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87.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涉及的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上述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电视等具有
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控制电路等,这些结构与现有显示装置的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8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8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