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9-06 21:2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清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深度以及宽度调节功能的灌溉沟渠用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2.农田的灌溉沟渠是连接灌溉水源和灌溉土地的水道,是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设施,灌溉沟渠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底部会堆积淤泥以及植物残骸等杂质,如果不对灌溉沟渠进行定期清理,会出现过水不畅的现象。
3.现有技术中,对沟渠进行清理的装置多种多样,如:
4.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151280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涵闸清淤装置;通过安装板的左右移动对涵闸处的淤泥进行清理;
5.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43866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涵闸清淤装置,通过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的移动对涵闸的内部进行清理。
6.上述两个专利均能实现对淤泥的清理,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7.其一,对于不同的灌溉沟渠而言,其深度和宽度存在差别,而上述两个专利只能对固定宽度的涵闸进行清淤操作,在对灌溉沟渠进行清淤时,不能根据要求进行深度以及宽度的调节;
8.其二,对灌溉沟渠进行清淤时,清淤的工作应该在灌溉沟渠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进行,上述两个专利均为固定式,不能实现灌溉沟渠的整个长度范围内的清淤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利清淤装置,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0.一种水利清淤装置,包括,
11.座体,所述座体的左右两侧均沿其宽度方向设有滚轮,座体的下方左右对称设有吊箱,所述吊箱的内侧上部固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与座体之间纵向均匀固接有吊杆;
12.清淤机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第一清淤辊和第二清淤辊,所述吊箱相对的侧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伸入到吊箱内的一端固接有蜗轮,所述第一清淤辊的左右两侧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二清淤辊固接在第二转轴的头部,第二清淤辊左右对称设置且位于第一清淤辊的后侧,第一清淤辊上密布有清淤杆,第二清淤辊上固接有螺旋状的主清淤叶片,且左右两个主清淤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13.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驱动电机;所述座体的上表面左右对称固接有第一传动箱,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下部与吊箱的顶板以及底板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的上部与座体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上固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前后两侧与对应的蜗轮啮合,第一传动件的顶部伸入到第一传动箱内并固接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座体的中部固接有第二传动箱,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连接在第一传动箱和第二传动箱之
间,第二传动件位于第一传动箱内的一端固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二传动件位于第二传动箱内的一端固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驱动电机固接在第二传动箱的前侧,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箱转动连接,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头部固接有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的左右两侧与对应的第二从动锥齿轮啮合。
14.进一步地,所述吊杆为伸缩杆,且吊杆上啮合有固定螺丝;
15.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一滑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部与吊箱的底板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中部与吊箱的顶板转动连接,所述蜗杆固接在第一固定杆的外部,所述第一滑杆的上部与座体转动连接,第一从动锥齿轮固接在第一滑杆的顶部,第一滑杆滑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杆内,第一固定杆的内壁圆周均匀开设有第一同步槽,第一滑杆的底部固接有与第一同步槽对应的第一同步块;
16.所述吊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定位轮。
17.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包括固定座和调节座,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纵向均匀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调节座在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并与连接杆滑动连接,固定座的前侧固接有一对耳板,所述耳板内转动连接有轴杆,耳板之间的轴杆上固接有拨盘,轴杆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槽,所述调节座上固接有调节板,左右两侧的调节板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螺纹槽啮合;
18.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二固定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第一传动箱转动连接,第一主动锥齿轮固接在第二固定杆伸入到第一传动箱内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杆与第二传动箱转动连接,第二从动锥齿轮固接在第二滑杆伸入到第二传动箱内的一端,第二滑杆与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杆的内壁圆周均匀开设有第二同步槽,第二滑杆上固接有与第二同步槽对应的第二同步块;
19.所述第一清淤辊与第一转轴滑动连接,第一清淤辊的内壁圆周均匀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转轴上固接有与限位槽对应的限位块,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接有伸缩吊板,所述伸缩吊板的底部固接有定位套,所述第一清淤辊的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定位套在凹槽的位置与第一清淤辊转动连接;
20.右侧所述第二清淤辊的左侧面上密布有同步杆,所述同步杆插接在左侧的第二清淤辊中。
2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所述座体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固接有l形的第一支架板,所述第一滑杆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板的横板内,所述第一行走轮与左侧的第一滑杆同心固定,右侧的第一滑杆上固接有换向齿轮,所述座体的下表面右侧还固接有l形的第二支架板,所述第二行走轮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架板的横板以及座体之间,第二行走轮的中部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内固接有一圈齿牙,所述换向齿轮与齿牙啮合;
22.还包括u形的扣件,所述滚轮与扣件的竖板转动连接,扣件的两个横板分别与座体的上下两侧转动连接。
2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清淤辊,所述吊箱的前侧固接有一对支板,所述第三清淤辊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板之间,第三转轴上固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转轴上固接有第一驱动轮,第一驱动轮和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皮带联动,第三清淤辊上固接有螺旋状的副清淤叶片,左右两侧的副清淤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
24.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输送筒和泥浆泵;所述输送筒固接在调节座的上表面后侧,输送筒相互远离的一端敞口设置,输送筒内转动连接有输送轴,所述输送轴上固接有螺旋状的输送叶片,输送轴的相互靠近的一端固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滑杆上固接有第二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皮带联动,所述泥浆泵固接在固定座上并位于第二传动箱的后侧,泥浆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固接有抽泥管和排泥管,所述抽泥管为波纹软管,抽泥管的下部通过支杆与伸缩吊板固定连接,所述排泥管的顶部固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另外两个接口通过连通管与左右两侧的输送筒连接。
2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座上对应输送筒的位置固接有沥水仓,所述输送筒固接在沥水仓的顶部,输送筒对应沥水仓的位置固接有沥水网,所述输送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向上扬起。
2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上固接有蓄电池,所述驱动电机和泥浆泵通过蓄电池供电,所述第二传动箱上固接有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和泥浆泵共同由控制开关控制停启。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8.1.通过驱动电机的动力依次经第二传动件和第一传动件传递到第一清淤辊和第二清淤辊,通过第一清淤辊和第二清淤辊对灌溉沟渠的底部进行清淤操作;
29.2.由于设置有第一传动件,第一清淤辊和第二清淤辊的高度调节时仍然使得动力可靠传输,进而使得第一清淤辊和第二清淤辊的高度适应灌溉沟渠的深度;
30.3.座体的宽度可以调节,从而使得调节清淤的宽度,由于设置有第二传动件,宽度调节时动力仍能可靠传输;
31.4.本发明还设有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使得装置可以沿灌溉沟渠移动,进而对灌溉沟渠的整个长度进行清淤操作。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清淤装置的轴测图;
34.图2: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清淤装置下方立体示意图;
35.图3: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清淤装置的传动示意图;
36.图4:本发明所述一种水利清淤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图4所示a-a处的局部剖视图;
38.图6:图4所示b-b处的局部剖视图;
39.图7:图4所示c-c处的局部剖视图;
40.图8:本发明所述输送筒以及沥水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1.图9:本发明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的转向示意图。
42.附图标记如下:
43.g-灌溉沟渠;
44.1-座体,11-固定座,12-调节座,13-连接杆,14-耳板,15-轴杆,16-拨盘,17-螺纹
槽,18-调节板,101-滚轮,102-吊箱,103-托板,104-吊杆,105-固定螺丝,106-定位轮,107-扣件;
45.21-第一清淤辊,22-第二清淤辊,23-第一转轴,24-第二转轴,25-蜗轮,26-清淤杆,27-主清淤叶片,28-限位槽,29-限位块,210-伸缩吊板,211-定位套,212-凹槽,213-同步杆;
46.31-第一传动件,311-第一固定杆,312-第一滑杆,313-第一同步槽,314-第一同步块,32-第二传动件,321-第二固定杆,322-第二滑杆,323-第二同步槽,324-第二同步块,33-驱动电机,34-第一传动箱,35-蜗杆,36-第一从动锥齿轮,37-第二传动箱,38-第一主动锥齿轮,39-第二从动锥齿轮,310-第二主动锥齿轮;
47.41-第一行走轮,42-第二行走轮,43-第一支架板,44-换向齿轮,45-第二支架板,46-避让槽,47-齿牙;
48.5-第三清淤辊,51-支板,52-第三转轴,53-第一传动轮,54-第一驱动轮,55-第一皮带,56-副清淤叶片;
49.61-输送筒,62-泥浆泵,63-输送轴,64-输送叶片,65-第二传动轮,66-第二驱动轮,67-第二皮带,68-抽泥管,69-排泥管,610-支杆,611-三通,612-连通管,613-沥水仓,614-沥水网;
50.7-蓄电池,71-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2.如图1-9所示,本发明具有以下具体实施例。
53.实施例1
54.一种水利清淤装置,包括,
55.座体1,座体1的左右两侧均沿其宽度方向设有滚轮101,座体1的下方左右对称设有吊箱102,吊箱102的内侧上部固接有托板103,托板103与座体1之间纵向均匀固接有吊杆104;
56.清淤机构,清淤机构包括第一清淤辊21和第二清淤辊22,吊箱102相对的侧板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伸入到吊箱102内的一端固接有蜗轮25,第一清淤辊21的左右两侧与第一转轴23连接,第二清淤辊22固接在第二转轴24的头部,第二清淤辊22左右对称设置且位于第一清淤辊21的后侧,第一清淤辊21上密布有清淤杆26,第二清淤辊22上固接有螺旋状的主清淤叶片27,且左右两个主清淤叶片27的螺旋方向相反;
57.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31、第二传动件32和驱动电机33;座体1的上表面左右对称固接有第一传动箱34,第一传动件31的下部与吊箱102的顶板以及底板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31的上部与座体1转动连接,第一传动件31上固接有蜗杆35,蜗杆35的前后两侧与对应的蜗轮25啮合,第一传动件31的顶部伸入到第一传动箱34内并固接有第一从
动锥齿轮36,座体1的中部固接有第二传动箱37,第二传动件32转动连接在第一传动箱34和第二传动箱37之间,第二传动件32位于第一传动箱34内的一端固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38,第一主动锥齿轮38与第一从动锥齿轮36啮合,第二传动件32位于第二传动箱37内的一端固接有第二从动锥齿轮39,驱动电机33固接在第二传动箱37的前侧,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箱37转动连接,且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头部固接有第二主动锥齿轮310,第二主动锥齿轮310的左右两侧与对应的第二从动锥齿轮39啮合。
58.本实施例中:
59.如图4所示,装置使用时,两侧的滚轮101搭放在灌溉沟渠g的顶部两侧,第一清淤辊21和第二清淤辊22位于灌溉沟渠g的底部。
60.如图3所示,驱动电机33工作时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310转动,与其啮合的第二从动锥齿轮39转动,从而第二传动件32以及第一主动锥齿轮38转动,与其啮合的第一从动锥齿轮36转动,从而第一传动件31以及蜗杆35转动,与蜗杆35啮合的蜗轮25转动,从而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清淤辊21和第二清淤辊22转动,第一清淤辊21上的清淤杆26转动,将灌溉沟渠g中部的淤泥搅动,第二清淤辊22上的主清淤叶片27转动,将清淤杆26未能处理部分的淤泥搅动,两个主清淤叶片27的转动方向相反,设置主清淤叶片27的螺旋方向,使得其转动时,将搅动的淤泥输送到灌溉沟渠g的中部,即可实现对灌溉沟渠g底部淤泥的清理。
61.实施例2
62.吊杆104为伸缩杆,且吊杆104上啮合有固定螺丝105;
63.第一传动件31包括第一固定杆311和第一滑杆312,第一固定杆311的底部与吊箱102的底板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杆311的中部与吊箱102的顶板转动连接,蜗杆35固接在第一固定杆311的外部,第一滑杆312的上部与座体1转动连接,第一从动锥齿轮36固接在第一滑杆312的顶部,第一滑杆312滑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杆311内,第一固定杆311的内壁圆周均匀开设有第一同步槽313,第一滑杆312的底部固接有与第一同步槽313对应的第一同步块314;
64.吊箱10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定位轮106。
65.本实施例中:
66.为对第一清淤辊21和第二清淤辊22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灌溉沟渠g的深度,本技术将吊杆104设置为伸缩杆,并设计了第一传动件31的具体结构。
67.首先拧松各固定螺丝105,吊箱102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吊杆104伸长,当定位轮106与灌溉沟渠g的底部接触时,高度调节完成,此时拧紧各固定螺丝105,对吊箱102、第一清淤辊21和第二清淤辊22的高度进行固定。
68.如图6所示,吊箱102的高度变化时,第一固定杆311随吊箱102移动,第一滑杆312在第一固定杆311内滑动以适应吊箱102和第一固定杆311高度的变化,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同步槽313和第一同步块314的设置,第一滑杆312始终与第一固定杆311同步转动,当驱动电机33的动力经第二传动件32传递到第一从动锥齿轮36时,第一滑杆312转动,而第一固定杆311与第一滑杆312同步转动,进而通过蜗杆35和蜗轮25将动力传输到第一清淤辊21和第二清淤辊22。
69.即第一清淤辊21和第二清淤辊22的高度调节时,仍能在驱动电机33的带动下转
动。
70.实施例3
71.座体1包括固定座11和调节座12,固定座11的左右两侧纵向均匀固接有连接杆13,调节座12在固定座1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并与连接杆13滑动连接,固定座11的前侧固接有一对耳板14,耳板14内转动连接有轴杆15,耳板14之间的轴杆15上固接有拨盘16,轴杆15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槽17,调节座12上固接有调节板18,左右两侧的调节板18分别与左右两侧的螺纹槽17啮合;
72.第二传动件32包括第二固定杆321和第二滑杆322,第二固定杆321与第一传动箱34转动连接,第一主动锥齿轮38固接在第二固定杆321伸入到第一传动箱34内的一端,第二滑杆322与第二传动箱37转动连接,第二从动锥齿轮39固接在第二滑杆322伸入到第二传动箱37内的一端,第二滑杆322与第二固定杆321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杆321的内壁圆周均匀开设有第二同步槽323,第二滑杆322上固接有与第二同步槽323对应的第二同步块324;
73.第一清淤辊21与第一转轴23滑动连接,第一清淤辊21的内壁圆周均匀开设有限位槽28,第一转轴23上固接有与限位槽28对应的限位块29,固定座11的上表面固接有伸缩吊板210,伸缩吊板210的底部固接有定位套211,第一清淤辊21的中部开设有凹槽212,定位套211在凹槽212的位置与第一清淤辊21转动连接;
74.右侧第二清淤辊22的左侧面上密布有同步杆213,同步杆213插接在左侧的第二清淤辊22中。
75.本实施例中:
76.为对两个第二清淤辊22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应灌溉沟渠g的宽度,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第二传动件32和座体1的技术特征。
77.如图1以及5所示,通过拨盘16可以带动轴杆15转动,由于两个调节座12通过调节板18与两个旋向相反的螺纹槽17啮合,从而可以通过轴杆15的转动对调节座12的位置进行移动。
78.如图7所示,当调节座12移动时,第二滑杆322在第二固定杆321内移动,以适应调节座12位置的移动。
79.吊箱102与调节座12同步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24随吊箱102移动,由于第二清淤辊22与第二转轴24的头部固定连接,从而第二清淤辊22与吊箱102以及调节座12同步移动,即调节座12相互远离时,两个第二清淤辊22相互远离,由于设置有同步杆213,第二清淤辊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24和同步杆213进行支撑,可以提高清淤辊的支撑稳定性。
80.由于第一转轴23与第一清淤辊21滑动连接,且第一清淤辊21通过伸缩吊板210和定位套211进行位置的固定,吊箱102和调节座12移动时,第一清淤辊21的位置保持不变。
81.即调节的完成后,第一清淤辊21的位置保持不变,从而对灌溉沟渠g的中部进行清淤操作,两个第二清淤辊22相对远离,从而对第一清淤辊21不能涉及到的部分进行清淤操作。
82.驱动电机33工作时,由于第二同步槽323和第二同步块324的作用,第二滑杆322和第二固定杆321同步转动,即在宽度调节的任意位置,第二传动件32均可以将动力传递到第一传动件31,在限位槽28和限位块29的作用下,第一清淤辊21随第一转轴23转动,即在宽度
调节的任意位置,第一清淤辊21均能随第一转轴23转动。
83.实施例4
84.还包括第一行走轮41和第二行走轮42,座体1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固接有l形的第一支架板43,第一滑杆312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板43的横板内,第一行走轮41与左侧的第一滑杆312同心固定,右侧的第一滑杆312上固接有换向齿轮44,座体1的下表面右侧还固接有l形的第二支架板45,第二行走轮42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架板45的横板以及座体1之间,第二行走轮42的中部开设有避让槽46,避让槽46内固接有一圈齿牙47,换向齿轮44与齿牙47啮合;
85.还包括u形的扣件107,滚轮101与扣件107的竖板转动连接,扣件107的两个横板分别与座体1的上下两侧转动连接。
86.本实施例中:
87.如图2和3所示,装置工作时,第一滑杆312转动,从而第一行走轮41和换向齿轮44转动,换向齿轮44通过齿牙47带动第二行走轮42转动,由于换向齿轮44和齿牙47外啮合,因此第二行走轮42与换向齿轮44的转向相反,又因为换向齿轮44与第一行走轮41的转向一致,从而第一行走轮41和第二行走轮42的转向相反,设置齿牙47的个数与换向齿轮44的齿数一致,即可使得第一行走轮41和第二行走轮42转向相反而转速一致。
88.如图4所示,装置工作时,调节座12体1的宽度,使得第一行走轮41和第二行走轮42分别与灌溉沟渠g的两侧内壁接触,且滚轮101支撑在灌溉沟渠g的顶部。
89.如图9所述,箭头ⅱ指示第一行走轮41和第二行走轮42的转向,而箭头ⅰ指示装置的运动方向,可知第一行走轮41和第二行走轮42转向相反时,二者驱动装置具有同样的行动方向。
90.实施例5
91.还包括第三清淤辊5,吊箱102的前侧固接有一对支板51,第三清淤辊5通过第三转轴52转动连接在支板51之间,第三转轴52上固接有第一传动轮53,第一转轴23上固接有第一驱动轮54,第一驱动轮54和第一传动轮53通过第一皮带55联动,第三清淤辊5上固接有螺旋状的副清淤叶片56,左右两侧的副清淤叶片56的螺旋方向相反。
92.本实施例中:
93.由于吊箱102的存在,吊箱102位置的淤泥难以通过第一清淤辊21和第二清淤辊22清理,因此设置第三清淤辊5。
94.如图3所示,装置工作时,第一转轴23和第一驱动轮54转动,在第一皮带55的作用下,第一传动轮53、第三转轴52和第三清淤辊5同步转动,通过副清淤叶片56对吊箱102位置的淤泥进行清理。
95.由于左右两侧的副清淤叶片56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副清淤叶片56的螺旋方向,使得二者将淤泥向灌溉沟渠g中部输送。
96.实施例6
97.还包括排污机构,排污机构包括输送筒61和泥浆泵62;输送筒61固接在调节座12的上表面后侧,输送筒61相互远离的一端敞口设置,输送筒61内转动连接有输送轴63,输送轴63上固接有螺旋状的输送叶片64,输送轴63的相互靠近的一端固接有第二传动轮65,第二滑杆322上固接有第二驱动轮66,第二驱动轮66和第二传动轮65通过第二皮带67联动,泥浆泵62固接在固定座11上并位于第二传动箱37的后侧,泥浆泵62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固接有
抽泥管68和排泥管69,抽泥管68为波纹软管,抽泥管68的下部通过支杆610与伸缩吊板210固定连接,排泥管69的顶部固接有三通611,三通611的另外两个接口通过连通管612与左右两侧的输送筒61连接。
98.优选的,调节座12上对应输送筒61的位置固接有沥水仓613,输送筒61固接在沥水仓613的顶部,输送筒61对应沥水仓613的位置固接有沥水网614,输送筒61相互远离的一端向上扬起。
99.优选的,固定座11上固接有蓄电池7,驱动电机33和泥浆泵62通过蓄电池7供电,第二传动箱37上固接有控制开关71,驱动电机33和泥浆泵62共同由控制开关71控制停启。
100.本实施例中:
101.为实现清理有淤泥的排放,本实施例公开了排污机构的技术特征。
102.装置工作时,通过开关启动驱动电机33和泥浆泵62。
103.如图3所示,装置工作时,第二滑杆322以及固接在其上的第二驱动轮66转动,在第二皮带67的作用下,第二传动轮65、输送轴63和输送叶片64转动,两个输送叶片64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各输送叶片64的螺旋方向,使得螺旋叶片转动时,输送筒61中的泥浆向远离固定座11的方向输送。
104.如图2所示,通过支杆610对抽泥管68的底部位置进行固定,即在深度调节的过程中,抽泥管68的底部始终位于灌溉沟渠g的中下部,而主清淤叶片27和副清淤叶片56将淤泥输送到灌溉沟渠g的中部,即抽泥管68在泥浆最多的位置进行抽取。
105.泥浆泵62工作,通过抽泥管68将泥浆抽取,并依次通过排泥管69和连通管612输入输送筒61中,泥浆在输送筒61内向远离固定座11的方向移动,即向输送筒61的开口处移动。
106.如图8所示,泥浆在输送筒61内移动时,泥浆中的水经沥水网614和沥水仓613回落到灌溉沟渠g中,去水后的泥浆经输送筒61的头部扬起到灌溉沟渠g顶部两侧。
10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108.如图4所示,通过调节座12体1的宽度使得第一行走轮41和第二行走轮42分别与灌溉沟渠g的两侧内壁接触,滚轮101位于灌溉沟渠g的顶部对齐进行支撑。
109.座体1宽度调节时,两个第二清淤辊22相互远离,通过第一清淤辊21、第二清淤辊22和第三清淤辊5使得灌溉沟渠g的底部进行完全的清淤操作。
110.通过吊杆104的长度调节,使得第一清淤辊21、第二清淤辊22和第三清淤辊5与灌溉沟渠g的底部接触。
111.装置工作时,第一行走轮41和第二行走轮42反向转动,从而使得装置沿灌溉沟渠g的长度方向移动,当到达灌溉沟渠g的弯曲位置时,由于滚轮101通过扣件107与座体1转动连接,即滚轮101的角度可以变化,从而适应灌溉沟渠g的弯曲。
112.通过排污机构将清理的淤泥抽走。
113.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