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扇框及风扇的制作方法

2023-04-12 06:4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扇框及风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品朝向高性能、高频率、高速度与轻薄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发热电子元件的发热温度越来越高,因而容易产生不稳定现象,影响产品可靠度与使用寿命,因此散热已成为电子产品的重要课题。
3.一般情况下,利用散热风扇带动环境中的冷空气替代发热电子元件附近的热空气以实现散热。但是热空气流经扇框后容易造成气流流向混乱,导致散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扇框,该扇框可规范气流流向,提高散热的效率。
5.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所述扇框的风扇。
6.一种扇框,包括中空的框体、多个静叶片及固定座,所述框体具有用于允许气体通过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相对设置的出风面和进风面,所述静叶片及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流道内,所述静叶片连接于所述框体和所述固定座之间,且所述静叶片相较于所述进风面和所述出风面倾斜设置。所述静叶片包括迎流面及与所述迎流面相对设置的背流面,所述迎流面朝向所述进风面,所述背流面朝向所述出风面。所述静叶片将所述流道划分为多个流道区域,每一所述流道区域包括靠近所述迎流面的第一区和靠近所述背流面的第二区。所述固定座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首尾相连以形成环壁,所述环壁围绕所述底板的边缘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侧板设置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连通所述第一区及所述容置空间,以将所述第一区内的流体导入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开槽连通所述第二区及所述容置空间,以将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所述流体导出至所述第二区。
7.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静叶片之间设置一所述第一开槽或一所述第二开槽。
8.进一步地,部分所述迎流面于所述第一开槽露出。
9.进一步地,所述背流面与所述第二开槽相距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设置第三开槽,所述第三开槽连通所述第二区及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开槽与所述第一开槽连通以形成布线槽。
11.进一步地,所述框体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侧。
12.进一步地,所述扇框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外侧,每一所述静叶片穿过所述固定环。
13.一种风扇,包括驱动电机、动叶盘及如上所述的扇框,所述电机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动叶盘传动连接于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动叶盘转动。
14.进一步地,所述动叶盘包括轮盘、动叶片及转轴,多个所述动叶片设置于所述轮盘的外侧,所述动叶片与所述静叶片相对,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轮盘的中心,所述驱动电机传
动连接所述转轴。
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子、定子、电路板及轴套。所述固定座还包括轴套固定座,所述轴套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中心。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轮盘,所述定子及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容置空间内,所述转子、所述定子通过所述轴套相连,所述轴套通过所述轴套固定座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轴套的内孔中。
16.本技术提供的扇框通过在第一侧板设置第一开槽,在第二侧板设置第二开槽,使得气流由第一开槽流入容置空间,并由第二开槽流出所述容置空间,从而避免气流流向混乱,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扇框的整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整体示意图。
19.图3为图2所示的风扇的分解图。
20.图4为图2所示的风扇沿iv-iv的剖视图。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2.扇框
ꢀꢀꢀꢀꢀꢀꢀꢀꢀꢀꢀꢀꢀꢀꢀ
100
23.框体
ꢀꢀꢀꢀꢀꢀꢀꢀꢀꢀꢀꢀꢀꢀꢀ
10
24.流道
ꢀꢀꢀꢀꢀꢀꢀꢀꢀꢀꢀꢀꢀꢀꢀ
11
25.进风面
ꢀꢀꢀꢀꢀꢀꢀꢀꢀꢀꢀꢀꢀ
111
26.出风面
ꢀꢀꢀꢀꢀꢀꢀꢀꢀꢀꢀꢀꢀ
112
27.固定孔
ꢀꢀꢀꢀꢀꢀꢀꢀꢀꢀꢀꢀꢀ
12
28.静叶片
ꢀꢀꢀꢀꢀꢀꢀꢀꢀꢀꢀꢀꢀ
20
29.迎流面
ꢀꢀꢀꢀꢀꢀꢀꢀꢀꢀꢀꢀꢀ
21
30.背流面
ꢀꢀꢀꢀꢀꢀꢀꢀꢀꢀꢀꢀꢀ
22
31.固定座
ꢀꢀꢀꢀꢀꢀꢀꢀꢀꢀꢀꢀꢀ
30
32.底板
ꢀꢀꢀꢀꢀꢀꢀꢀꢀꢀꢀꢀꢀꢀꢀ
31
33.第一侧板
ꢀꢀꢀꢀꢀꢀꢀꢀꢀꢀꢀ
32
34.第一开槽
ꢀꢀꢀꢀꢀꢀꢀꢀꢀꢀꢀ
321
35.第三开槽
ꢀꢀꢀꢀꢀꢀꢀꢀꢀꢀꢀ
324
36.布线槽
ꢀꢀꢀꢀꢀꢀꢀꢀꢀꢀꢀꢀꢀ
325
37.第二侧板
ꢀꢀꢀꢀꢀꢀꢀꢀꢀꢀꢀ
33
38.第二开槽
ꢀꢀꢀꢀꢀꢀꢀꢀꢀꢀꢀ
331
39.环壁
ꢀꢀꢀꢀꢀꢀꢀꢀꢀꢀꢀꢀꢀꢀꢀ
34
40.容置空间
ꢀꢀꢀꢀꢀꢀꢀꢀꢀꢀꢀ
35
41.固定环
ꢀꢀꢀꢀꢀꢀꢀꢀꢀꢀꢀꢀꢀ
40
42.轴套固定座
ꢀꢀꢀꢀꢀꢀꢀꢀꢀ
50
43.风扇
ꢀꢀꢀꢀꢀꢀꢀꢀꢀꢀꢀꢀꢀꢀꢀ
200
44.驱动电机
ꢀꢀꢀꢀꢀꢀꢀꢀꢀꢀꢀ
202
45.转子
ꢀꢀꢀꢀꢀꢀꢀꢀꢀꢀꢀꢀꢀꢀꢀ
2021
46.定子
ꢀꢀꢀꢀꢀꢀꢀꢀꢀꢀꢀꢀꢀꢀꢀ
2022
47.电路板
ꢀꢀꢀꢀꢀꢀꢀꢀꢀꢀꢀꢀꢀ
2023
48.轴套
ꢀꢀꢀꢀꢀꢀꢀꢀꢀꢀꢀꢀꢀꢀꢀ
2024
49.动叶盘
ꢀꢀꢀꢀꢀꢀꢀꢀꢀꢀꢀꢀꢀ
201
50.轮盘
ꢀꢀꢀꢀꢀꢀꢀꢀꢀꢀꢀꢀꢀꢀꢀ
2011
51.动叶片
ꢀꢀꢀꢀꢀꢀꢀꢀꢀꢀꢀꢀꢀ
2012
52.转轴
ꢀꢀꢀꢀꢀꢀꢀꢀꢀꢀꢀꢀꢀꢀꢀ
2013
53.轴承
ꢀꢀꢀꢀꢀꢀꢀꢀꢀꢀꢀꢀꢀꢀꢀ
203
54.流道区域
ꢀꢀꢀꢀꢀꢀꢀꢀꢀꢀꢀa55.第一区
ꢀꢀꢀꢀꢀꢀꢀꢀꢀꢀꢀꢀꢀb56.第二区
ꢀꢀꢀꢀꢀꢀꢀꢀꢀꢀꢀꢀꢀc5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60.请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扇框100,所述扇框100包括中空的框体10、多个静叶片20及固定座30。所述框体10具有允许流体通过的流道11,所述流道11包括相对设置的进风面111和出风面112。所述静叶片20及所述固定座30设置于所述流道11内,所述静叶片20连接于所述框体10的内侧和所述固定座30的外侧之间,且所述静叶片20相较于所述进风面111和所述出风面112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流体为空气,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可以为氮气等其他气体,还可以为水、乙醇等液体。
61.所述静叶片20包括迎流面21及与所述迎流面21相对设置的背流面22,所述迎流面21朝向所述进风面111,所述背流面22朝向所述出风面112。
62.所述静叶片20将所述流道11划分为多个流道区域a,每一所述流道区域a包括靠近所述迎流面21的第一区b及靠近所述背流面22的第二区c。
63.所述固定座30包括底板31、第一侧板32及第二侧板33,所述第一侧板32与所述第二侧板33首尾相连以形成环壁34,所述环壁34围绕所述底板31的边缘以形成容置空间35,所述容置空间35用于容置驱动电机202(请参见图3及图4),所述驱动电机202运行时产生热量。
64.所述第一侧板32贯穿开设有第一开槽321,所述第二侧板33贯穿开设有第二开槽331,所述第一开槽321连通所述第一区b及所述容置空间35,所述第二开槽331连通所述第二区c及所述容置空间35,所述第一开槽321用于将所述第一区b内的流体导入所述容置空间35,所述第二开槽331用于将所述容置空间35内的所述流体导入所述第二区c。
65.具体使用时,空气经过所述流道11的过程中,与所述迎流面21直接相遇并在所述迎流面21附近产生高压区域(图未示),与此相对地,所述背流面22附件区域产生抵压区域(图未示),所述高压区域与所述第一区b大致重合,所述低压区域大致与所述第二区c重合。
66.然后,高压区域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开槽321导入至所述容置空间35,容置空间35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开槽331导出至所述低压区域,同时将所述驱动电机202产生的热量带走。
67.本技术提供的扇框100通过在第一侧板32设置第一开槽321,在第二侧板33设置第二开槽331,使得气流由第一开槽321流入容置空间35,并由第二开槽331流出所述容置空间35,从而避免气流流向混乱,提高散热效率。同时,规范气流流向还有利于减少风扇200的噪音。
68.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静叶片20均匀设置于所述环壁34的外侧,所述静叶片20与进风面111至出风面112方向倾斜设置,以使所述迎流面21与流体相迎,所述背流面22与流体相背。
69.在本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静叶片20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开槽321或一个所述第二开槽331,所述第一开槽32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开槽331的数量相同。
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迎流面21暴露于所述第一开槽321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区b内的高压流体无障碍地进入到所述容置空间35内。
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流面22与所述第二开槽331相距设置,从而增加流体从所述容置空间35流入所述第二区c的流经路程,提高散热效率。
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32设置第三开槽324,所述第三开槽324贯穿所述第一侧板32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开槽324连通所述第一区b及所述容置空间35,所述第三开槽324与所述第一开槽321相连通以形成布线槽325,所述布线槽325用于布置所述驱动电机202的导线。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扇框100还包括固定环40,所述固定环40套设于所述固定座30的外侧,每一所述静叶片20穿过所述固定环40,所述固定环40用于将多个所述静叶片20连为一个整体。
7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扇框100还包括轴套固定座50,所述轴套固定座50设置于所述底板31的中心,所述轴套固定座50用于固定所述驱动电机202及动叶盘201。
7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框体10设置有多个固定孔12,所述固定孔12贯穿所述框体10相对的两侧,所述固定孔12用于与紧固件(例如,螺丝及螺母)配合以将所述框体10固定在机壳(例如,台式电脑的机壳)上。
76.请参见图2、图3及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200,所述风扇200包括所述扇框100、动叶盘201、驱动电机202及轴承203,所述驱动电机202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35内,所述动叶盘201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202,所述驱动电机202用于带动所述动叶盘201转动,使得流体通过所述流道11。
7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叶盘201包括轮盘2011、动叶片2012及转轴2013,多个所述动叶片2012设置于所述轮盘2011的外侧,所述转轴2013设置于所述轮盘2011的中心,且所述转轴2013通过轴承203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202。
7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202包括转子2021、定子2022、电路板2023及轴套
2024,所述转子2021设置于所述轮盘2011,所述定子2022及所述电路板2023设置于所述容置容置空间35内,所述转子2021、所述定子2022通过所述轴套2024相连,所述轴套2024通过所述轴套固定座50连接于所述底板31,所述转轴2013通过轴承203设置于所述轴套2024的内孔。
79.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