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束产生源、电子束照射装置和X射线照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4-11 00:47: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子束产生源、电子束照射装置和x射线照射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电子束产生源、电子束照射装置和x射线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从电子发射部向荧光体发射电子,使荧光体发光的荧光显示管。在该荧光显示管的电子束产生源中,在线状的电子发射部的一部分设置将电子发射部形成为线圈状的线圈状部,通过线圈状部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9335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如上述的荧光显示管的线圈状部那样,在设置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的张力保持部的情况下,认为张力保持部由于电力在张力保持部流动而发热,张力保持部的按压力或拉伸力产生变动或产生由热引起的劣化。在产生了这样的按压力等的变动和劣化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情况下,张力保持部无法适当地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
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的张力保持部的通电并适当地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的电子束产生源、电子束照射装置和x射线照射装置。
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10.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子束产生源具有:电子发射部,其在所期望的轴线上延伸,并发射电子;支承部,其与向电子发射部供电的供电装置电连接;张力保持部,其连接于电子发射部的一个端部与支承部之间,通过按压力或拉伸力来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和供电路径部,其一个端部与支承部电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与电子发射部的一个端部电连接,张力保持部的电阻值比供电路径部的电阻值大。
11.在该电子束产生源中,通过张力保持部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另外,在电子束产生源中,张力保持部和供电路径部这2个部件连接于与供电装置电连接的支承部与电子发射部之间。张力保持部的电阻值比供电路径部的电阻值大。因此,电子发射部与支承部之间的通电不是经由张力保持部而是经由供电路径部进行。即,抑制了向张力保持部的通电。这样,电子束产生源能够抑制向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的张力保持部的通电,适当地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
12.也可以是,电子束产生源还包括可动部,该可动部将电子发射部的一个端部与张力保持部的另一个端部连结,并能够沿着轴线移动,张力保持部的一个端部与支承部连接,并且供电路径部的另一个端部和张力保持部的另一个端部与可动部连接。在该情况下,电子束产生源能够经由与张力保持部和供电路径部两者连接的可动部更可靠地进行电子发
射部的张力的保持和供电。
13.也可以是,供电路径部的一个端部与支承部连接,供电路径部的长度比从供电路径部与支承部的连接位置到供电路径部与可动部的连接位置的长度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可动部移动的情况下,由于供电路径部也能够吸收可动部的移动量,所以电子束产生源能够更可靠地对电子发射部进行供电。
14.也可以是,供电路径部具有金属薄膜部,金属薄膜部的厚度比金属薄膜部的宽度小。在该情况下,供电路径部能够追随可动部的移动而容易地挠曲,即使可动部移动也能够可靠地供电。
15.可动部也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在该情况下,电子束产生源能够更可靠地将电子发射部与供电路径部电连接。
16.也可以是,支承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的壳体部,供电路径部与可动部的连接部分和张力保持部与可动部的连接部分分别位于收纳空间内。在该情况下,电子束产生源能够通过壳体部保护这些电连接的连接部分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能够在连接部分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
17.也可以是,壳体部以可动部能够沿着轴线移动的方式支承可动部。在该情况下,电子束产生源能够使可动部稳定地移动,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张力保持部对电子发射部的张力的保持。
18.也可以是,电子束产生源还包括可动部,该可动部与电子发射部的一个端部连结,由导电材料形成,支承部包括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的壳体部,壳体部包括以可动部能够移动的方式保持可动部的可动部保持部,供电路径部的另一个端部通过将可动部与可动部保持部电连接而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束产生源能够通过壳体部的可动部保持部将壳体部与可动部电连接,从壳体部经由可动部向电子发射部供电。
19.张力保持部也可以在轴线上与可动部连结,通过对可动部赋予拉伸力而经由可动部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在该情况下,电子束产生源容易使张力保持部的拉伸力经由可动部沿着轴线方向作用于电子发射部,能够容易地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
20.也可以是,支承部包括壳体部,该壳体部包括在内部收纳张力保持部的内部空间,张力保持部配置于可动部中的张力保持部所抵接的可动部张力承受部与壳体部中的位于比可动部张力承受部靠电子发射部侧的位置的壳体张力承受部之间,通过对可动部赋予按压力来经由可动部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在该情况下,电子束产生源能够使用张力保持部的按压力容易地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
21.也可以是,在张力保持部与可动部之间、和张力保持部与支承部之间的至少任一者设置有由导电性比张力保持部低的材料构成的绝缘部件。在该情况下,电子束产生源能够进一步抑制对张力保持部的通电,通过供电路径部更可靠地对电子发射部进行供电。
22.也可以是包括这样的电子束产生源、收纳电子束产生源的主体部、和用于将来自电子束产生源的电子取出到主体部的外部的电子取出部的电子束照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包括这样的电子束产生源、收纳电子束产生源的主体部、通过入射来自电子束产生源的电子而产生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和用于将x射线取出到主体部的外部的x射线取出部的x射线照射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能够抑制电子发射部的轴偏移的电子束照射装置和x射线照射装置。
23.发明效果
24.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向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的张力保持部的通电,适当地保持电子发射部的张力。
附图说明
25.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子束照射装置的立体图。
26.图2是表示图1的电子束照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27.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28.图4是灯丝单元的立体图。
29.图5是灯丝单元的截面图。
30.图6是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31.图7是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图。
32.图8是第1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33.图9是第2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34.图10是第3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35.图11是第4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36.图12是第5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37.图13是第6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38.图14是第7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的截面立体图。
39.图15是表示灯丝向可动体的安装结构的一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彼此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41.图1所示的电子束照射装置1是为了通过对照射对象物照射电子束eb而进行例如该照射对象物的油墨的固化、灭菌、或表面改质等而使用。另外,以下,将由电子束照射装置1照射电子束eb的一侧即电子束出射侧(窗部9侧)作为“前侧”进行说明。
42.如图1~图3所示,电子束照射装置1包括灯丝单元(电子束产生源)2、真空容器(主体部)3、阴极保持部件4、阴极保持部件5、轨道部6、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绝缘支承部件8、和窗部(电子取出部)9。灯丝单元2是产生电子束eb的电子束产生部。另外,灯丝单元2为长条状的单元。
43.真空容器3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真空容器3呈大致圆筒状。真空容器3在内部形成大致圆柱状的真空空间r。灯丝单元2在真空容器3的内部沿着大致圆柱状的真空空间r的轴线方向(长轴方向)配置。在真空容器3中的灯丝单元2的前侧的位置设置有将真空空间r与外部的空间连通的开口部3a。窗部9相对于开口部3a以真空密封的方式固定。
44.窗部9包括窗材9a和支承体9b。窗材9a形成为薄膜状。作为窗材9a的材料,使用电子束eb的透过性优异的材料(例如铍、钛、铝等)。支承体9b配置在比窗材9a靠真空空间r侧的位置,支承窗材9a。支承体9b是网状的部件,具有使电子束eb通过的多个孔。
45.在真空容器3中的灯丝单元2的后侧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排出真空容器3内的空气的
排气口3b。在排气口3b连接有未图示的真空泵,通过真空泵排出真空容器3内的空气。由此,真空容器3的内部成为真空空间r。呈大致圆筒状的真空容器3的两端的另一侧的开口部3c和一侧的开口部3d分别被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的凸缘部7a和盖部3e封闭。
46.成为阴极电位的一对阴极保持部件4和5分别配置在真空容器3内。在另一侧的阴极保持部件4与一侧的阴极保持部件5之间,设置有作为阴极电位且兼作包围灯丝单元2的包围电极的轨道部6。轨道部6是截面呈大致c字状的导电性且长条状的部件。轨道部6配置成截面大致c字状的开口朝向前侧(窗部9侧)。轨道部6在内侧部分(内侧空间)保持灯丝单元2。例如,灯丝单元2在卸下真空容器3的盖部3e的状态下,经由设置于阴极保持部件5和绝缘支承部件8的插入孔而插入轨道部6的内侧,由此保持于轨道部6。
47.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设置于真空容器3中的另一侧的开口部3c侧的端部。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的另一个端部经由开口部3c向真空容器3的外部突出。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具有向其径向上的外侧伸出的凸缘部7a,将真空容器3的开口部3c密封。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由绝缘材料(例如环氧树脂等绝缘性树脂、陶瓷等)形成。阴极保持部件4以与作为接地电位的真空容器3电绝缘的状态保持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的一个端部。
48.另外,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是用于从电子束照射装置1的外部的电源装置接受高电压的供给的高耐电压型的连接器。在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中,从未图示的电源装置插入高电压供给用插头。在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将从外部供给的高电压供给到灯丝单元2等的内部配线。该内部配线被构成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的绝缘材料覆盖,确保与真空容器3的绝缘。
49.绝缘支承部件8设置于真空容器3的一侧的开口部3d侧的端部(盖部3e侧的端部)。绝缘支承部件8由绝缘材料(例如环氧树脂等绝缘性树脂、陶瓷等)形成。阴极保持部件5以相对于真空容器3电绝缘的状态保持绝缘支承部件8的另一侧的端部。
50.如图3~图5所示,灯丝单元2以能够相对于轨道部6拆装的方式构成为一个单元。灯丝单元2包括灯丝(电子发射部)10、主框架(框部)11、栅网(grid)电极12、副框架13、供电线14、引导部件15、端子保持部件16、灯丝固定部件17和张力保持单元20。
51.主框架11是截面呈大致

字状(c字状)的长条状的部件。主框架11以截面大致

字状的开口朝向前侧(窗部9侧)的方式配置。在主框架11的内侧(内侧空间),在主框架11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灯丝固定部件17。另外,在主框架11的内侧(内侧空间),在主框架11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张力保持单元20。
52.灯丝10是通过通电被加热而发射成为电子束eb的电子的电子发射部。灯丝10是线状的部件,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在所期望的轴线l上延伸。灯丝10由高熔点金属材料、例如以钨为主要成分的材料等形成。灯丝10的一个端部与张力保持单元20连接。灯丝10的另一个端部与灯丝固定部件17连接。这样,主框架11分别支承与灯丝10的一个端部连接的张力保持单元20和与灯丝10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的灯丝固定部件17。
53.端子保持部件16安装于主框架11的另一个端部。端子保持部件16以相互电绝缘的状态保持供给用于灯丝10发射电子的电流的灯丝用端子t1、向灯丝单元2供给阴极电位的高电压用端子t2、和向栅网电极12供给施加电压的栅网电极用端子t3。灯丝用端子t1与供电线14的另一个端部连接。高电压用端子t2与灯丝固定部件17电连接。
54.副框架13是截面呈大致

字状的长条状的部件。副框架13与主框架11平行地配
置。供电线14从与灯丝用端子t1的连接位置通过副框架13的内侧(内侧空间)而与张力保持单元20连接。副框架13具备供电线14的保护功能。主框架11和副框架13通过多个引导部件15相互连结。引导部件15的外表面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轨道部6的内表面抵接。
55.栅网电极12配置在灯丝10的前侧,由引导部件15隔着绝缘部件18支承。在栅网电极12上形成有多个孔(参照图4等)。栅网电极12经由未图示的配线与栅网电极用端子t3电连接。
56.张力保持单元20保持灯丝10的张力。在此,张力保持单元20通过利用弹簧按压或拉伸与灯丝10的一侧的端部连结的可动体,能够保持灯丝10的张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保持单元20通过利用弹簧拉伸可动体来保持灯丝10的张力。张力保持单元20以经由绝缘部件等与主框架11电绝缘的状态安装于主框架11。在张力保持单元20上连接有供电线14的一个端部。张力保持单元20能够在保持灯丝10的张力的同时,将经由供电线14供给的电力供给到灯丝10。
57.灯丝单元2以设置有灯丝用端子t1等的另一侧的端部为起始,经由设置于阴极保持部件5和绝缘支承部件8的插入孔而插入并固定于轨道部6的内侧(内侧空间)。在灯丝单元2的插入完成的位置,灯丝用端子t1、高电压用端子t2和栅网电极用端子t3的前端部分别与设置于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的3个连接端子的前端部抵接。由此,灯丝用端子t1等与设置于高电压导入绝缘部件7的连接端子电连接。
58.灯丝10在通过通电而被加热的状态下,通过被施加负的数十kv~负的数百kv这样的高的负电压而发射电子。对栅网电极12施加规定的电压。例如,也可以对栅网电极12施加比施加于灯丝10的负电压靠正侧100v~150v程度的电压。栅网电极12形成用于引出电子,并且抑制扩散的电场。由此,从灯丝10发射的电子从设置于栅网电极12的孔作为电子束eb向前侧出射。
59.接着,使用图6和图7对保持灯丝10的张力的张力保持单元2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相对于张力保持单元20设置有灯丝10的一侧(另一侧)设为“左侧”,将相对于灯丝10设置有张力保持单元20的一侧(一侧)设为“右侧”来进行说明。即,左右方向是指沿着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的轴线l方向的方向。
60.如图6和图7所示,张力保持单元20包括可动体(可动部)21、壳体(支承部、壳体部)22、弹簧(张力保持部)23和箔材(供电路径部)24。可动体21与灯丝10的一个端部连结。可动体21具有圆柱部21a和连接部21b。圆柱部21a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在圆柱部21a的左侧的端部固定有灯丝10的一个端部。关于圆柱部21a与灯丝10的固定方法,可采用各种方法。连接部21b与圆柱部21a的右侧的端部连结。在连接部21b分别连接有弹簧23的另一个端部和箔材24的另一个端部。可动体21由导电材料形成。可动体21例如由不锈钢、铜、铜合金等材料形成。
61.可动体21设置在轴线l上。此外,可动体21设置在轴线l上是指,在从沿着轴线l的方向观察时,轴线l位于可动体21的外缘的内侧的配置状态。关于其他部件设置在轴线l上也是同样的含义。另外,可以为可动体21以可动体21的重心位置位于轴线l上的方式配置。
62.壳体22是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内部空间)s的箱体。在壳体22的收纳空间s收纳有弹簧23、箔材24和可动体21的右侧端部。壳体22也能够由一面开口的箱部22a和覆盖箱部22a的开口部的盖部22b构成,以使得能够将弹簧23等收纳于收纳空间s。在壳体22中的灯丝
10侧(另一侧)的壁部即灯丝侧壁部22c(构成壳体22的左侧的壁部)设置有引导孔(可动部保持部)22d。引导孔22d沿着轴线l延伸。另外,引导孔22d是沿着轴线l延伸的呈圆柱状的贯通孔。引导孔22d的直径比可动体21的圆柱部21a的直径大所期望的值。引导孔22d将可动体21的圆柱部21a引导为能够沿着轴线l移动。即,壳体22通过引导孔22d以可动体21能够沿着轴线l移动的方式保持可动部21。
63.在壳体22中的与灯丝10侧相反的一侧(一侧)的壁部即供电侧壁部22e(构成壳体22的右侧的壁部)设置有与供电线14的一个端部连接的供电线连接部22f。例如,供电线14的端部在供电线连接部22f通过螺栓与壳体22电连接。由此,壳体22经由供电线14等与向灯丝10供电的电源装置(供电装置)电连接。壳体22由导电材料形成。壳体22例如由不锈钢、铜、铜合金等材料形成。
64.弹簧23收纳在壳体22的收纳空间s中。弹簧23设置在轴线l上。弹簧23的另一个端部与连接部21b的右侧的端部连结。弹簧23与连接部21b的连结位置位于轴线l上。弹簧23的一个端部与壳体22的供电侧壁部22e连结。壳体22覆盖弹簧23,以使得不会从灯丝10直接看到弹簧23。弹簧23与可动体21的连结位置(连接部分)位于收纳空间s内。
65.弹簧23是拉伸弹簧。弹簧23以使可动体21沿着轴线l移动的方式对可动体21施加拉伸力。即,弹簧23从与可动体21的连结位置向沿着轴线l的一侧方向拉伸可动体21。可动体21将灯丝10的一个端部与弹簧23的另一个端部连结。由此,弹簧23通过对可动体21施加拉伸力而经由可动体21拉伸灯丝10,保持灯丝10的张力。弹簧23例如由不锈钢、因科内尔铬镍铁合金等材料形成。弹簧23可以由与灯丝10不同的材料形成。弹簧23的载荷需要在动作时(灯丝10通电时)处于所期望的范围,如果脱离该范围,则有可能产生灯丝10的松弛、或者塑性变形、断线等问题。因此,如果将弹簧23的载荷设为fa,将灯丝10的容许拉伸载荷设为fx,将可动体21的重量和摩擦力的合计设为fy,则需要fx fy>fa的关系成立。进而,通过灯丝10的通电加热,对于灯丝10的容许拉伸载荷,产生常温时的容许拉伸载荷fx1>加热时的容许拉伸载荷fx2的关系,所以需要留意。因此,弹簧23的载荷优选为0.01n~1000n的范围,更优选为0.01n~100n,进一步优选为0.1n~10n的范围。
66.箔材24收纳于壳体22的收纳空间s。箔材24成为将经由供电线14供给到壳体22的电力供给到可动体21的供电路径。箔材24的一个端部与壳体22的供电侧壁部22e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与可动体21的连接部21b连接。箔材24与可动体21的连接部分位于收纳空间s内。由此,箔材24经由可动体21与灯丝10电连接。箔材24由导电性比弹簧23好的材料形成。即,弹簧23的电阻值比箔材24的电阻值大。箔材24例如作为导电性良好且弯曲性良好的材料,由铜等形成。例如,由不锈钢形成弹簧23时的电阻约为6ω。例如,使用铜作为箔材24的材料,例如将其长度设为50mm。铜的电阻率为1.7
×
10-8ω
·
m。因此,如果将箔材24的截面积设为1.4
×
10-2
mm2以上,则箔材24的电阻值能够充分降低为由不锈钢形成的弹簧23的电阻值的1/100以下。
67.箔材24是由金属形成的薄膜状的部件(金属薄膜部)。箔材24的厚度比箔材24的宽度薄,箔材24的宽度比箔材24的长度小。箔材24从供电侧壁部22e朝向可动体21侧延伸,并且以前端部折回成u字状的状态固定于连接部21b。这样,箔材24具有u字状地折回的折回部24a,在其左侧的端部,作为沿着轴线l的位置关系而包括重叠的(成为双层的)区域,并且,该区域在与轴线l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分离。因此,箔材24的长度比弹簧23长,且比从箔材24
与供电侧壁部22e的连接位置a至箔材24与可动体21的连接位置b的长度(直线的长度)长。由此,即使在可动体21沿着轴线l移动的情况下,箔材24也能够通过箔材24中的折回部24a的位置移动(成为双重的区域变大或变小)而允许可动体21的移动,并且维持供电侧壁部22e与可动体21连接的状态。
68.如图7所示,壳体22也可以还包括一个端部固定于供电侧壁部22e、另一个端部朝向可动体21侧延伸的分隔部22g。分隔部22g在与弹簧23分离的状态下,以载置箔材24的方式延伸至比弹簧23的左侧端部靠左侧的位置,划分弹簧23和箔材24。由此,防止箔材24与弹簧23接触。
69.这样,在张力保持单元20中,能够通过弹簧23的拉伸力来维持灯丝10的张力。另外,弹簧23的长度(自由长度)成为即使在灯丝10因热膨胀而长度变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可动体21施加拉伸力的长度。例如,在构成灯丝10的材料为钨的情况下,如果将全长500mm的灯丝10加热到2000℃,则如果将钨的线膨胀系数设为5.2
×
10-6
[1/k](2000℃),则会因热膨胀而变长约5mm程度。因此,为了吸收灯丝10的热膨胀量,需要使可动体21能够移动至少5mm程度。此外,更优选确保还考虑了周边部件(例如主框架11)的热膨胀的移动范围。由此,张力保持单元20即使在因灯丝10热膨胀而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弹簧23的拉伸力维持灯丝10的张力。这样,灯丝10通过张力保持单元20维持被拉伸成直线状的状态。
[0070]
另外,在张力保持单元20中,供电线14所连接的供电侧壁部22e与灯丝10所连接的可动体21通过弹簧23和箔材24分别连接。在此,箔材24由导电性比弹簧23好的材料形成。由此,不是通过弹簧23,而是主要通过箔材24从供电侧壁部22e向可动体21供电。由此,抑制由通电引起的弹簧23的发热,抑制由于热的影响而弹簧23的拉伸力产生变动或劣化等。这样,张力保持单元20能够一边利用箔材24经由可动体21向灯丝10供给电力,一边利用弹簧23保持灯丝10的张力。更详细而言,向灯丝10的供电经由可动体21,由此由弹簧23的伸缩引起的机械性滑动动作所引起的摩擦等由可动体21承担,所以能够抑制对灯丝10的机械性损伤,并且能够抑制弹簧23对灯丝10的张力的保持、和箔材24对灯丝10的供电的影响。
[0071]
如上所述,在电子束照射装置1(灯丝单元2)中,通过弹簧23保持灯丝10的张力。另外,在电子束照射装置1中,由于弹簧23的电阻值比箔材24的电阻值大,所以抑制了对弹簧23的通电。由此,能够抑制弹簧23的劣化。这样,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抑制对保持灯丝10的张力的弹簧23的通电,适当地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072]
电子束照射装置1(灯丝单元2)包括连结灯丝10的一个端部、箔材24的另一个端部和弹簧23的另一个端部的可动体21。在该情况下,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经由与弹簧23和箔材24两者连接的可动体21更可靠地进行灯丝10的张力的保持和供电。更详细而言,向灯丝10的供电经由可动体21,由此由弹簧23的伸缩所引起的机械性滑动动作所引起的摩擦等由可动体21承担。因此,能够抑制对灯丝10的机械损伤,并且能够抑制弹簧23对灯丝10的张力的保持、和箔材24对灯丝10的供电的影响。
[0073]
箔材24的长度比从箔材24与供电侧壁部22e的连接位置a至箔材24与可动体21的连接位置b的长度(直线的长度)长。在该情况下,电子束照射装置1即使在可动体21因灯丝10的热膨胀等而移动的情况下,箔材24也能够吸收可动体21的移动量,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对灯丝10供电。
[0074]
箔材24的厚度比箔材24的宽度薄。在该情况下,箔材24能够追随可动体21的移动
而容易地挠曲,即使可动体21移动也能够可靠地供电。
[0075]
可动体21由导电材料形成。在该情况下,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更可靠地将灯丝10与箔材24电连接。
[0076]
弹簧23与可动体21的连接部分和箔材24与可动体21的连接部分分别位于壳体22的收纳空间s内。在该情况下,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通过壳体22保护这些电连接的连接部分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能够在连接部分进行稳定的电力供给。
[0077]
壳体22通过引导孔22d以可动体21能够沿着轴线l移动的方式支承可动体21。在该情况下,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使可动体21稳定地移动,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弹簧23对灯丝10的张力的保持。
[0078]
弹簧23在轴线l上与可动体21连结,通过对可动体21施加拉伸力而经由可动体21保持灯丝10的张力。在该情况下,电子束照射装置1容易使弹簧23的拉伸力经由可动体21沿着轴线l方向作用于灯丝10,能够容易地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079]
接着,对设置于电子束照射装置1的张力保持单元的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的不同点和与各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80]
(第1变形例)
[0081]
如图8所示,第1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a包括可动体21a、壳体22a、弹簧23和环状弹性体(供电路径部)25。可动体21a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在可动体21a的左侧的端部固定有灯丝10的一个端部。在可动体21a的右侧的端部连结有弹簧23的另一个端部。可动体21a设置在轴线l上。另外,可动体21a以可动体21a的重心位置位于轴线l上的方式配置。可动体21a由导电材料形成。可动体21a例如由作为导电性良好的材料的铜合金、不锈钢等形成。
[0082]
壳体22a是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s的箱体。在壳体22a的收纳空间s收纳有弹簧23。壳体22a也能够由一面开口的箱部22a构成,以使得能够将弹簧23收纳于收纳空间s。在壳体22a的灯丝侧壁部22c设置有引导孔22d。引导孔22d的直径比可动体21a的直径大所期望的值。引导孔22d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比可动体21a的长度长。引导孔22d将可动体21a引导为能够沿着轴线l移动。即,壳体22a通过引导孔22d以可动体21a能够沿着轴线l移动的方式保持可动体21a。壳体22a由导电材料形成。壳体22a例如由作为导电性良好的材料的铜合金、不锈钢等形成。
[0083]
弹簧23设置在轴线l上。弹簧23的另一个端部与可动体21a的右侧的端部连结。弹簧23与可动体21a的连结位置位于轴线l上。弹簧23的一个端部与壳体22a的供电侧壁部22e连结。壳体22a覆盖弹簧23,以使得不会从灯丝10直接看到弹簧23。
[0084]
弹簧23以使可动体21a沿着轴线l移动的方式对可动体21a施加拉伸力。即,弹簧23从与可动体21a的连结位置向沿着轴线l的一侧方向拉伸可动体21a。由此,弹簧23通过对可动体21a施加拉伸力而经由可动体21a拉伸灯丝10,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085]
环状弹性体25收纳在壳体22a的引导孔22d内。环状弹性体25成为将经由供电线14供给到壳体22a的电力供给到可动体21a的供电路径。环状弹性体25由形成为环状的、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构成。环状弹性体25嵌入可动体21a的、在与轴线l垂直相交的方向的截面的外周面遍及周向的整个区域延伸的凹部21c。
[0086]
环状弹性体25的径向(与轴线l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外周缘的部分(一个端部)与壳体22a的引导孔22d的内周面抵接并电连接。环状弹性体25的径向的内周缘的部分(另一个端部)与可动体21a的外周面(凹部21c的内壁面)抵接并电连接。即,环状弹性体25在嵌入凹部21c的状态下,其外周的直径比可动体21a的外周的直径大,其内周的直径至少比可动体21a的外周的直径小。由此,环状弹性体25与壳体22a电连接,并且经由可动体21a与灯丝10电连接。环状弹性体25由导电性比弹簧23好的材料形成。即,弹簧23的电阻值比环状弹性体25的电阻值大。环状弹性体25例如由作为导电性良好的材料的铜合金等形成。
[0087]
这样,在张力保持单元20a中,与实施方式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同样地,能够通过弹簧23的拉伸力来维持灯丝10的张力。另外,在张力保持单元20a中,壳体22a和可动体21a通过弹簧23和环状弹性体25分别连接。另外,环状弹性体25由导电性比弹簧23好的材料形成。由此,不是通过弹簧23,而是主要通过环状弹性体25从壳体22a向可动体21a供电。由此,抑制由通电引起的弹簧23的发热,抑制由于热的影响而弹簧23的拉伸力产生变动或劣化等。这样,张力保持单元20a能够一边通过环状弹性体25经由可动体21a向灯丝10供给电力,一边通过弹簧23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088]
如上所述,电子束照射装置1即使在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a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包括实施方式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0089]
具体而言,在电子束照射装置1(灯丝单元2)中,通过弹簧23保持灯丝10的张力。此外,在张力保持单元20a中,由于弹簧23的电阻值比环状弹性体25的电阻值大,所以抑制了向弹簧23的通电。由此,能够抑制弹簧23的劣化。这样,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a的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抑制对保持灯丝10的张力的弹簧23的通电,适当地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090]
电子束照射装置1(灯丝单元2)包括将灯丝10的一个端部与弹簧23的一个端部和环状弹性体25连结的可动体21a。在该情况下,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经由与弹簧23和环状弹性体25两者连接的可动体21a更可靠地进行灯丝10的张力的保持和供电。更详细而言,向灯丝10的供电经由可动体21a,由此由弹簧23的伸缩引起的机械性滑动动作所引起的摩擦等由可动体21a承担。因此,能够抑制对灯丝10的机械损伤,并且能够抑制弹簧23对灯丝10的张力的保持和环状弹性体25对灯丝10的供电的影响。
[0091]
电子束照射装置1(灯丝单元2)经由环状弹性体25将可动体21a与壳体22a的引导孔22d电连接,由此从壳体22a向灯丝10进行供电。环状弹性体25与引导孔22d的内周面和可动体21a的外周面抵接。由此,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a的电子束照射装置1将壳体22a与可动体21a电连接,能够从壳体22a经由可动体21a向灯丝10供电。
[0092]
环状弹性体25嵌入可动体21a的凹部21c。在该情况下,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a的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通过设置于可动体21a的外周面的凹部21c容易地保持环状弹性体25,并且能够通过环状弹性体25更可靠地对灯丝10供电。
[0093]
弹簧23在轴线l上与可动体21a连结,通过对可动体21a施加拉伸力而经由可动体21a保持灯丝10的张力。在该情况下,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a的电子束照射装置1容易使弹簧23的拉伸力经由可动体21a沿着轴线l方向作用于灯丝10,能够容易地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094]
(第2变形例)
[0095]
如图9所示,第2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b包括可动体21b、壳体22b、弹簧(张力保持部)26和箔材(供电路径部)27。可动体21b与灯丝10的一个端部连结。可动体21b具有圆
柱部21a和小径圆柱部21d。小径圆柱部21d包括直径比圆柱部21a小的主体部21d1和直径比主体部21d1小的前端部21d2。主体部21d1与圆柱部21a的左侧的端部连结,前端部21d2与主体部21d1的左侧的端部连结。在小径圆柱部21d的前端部21d2的左侧的端部固定有灯丝10的一个端部。可动体21b设置在轴线l上。另外,可动体21b以可动体21b的重心位置位于轴线l上的方式配置。可动体21b由导电材料形成。可动体21b例如由不锈钢、铜、铜合金等材料形成。
[0096]
壳体22b相对于第1变形例中的壳体22a(参照图8)还包括壳体弹簧承接部(壳体张力承受部)22h。壳体弹簧承接部22h设置于灯丝侧壁部22c的灯丝10侧(另一侧)的面。在壳体弹簧承接部22h设置有可动体21b的小径圆柱部21d的前端部21d2能够插通的小径孔22j。小径孔22j的直径比引导孔22d的直径小,比前端部21d2的直径大。壳体22b由导电材料形成。壳体22b例如由不锈钢、铜、铜合金等材料形成。
[0097]
弹簧26收纳在壳体22b的引导孔22d内。弹簧26设置在轴线l上。可动体21b的小径圆柱部21d的主体部21d1穿过弹簧26的内侧。即,弹簧26的外径比引导孔22d的内径小,弹簧26的内径比小径圆柱部21d的主体部21d1的外径大。弹簧26的一个端部与可动体21b的圆柱部21a的左侧的端面抵接。弹簧26的另一个端部与壳体弹簧承接部22h的右侧的面抵接。即,可动体21b中的圆柱部21a的左侧的端面成为弹簧26所抵接的可动体弹簧承接部(可动部张力承受部)21e。壳体弹簧承接部22h位于比可动体弹簧承接部21e靠灯丝10侧的位置。弹簧26配置在可动体弹簧承接部21e与壳体弹簧承接部22h之间。壳体弹簧承接部22h覆盖弹簧26,以使得无法从灯丝10直接看到弹簧26(划分灯丝10和弹簧26)。
[0098]
弹簧26是压缩弹簧。弹簧26以使可动体21b沿着轴线l移动的方式对可动体21b施加按压力。即,弹簧26从与可动体21b的抵接位置沿着轴线l向一侧方向按压可动体21b。可动体21b与灯丝10的一个端部连结。由此,弹簧26通过对可动体21b施加按压力而经由可动体21b将灯丝10向右方向拉伸,保持灯丝10的张力。弹簧26例如由不锈钢、因科内尔铬镍铁合金等材料形成。弹簧26可以由与灯丝10不同的材料形成。
[0099]
箔材27收纳于壳体22b的收纳空间s。箔材27成为将经由供电线14供给到壳体22b的电力供给到可动体21b的供电路径。箔材27的一个端部与壳体22b的供电侧壁部22e连接,并且另一个端部与可动体21b的圆柱部21a连接。由此,箔材27经由可动体21b与灯丝10电连接。箔材27由导电性比弹簧26好的材料形成。即,弹簧26的电阻值比箔材27的电阻值大。箔材27例如作为导电性良好且弯曲性良好的材料,由铜等形成。
[0100]
箔材27是由金属形成的薄膜状的部件(金属薄膜部)。箔材27的厚度比箔材27的宽度薄,箔材27的宽度比箔材27的长度小。箔材27的长度比从箔材27与供电侧壁部22e的连接位置a到箔材27与可动体21b的连接位置b的长度(沿着轴线l的直线的长度)长。由此,即使在可动体21b沿着轴线l移动的情况下,箔材24也能够容许可动体21b的移动,并且维持供电侧壁部22e与可动体21b连接的状态。
[0101]
这样,在张力保持单元20b中,能够通过弹簧26的按压力来维持灯丝10的张力。另外,弹簧26的长度(自由长度)成为即使在因灯丝10热膨胀而长度变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可动体21b施加按压力的长度。由此,张力保持单元20b即使在因灯丝10热膨胀而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弹簧26的按压力维持灯丝10的张力。这样,灯丝10通过张力保持单元20b维持被拉伸成直线状的状态。
[0102]
另外,在张力保持单元20b中,壳体22b与可动体21b通过弹簧26和箔材27分别连接。在此,箔材27由导电性比弹簧26好的材料形成。由此,不是通过弹簧26,而是主要通过箔材27从供电侧壁部22e向可动体21b供电。由此,抑制由通电引起的弹簧26的发热,抑制由于热的影响而弹簧26的按压力产生变动等。这样,张力保持单元20b能够一边利用箔材27经由可动体21b向灯丝10供给电力,一边利用弹簧26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103]
如上所述,电子束照射装置1即使在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b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包括实施方式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0104]
在此,在张力保持单元20b中,在可动体21b的可动体弹簧承接部21e与壳体弹簧承接部22h之间配置有弹簧26。弹簧26对可动体21b施加按压力。在该情况下,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b的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使用弹簧26的按压力容易地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105]
(第3变形例)
[0106]
如图10所示,第3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c构成为包括第1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a(参照图8)的环状弹性体25来代替第2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b(参照图9)的结构中的箔材27。具体而言,张力保持单元20c包括可动体21c、壳体22b、环状弹性体(供电路径部)25和弹簧26。在可动体21c的圆柱部21a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21c。在圆柱部21a的凹部21c嵌入有环状弹性体25。
[0107]
在张力保持单元20c中,与第2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b同样地,能够利用弹簧26的按压力维持灯丝10的张力。另外,在张力保持单元20c中,壳体22b与可动体21c通过环状弹性体25和弹簧26而分别被连接。在此,环状弹性体25由导电性比弹簧26好的材料形成。由此,不是通过弹簧26,而是主要通过环状弹性体25从壳体22b向可动体21c供电。由此,抑制由通电引起的弹簧26的发热,抑制由于热的影响而弹簧26的按压力产生变动等。这样,张力保持单元20c能够一边利用环状弹性体25经由可动体21c向灯丝10供给电力,一边利用弹簧26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108]
如上所述,电子束照射装置1即使在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c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包括第2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b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0109]
在此,在张力保持单元20c中,在可动体21c的可动体弹簧承接部21e与壳体弹簧承接部22h之间配置有弹簧26。弹簧26对可动体21c施加按压力。在该情况下,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c的电子束照射装置1能够使用弹簧26的按压力容易地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110]
(第4变形例)
[0111]
如图11所示,第4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d相对于第2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b(参照图9)的结构,还包括绝缘环(绝缘部件)28和绝缘环(绝缘部件)29。即,张力保持单元20d包括可动体21b、壳体22b、弹簧26、箔材27、绝缘环28和绝缘环29。
[0112]
绝缘环28配置在弹簧26与壳体弹簧承接部22h之间。绝缘环28使壳体22b与弹簧26电绝缘。绝缘环28由导电性比弹簧26低的材料形成。绝缘环28的外缘部以包围弹簧26的外周部的方式朝向弹簧26侧向沿着轴线l的方向突出。由此,绝缘环28能够防止弹簧26的外周部与引导孔22d的内周面抵接。另外,通过绝缘环28的内周部,也进行与弹簧26的轴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定位,所以也抑制了弹簧26与可动体21b的小径圆柱部21d的接触。
[0113]
同样地,绝缘环29配置在可动体21b的圆柱部21a的可动体弹簧承接部21e与弹簧26之间。绝缘环29使可动体21b与弹簧26电绝缘。绝缘环29由导电性比弹簧26低的材料形
成。绝缘环29的外缘部以包围弹簧26的外周部的方式朝向弹簧26侧向沿着轴线l的方向突出。由此,绝缘环29能够防止弹簧26的外周部与引导孔22d的内周面抵接。另外,通过绝缘环29的内周部,也进行与弹簧26的轴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定位,所以也抑制了弹簧26与可动体21b的小径圆柱部21d的接触。
[0114]
此外,张力保持单元20d也可以是仅包括绝缘环28和绝缘环29中的任一者的结构。
[0115]
如上所述,在第4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20d中,通过包括绝缘环28和29,能够进一步抑制对弹簧26的通电,能够利用箔材27更可靠地对灯丝10供电。另外,张力保持单元20d能够进一步抑制由通电引起的弹簧26的发热。
[0116]
(第5变形例)
[0117]
如图12所示,第5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e相对于第3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c(参照图10)的结构,还包括绝缘环(绝缘部件)28和绝缘环(绝缘部件)29。即,张力保持单元20e包括可动体21c、壳体22b、环状弹性体25、弹簧26、绝缘环28和绝缘环29。绝缘环28和29,是与第4变形例中的绝缘环28和29相同的结构。
[0118]
如上所述,在第5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20e中,通过包括绝缘环28和29,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流向弹簧26,能够利用环状弹性体25更可靠地对灯丝10供电。另外,张力保持单元20e能够进一步抑制由通电引起的弹簧26的发热。
[0119]
在此,例如,在使用图6和图7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中,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流向弹簧23。具体而言,图6和图7所示的张力保持单元20的连接部21b的连结有弹簧23的部分(被钩挂的部分)也可以由绝缘材料(例如陶瓷等)构成。或者,也可以对连接部21b中的与弹簧23连结的部分实施绝缘涂层。并且,也可以对张力保持单元20的弹簧23实施绝缘涂层。同样,例如,使用图8说明的第1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20a的可动体21a中的连结弹簧23的部分(钩挂的部分)也可以由绝缘材料(例如陶瓷等)构成。或者,也可以对可动体21a中的与弹簧23连结的部分实施绝缘涂层。并且,也可以对张力保持单元20a的弹簧23实施绝缘涂层。即使在这些情况下,张力保持单元20和20a也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流向弹簧23,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由通电引起的弹簧23的发热。
[0120]
(第6变形例)
[0121]
如图13所示,第6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f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的壳体22分割为2个而成的。具体而言,张力保持单元20f包括可动体21、壳体22f、弹簧23和箔材24。壳体22f包括第1壳体部22k和第2壳体部22m。
[0122]
在第1壳体部22k上设置有供可动体21的圆柱部21a穿过的引导孔22d。第2壳体部22m具有对弹簧23和箔材24的供电侧壁部22e侧的部位进行收纳的收纳空间s。第1壳体部22k和第2壳体部22m隔着绝缘物安装于灯丝单元2的主框架11。即,第1壳体部22k与第2壳体部22m相互电绝缘。
[0123]
如上所述,电子束照射装置1即使在包括张力保持单元20f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包括实施方式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张力保持单元20f不从设置于第1壳体部22k的引导孔22d的内周面向可动体21直接供电,而能够从供电侧壁部22e经由箔材24向可动体21供电。这样,由于张力保持单元20f不是经由相互滑动的部件间进行供电的结构,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对可动体21供电。
[0124]
(第7变形例)
[0125]
如图14所示,第7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g是将第1变形例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a的壳体22a分割为2个而成的。具体而言,张力保持单元20g包括可动体21a、壳体22g、弹簧23和环状弹性体25。壳体22g包括第1壳体部22n和第2壳体部22p。
[0126]
在第1壳体部22n上设置有供可动体21a穿过的引导孔22d。弹簧23的一个端部与可动体21a的右侧端部连结。弹簧23的另一个端部与第2壳体部22p连结。第1壳体部22n和第2壳体部22p隔着绝缘物安装于灯丝单元2的主框架11。即,第1壳体部22n与第2壳体部22p相互电绝缘。
[0127]
在第1壳体部22n连接有供电线14的端部。在张力保持单元20g中,从第1壳体部22n经由环状弹性体25和可动体21a向灯丝10供电。由此,抑制由通电引起的弹簧23的发热,抑制由于热的影响而弹簧23的拉伸力产生变动等。这样,张力保持单元20g能够一边通过环状弹性体25经由可动体21a向灯丝10供给电力,一边通过弹簧23保持灯丝10的张力。
[0128]
(灯丝的固定方法的一例)
[0129]
接着,对将灯丝10固定于实施方式中的张力保持单元20的可动体21的前端部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灯丝10的固定方法也能够应用于上述的张力保持单元的各种变形例。如图15所示,在可动体21的圆柱部21a的前端面(另一端面)设置有沿着轴线l延伸的螺栓孔21f。在灯丝10的前端部(一端侧部)安装有灯丝固定部件40。灯丝固定部件40包括筒部41和凸缘部42。灯丝10的前端部穿过筒部41而被固定。在此,筒部41也可以通过铆接而在内周面夹入灯丝10的前端部,并安装于灯丝10。凸缘部42从筒部41的可动体21侧的端部的外周面朝向外侧伸出。
[0130]
灯丝固定部件40通过带孔螺栓50固定于可动体21的前端部。在带孔螺栓50设置有沿着带孔螺栓50的轴向延伸的贯通孔50a。灯丝固定部件40的筒部41和灯丝10的一部分以凸缘部42与带孔螺栓50的前端部抵接的方式穿过贯通孔50a内。带孔螺栓50在筒部41等穿过贯通孔50a的状态下安装于圆柱部21a的螺栓孔21f。安装于灯丝10的前端部的灯丝固定部件40通过利用带孔螺栓50的前端部和圆柱部21a的螺栓孔21f的底部夹着凸缘部42而固定于圆柱部21a的前端部。
[0131]
这样,在图15所示的结构中,通过使用带孔螺栓50,能够容易地从可动体21拆装灯丝10。由此,在该结构中,灯丝10的更换变得容易。另外,根据该结构,可动体21能够抑制轴偏移,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灯丝10沿轴线l方向拉拽。
[013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例。此外,以下说明的结构能够尽可能地应用于所有的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例。例如,在实施方式的张力保持单元20中,也可以不设置可动体21。在该情况下,弹簧23和箔材24的端部也可以与灯丝10的端部直接连接。
[0133]
在实施方式的张力保持单元20中,可动体21、引导孔22d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呈沿着轴线l延伸的圆柱状。可动体21、引导孔22d也可以呈圆柱状以外的形状、例如多边形状。
[0134]
在第1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20a中,环状弹性体25并不限定于嵌入可动体21a的凹部21c。例如,环状弹性体25也可以嵌入于在引导孔22d的内周面遍及周向的整个区域延伸的凹部。
[0135]
在第1变形例的张力保持单元20a中,作为连接可动体21a与壳体22a的供电路径部包括环状的环状弹性体25,但供电路径部也可以不是环状。另外,设置于可动体21a的外周
面的凹部21c也可以不在可动体21a的外周面遍及周向的整个区域地设置。凹部21c也可以仅设置于可动体21a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连接可动体21a与壳体22a的供电路径部只要是嵌入设置于可动体21a的外周面的凹部的形状即可。同样地,在连接可动体21a与壳体22a的供电路径部嵌入设置于引导孔22d的凹部的情况下,设置于引导孔22d的凹部也可以不遍及引导孔22d的内周面的周向的整个区域地设置。
[0136]
另外,灯丝单元2也可以用作设置于照射x射线的x射线照射装置的电子束产生源。在将灯丝单元2用作x射线照射装置的电子束产生源的情况下,包括:收纳灯丝单元2的主体部;通过入射来自灯丝单元2的电子而产生x射线的作为x射线产生部的x射线靶(例如钨、钼等);和用于将x射线取出到主体部的外部的x射线取出部。在该情况下,作为x射线取出部的一例,图1所示的窗部9也可以变更为由x射线的透过性高的窗材(例如铍、金刚石等)和设置于窗材的真空空间r侧的面的x射线靶构成的x射线照射用的窗部。由此,能够使从灯丝单元2出射的电子束eb入射到x射线靶,并使x射线从x射线靶出射。
[0137]
以上所记载的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形例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任意地组合。
[0138]
附图标记说明
[0139]1…
电子束照射装置
[0140]2…
灯丝单元(电子束产生源)
[0141]
10

灯丝(电子发射部)
[0142]
20、20a~20g

张力保持单元
[0143]
21、21a~21c

可动体(可动部)
[0144]
21e

可动体弹簧承接部(可动部张力承受部)
[0145]
22、22a、22b、22f、22g

壳体(支承部壳体部)
[0146]
22d

引导孔(可动部保持部)
[0147]
22h

壳体弹簧承接部(壳体张力承受部)
[0148]
23、26

弹簧(张力保持部)
[0149]
24,27

箔材(供电路径部、金属薄膜部)
[0150]
25

环状弹性体(供电路径部)
[0151]
28、29

绝缘环(绝缘部件)
[0152]
l

轴线
[0153]s…
收纳空间(内部空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