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4-10 11:27: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升用户在观看视频、玩游戏时的使用体验感,电子设备的屏幕尺寸被设计得越来越大。但是,屏幕尺寸的增大也意味着设备整机尺寸的增大,这导致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变差,对此,业内通过折叠屏技术来兼顾上述两方面的需求。
3.在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具有折叠屏和外屏,在展开状态时可使用电子设备的折叠屏,在折叠状态时可使用电子设备的外屏。在同时采用屏下指纹解锁方案的电子设备中,折叠屏和外屏下侧均需设有屏下指纹模组,此种结构布局显然会导致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7.第一壳体;
8.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9.第一显示屏,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连,且可随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转动而折叠或展开;
10.第二显示屏,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第一显示屏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均设有透光区;
11.指纹模组,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12.调光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所述透光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所述透光区之间;
13.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调光模组处于阻光状态,所述指纹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所述透光区进行指纹识别;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调光模组处于通光状态,所述指纹模组通过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所述透光区进行指纹识别。
14.在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中,通过在第一壳体内设有用于调节通光量的调光模组,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第一显示屏进行指纹识别,且调光模组能够阻止光线通过,以使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上对应调光模组的区域为非透光区域,从而优化第一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第二显示屏进行指纹识别,调光模组能够允许透过第二显示屏的指纹光线通过,并透过第一显示屏的透光区而投射至指纹模组、实现指纹识别。
15.相较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仅设置一个指纹模组,就可以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双屏指纹识别功能,有效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
附图说明
16.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19.图5和图6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调光模组遮挡光路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20.图7和图8分别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调光模组避让开光路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2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23.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调光模组遮挡光路的仰视图;
24.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调光模组避让光路的仰视图;
25.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27.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调光模组遮挡光路的仰视图;
28.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调光模组避让光路的仰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0-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210-第一通光孔、
31.300-第一显示屏、310-第一子屏、320-第二子屏、
32.400-第二显示屏、500-指纹模组、
33.600-调光模组、610-基板、611-第二通光孔、612-导槽、620-第一驱动组件、621-电加热器件、622-形状记忆合金件、630-叶片、631-拼接角部、632-配合部、640-挡板、641-齿条部、650-第二驱动组件、651-电磁铁装置、652-弹性件、653-电机、654-传动齿轮、
34.700-透光支撑板、800-电路板、900-指纹识别区域、1000-转动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7.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38.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折叠屏和外屏下侧均需要设置屏下指纹模组而导致结构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39.请参见图1~图1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第一显示屏300、第二显示屏400、指纹模组500和调光模组600。
40.其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其能够为电子设备中的第一显示屏300、第二显示屏400、指纹模组500和调光模组600等构件提供安装基础。
41.第二壳体200与第一壳体100转动连接,也即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能够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使电子设备能够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电子设备可包括转动铰链1000,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通过转动铰链1000实现转动配合。
42.第一显示屏3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相连,且可随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的相对转动而折叠或展开;第二显示屏400,设于第二壳体200上与第一显示屏300相背的一侧。
43.具体地,第一显示屏300即为电子设备的柔性折叠屏,相对于第一显示屏300来讲,第二显示屏400即为电子设备的外屏。当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屏300的显示区域较大,从而满足用户对大显示屏的需求;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较小,用户可通过第二显示屏400实现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能,且便于用户携带及握持电子设备。
44.本技术实施例未限制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具体夹角,可选地,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的夹角为180
°
,如图1所示;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的夹角为0
°
,如图2所示。
45.第一显示屏300可包括第一子屏310和第二子屏320,第一子屏310对应与第一壳体100相连,第二子屏320对应与第二壳体200相连。如此布局下,第一壳体100为第一子屏310的载体,第二壳体200为第二子屏320的载体,在展开或折叠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的情况下,则可带动第一子屏310和第二子屏320展开或折叠。其中,第一子屏310和第二子屏320可独立显示。
46.第一显示屏300还可以包括第三子屏,第一子屏310通过第三子屏与第二子屏320相连,如此,第一子屏310、第二子屏320和第三子屏共同构成第一显示屏300完整的显示区域。第三子屏对应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区域,具体可对应于转动铰链1000,如此,在电子设备折叠的过程中,第三子屏进行变形。其中,第三子屏可进行独立显示。
47.与此同时,第一显示屏300和第二显示屏400均设有透光区;指纹模组500,设于第一壳体100内;调光模组600,设于第二壳体200且位于第一显示屏300的透光区与第二显示屏400的透光区之间;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调光模组600处于阻光状态,指纹模组500通过第一显示屏300的透光区进行指纹识别;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调光模组600处于通光状态,指纹模组500通过第一显示屏300和第二显示屏400的透光区进行指纹识别。
48.具体而言,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光学指纹识别技术即是指,在通过手指按压显示屏的指纹识别区域时,显示屏内置模组会发出光线照亮指
纹识别区域,照亮指纹的光线反射而穿过显示屏,并投射至电子设备内部的指纹传感器上,指纹传感器将该反射光线与预先录入的指纹图像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进行识别判断。
49.其中,调光模组600用于调节通光量,其可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800相连。第一显示屏300和第二显示屏400的透光区均用于透射光线,以便于照亮指纹的光线反射后能够顺利透射过对应的显示屏,以投射至电子设备内部的指纹模组500(即指纹识别传感器)上。第一显示屏300的第一子屏310和第二子屏320均具有透光区,如此,调光模组600即位于第一显示屏300的第二子屏320的透光区与第二显示屏400的透光区之间。为了确保指纹光线能够顺利传播,第二壳体200内可设有与透光区和调光模组600对应的第一通光孔210。
50.如图1所示,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用户使用第一显示屏300,用户可在第一显示屏300的指纹识别区域900进行按压,该区域与指纹模组500对应,照亮指纹的光线可透过第一显示屏300的透光区而顺利反射至第一壳体100内的指纹模组500,从而实现指纹识别。需要说明的是,调光模组600的阻光状态即为阻止光线透射的状态,且调光模组600位于第一显示屏300的透光区与第二显示屏400的透光区之间,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调光模组600对应第一显示屏300的区域即为非透光区域,从而可避免该区域与第一显示屏300的其他区域出现透光性差异,即避免了“透视”问题,以确保第一显示屏300整体的屏幕显示颜色保持一致、达到较优的显示效果。
51.如图2所示,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屏300被折叠在电子设备内部,而第二显示屏400处于电子设备的外部,用户可使用第二显示屏400,用户可在第二显示屏400预设的指纹识别区域900进行按压。同时,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屏400的透光区与第一显示屏300的两个透光区(第一子屏310和第二子屏320上的透光区)对应布置,且调光模组600处于通光状态,也即调光模组600允许指纹光线通过,如此,照亮指纹的光线可依次透过第二显示屏400、第二子屏320和第一子屏310的透光区而顺利反射至第一壳体100内的指纹模组500,从而实现指纹识别。
52.相较于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仅设置一个指纹模组500,就可以实现折叠式电子设备的双屏指纹识别功能,其无疑有效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能够减少指纹模组500的数量,如此能够节约电子设备内部的堆叠空间,且能够减少电路布局,由此还能够减少成本,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调光模组600的类型有多种,举例来说,调光模组600为电致变色器件,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电致变色器件处于有色状态,如此实现阻光;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电致变色器件处于透明状态,如此实现通光。
54.在另外一种调光模组600的实施方案中,如图3~图8所示,调光模组60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20和多个叶片630,多个叶片630沿指纹光线的光路的周向布置,且均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于第二壳体200内,在多个叶片6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多个叶片630相互拼接以遮挡光路;在多个叶片63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叶片630避让光路;第一驱动组件620与多个叶片630相连,并用于驱动多个叶片630移动。
55.在此种结构布局下,第一驱动组件620用于驱动叶片630,以使叶片6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多个叶片63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多个叶片630遮挡光路,也即阻止了光线传播,从而使调光模组600处于阻光状态;当多个叶片63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叶片630均避让光路,此时光线可顺利传播,从而使调光模组600处于通光状态。
56.此种通过多个叶片630拼接的方案,多个叶片630所围成的区域可形成供指纹光线能通过的避让孔,该避让孔可通过叶片6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而实现大小的改变,从而改变指纹光线的通光量。由于多个叶片630拼接的方案决定了叶片630均是大致沿径向上进行移动,就使避让孔始终处于指纹光线的光路上,如此,即便通过驱动叶片630拼接而使避让孔较小,也依然能够确保指纹光线通过,从而确保指纹识别功能能够顺利实现,当然,在指纹光线通过较少的情况下,指纹识别功能的灵敏度会下降。
57.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多个叶片630拼接的方案可通过调节避让孔的大小而调节指纹光线的通光量,且能够确保指纹光线在其光路上的传播,最终对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功能的灵敏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58.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多个叶片630沿指纹光线的光路的周向布置,如此可避免电子设备内部单一方向尺寸过大的不足,从而优化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
59.进一步地,如图4~图8,调光模组600还可以包括基板610,基板610开设有第二通光孔611,第二通光孔611与光路对应设置,叶片630可移动地设于基板610;在叶片630和基板610中,其中一者设有导槽612,另一者设有配合部632,配合部632可移动地设置于导槽612内。
60.如此设置下,第二通光孔611可供光线通过,如此可确保在调光模组600处于通光状态的情况下,其内部可顺利形成光路。基板610为叶片630可移动设置的载体,基板610作为独立结构,更便于其加工出与叶片630的配合结构。
61.如图5和图7所示,配合部632设于叶片630上,而导槽612设于基板610上,当然,配合部632也可设于基板610上,而导槽612设于叶片630上,本技术实施例未限制配合部632和导槽612的具体设置位置。配合部632通常为凸起结构。应理解的是,配合部632和导槽612的配合关系不仅实现了叶片630在基板610上的可移动设置,且导槽612通过配合部632对叶片630的移动动作起到了导向作用,从而确保叶片63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准确地实现移动,由此来提升了叶片630的移动路径的精确性、调光模组600在阻光状态和通光状态准确切换的稳定性。
62.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本技术实施例的叶片630可直接与第二壳体200导向移动配合,而电子设备无需设置基板610。
63.进一步地,如图5~图8所示,叶片630具有拼接角部631,叶片630包括位于拼接角部631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叶片630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叶片630的拼接角部631相抵接,第一驱动组件620与其中一个叶片630相连;在第一驱动组件620驱动叶片630向第一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叶片630推动与其第一侧壁相抵接的叶片630遮挡光路;在第一驱动组件620驱动叶片630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叶片630推动与其第二侧壁相抵接的叶片630避让光路。
64.应理解的是,叶片630可通过在拼接角部631的顶点处进行拼接,以使各叶片630沿一周完整拼接、确保光线的光路被完全遮挡。具体地,每个叶片630均可以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与相邻的两个叶片630的拼接角部631相抵接,也即沿指纹光线的光路的周向,多个叶片630依次排布,且每个叶片630均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与相邻的叶片630相抵接。
65.由于在叶片630被驱动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叶片630通过第一侧
壁推动相邻的叶片630移动,从而使得沿指纹光线的光路的周向上的所有叶片630均朝向第一位置移动,这样就实现了调光模组600由通光状态向阻光状态的切换。由于在叶片630被驱动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叶片630通过第二侧壁推动相邻的叶片630移动,从而使得沿指纹光线的光路的周向上的所有叶片630均朝向第二位置移动,这样就实现了调光模组600由阻光状态向通光状态的切换。
66.显然,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组件620通过驱动一个叶片630,即可由该叶片630带动所有叶片630实现移动,相较于每个叶片630均配置一个驱动装置的方案,其有效节约了成本和电子设备内部的堆叠空间。
6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叶片630的数量未受到限制,如图6和图8所示,叶片630的数量可选为6个,或者,其也可以为四个、五个等其他的数量。
68.进一步地,如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一驱动组件620可选为电致变形组件,电致变形组件通过伸缩变形来驱动叶片630移动。应理解的是,电致变形组件通过通断电即可方便地实现对叶片630的驱动作用,从而便于实现调光模组600在阻光状态和通光状态之间的切换。电致变形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可简化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
69.当然,本技术实施例未限制第一驱动组件620的具体类型,例如其可以为线性电机653、液压伸缩件等。
70.其中,电致变形组件可以包括电加热器件621和形状记忆合金件622,电加热器件621用于加热形状记忆合金件622,形状记忆合金件622与叶片630相连。如此布局下,电加热器件621即为形状记忆合金件622的激发器件,通过向电加热器件621发送激发信号,电加热器件621可向形状记忆合金件622传递能量,从而使形状记忆合金件622实现伸缩动作,以驱动叶片630移动。形状记忆合金件622可为形状记忆合金丝。
71.此外,电致变形组件还可以由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即eap)、压电材料等制成。
72.在另外的调光模组600的实施方案中,如图9~图16所示,调光模组600可以包括挡板640和第二驱动组件650,挡板64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于第二壳体200内,在挡板640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挡板640遮挡指纹光线的光路;在挡板640处于第四位置的情况下,挡板640避让光路;第二驱动组件650与挡板640相连,并用于驱动挡板640移动。
73.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二驱动组件650是对应挡板640的驱动装置,在挡板640被驱动自第四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挡板640逐渐遮挡指纹光线的光路,这样就实现了调光模组600由通光状态向阻光状态的切换。在挡板640被驱动自第三位置向第四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挡板640逐渐避让开指纹光线的光路,这样就实现了调光模组600由阻光状态向通光状态的切换。此种通过驱动挡板640的驱动方案的结构较为简单,可简化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布局。
74.在具体的一种第二驱动组件650的实施方案中,如图9~图12所示,第二驱动组件650可以包括电磁铁装置651和弹性件652,挡板640为磁性结构件,电磁铁装置651和弹性件652分别设于挡板640的相背两侧,在电磁铁装置651和弹性件652中,其中一者用于驱动挡板640移动至第三位置,另一者用于驱动挡板640移动至第四位置。
75.应理解的是,由于挡板640为磁性结构件,在电磁铁装置651通电的情况下,电磁铁
装置651通过磁场力对挡板640产生驱动作用。弹性件652在被压缩时可进行储能,此时可向挡板640施加回弹力,弹性件652在被拉伸时可进行储能,此时可向挡板640施加拉力,这两种状态均可向挡板640施加驱动作用。
76.电磁铁装置651通过通电的强度即可改变驱动作用的大小,由此更便于实现调节精度的控制,且电磁驱动方案的结构较为简单。
77.本技术实施例未限制电磁铁装置651和弹性件652分别与挡板640的具体驱动关系。其中,如图10~图12所示,弹性件652可选为弹簧,或者,弹性件652还可为泡棉、橡胶、弹性高分子材料等。
78.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电磁铁装置651通电的情况下,电磁铁装置651向挡板640施加吸力,以驱动挡板640移动至第三位置,弹性件652处于拉伸状态并储能;在电磁铁装置651断电的情况下,弹性件652收缩释能而向挡板640施加拉力,以驱动挡板640移动至第四位置。
79.在其他的实施方案中,在电磁铁装置651通电的情况下,电磁铁装置651可向挡板640施加斥力,以驱动挡板640移动至第四位置,弹性件652处于压缩状态并储能;在电池铁装置断电的情况下,弹性件652回弹伸长释能而向挡板640施加推力,以驱动挡板640移动至第三位置。
80.在具体的另一种第二驱动组件650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3~图16所示,第二驱动组件650可以包括电机653和传动齿轮654,挡板640包括设于其靠近电机653的一端的齿条部641,传动齿轮654设于电机653的输出端,且传动齿轮654与齿条部641相啮合。
81.应理解的是,传动齿轮654可随电机653的输出端转动,齿条部641可随传动齿轮654移动,从而带动挡板640移动,具体通过调控电机653的输出转动方向不同,即可实现挡板640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构建的齿轮齿条驱动方案中,齿条部641进行直线移动,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可减少在传动过程中与其他构件发生干涉的概率,也便于设备内部环境中其他构件的布设。
82.在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0和图14所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透光支撑板700,透光支撑板700设于第二壳体200内,且位于调光模组600与第一显示屏300之间,第一显示屏300贴设于透光支撑板700上
83.应理解的是,透光支撑板700可透过指纹光线,其能够确保指纹识别功能的顺利实现。调光模组600所在的区域在第二壳体200内部属于强度相对较弱的区域,透光支撑板700可提升该区域的强度,从而优化电子设备的结构稳定性。在调光模组600为叶片630拼接或挡板640移动等实施方案的情况下,在调光模组600处于通光状态时,叶片630或挡板640的支撑作用减弱,而透光支撑板700可始终对第一显示屏300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即便第一显示屏300为柔性折叠屏,也能够确保具有较优的结构稳定性。
8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本技术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制。
8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