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2023-04-06 22:15: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空气炸锅是一种将空气加热升温,并利用高温空气将食材烹饪熟制的烹饪器具。空气炸锅通过高温加热机器里面的热管来产生热空气,然后用风机将高温空气吹到锅内加热食物,使热空气在封闭的空间内循环,利用食物本身的油脂或者喷淋少量油脂煎炸食物,从而使食物脱水,使食材表面变得金黄酥脆,达到煎炸的效果。同时,空气炸锅是将食材置入循环空气中进行加热,替代了传统将食材浸泡在油中的加热方式,能够显著地减少食材中的含油量以及烹饪食材时食用油的消耗。
3.相比于传统将食材放入开放的油锅中浸炸的烹饪方式,空气炸锅需要将食材置入烹饪器具内部,烹饪器具的外壳结构阻碍了使用者的视线,不利于使用者观察食材的烹饪状态。当锅内温度较高或者温度不足时,使用者无法通过观察食材的烹饪状态调整烹饪时间和温度,容易导致食材出现过熟或者不熟的情况,影响食用。
4.目前市面上的设有观察窗口的空气炸锅受风机和热管的影响,观察视野较小,不能充分准确地确认食材的烹饪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者不便于在空气炸锅的烹饪过程中观察食材的烹饪状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炸锅,包括:腔体组件,腔体组件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腔体组件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腔体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处设置有观察窗;炸锅组件,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炸锅组件能够从第一开口置入腔体组件,炸锅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开口,在炸锅组件置入腔体组件的情况下,第四开口与观察窗相对应;热风组件,设置在第二开口处,热风组件能够向炸锅组件提供热风,用于加热炸锅组件内的食材。
6.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腔体组件包括支架主体和顶部支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的两个侧面,炸锅组件能够从第一开口置入支架主体中,支架主体的顶部开放,顶部支架可分离地安装在支架主体的顶部,第三开口设置在顶部支架上。
7.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腔体组件还包括热风板,热风板设置在支架主体中,热风板与第一开口对应的位置开放,热风板的顶部开放,在炸锅组件置入腔体组件的情况下,热风板能够包围炸锅组件并留有间隙,热风板靠近热风组件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孔。
8.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炸锅组件包括炸桶,炸桶靠近热风组件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炸桶远离热风组件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过流孔。
9.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热风组件包括导风罩、风机和发热管,导风罩罩设在第二开口处,发热管设置在导风罩中,风机设置在导风罩中,并位于导风罩和发热管之间,使
气体在腔体组件中循环。
10.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导风罩朝向热风板与炸锅组件之间的间隙设置,使风机排出的热风能够沿热风板与炸锅组件之间的间隙经第三过流孔进入炸桶,并经第二过流孔和第一过流孔进入风机。
11.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空气炸锅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设置在顶部支架上,并位于热风组件的上方。
12.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
13.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空气炸锅还包括外壳组件,腔体组件设置在外壳组件中,外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五开口和第六开口,第五开口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第六开口与第三开口相对应。
14.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外壳组件包括底盖、侧壁和顶盖,侧壁设置在底盖上,第五开口设置在侧壁上,顶盖可分离地设置在侧壁上,第六开口设置在顶盖上。
15.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采用了上述空气炸锅之后,炸锅组件从第一侧面的第一开口置入腔体组件,热风组件设置在腔体组件的第二侧面,使热风从第二侧面的第二开口进入炸锅组件,对炸锅组件内的食材加热。热风组件设置在腔体组件的第二侧面能够让出腔体组件顶部的空间。腔体组件的顶部的第三开口处设置有观察窗,使用者能够从空气炸锅的上方透过腔体组件顶部的观察窗观察到炸锅组件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同时由于腔体组件的顶部未设置热风组件,观察窗的大小可以与炸锅组件的第四开口的大小一致,为使用者提供广阔的可视角度,便于使用者从多个角度观察炸锅组件内食材的烹饪状态,及时根据食材的烹饪状态调整烹饪温度和烹饪时间,保证食材烹饪完成后的食用体验。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其中:
1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了图1的空气炸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了图2的空气炸锅的腔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了图2的空气炸锅的热风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5示出了图2的空气炸锅的炸锅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
24.图6示出了图1的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上述附图中包含以下附图标记:
26.10、腔体组件;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第三开口;14、顶部支架;15、支架主体;16、热风板;17、第一过流孔;19、观察窗;20、炸锅组件;21、第二过流孔;22、第三过流孔;23、把手;24、第四开口;25、炸桶;26、隔层;27、面板;30、热风组件;31、导风罩;32、发热管;33、风机;71、定时组件;72、温控组件;80、外壳组件;81、底盖;82、侧壁;83、顶盖;85、第五开
口;86、第六开口;90、食材。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腔体组件10、炸锅组件20和热风组件30。其中,腔体组件10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11,腔体组件10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12,腔体组件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开口13,第三开口13处设置有观察窗19。炸锅组件20用于盛放待烹饪的食材90,并能够从第一开口11置入腔体组件10。热风组件30设置在第二开口12处,热风组件30能够向炸锅组件20提供热风,用于加热炸锅组件20内的食材90。炸锅组件20的顶部设置有第四开口24,在炸锅组件20置入腔体组件10的情况下,第四开口24与观察窗19相对应,使用者能够透过观察窗19观察到炸锅组件20内食材90的烹饪状态。
31.具体地,第四开口24与观察窗19的对应关系为上下对应。
32.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空气炸锅的风机和热管一般设置在炸锅的上方,占用了空气炸锅顶部空间,压缩了观察窗的视野范围。
33.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炸锅组件20从第一侧面的第一开口11置入腔体组件10,热风组件30设置在腔体组件10的第二侧面,使热风从第二侧面的第二开口12进入炸锅组件20,对炸锅组件20内的食材90加热。热风组件30设置在腔体组件10的第二侧面能够让出腔体组件10顶部的空间。腔体组件10的顶部的第三开口13处设置有观察窗19,使用者能够从空气炸锅的上方透过腔体组件10顶部的观察窗19观察到炸锅组件20内食材90的烹饪状态。同时由于腔体组件10的顶部未设置热风组件30,观察窗19的大小可以与炸锅组件20的第四开口24的大小一致,为使用者提供广阔的可视角度,便于使用者从多个角度观察炸锅组件20内食材90的烹饪状态,及时根据食材90的烹饪状态调整烹饪温度和烹饪时间,保证食材90烹饪完成后的食用体验。
3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腔体组件10整体呈长方体结构,具体包括支架主体15和顶部支架14,支架主体15的顶部开放,顶部支架14可分离地安装在支架主体15的顶部,第三开口13设置在顶部支架14上,炸锅组件20能够从第一开口11置入支架主体15中。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15上相对的两个侧面,即第一开口11设置在支架主体15
的前侧,第二开口12设置在支架主体15相对的后侧。这种布置方式能够使空气炸锅整体基本呈对称结构,同时,对称结构有利于腔体组件10中热风的流道设计。
35.具体地,如图3所示,腔体组件10还包括热风板16,热风板16设置在支架主体15中,具体包括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底板与腔体组件10的第二侧面相对,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侧,使热风板16与第一开口11对应的位置开放,以及热风板16的顶部开放。在炸锅组件20置入腔体组件10的情况下,热风板16能够包围炸锅组件20并留有间隙,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孔17,热风组件30产生的热风能够通过第二开口12和第一过流孔17进入炸锅组件20和热风板16之间的间隙中。
3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炸锅组件20包括炸桶25,炸桶25的前侧设置有面板27,面板27上固定连接有把手23,便于使用者取放炸桶25。炸桶25中还设置有隔层26,食材90能够放置在隔层26上,使食材90位于炸桶25中心的位置,也能够增加炸桶25单次可烹饪的食材90的数量。炸桶25靠近热风组件30的位置上,即后侧,设置有第二过流孔21,炸桶25远离热风组件30的位置上,即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过流孔22。热风能够通过第二过流孔21和第三过流孔22进出炸桶25,并在炸桶25中形成循环,对隔层26上的食材90进行加热。
37.如图4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热风组件30包括导风罩31、风机33和发热管32,导风罩31罩设在第二开口12处,发热管32设置在导风罩31中,风机33设置在导风罩31中,并位于导风罩31和发热管32之间,使气体在腔体组件10中循环。发热管32能够对腔体组件1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机33为腔体组件10内的空气提供循环动力,导风罩31引导空气流向。当空气经过发热管32时发热管32能够对空气加热升温,加热升温后的热风能够对腔体组件10内的食材90加热,并在经过食材90时带走一部分水分。
38.具体地,如图6所示,导风罩31朝向热风板16与炸锅组件20之间的间隙设置,使风机33排出的热风能够沿箭头指示的方式,先进入热风板16与炸锅组件20之间的间隙并经第三过流孔22进入炸桶25,然后经过食材90,在对食材90加热后,经第二过流孔21和第一过流孔17再次进入风机33进行下一循环。
39.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过流孔22也可以设置在其他远离热风组件30的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远离”是指第三过流孔22与热风组件30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第二过流孔21与热风组件30之间的距离更远,使热风从远端到近端经过食材90,再进入风机33进行下一循环,有利于对食材90更均匀地加热。
40.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腔体组件10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例如圆柱体、圆台体、球体或者椭球体等,使空气炸锅具备不同的外观风格。过流孔等结构可以根据空气炸锅的整体形状做适应性地调整,使热风在空气炸锅内形成循环。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也可以设置在长方体相邻的两个侧面,并适应性地调整风道走向,也能实现与本实施例相近的功能。
4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定时组件71和温控组件72,定时组件71和温控组件72设置在顶部支架14上,并位于热风组件30的上方。定时组件71用于控制空气炸锅的烹饪时间,温控组件72用于控制空气炸锅的烹饪温度。
4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还包括外壳组件80,腔体组件10、热风组件30设置在外壳组件80中,外壳组件80对腔体组件10和热风组件30等结构提供保护。外壳组件80上设置有第五开口85和第六开口86,其中,第五开口85与第一开口11相对应,炸桶25能够依
次通过第五开口85和第一开口11进入腔体组件10;第六开口86与第三开口13相对应,使用者能够通过第六开口86、观察窗19和第三开口13观察炸桶25内的食材90的烹饪情况。面板27的外观与外壳组件80一致,保持空气炸锅外观的一致性。
43.具体地,如图2所示,外壳组件80包括底盖81、侧壁82和顶盖83,侧壁82设置在底盖81上,第五开口85设置在侧壁82的前侧,顶盖83可分离地设置在侧壁82的顶部,第六开口86设置在顶盖83上。
4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