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3-04-06 01:50: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主机,主机给雾化器供电,雾化器用于雾化其内存储的气溶胶基质以产生可吸食的气溶胶。
3.现有电子雾化装置在被用户使用时,存在因进气流动不畅而引起啸叫、噪音过大的问题,使得用户使用时深受噪音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以解决电子雾化装置在使用时噪音过大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器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和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所述雾化腔;其中,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一进气孔向所述第二进气孔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道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气道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进气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气道的出气端的横截面积,所述横截面积为沿所述第一进气孔向所述第二进气孔的流动方向上的横截面积。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道的进气端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一气道的出气端的横截面积之比大于等于2.0。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包括:
9.外壳,设有所述第一进气孔;
10.基座,设有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基座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11.其中,所述基座和所述外壳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气道,所述基座上设有所述第二气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道横穿所述基座,所述第一气道沿所述雾化器的周向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气道的数量为多条,且多条所述第一气道均连通所述第二气道。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外壁沿周向设有凹槽,所述外壳封盖所述凹槽,以形成所述第一气道,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一进气孔向所述第二进气孔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至少两条所述第一气道,相邻两条所述第一气道的交界处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将自所述第一进气孔进入的气流分流至两侧的所述第一气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为弧形结构、三角结构和球形结构。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结构包括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两侧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气道的侧壁面。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弧面的半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3.0mm。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进气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进气孔一一对应设置,多条所述第一气道沿所述雾化器的周向围绕呈连通的环形。
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和如上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给所述雾化器供电。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通过限定进气通道中,其第一气道的横截面积沿第一进气孔向第二进气孔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一气道为变截面设计,第一气道的入口处的横截面积较大,而出口处的横截面积较小,通过在第一气道的入口处设置较大的横截面积,可有效地降低气流进入后的流速,并增大由气流形成的涡团尺寸,防止形成较多的小涡流,因小涡流更容易破碎,破碎后由动能转化为内能而产生噪音,而第一气道的变截面设计可提升所产生的小涡流的稳定性,减少小涡流的破碎比例,进而使得气流能够更稳定地在第一气道中流动,也可降低进气噪音,即本技术通过降低在第一气道入口处小涡流的产生和降低小涡流在第一气道中流动时破碎的比例,可显著地降低进气噪音。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沿aa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沿bb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外壳内各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图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6所示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沿cc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图9所示电子雾化装置将外壳拆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3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3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沿aa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6.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可以包括雾化器和主机,其中雾化器和主机可拆卸连接,即雾化器可更换,其中雾化器用于存储气溶胶基质并对气溶胶基质进行雾化,主机用于给雾化器供电。
37.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可以是一次性的装置,即电子雾化装置100所携带的气溶胶基质被使用完后即可丢弃;其也可以包括雾化器和主机,雾化器和主机不可拆卸。
38.本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储液仓10、顶盖20、雾化芯30、支架40、气动感应件50、电芯60、控制器件70、外壳80和电极90,顶盖20与储液仓10连接并形成有储液腔12,雾化芯30设置于顶盖20上,支架40的一端连接储液仓10的端部,并与顶盖20之间形成雾化腔22,电极90连接于支架40上并与雾化芯30电连接,电极90可以压接雾化芯30于顶盖20上,或者雾化芯30可以被支架40压接于顶盖20上,气动感应件50、电芯60和控制器件70均设置于支架40上,且电极90、气动感应件50和电芯60均电连接控制器件70,气动感应件50用于探测电子雾化装置100的使用状况,以在电子雾化装置100被使用时发出启动信号,控制器件70基于该启动信号向雾化芯30供电;外壳80设置于储液仓10、顶盖20、雾化芯30、支架40、气动感应件50、电芯60、控制器件70和电极90的外侧,用作装饰和防护,以增加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美观和防水防尘。
39.本实施例中,支架40为一体结构件,其包括基座42和安装架44,基座42连接于储液仓10的端部,安装架44上安装有气动感应件50、电芯60和控制器件70,从而使得该电子雾化装置100为一次性装置,不可更换雾化器。
4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架40还可以是可拆卸或相分离的结构件,其包括可拆卸或相分离的基座42和安装架44,则可由储液仓10、顶盖20、雾化芯30、基座42和电极90构成雾化器,其余部件构成主机,该雾化器和主机可拆连接,即该电子雾化装置100中的雾化器可更换。
41.经申请人对现有产品使用情况的长期观察和数据收集,发现在现有雾化器中,其内的启动气道大多与雾化腔很近或直接对着雾化芯的雾化面,导致在抽吸停止后大量的气溶胶回流进启动气道,长时间积累后启动气道内产生大量冷凝液,进而导致气动感应件启
动困难或出现自启(自燃)现象,其存在严重的产品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因而提出对电子雾化装置进行改进,以形成本技术方案。
42.结合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沿bb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3.本实施例中,支架40上设有启动气道41,顶盖20上设有盖帽结构21,盖帽结构21盖设于启动气道41的一端,且盖帽结构21与启动气道41的侧壁形成有连通雾化腔22的间隙23,气动感应件50连通于启动气道41的另一端,气动感应件50通过启动气道41和间隙23连通雾化腔22,以感应雾化腔22内的气流变化状态,进而可在用户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0时发出信号给控制器件70,控制器件70控制电芯60给雾化芯30供电,使得雾化芯30启动雾化,以在雾化腔22内生成气溶胶。
44.气动感应件50可以是咪头、气压传感器或气动流速传感器等,其可用于检测电子雾化装置100的气流状态,以判断该电子雾化装置100是否处于使用状态,以及时给电子雾化装置100送电。
45.例如,用户直接抽吸电子雾化装置100时,可被气动感应件50检测到;或者,用户通过机器设备抽吸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0,也可被气动感应件50检测到。
46.本技术中,启动气道41为孔道结构,盖帽结构21遮盖启动气道41的端口,使得启动气道41的端口通过间隙23连通雾化腔22,以预防雾化腔22内的气溶胶飞溅或回流而进入启动气道41,在保证气动感应件50能够顺利启动的同时,可有效阻挡气溶胶的回流,且雾化腔22内的冷凝液由于盖帽结构21对启动气道41的遮盖而无法流入启动气道41内,因而可有效减少启动气道41受堵塞的风险,提升气动感应件50的可靠性。
47.具体地,支架40包括基座42,基座42封盖于储液仓10的一端,基座42与顶盖20之间形成有雾化腔22,基座42设有进气孔43和启动气道41,进气孔43连通外界大气和雾化腔22,以向雾化腔22供气。
48.启动气道41和进气孔43错位设置,本实施例中进气孔43对应于雾化芯30设置,从而可高效地向雾化芯30的雾化面处供气,以提升雾化效果;启动气道41相对雾化芯30错位设置,即启动气道41与雾化芯30沿顶盖20朝向基座42的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不重叠,使得启动气道41不必直接面对雾化芯30的雾化面,以避开雾化面正下方的高风险回流区,进一步地减少气溶胶飞溅或回流而进入启动气道41的风险。
4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启动气道41与雾化芯30沿顶盖20朝向基座42的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可以重叠。
50.结合参阅图3至图6,其中图4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外壳内各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51.基座42包括基底420和围壁422,围壁422围绕基底420设置,启动气道41可以设置于围壁422,启动气道41连通雾化腔22的端口可设置于围壁422的内侧面或者其朝向顶盖20的顶部。
52.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基座42还包括连接基底420的气道管427,气道管427设有启动气道41,气道管427位于围壁422的包围圈内,并临近围壁422设置,进一步地气道管427还与围壁422的内侧面相连接,进而可距离进气孔43较远,以远离雾化面下的高风险回流
区。
53.基底420还形成有围绕进气孔43设置的聚液腔45,启动气道41连通雾化腔22的端口高出于聚液腔45,以阻止气溶胶回流形成的冷凝液顺壁面进入到启动气道41内,可进一步地降低气溶胶或冷凝液进入启动气道41的风险。
54.聚液腔45的壁面还分布有多条毛细槽,以吸附及聚集气溶胶回流形成的冷凝液。
55.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盖帽结构21包括顶壁210和环壁212,环壁212连接于顶壁210的一侧,其可呈半环绕设置或全环绕设置,顶壁210遮盖于气道管427的一端,以遮盖启动气道41的端口,环壁212与启动气道41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23,即环壁212与气道管427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23。
56.启动气道41的端口还可以设置于气道管427的侧壁,从而环壁212遮盖该启动气道41的端口。
57.可选地,启动气道41设置于围壁422上,例如启动气道41的端口设置于围壁422的内侧面,则盖帽结构21可以是环壁212,环壁212遮盖该端口并与该内侧面之间形成有间隙23;或者启动气道41的端口设置于围壁422朝向顶盖20的顶部,盖帽结构21仍包括顶壁210和环壁212,其中顶壁210遮盖启动气道41的端口,环壁212与围壁42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间隙23。
58.可以理解的,气道管427设有启动气道41时,启动气道41的侧壁指的是气道管427的侧壁;围壁422设有启动气道41时,则启动气道41的侧壁指的是围壁422的内侧壁。
59.结合参阅图4至图7,其中图7是图6所示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60.支架40还包括设置于基座42一侧的安装架44,基座42设有启动气道41,安装架44上还设有连通启动气道41的防回流气道46,气动感应件50通过防回流气道46连通启动气道41,防回流气道46具有类似单向阀的作用,用于阻止气溶胶进入,进而避免气溶胶接触或形成的冷凝液接触到气动感应件50,可有效增强对气动感应件50的防护性,提升气动感应件50的启动可靠性。
61.其中,气动感应件50、电芯60和控制器件70均安装于安装架44上,气动感应件50和控制器件70设置于电芯60和基座42之间,且气动感应件50和电芯60均电连接控制器件70。
62.本实施例中,防回流气道46为特斯拉阀,特斯拉阀为一种孔道结构,其能够限定流体的单向流动性,该特斯拉阀所限定的单向流动方向与启动气道41自雾化腔22向气动感应件50的导向方向相反,进而可阻止气溶胶和冷凝液进入。
63.可选地,防回流气道46还可以是设有透气膜的气道结构,从而其仅允许气体通过而不允许液体大分子通过,可有效增强对气动感应件50的防护性。
64.具体地,安装架44上设有容置槽440,防回流气道46设置于容置槽440的槽底,启动气道41连通容置槽440,防回流气道46的端口与启动气道41的端口间隔设置,容置槽440的底壁还形成有围绕防回流气道46的积液槽47,启动气道41的端口连通积液槽47,以使得即使在启动气道41内形成有冷凝液,可使得冷凝液进入积液槽47,进而可避免冷凝液堵塞防回流气道46的端口,以保证气动感应件50的顺利启动。
65.进一步地,安装架44上进一步还设有泄压气道48,泄压气道48也设置于容置槽440的槽底,泄压气道48的一端连通防回流气道46远离启动气道41的一端,泄压气道48的另一端连通大气,泄压气道48用于锚定大气压,以避免气动感应件50因雾化腔22内的气体状态
发生轻微的变化而误触发。
66.电子雾化装置100因所处环境和状态,在用户未使用时,雾化腔22内的气体状态也存在发生变动的情况,例如电子雾化装置100因衰落或靠近高温物体等引起其内的气体状态发生变化,但用户未使用,若没设置有泄压气道48,则存在致使气动感应件50被误触发的风险。
67.通过设置泄压气道48以锚定大气压,进而在雾化腔22内的气压因非人为因素引起的变化时,通过泄压气道48感应到的大气压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可消除这一可能导致误触发的状况,降低气动感应件50的误触发率。
68.该泄压气道48包括毛细段480和泄压孔段482,毛细段480连通于防回流气道46和泄压孔段482之间,泄压孔段482还连通大气,毛细段480用以防止水汽进入到防回流气道46。
6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泄压气道48还可以是非毛细孔或非毛细槽。
70.结合参阅图4和图7,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密封件52,防回流气道46和泄压气道48为设置于容置槽440底壁的槽结构,密封件52与容置槽440过盈配合并封盖防回流气道46和泄压气道48,使得防回流气道46和泄压气道48和积液槽47相隔离;其中密封件52设有通孔520,通孔520连通防回流气道46远离启动气道41的一端,气动感应件50设置于密封件52背离防回流气道46的一侧,并通过通孔520连通防回流气道46。
71.密封件52一方面可以避免启动气道41中可能存在的液体进入到控制器件70和电芯60的一侧,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地防止液体导向气动感应件50。
72.控制器件70连接于安装架44上,且压接密封件52,气动感应件50设置于控制器件70上且电连接于控制器件70背离密封件52的一侧,控制器件70上设有过孔,过孔与通孔520对应连通,气动感应件50通过过孔和通孔520连通防回流气道46,进而气动感应件50可更快捷地向控制器件70传递信号,提升启动效率。
73.进一步地,还发现现有电子雾化装置中在用户使用时,存在因进气流动不畅而引起啸叫、噪音过大的问题,使得用户使用时深受噪音困扰,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100还能够解决该问题。
74.结合参阅图1和图6至图8,其中图8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沿cc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75.本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0设有第一进气孔101、第二进气孔102和进气通道103,进气通道103连通第一进气孔101和第二进气孔102,第二进气孔102连通雾化腔22,该第二进气孔102为上述的进气孔43;其中,进气通道103包括至少两条第一气道104,相邻两条第一气道104的交界处设有凸起结构105,凸起结构105用于将自第一进气孔101进入的气流分流至两侧的第一气道104。
76.第一进气孔101可以设置于外壳80上,或者外壳80和储液仓10的外壁配合形成第一进气孔101,或者储液仓10的外壁设有该第一进气孔101。
77.第一进气孔101可以是圆孔或方形孔等。
78.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01为椭圆形孔或跑道形孔等类圆形进气孔。
79.现存技术方案中,由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尺寸限制,第一进气孔101常被设置成圆形进气孔,圆形进气孔的截面积较小,易造成进气时气流流速较大,进而产生较大噪音。而在
第一进气孔101被优化为椭圆形孔或跑道形孔等类圆形进气孔后,可在满足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结构尺寸限制下,明显地增大第一进气孔101的进气面积,进而可降低第一进气孔101在入口位置的流速,可有效地抑制噪音的产生。
8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01的横截面积由圆形孔的0.79,经优化为椭圆形孔后,其横截面积增加到1.84,有效地降低了入口处的流速,且也利于提升单位时间内的进气量。
81.第二进气孔102设置于基座42上,进气通道103连通第一进气孔101和第二进气孔102,进气通道103可形成于基座42上,也可由基座42和外壳80配合形成,或者由储液仓10的外壁、基座42和外壳80的内壁配合形成。
82.凸起结构105相对凸出于进气通道103的内壁面,其可正对于第一进气孔101设置,或者第一气道104与第一进气孔101之间还设有一段通道,该凸起结构105正对该通道设置,以将气流分流至其两侧的第一气道104。
83.在市场上现存的产品方案中,其进气通道内未设有如本技术中的凸起结构105,进而在进气通道的入口处和拐点处等因通道较大,没有结构加以校正限制,使得在入口处和拐点处的气流紊乱,产生较严重的涡流,从而引起进气不畅、噪音较大。
84.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较接近第一进气孔101的气道入口处设置有凸起结构105,可将气流平滑地一分为二,分别进入凸起结构105两侧的第一气道104,以利用凸起结构105降低进入的气体对进气通道103入口处壁面的冲击,不但能够使得气流平顺,降低气流流速,减少紊流的产生,还能大幅降低噪音,使得进入的气流更畅通平顺、产生的噪音相对减小。
85.其中,凸起结构105可以为弧形结构、三角结构和球形结构,弧形结构或球形结构的顶点对应于第一进气孔101设置,或三角结构的尖角对应于第一进气孔101设置,以使得气流能够更平滑地一分为二,且可有效地减小气流对凸起结构105的冲击,即能够减少紊流的产生,又能够降低噪音。
86.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05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朝向第一进气孔101的外壁面为圆弧面106,该圆弧面106的两侧分别连接相邻的两条第一气道104的侧壁面。圆弧面106能够有效地利用其外形结构卸力,以降低进入的气体对其的冲击力度,使得气流可以更平滑地进入两侧的第一气道104,进而有效地降低噪音,甚至于消除噪音。
87.圆弧面106的半径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3.0mm,例如圆弧面106的半径可以是0.5mm、1.0mm、1.5mm、2.0mm、2.5mm或3.0mm,该尺寸范围能够使得气流被分流时更平顺地通过且产生的噪音也较小,也能够避免造成对电子雾化装置100上其他结构尺寸的干涉。
88.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壳80设有第一进气孔101,基座42设有第二进气孔102,基座42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80内且与外壳80配合形成进气通道103;其中,凸起结构105设置于外壳80或基座42上,可使得形成进气通道103和凸起结构105的方式更简洁,相应结构的制造工艺也更简便。
89.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05和第一气道104均设置于基座42,第一气道104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周向呈弧形设置,且凸起结构105正对第一进气孔101设置。
90.进一步地,该凸起结构105为弧形结构,其圆弧面106的对称面正对第一进气孔101的中心,以便于更均匀地分流气流。
91.第一气道104为设置于基座42外周壁上的槽结构,外壳80封盖该槽结构,第一气道
104呈弧形设置,可使得第一气道104的延伸长度更长,也利于通过旋绕的方式减少紊流。
92.进气通道103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气道107,基座42上还设有第二气道107,第二气道107横穿基座42,第二进气孔102连通第二气道107,各第一气道104环绕第二进气孔102设置,且各第一气道104均连通第二气道107,以通过第二气道107向第二进气孔102供气。
93.即本技术中,第一进气孔10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条第一气道104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周向围绕呈连通的环形,第一气道104设置于第一进气孔101和第二气道107之间,以避免第一进气孔101和进气通道103发生堵塞。
94.本实施例中,外壳80设有两个第一进气孔101,凸起结构105与第一进气孔101一一对应设置,凸起结构105的数量也为两个,第一气道104的数量为四条且两两分布于凸起结构105的两侧,四条第一气道104沿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周向围绕呈连通的环形,且第一气道104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气孔101,其另一端连通于第二气道107的一端。
9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01的数量还可以是四个,第一气道104的数量为八个,第二气道107的数量可以为两条。
96.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01和进气通道103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即第一进气孔101、第一气道104、凸起结构105和第二气道107均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97.进一步地,第一气道104的横截面积沿第一进气孔101向第二进气孔102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一气道104为变截面设计,第一气道104的入口处的横截面积较大,而出口处的横截面积较小,通过在第一气道104的入口处设置较大的横截面积,可有效地降低气流进入后的流速,并增大由气流形成的涡团尺寸,防止形成较多的小涡流,因小涡流更容易破碎,破碎后由动能转化为内能而产生噪音,而第一气道104的变截面设计可提升所产生的小涡流的稳定性,减少小涡流的破碎比例,进而使得气流能够更稳定地在第一气道104中流动,从而可降低进气噪音,即本技术进一步通过降低在第一气道104入口处小涡流的产生和降低小涡流在第一气道104中流动时破碎的比例,可显著地降低进气噪音。
98.第二气道107的进气端与第一气道104的出气端连通,第二气道107的进气端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气道104的出气端的横截面积,该横截面积均为沿第一进气孔101向第二进气孔102的流动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从而使得气流由第一气道104进入到第二气道107时,由于流经的横截面积的突变,从而可利用抗性消声器原理进一步地降低噪音,即在第一气道104和第二气道107的连接拐点处通过形成抗性消声,以进一步地降低噪音。
99.第二气道107的进气端的横截面积与第一气道104的出气端的横截面积之比大于等于2.0,例如第二气道107的进气端的横截面积与第一气道104的出气端的横截面积之比可以是2.0、2.5或3.0等,即该扩张比可以为2.0、2.5或3.0等,且第一气道104采用变截面设计,更利于增大第二气道107和第一气道104连接拐点处的扩张比,其中扩张比越大,消音效果越好。
100.本实施例中,基座42的外壁沿周向设有凹槽,外壳80封盖凹槽,以形成第一气道104,该凹槽的横截面积沿第一进气孔101向第二进气孔102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而外壳80的内壁面为光滑壁面,以更利于第一气道104的形成。
101.结合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电子雾化装置将外壳拆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102.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电子雾化装置200包括储液仓230、基座240和外壳250,外壳
250套设于储液仓230外,外壳250设有第一进气孔201,或外壳250和储液仓230配合形成第一进气孔201;基座240设有连通雾化腔(图未示)的第二进气孔(图未示),且封盖于储液仓230的一端;其中,外壳250和储液仓230的外侧壁配合形成第一气道204,凸起结构205设置于储液仓230或外壳250上。
103.本实施例中,外壳250和储液仓230配合形成第一进气孔201,储液仓230、基座240和外壳250配合形成有进气通道203,进气通道203连通第一进气孔201和第二进气孔,进气通道203包括至少两条第一气道204,相邻两条第一气道204的交界处设有凸起结构205。
104.凸起结构205设置于储液仓230的外壁,且进气通道203还包括进气段209,外壳250和储液仓230还配合形成进气段209,进气段209设置于第一进气孔201和至少两条第一气道204之间,凸起结构205正对进气段209,以通过进气段209引导气流经凸起结构205分流至两第一气道204。
105.具体地,储液仓230的外壁上设有形成进气段209和第一气道204的凹槽,外壳250的内壁面封盖该凹槽,以对应形成进气段209和第一气道204。
106.第一气道204的横截面积大于进气段209的横截面积,通过在第一气道204的入口处设置较大的横截面积,可有效地降低气流进入后的流速,并增大由气流形成的涡团尺寸,防止形成较多的小涡流,进而可降低噪音。
107.进气通道203还包括形成于基座240和外壳250之间的环形气道208和横穿基座240的第二气道207,环形气道208沿电子雾化装置200的周向设置,各第一气道204均连通环形气道208,第二气道207连通环形气道208,第二进气孔202连通第二气道207。
108.通过限定进气通道中,其第一气道的横截面积沿第一进气孔向第二进气孔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即第一气道为变截面设计,第一气道的入口处的横截面积较大,而出口处的横截面积较小,通过在第一气道的入口处设置较大的横截面积,可有效地降低气流进入后的流速,并增大由气流形成的涡团尺寸,防止形成较多的小涡流,因小涡流更容易破碎,破碎后由动能转化为内能而产生噪音,而第一气道的变截面设计可提升所产生的小涡流的稳定性,减少小涡流的破碎比例,进而使得气流能够更稳定地在第一气道中流动,也可降低进气噪音,即本技术通过降低在第一气道入口处小涡流的产生和降低小涡流在第一气道中流动时破碎的比例,可显著地降低进气噪音。
10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