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治艾草蚜虫的农药组合物

2023-04-05 07:05: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防治艾草蚜虫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2.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艾蒿、艾、香艾。艾草全草入药,具有散寒、止血、消炎、止咳和抗过敏等多种药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艾灸的中药理疗方式得到慢性病患者的认可,市场上对艾草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很多农作物一样,在艾草的种植过程中也会发生虫害,艾草上常见的害虫有蚜虫、螨虫和粉虱等,其中艾草蚜虫主要是指桃瘤蚜,桃瘤蚜主要以成蚜和若蚜为害,常群集于新梢和嫩叶上刺吸汁液,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进而使艾叶卷缩发黄,影响艾草的正常生长。
3.化学药剂是防治农业病虫害常用手段之一,在艾草种植过程中通过喷施化学药剂可以有效防治艾草蚜虫
‑‑
桃瘤蚜。但由于长期施用单一农药和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导致桃瘤蚜抗性产生和发展,使得现有多种化学药剂对桃瘤蚜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而增加农药施用量又容易导致艾草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艾草的品质。因此,提供一种低施用量且对艾草蚜虫防治效果好的药剂很有必要。
4.鱼藤酮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对昆虫尤其是菜粉蝶、小菜蛾、蓟马和蚜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鱼藤酮进入虫体后会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导致害虫全身细胞缺氧性呼吸衰竭、心脏停止而死,具有防治抗性害虫的独特潜力。将不同农药成分进行复配是开发新型药剂的有效途径,目前还未见有鱼藤酮与双丙环虫酯、氯虫酰肼、吡蚜酮或唑虫酰胺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艾草蚜虫的农药组合物,其可以提高对艾草害虫桃瘤蚜的防治效果,可以降低农药的施用剂量,有利于实现艾草种植过程中的无公害防治的目标,提高艾草品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治艾草蚜虫的农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鱼藤酮与化合物a复配而成,所述化合物a选自双丙环虫酯、氯虫酰肼、吡蚜酮和唑虫酰胺中的任一种。
8.更为具体的,当所述化合物a为双丙环虫酯时,鱼藤酮与化合物a的质量比为1-40:10-1。
9.更为具体的,当所述化合物a为氯虫酰肼时,鱼藤酮与化合物a的质量比为1-20:1。
10.更为具体的,当所述化合物a为吡蚜酮时,鱼藤酮与化合物a的质量比为1-80:15-1。
11.更为具体的,当所述化合物a为唑虫酰胺时,鱼藤酮与化合物a的质量比为1-20:9-1。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农药制剂,包括所述的防治艾草蚜虫的农药组合物。
13.更为具体的,所述农药制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超低容量液剂或水分散粒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防治艾草蚜虫的农药组合物对防治艾草蚜虫桃瘤蚜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艾草蚜虫的防治效果,有助于降低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艾草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艾草种植过程中的无公害防治的目标,提高艾草品质。
16.(2)本发明防治艾草蚜虫的农药组合物中2种活性成分对害虫的作用机理不同,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延长更新换代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17.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18.实施例:室内生物活性试验
19.1.试验对象:采自艾草种植地内的桃瘤蚜,在实验室内用新鲜干净的艾草嫩叶饲养,选取若蚜作为试验对象。
20.2.供试药剂
21.95%鱼藤酮原药、92.5%双丙环虫酯原药、98%氯虫酰肼原药、97%吡蚜酮原药、98%唑虫酰胺原药,以上药剂均为市售。
22.3.试验方法(参考《ny/t 1154.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6部分:杀虫活性试验浸虫法》)
23.将供试药剂溶解后再用0.1%吐温-80溶液稀释,分别配制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和各组配比混剂按等比方法设置5个梯度质量浓度,每个质量浓度的药液量50ml,所有药剂现配现用。
24.将试虫浸入药液中8s,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后转移至正常条件下饲养,每个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浸虫25头,并设只含0.1%吐温-80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处理后24h观察试虫的死亡情况,分别记录各处理的总虫数和死虫数,并以此计算出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
[0025][0026]
上式中:p
‑‑
死亡率,单位为%;k
‑‑
死亡虫数;n
‑‑
处理总虫数。
[0027][0028]
上式中:p1‑‑
校正死亡率,单位为%;p
t
‑‑
处理死亡率,单位为%;p0‑‑
空白对照死亡率,单位为%。
[0029]
4.数据分析:用dps软件对各处理药剂浓度对数值和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各处理药剂的lc
50
,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
[0030][0031]
上式中:ati
‑‑
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s
‑‑
标准药剂的lc
50
,单位为mg/l;m
‑‑
混剂的lc
50
,单位为mg/l。
[0032]
tti=tia×
pa tib×
pb[0033]
上式中:tti
‑‑
混剂的理论毒理指数;tia‑‑
a药剂的毒力指数;pa‑‑
a药剂在混剂中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b‑‑
b药剂的毒力指数;pb‑‑
b药剂在混剂中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0034][0035]
上式中:ctc
‑‑
共毒系数;ati
‑‑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
‑‑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0036]
5.药效评价
[0037]
根据计算的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的增效作用,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1-4。
[0038]
表1鱼藤酮与双丙环虫酯复配对桃瘤蚜的毒力测定结果
[0039][0040]
由表1可知,在1-40:10-1的质量比内,鱼藤酮与双丙环虫酯复配后对桃瘤蚜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1]
表2鱼藤酮与氯虫酰肼复配对桃瘤蚜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2]
[0043]
由表2可知,在1-20:1的质量比内,鱼藤酮与氯虫酰肼复配后对桃瘤蚜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4]
表3鱼藤酮与吡蚜酮复配对桃瘤蚜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5][0046]
由表3可知,在1-80:15-1的质量比内,鱼藤酮与吡蚜酮复配后对桃瘤蚜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0047]
表4鱼藤酮与唑虫酰胺复配对桃瘤蚜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8][0049]
由表4可知,在1-20:9-1的质量比内,鱼藤酮与唑虫酰胺复配后对桃瘤蚜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0050]
综上所述,本发明防治艾草蚜虫的农药组合物对防治艾草蚜虫桃瘤蚜具有增效作
用,可以提高对艾草蚜虫的防治效果,有助于降低农药的施用剂量,降低艾草中的农药残留量和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实现艾草种植过程中的无公害防治的目标,提高艾草品质。
[0051]
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可以做适当的改进,这些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