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4-04 11:55: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


背景技术:

2.房屋建筑是指在规划设计地点,为用户或投资人提供进行生活、生产、工作或其他活动的实体。其是指根据房屋的梁、柱、墙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材料划分类别。目的是要保证所建造的结构安全适用,能够在规定的年限内满足各种预期功能的要求,并且经济合理。
3.其中在房屋建筑之前,通常首先都需要挖出基坑,在挖基坑的过程中,还需要建设排水沟,防止外部的水流入到基坑中。其中目前常见的基坑主要包括有深度和宽度均较小的流道以及若干个间隔分布的沉砂池。流道的底部有一定的斜度,用于将水能够更好更快的导入到沉砂池中进行集中;同时砂石、泥土等也都流入到沉砂池中,从而保证流道的通畅。然后定期使用水泵等将沉砂池内的水抽出到外部;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在实际抽水的时候还是较容易将沉砂池底部的泥土、砂石等抽出,甚至是堵塞或损坏水泵,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包括呈交错状且依次连通的若干个流道以及若干个沉砂池,所述流道的底部均呈倾斜状,且所述流道的底部与所述沉砂池相通,所述沉砂池的底部低于所述流道的底部,所述沉砂池的内壁上设置有高于所述流道底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顶部开口贯穿所述支撑板,底部低于所述流道的底部,所述过滤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滤孔。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砂池的内壁上水平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板的底部抵触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板的周缘抵触于所述沉砂池的内壁。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筒包括有过滤部和位于所述过滤部底部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呈开口向上的罩状,所述过滤孔均位于所述过滤部上。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部的内壁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高于所述阻挡部内壁的底部,且若干个所述支撑体之间存有间隔。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的侧部开设有让位孔,所述沉砂池的内壁上设置有可穿过所述让位孔的定位块,竖直螺纹连接于所述定位块设置有定位螺杆,还包括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的底部抵触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顶部抵触于所述定位螺杆的底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开设有若干个过水孔。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挡水板,位于所述沉砂池上下游的所述流道
的竖直内壁上均相对设置有两条间隔状的限位轨,所述挡水板的底部抵触于所述流道的底部,两侧分别卡合于两对所述限位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靠近所述沉砂池的所述限位轨上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贴合于所述挡水板。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轨的横截面呈倾斜状,所述挡水板的横截面呈u字形,且所述挡水板的开口朝向所述沉砂池。
1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在正常使用的时候,由于支撑板是高于流道底部的,因此流道内的水以及杂质等均可以正常的流入到沉砂池中,并沉积起来,保证流道正常的流水,同时也对基坑正常的起到保护作用。在将沉砂池内的污水抽出的时候,首先将水泵的流入管放入到过滤筒中,之后启动水泵,沉砂池中的水通过流入管进入到水泵中之后,被流出管向外部排出。在该过程中,由于外部的杂质等受到了过滤孔的过滤,因此可以较好的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到水泵中,对水泵起到了保护作用,不仅使得排水可以正常进行,同时也可以对水泵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中的部分单元或部分结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17.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19.图5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20.图6是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中支撑板和过滤筒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中挡水板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1、流道;2、沉砂池;3、支撑板;4、过滤筒;4a、过滤部;4b、阻挡部;5、过滤孔;6、支撑件;7、支撑体;8、让位孔;9、定位块;10、定位螺杆;11、压紧块;12、过水孔;13、挡水板;14、限位轨;15、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至图8所示,
26.一种房屋建筑中的排水沟结构,包括呈交错状且依次连通的若干个流道1以及若干个沉砂池2,所述流道1的底部均呈倾斜状,且所述流道1的底部与所述沉砂池2相通,所述沉砂池2的底部低于所述流道1的底部,所述沉砂池2的内壁上设置有高于所述流道1底部的
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过滤筒4,所述过滤筒4的顶部开口贯穿所述支撑板3,底部低于所述流道1的底部,所述过滤筒4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滤孔5。
27.所述沉砂池2的内壁上水平设置有支撑件6,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抵触于所述支撑件6,所述支撑板3的周缘抵触于所述沉砂池2的内壁。所述过滤筒4包括有过滤部4a和位于所述过滤部4a底部的阻挡部4b,所述阻挡部4b呈开口向上的罩状,所述过滤孔5均位于所述过滤部4a上。
28.所述阻挡部4b的内壁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体7,所述支撑体7高于所述阻挡部4b内壁的底部,且若干个所述支撑体7之间存有间隔。
29.所述支撑板3的侧部开设有让位孔8,所述沉砂池2的内壁上设置有可穿过所述让位孔8的定位块9,竖直螺纹连接于所述定位块9设置有定位螺杆10,还包括有压紧块11,所述压紧块11的底部抵触于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顶部抵触于所述定位螺杆10的底部。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板3开设有若干个过水孔12,过水孔12不仅减轻了整个支撑板3的质量,减少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使得雨水等更快的进入到沉砂池2内,同时也可更快的将杂质落入到沉砂池2内。
30.还包括有挡水板13,位于所述沉砂池2上下游的所述流道1的竖直内壁上均相对设置有两条间隔状的限位轨14,所述挡水板13的底部抵触于所述流道1的底部,两侧分别卡合于两对所述限位轨14。靠近所述沉砂池2的所述限位轨14上设置有密封层15,所述密封层15贴合于所述挡水板13。所述限位轨14的横截面呈倾斜状,所述挡水板13的横截面呈u字形,且所述挡水板13的开口朝向所述沉砂池2。
31.在正常使用的时候,由于支撑板3是高于流道1底部的,因此流道1内的水以及杂质等均可以正常的流入到沉砂池2中,并沉积起来,保证流道1正常的流水,同时也对基坑正常的起到保护作用。在将沉砂池2内的污水抽出的时候,首先将水泵的流入管放入到过滤筒4中,之后启动水泵,沉砂池2中的水通过流入管进入到水泵中之后,被流出管向外部排出。在该过程中,由于外部的杂质等受到了过滤孔5的过滤,因此可以较好的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到水泵中,对水泵起到了保护作用,不仅使得排水可以正常进行,同时也可以对水泵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效果较佳。
32.在将支撑板3和过滤筒4放入到沉砂池2中的时候,首先竖直向下降低支撑板3的高度,在该过程中定位螺杆10和定位块9均开有穿过让位孔8,使得支撑板3可以正常降低并抵触到支撑件6上;之后取压紧块11,并将压紧块11平放到支撑板3的顶部后,转动定位螺杆10,定位螺杆10抵触并压紧在定位块9的顶部(压紧板的长度大于让位孔8的宽度),这样便完成了支撑板3和过滤筒4的定位。不仅可以正常的进行使用,同时在抽水的时候,也可以很好的保证支撑板3、过滤筒4位于过滤筒4内进水管的位置。
33.在抽水过程中,进水管的底部受到了支撑体7的支撑,因此使得进水管的进水端不会贴合到阻挡部4b的底部,保证了进水管的畅通;不仅如此,由于阻挡部4b的高度较低,而过滤部4a高度较高,同时底部的杂质等高度也较低,固密封状的阻挡部4b能够较好的对外部的杂质起到一个阻挡作用,并使得杂质更少的进入到进水管中,对水泵的保护效果更佳。
34.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需要定期的对沉砂池2内沉积的杂质进行清理。如果此时没有水流的话则将支撑板3取出后正常清理即可(未使用挡水板13);但是如果此时有水流在流动,则首先将挡水板13插入到两对限位轨14中,如此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沉砂池2上下
游的水流进行一定的阻挡,之后清理更为简单方便。同时由于挡水板13是开口朝向沉砂池2的u字形,且还具有密封条,如此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对水流的隔断效果。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