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体微生物发酵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3-04-03 18:51: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体微生物发酵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3.现有微生物发酵设备只能提供单一的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温度条件需求;而且这种温度条件还存在着不均匀分布的问题,导致内部不同位置的发酵进程不一,影响整个的发酵生产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微生物发酵生产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液体微生物发酵生产系统,包括反应罐、上料座、发酵罐以及过滤网,所述反应罐、上料座为一体式结构,上料座设置在反应罐上部;所述反应罐内部中空,发酵罐设置在反应罐内部;所述上料座顶部设置有加料口,加料口上设置有密封盖;在上料座侧面设置有补液口以及换气口;所述反应罐与发酵罐之间设置有闭合的温控腔,所述反应罐侧面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进水口与温控腔相互连通;所述反应罐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发酵罐底部相连,所述过滤网设置在发酵罐的罐口处。
7.优选的,所述发酵罐包括上导流部、扩充部以及下导流部,所述上导流部、下导流部均为倒圆台状结构,所述上导流部处于发酵罐的顶端,下导流部处于发酵罐的底端;所述扩充部设置为圆台状结构,扩充部设置在上导流部下侧。
8.优选的,所述上导流部、扩充部之间设置有安装部位,所述过滤网设置在安装部位中;所述下导流部内侧设置有支撑板,在支撑板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过滤网外侧设置有网框,所述网框穿在限位杆上,且网框与安装部位侧壁相互贴合。
9.优选的,所述限位杆顶端设置为半球状结构,所述安装部位的内径不大于加料口的内径。
10.优选的,所述上料座设置为圆台状结构,所述补液口以及换气口均设置在圆台面上;所述发酵罐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横向设置有出料管与出料口相连。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酵生产系统,通过改变温控腔中水的温度来改变发酵罐的温度,从而对发酵过程进行控制;还通过在发酵罐的罐口处设置过滤网,能够对原料液进行
过滤;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17.图中标号:
18.1、反应罐;11、温控腔;12、出水口;13、进水口;14、出料口;2、上料座;21、加料口;22、补液口;23、密封盖;24、换气口;3、发酵罐;31、上导流部;32、扩充部;33、下导流部;34、安装部位;35、底座;36、出料管;37、支撑板;38、限位杆;4、过滤网;41、网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微生物发酵生产系统,包括反应罐1、上料座2、发酵罐3以及过滤网4,所述反应罐1、上料座2为一体式结构,上料座2设置在反应罐1上部;所述反应罐1内部中空,发酵罐3设置在反应罐1内部;所述上料座2顶部设置有加料口21,加料口21上设置有密封盖23;在上料座2侧面设置有补液口22以及换气口24;所述反应罐1与发酵罐3之间设置有闭合的温控腔11,所述反应罐1侧面设置有出水口12和进水口13,所述出水口12、进水口13与温控腔11相互连通;所述反应罐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4,所述出料口14与发酵罐3底部相连,所述过滤网4设置在发酵罐3的罐口处。
23.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3包括上导流部31、扩充部32以及下导流部33,所述上导流部31、下导流部33均为倒圆台状结构,所述上导流部31处于发酵罐3的顶端,下导流部33处于发酵罐3的底端;所述扩充部32设置为圆台状结构,扩充部32设置在上导流部31下侧。
24.进一步的,所述上导流部31、扩充部32之间设置有安装部位34,所述过滤网4设置在安装部位34中;所述下导流部33内侧设置有支撑板37,在支撑板37上设置有限位杆38;所
述过滤网4外侧设置有网框41,所述网框41穿在限位杆38上,且网框41与安装部位34侧壁相互贴合。
2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38顶端设置为半球状结构,所述安装部位34的内径不大于加料口21的内径。
26.进一步的,所述上料座2设置为圆台状结构,所述补液口22以及换气口24均设置在圆台面上;所述发酵罐3底部设置有底座35,底座35横向设置有出料管36与出料口14相连。
27.工作原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料口21加入原料后即可通过密封盖23进行密封,后续需要可以通过补液口22后续向内部继续补充原料液。发酵罐3顶部通过上导流部31与反应罐1内壁进行对接,原料液可以沿着倒圆台状的上导流部31内壁留下,流入发酵罐3中。上导流部31的设置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导流目的,其二则是缩小发酵罐3罐口的尺寸,使罐口尺寸小于加料口21尺寸从而便于罐口中的过滤网4的放置与取出。
28.上导流部31下部设置扩充部32,扩充部32目的是扩充发酵罐3的尺寸,增加因为上导流部31收缩而变小的内径,提供更大的发酵空间。在上导流部31、扩充部32之间设置有安装部位34,安装部位34即为罐口,通过支撑板37以及限位杆38对过滤网4的网框41进行安装;限位杆41顶端设置为半球状结构,更便于网框41穿过;且网框41尺寸也不大于加料口21尺寸,易于取放。下导流部33主要起到导流作用,便于出料时物料通过底座35流向出料管36,最终从出料口14排出。
29.在发酵罐3内部可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发酵时的温度,通过出水口12、进水口13连接管道,可以向温控腔11加入不同温度的水,通过温控腔11中水向发酵罐3加热或者吸热,从而改变发酵中的温度;由于温控腔11能够完全包裹住发酵罐3,从而保证内部温度的均匀性。还可以在上料座2内壁上设置相应气体浓度的传感器,可以通过换气口24来改变内部气体组成,来改善发酵过程。
30.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