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裸电芯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4-02 05:53: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芯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裸电芯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电芯主要分为叠片类电芯和卷绕类电芯,尤其针对叠片类电芯,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极片或隔膜错位的情况,导致极片对齐度不达标。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将电芯放置在平台上,通过推动机构将电芯推向一侧的定位板,从而实现对电芯进行定位。然而这种定位方式的问题在于:当推动机构的推力过大时会挤压电芯,容易造成电芯变形;另一方面,当推动电芯在平台上移动时,则容易造成电芯与平台发生摩擦导致电芯损坏,同时电芯在移动时极片或隔膜容易发生错位,极片或隔膜与推动机构接触的部分也容易受损,影响电芯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裸电芯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组件、以及可朝向所述定位组件移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滑动设置有承载板,且所述承载板滑动方向与所述底板的移动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定位组件的一侧连接。进而通过定位组件完成对电芯和极片定位的目的。当电芯抵触到定位组件后,若底板继续移动时,则承载板相对底板进行滑动,避免承载板上的电芯受力过大,并且通过压缩弹性件能够确保承载板上的电芯抵靠于定位组件,完成定位动作的同时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同时通过驱动底板移动进而带动电芯移动的方式进行定位,避免了现有的推动机构直接推动电芯移动的定位方式,减少了推动机构与电芯和极片的接触,从而避免电芯磨损和极片错位的问题,提高电芯的生产质量。
4.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块、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块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当底板朝向定位组件移动并使得电芯抵触到定位组件后,若底板继续移动时,则承载板相对底板进行滑动,并且通过压缩弹性件能够确保承载板上的电芯抵靠于定位组件,完成定位动作的同时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
5.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沿所述底板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承载板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定位组件的一侧连接,通过承载板与滑轨滑动配合,进而实现承载板可以相对底板进行滑动。
6.优选的,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定位组件的一侧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底板靠近或远离所述定位组件。示例性的,驱动组件可以是电机、气缸等驱动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底板朝向定位组件靠近,进而实现对承载板上的电芯进行定位,避免了现有的直接推动电芯移动的定位方式,能更好的保护电芯。
7.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设置用于限位电芯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在承载板上且位于电芯的短边两侧,通过限位组件推动电芯,使得电芯在短边方向居中定位。
8.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夹爪、以及驱动所述夹爪相向移动以对电芯定位的驱动件。示例性的,驱动件可以是气缸,通过夹爪设置在承载板上且位于电芯的短边两侧,并且两组夹爪相对设置,通过驱动件驱动两组夹爪同时向电芯移动,进而实现对电芯短边两侧进行居中定位。
9.优选的,所述承载板设置有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承载板的滑块连接。还可以的,承载板与滑块一体成型,实现承载板与滑轨滑动配合。
10.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承载板之间连接有压力检测组件。进而通过压力检测组件可以检测出弹性组件与承载板之间的压力大小,从而控制底板的移动,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
11.优选的,所述承载板承载面的周边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进而在搬运机械手将电芯上料至承载板上时,可以通过凹槽避空机械手的夹爪,避免造成机械干涉,方便电芯上料。
12.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垂直于所述承载板承载面的定位板。承载板的电芯一侧抵靠于定位板从而完成定位动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朝向定位组件移动的底板,在底板上滑动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的滑动方向与底板的移动方向相同,在底板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叠片后的电芯放置在承载板上后,通过底板朝向定位组件移动,当承载板上的电芯抵触到定位组件后则底板停止移动,进而定位组件完成对电芯和极片定位的目的。当电芯抵触到定位组件后,若底板继续移动时,则承载板相对于底板进行滑动,避免承载板上的电芯受力过大,并且通过压缩弹性件能够确保承载板上的电芯抵靠于定位组件,完成定位动作的同时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同时通过驱动底板移动进而带动电芯移动的方式进行定位,避免了现有的推动机构直接推动电芯移动的定位方式,减少了推动机构与电芯的接触,从而避免电芯磨损和极片错位的问题,提高电芯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裸电芯定位装置正视图。
16.附图标记
17.10、底板;11、滑轨;20、承载板;21、滑块;22、限位组件;30、弹性组件;31、弹性件;32、固定块;40、定位组件;50、驱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1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
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裸电芯定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定位组件40、以及可朝向定位组件40移动的底板10,在底板10上设置有承载板20,承载板20用于承载并限位电芯,承载板20可以在底板10上往返滑动,并且承载板20的滑动方向与底板10的移动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在底板10上设置有弹性组件30,弹性组件30与承载板20远离定位组件40的一侧连接。叠片后的电芯放置在承载板20上后,通过底板10朝向定位组件40移动,带动承载板20上的电芯朝向定位组件40移动,当电芯靠近定位组件40的一侧抵触到定位组件40后则底板10停止移动,进而通过定位组件40完成对电芯和极片定位的目的,保证极片对齐。当电芯抵触到定位组件40后,若底板10继续移动时,则承载板20相对底板10进行滑动,并且通过压缩弹性件31能够确保承载板20上的电芯抵靠于定位组件40,完成定位动作的同时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同时通过驱动底板10移动进而带动电芯移动的方式进行定位,避免了现有的推动机构直接推动电芯移动的定位方式,减少了推动机构与电芯的接触,从而避免电芯磨损和极片错位的问题,保证极片对齐,提高电芯的生产质量。
23.具体的,为了实现避免电芯受力过大而发生变形,在上述方案中,弹性组件30包括设置于底板10上的固定块32、以及一端连接于固定块32的弹性件31,示例性的,弹性件31可以是弹簧,弹性件31的一端与固定块32的侧面固定连接,弹性件31另一端朝向承载板20,并且弹性件31与承载板20远离定位组件30的一侧连接,通过承载板20与滑轨11滑动配合,进而实现承载板20可以相对底板10进行滑动。其中电芯放置在承载板20上后其长边一侧朝向定位组件40,当底板10朝向定位组件40移动并使得电芯抵触到定位组件40后,若底板10继续移动时,则承载板20相对底板10进行滑动,并且通过压缩弹性件31能够确保承载板20上的电芯抵靠于定位组件40,完成定位动作的同时不会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其中,定位组件40包括垂直于承载板20的承载面的定位板,定位板位于承载板20侧方,进而在底板10朝向定位板移动时,承载板20的电芯一侧抵靠于定位板从而完成定位动作。其中,可以在定位板上设置检测组件,通过检测组件检测电芯是否抵靠于定位板,从而判断是否完成定位动作,进而控制底板10停止移动。
24.还可以的,在弹性组件30与承载板20之间连接有压力检测组件。压力检测组件设置在承载板20侧面,弹性件31的一端与固定块32的侧面固定连接,弹性件31的一端与承载板20上的压力检测组件连接,进而承载板20相对底板10进行滑动时通过压力检测组件压缩
于弹性件31,示例性的,压力检测组件可以是压力传感器,进而通过压力检测组件可以检测出弹性组件30与承载板20之间的压力,从而控制底板的移动,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
25.进一步的,在上述方案中,底板10上设置有沿底板1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11,承载板20设置有与滑轨11滑动配合的滑块21,进而承载板20滑动方向与底板10的移动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移动方向相同或相反。还可以的,承载板20与滑块21为一体成型,实现承载板20与滑轨11滑动配合。弹性件31的一端与固定块32的侧面固定连接,弹性件31的另一端连接于滑块21,进而实现承载板20可以相对底板10进行滑动。电芯接触于定位组件40时,定位组件40对电芯和极片进行定位,当底板10继续移动时,通过电芯与承载板20的摩擦力驱动承载板20与底板10发生相对滑动,防止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
26.为了实现驱动底板10移动,底板10远离定位组件40的一侧连接有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驱动底板10靠近或远离定位组件40。示例性的,驱动组件50可以是电机、气缸等驱动器,通过驱动组件50驱动底板10朝向定位组件40靠近,进而实现对承载板20上的电芯进行定位,避免了现有的直接推动电芯移动的定位方式,能更好的保护电芯,同时能够达到对电芯上的极片进行纠偏的效果,防止极片发生偏移和错位,保证极片对齐,提高电芯的生产质量。
27.在上述方案中,电芯的长边一侧朝向定位组件40,为了实现对电芯短边一侧进行限位,承载板20上设置用于限位电芯的限位组件22。限位组件22设置在承载板20上且位于电芯的短边两侧,通过限位组件22推动电芯,使得电芯在短边方向居中定位。
28.具体的,在上述方案中,限位组件22包括相对设置于承载板20的夹爪、以及驱动夹爪相向移动的驱动件。示例性的驱动件可以是气缸,通过夹爪设置在承载板20上且位于电芯的短边两侧,并且两组夹爪相对设置,通过驱动件驱动两组夹爪同时向电芯移动,进而实现对电芯短边两侧进行居中定位。
29.进一步的,在承载板20的承载面的周边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进而在搬运机械手将电芯上料至承载板20上时,可以通过凹槽避空机械手的夹爪,避免造成机械干涉,方便电芯上料。
30.还可以,在上述方案中,定位组件40可以设置有两组,并且两组定位组件40位于承载板20相对的两侧,承载板20于两组定位组件40之间滑动。从而可以实现在两个方向对承载板20上的电芯及极片的两侧进行定位,提高定位效率。其中,定位组件40的数量可以根据电芯的尺寸大小设置两组以上。
31.进一步的,当定位组件40至少设置有两组时,则弹性组件30也至少设置有两组,并且两组弹性组件30分别位于承载板20的两侧,进而两组弹性组件30分别连接于承载板20的两侧。
32.综上所述,在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朝向定位组件移动的底板,在底板上滑动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的滑动方向与底板的移动方向相同,在底板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叠片后的电芯放置在承载板上后,通过底板朝向定位组件移动,当承载板上的电芯抵触到定位组件后则底板停止移动,进而定位组件完成对电芯和极片定位的目的。当电芯抵触到定位组件后,若底板继续移动时,则承载板相对于底板进行滑动,并且通过压缩弹性件能够确保承载板上的电芯抵靠于定位组件,完成定位动作的同时不会因压
力过大而导致电芯变形。同时通过驱动底板移动进而带动电芯移动的方式进行定位,避免了现有的推动机构直接推动电芯移动的定位方式,减少了推动机构与电芯和极片的接触,从而避免电芯磨损和极片错位的问题,保证极片对齐,提高电芯的生产质量。
33.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