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断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31 19:00: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汽车(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ice)、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battery electric vehicle,ev)等车辆的四轮驱动的断接器。


背景技术:

2.一般而言,断接器是安装在差速器组件上,根据行驶情况分离或连接差速轴来转换为两轮驱动(2wd)和四轮驱动(4wd),从而,可以最小化多余的动力损失的装置。
3.现有的断接器大部分利用液压马达或气动马达等的控制系统移动套筒来切断马达或发动机等的输入部和车轮等的输出部的动力,从而,从四轮驱动(four wheel drive,4wd)转换为两轮驱动(two wheel drive,2wd)。
4.图1是示出现有断接器的图。参照图1,现有的断接器200连接于差速器组件100。差速器组件100的差速器壳101的内部安装有差速齿轮组。差速齿轮组,包括2个第一半轴齿轮111及第二半轴齿轮112以及与第一半轴齿轮111及第二半轴齿轮112相啮合的2个小齿轮121、122。
5.现有的断接器200,包括:差速轴210,其设置在差速器壳101的内部,与位于图2右侧的第一半轴齿轮111相连接;轮毂220,与右侧车轮相连接;滚珠丝杠轴240,与马达230相连接,通过马达230的运行而旋转;螺母250,在与滚珠丝杠轴240相联接的状态下,滚珠丝杠轴240运行时,可随着滚珠丝杠轴240移动;以及变速叉280,通过螺母250的操作可沿导轨260进行移动,并通过移动套筒270来连接差速轴210和轮毂220或解除差速轴210和轮毂220的连接。
6.现有的断接器200中,滚珠丝杠轴240通过驱动包括位置传感器的马达230而旋转。通过滚珠丝杠轴240的旋转,变速叉280与随着滚珠丝杠轴240移动的螺母250一起移动。当变速叉280移动时,变速叉280和通过变速叉280连接的套筒270进行移动,同时差速轴210和轮毂220相啮合来连接动力,或解除差速轴210和轮毂220的啮合来切断动力。具体而言,滚珠丝杠轴240在马达230的驱动下向一侧方向旋转时,套筒270向差速轴21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完成差速轴210和轮毂220的相啮合,由此,向右轮传递动力。相反,当滚珠丝杠轴240在马达230的驱动下向另一侧方向旋转时,套筒270朝轮毂220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解除差速轴210和轮毂220之间的连接。
7.然而,现有断接器中,通过滚珠丝杠轴、变速叉和套筒连接从马达分离的差速轴和轮毂,由于所述复杂的结构,存在如下严重的问题;即整体长度过大、装配空间宽、重量重、不利于汽车安装性,而且,由于用于驱动马达的耗电量(20a)过多,需要精密控制bldc马达的行程等,导致控制系统的驱动变复杂,且制造费用增加,而且,四轮驱动车辆的辅助驱动轮被断开的两轮驱动的情况下,输入部的旋转被停止,随之末级减速齿轮也停止,在差速轴与轮毂分离的状态下,车辆高速直行时,随着左半轴齿轮的旋转而小齿轮高速旋转,由于此时产生的高差动,发生噪声和振动。
8.相对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断接器,所述断接器,包括:差速器壳,用于传递输入转矩;差速齿轮组,负责差动;支撑环,用于支撑差速齿轮组的小齿轮;离合器环,用于解除差速器壳与支撑环的联接;弹性构件,用于弹性支撑离合器环;致动器,利用磁线圈和导体旋转板之间的非接触涡电流制动力,控制滚珠坡道的操作,通过所述组成,成为适用将差速器壳和支撑环分开的未发生高差动结构的机制和非接触涡电流的新概念,从而,实现断接器的紧凑化,并有利于噪声。
9.【现有技术文献】
10.【专利文献】
11.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7-0123869号公报(2017年11月9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断接器,其采用适用非接触涡电流的新概念致动器,通过将差速器壳和支撑环分开的未发生高差动的结构形成为紧凑的尺寸,从而,可以改善安装性及噪声。
13.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断接器,其中,包括:支撑环,设置于差速器壳的内部,用于支撑安装在内部的小齿轮;离合器环,一侧端部贯穿所述差速器壳设置在差速器壳的内部,并与所述支撑环相联接或解除运行;致动器,按压所述离合器环的另一侧端部,完成所述支撑环和离合器环的联接;以及弹性构件,联接到位于所述差速器壳的外侧的所述离合器环的露出部位,一侧端部接触差速器壳,另一侧端部接触致动器。
14.而且,所述致动器包括:第一滚珠坡道;第二滚珠坡道,位于所述第一滚珠坡道和所述离合器环之间;滚珠,置于所述第一滚珠坡道和第二滚珠坡道之间;导体旋转板,被构成为围绕所述第一滚珠坡道的外周;以及电磁装置,沿着所述导体旋转板的外周具备一个以上,在施加电源时产生电磁场。
15.而且,所述电磁装置对通过在施加电源时产生的电磁场旋转的所述导体旋转板诱导涡电流使所述滚珠运行,通过所述滚珠的运行,所述第二滚珠坡道向所述支撑环的方向推动所述离合器环来完成所述离合器环的卡爪部和所述支撑环的卡爪部的联接。
16.而且,所述第二滚珠坡道一面与所述离合器环相连接,另一面朝向所述第一滚珠坡道,通过所述弹性构件弹性支撑朝向所述离合器环的面,同时向所述支撑环的方向按压所述离合器环的另一侧端部。
17.而且,所述滚珠插入于形成在所述第一滚珠坡道的第一凹槽和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滚珠坡道的第二凹槽之间,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符合所述滚珠。
18.而且,所述离合器环在一侧端部具备第一卡爪部和第二卡爪部。
19.而且,所述第一卡爪部与形成在所述支撑环的第三卡爪部相联接,所述第二卡爪部与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的第四卡爪部相联接。
20.而且,所述导体旋转板为铝或铜。
21.而且,所述滚珠为钢珠。
22.而且,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磁芯,联接于所述导体旋转板的外周;以及磁线圈,位于所述导体旋转板的外周,贯穿所述磁芯的内部并围绕磁芯的外侧的结构。
23.而且,所述磁线圈和磁芯固定于变速器外壳,独立于所述差速器壳的旋转。
24.而且,在所述差速器壳的一侧具备延长部,所述致动器安装于所述延长部的外侧。
25.而且,在所述支撑环的内部具备中心轴,在所述中心轴的两侧可旋转地联接小齿轮,两侧小齿轮的两侧设有与两侧小齿轮相啮合的半轴齿轮。
26.而且,所述差速器壳的侧端部由可拆卸的盖而构成,在所述盖安装有驱动齿轮。
27.发明效果
28.本发明适用将差速器壳和支撑环分开的未发生高差动的结构和非接触涡电流概念的致动器的一体化结构,从而,噪声优异、尺寸紧凑、可以提高安装性。
29.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断接器的联接被解除的状态下,汽车以两轮驱动(2wd)模式行驶时进行滑行的辅助驱动轮与支撑半轴齿轮的支撑环一起旋转,从而,可以防止发生高差动。
30.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磁线圈,电流消耗少,通过使用滚珠坡道来放大功率,可以缩小磁线圈的尺寸,从而,可以最小化电流消耗。
31.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导体旋转板和电磁场进行非接触旋转运动,因此,不会产生摩擦,从而,可以防止零件磨损及噪声,并且,由于不需要额外进行特殊涂层工艺,因此,可以降低费用。
32.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由磁线圈和滚珠坡道来代替现有的大电流bldc马达、滚珠丝杠轴、变速叉等的高价致动器,从而,可以降低费用。
33.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差速器组件和断接器构成为一体化,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小整体长度,并可以大幅度提高重量及封装的安装性。
34.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去除轮毂和套筒等的大型零件,并可以去除支撑这些的轴承类,从而,可以降低制作费用。
35.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差速器组件和断接器构成为一体化,从而,可以简化组装工艺。
附图说明
36.图1是示出现有的断接器的图。
37.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一实施例的断接器的图。
38.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出在导体旋转板上安装有一个磁线圈的状态的图。
39.图4是沿图2的线a-a线的截面图,是示出在导体旋转板上安装有多个磁线圈的状态的图。
40.图中:
41.300:差速器组件,310:差速器壳,310a:盖子,311:延长部,314:第四卡爪部,321:第一小齿轮,322:第二小齿轮,331:第一半轴齿轮,332:第二半轴齿轮,340:驱动齿轮,400:断接器,410:支撑环,411:中心轴,413:第三卡爪部,420:离合器环,421:第一卡爪部,422:第二卡爪部,423:露出部位,430:弹性构件,441:第一滚珠坡道,441a:第一凹槽,442:第二滚珠坡道,442a:第二凹槽,443:滚珠,444:导体旋转板,445:磁线圈,446:磁芯,450:螺栓,460:支撑构件,470:垫片,c:涡电流,g:气隙,m:电磁场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首先,应注意对每个附图标注参照符号时,即便在不同的图面上,对相同的构成要素也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在说明本发明时,若判断为对相关公知构成或功能的具体说明会使本发明的要旨不明确,则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局限于此,可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变形实施为各种形态。
43.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一实施例的断接器的图。
44.本发明的断接器400提供动力传递阻断装置,在四轮驱动(4wd)汽车中,前轮或后轮为主驱动轮,另一个驱动轮为辅助驱动轮,这种情况下,仅用主驱动轮的动力行驶时,通过防止在由辅助驱动轮减速器的滑行而引起的旋转阻力(drag)和马达的反电动势,可以提高燃料效率。
45.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断接器400联接于差速器组件300。本发明,包括:支撑环410,用于支撑差速小齿轮320;离合器环420,与支撑环410相联接或执行解除操作;致动器,按压离合器环420来完成支撑环410和离合器环420的联接;以及弹性构件430,联接到离合器环420,同时弹性支撑致动器。
46.具体地,构成差速器组件300的差速器壳310包括延长部311。延长部311朝差速器壳310的一侧致动器的方向延长。
47.差速器壳310可以被构成为可分离的结构。例如,差速器壳310的驱动齿轮340侧端部可由能够通过螺栓等的联接构件拆装的盖310a构成,在盖310a的外侧可安装驱动齿轮340。盖310a可以支撑第二半轴齿轮332。
48.在差速器壳310的内部具备如第一半轴齿轮331和第二半轴齿轮332以及第一小齿轮321和第二小齿轮322等的差速齿轮组。例如,第一半轴齿轮331可以位于图2的右侧。例如,第二半轴齿轮332可以位于图2的左侧。
49.第一半轴齿轮331的朝向第二半轴齿轮332的一侧端部具备齿轮齿。第一半轴齿轮331的另一侧端部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延长部311的内部露出至外部。配置在两侧的第一半轴齿轮331和第二半轴齿轮332可以通过驱动轴(省略图示)连接到左右两侧的辅助驱动轮(省略图示)。
50.在延长部311可以具备支撑构件460。支撑构件460可以支撑致动器的第一滚珠坡道441。支撑构件460可以为推力轴承。支撑构件460可以位于致动器的第一滚珠坡道441的一面侧。延长部311由轴承可旋转地被支撑。
51.支撑环410设置在差速器壳310的内部。支撑环410在差速器壳310的内部支撑第一小齿轮321和第二小齿轮322。例如,支撑环410被构成为与差速器壳310分离的结构使得在差速器壳310的内部进行动作。在支撑环410的内部设置有中心轴411。在中心轴411的两侧可旋转地联接第一小齿轮321和第二小齿轮322。第一小齿轮321和第二小齿轮322位于第一半轴齿轮331和第二半轴齿轮332之间。
52.离合器环420的一侧端部贯穿差速器壳310设置在差速器壳310的内部。离合器环420可以与支撑环410联接或从支撑环410分离。
53.离合器环420具有2个卡爪部,使得可以同时联接到差速器壳310和支撑环410的卡爪部。具体地,离合器环420包括第一卡爪部421及第二卡爪部422。第一卡爪部421及第二卡
爪部422设置在位于差速器壳310的内部的离合器环420的一侧端部。
54.具体地,第一卡爪部421可以形成在与支撑环410的侧面相对的离合器环420的前端。第二卡爪部422可以形成在与第一卡爪部421成直角的离合器环420的外周面部位。
55.第一卡爪部421与设置在支撑环410的第三卡爪部413相对应联接。第三卡爪部413可以设置在与第一卡爪部421相对的支撑环410的侧面。
56.第二卡爪部422与设置在差速器壳310的第四卡爪部314相对应联接。第四卡爪部314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卡爪部422相对的差速器壳310的内周面。
57.由于如上所述形成直角的第一卡爪部421和第二卡爪部422的2个卡爪部联接到第三卡爪部413和第四卡爪部314,因此可以进行牢固的联接。
58.弹性构件430位于差速器壳310的外侧。例如,弹性构件430可以为复位弹簧。弹性构件430联接到离合器环420的露出部位423。弹性构件430的一侧端部接触差速器壳310,另一侧端部接触致动器的第二滚珠坡道442。
59.例如,致动器可以被构成为利用磁线圈445和导体旋转板444之间的非接触涡电流c制动力来操作滚珠坡道的结构。
60.具体地,致动器按压离合器环420的另一侧端部,来联接支撑环410和离合器环420。
61.致动器,包括:第一滚珠坡道441;第二滚珠坡道442,位于第一滚珠坡道441和离合器环420之间;滚珠443,介设于第一滚珠坡道441和第二滚珠坡道442之间;导体旋转板444,被构成为围绕第一滚珠坡道441的外周;以及电磁装置,沿着导体旋转板444的外周而设置。
62.具体地,第一滚珠坡道441,其中心安装在延长部311的外侧。第一滚珠坡道441与第二滚珠坡道442相对设置。例如,第一滚珠坡道441可以被构成为外径大于第二滚珠坡道442的外径的圆盘形。
63.例如,第二滚珠坡道442可以被构成为外径小于第一滚珠坡道441的外径的圆盘形。第二滚珠坡道442的朝向离合器环420的一面可以通过如螺栓450或焊接等的联接方式联接到离合器环420的另一侧端部。
64.第二滚珠坡道442,其中心安装在延长部311的外侧。第二滚珠坡道442的朝向离合器环420的面通过弹性构件430被弹性支撑。第二滚珠坡道442的朝向离合器环420的面向支撑环410的方向上按压离合器环420的另一侧端部。
65.滚珠443介设于第一滚珠坡道441和第二滚珠坡道442之间。例如,滚珠443可以为钢珠。具体地,在第一滚珠坡道441形成有第一凹槽441a。第二滚珠坡道442形成有与第一凹槽441a相对应的第二凹槽442a。第一凹槽441a和第二凹槽442a的外形被构成为符合滚珠443的外形。滚珠443插入至第一凹槽441a和第二凹槽442a之间。
66.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出在导体旋转板安装有一个磁线圈的状态的图,图4是沿图2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出在导体旋转板安装有多个磁线圈的状态的图。
67.导体旋转板444被构成为围绕第一滚珠坡道441的外周的结构,在外周设置有电磁装置。导体旋转板444可以由如铝或铜等的非金属而制成。电磁装置可沿导体旋转板444的外侧具备一个以上。
68.例如,导体旋转板444可以通过焊接、压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一滚珠坡道441。例如,导体旋转板444可以用如垫片(shim 470)之类的元件来调整,以便在不与磁线圈445直接摩
擦的非接触状态下具有预定气隙g。在加工组装构成致动器的导体旋转板444及磁线圈445时,可以使用垫片(shim,470)等来调整误差。
69.具体地,电磁装置可以对通过在施加电源时产生的电磁场m旋转的导体旋转板444诱导涡电流c。由于这种涡电流c直接联接到导体旋转板444的第一滚珠坡道441受涡电流制动力的作用,使滚珠443动作,第二滚珠坡道442通过滚珠443的动作被推到离合器环420的方向。离合器环420被第二滚珠坡道442推动的同时,第一卡爪部421可以联接于支撑环410的第二卡爪部413,第二卡爪部422可以准确地联接于差速器壳310的第四卡爪部314。
70.电磁装置包括磁芯446及磁线圈445。例如,磁线圈445和磁芯446可以固定于变速器外壳(省略图示)。在变速器外壳(省略图示)的内部可以安装断接器400。磁芯446可以位于导体旋转板444的外周。
71.如图3所示,磁芯446可以在导体旋转板444的外周设置一个。如图4所示,在导体旋转板444的外周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磁芯446。磁线圈445可以具有贯穿磁芯446的内侧围绕磁芯446的外周的结构。
72.下面,说明两轮驱动时本发明的断接器的运行。
73.如图2所示,在两轮驱动(2wd)时,在对磁线圈445施加电源之前的初始状态下,离合器环420位于解除卡爪部的联接的方向。由此,可以在两轮驱动(2wd)模式的常开型(normal open type)运行。
74.具体地,在两轮驱动(2wd)状态下,由于第一滚珠坡道442被弹性构件430的弹力推动位于第一滚珠坡道441侧,因此,离合器环420的第一卡爪部421和支撑环410的第三卡止部413成为啮合解除状态,离合器环420的第二卡止部422和差速器壳310的第四卡爪部314也成为啮合解除状态。此时,减速器的马达(省略图示)等动力源的动力为停止动作的状态,因此,动力源的动力不会传递至驱动齿轮340。
75.在此状态下,当两侧辅助驱动轮(省略图示)滑行时,两侧辅助驱动轮的旋转力通过驱动轴(省略图示)传递到两侧的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使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旋转。
76.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以与第一小齿轮321及第二小齿轮322相啮合的状态下,随着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的旋转,支撑环410也与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一起旋转。
77.此时,由于支撑环410为与差速器壳310分离的结构,因此,只有支撑环410旋转,而差速器壳310不旋转。由此,可以完成辅助驱动轮进行滑行,而只由主驱动轮行驶的两轮驱动行驶。
78.如此,在两侧辅助驱动轮(省略图示)滑行时,两侧辅助驱动轮的旋转力通过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和第一小齿轮321及第二小齿轮322只传递到支撑环410,在差速器壳310不旋转的状态下,支撑环410在差速器壳310的内部旋转,因此,可以防止发生高差动。
79.下面说明四轮驱动时本发明的断接器的运行。
80.如图2所示,当驱动车辆,随此与差速器壳310连接在一起的导体旋转板444旋转时,电源施加到磁线圈445。
81.四轮驱动(4wd)时,电源施加到磁线圈445,由此产生电磁场m。通过产生的电磁场m
旋转的导体旋转板444上产生涡电流c。
82.由于涡电流c,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旋转阻力。这种旋转阻力是利用涡电流制动原理的,旋转阻力在连接到导体旋转板444的第一滚珠坡道441和第二滚珠道坡道442之间形成速度差而起作用。此时,可以通过钢珠443的作用完成离合器环420与支撑环410的卡爪部的联接。
83.第二滚珠坡道442通过螺栓450或焊接与离合器环420组装成一体,初期可以通过弹性构件430位于释放卡爪的方向,并通过离合器环420和差速器壳310的卡爪部的联接与差速器壳310同步(synchro)旋转。
84.具体地,在导体旋转板444上产生涡电流c,由于产生的涡电流c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旋转阻力时,钢珠443朝轴向推动第二滚珠坡道442。第二滚珠坡道442与弹性构件430一起向支撑环410的方向推动离合器环420。
85.当离合器环420被第二滚珠坡道442推动的同时,离合器环420的第一卡爪部421联接到支撑环410的第三卡爪部413,并且离合器环420的第二卡爪部422联接到差速器壳310的第四卡爪部314。由此,可以在四轮驱动(4wd)模式下运行。
86.四轮驱动(4wd)时,如减速器马达等动力源的动力被传递到驱动齿轮340。由于离合器环420和支撑环410为卡爪部相联接的状态,因此,动力源的动力通过驱动齿轮340传递到差速器壳310,使差速器壳310进行旋转。驱动齿轮340通过螺栓等的联接构件与差速器壳310连接,从而,可以将动力源的动力传递至差速器壳310。
87.随着差速器壳310的旋转,差速器壳310的内部的支撑环410进行旋转。四轮驱动(4wd)时,由于离合器环420的第一卡爪部421与支撑环410的第三卡爪部413为相联接的状态,并且,离合器环420的第二卡爪部422联接到变速器壳310的第四卡爪部314的状态,因此,动力源的动力可通过驱动齿轮340、差速器壳310、离合器环420传递至支撑环410。
88.随着支撑环410的旋转,动力被传递至与第一小齿轮321和第二小齿轮322相啮合的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使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旋转。
89.随着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的旋转,动力经过与两侧第一半轴齿轮331及第二半轴齿轮332相连的驱动轴(省略图示)传递到两侧辅助驱动轮,从而,可以使两侧辅助驱动轮旋转。由此,动力源的动力不仅传递到主驱动轮,还传递到辅助驱动轮,从而,可以实现四轮驱动行驶。
90.另一方面,当解除磁线圈445的电源时,旋转阻力会消失。由此,被压缩的弹性构件430伸长至原来的状态。由于弹性构件430的伸长,按压离合器环420的第二滚珠坡道442向原位置的第一滚珠坡道441的方向移动,随此离合器环420的压力会消失。
91.随着离合器环420的按压力消失,离合器环420的第一卡止部421与支撑环410的第三卡爪部413的联接被解除,离合器环420的第二卡爪部422和差速器壳310的第四卡爪部314的联接被解除。
92.离合器环420的第一卡爪部421和第二卡爪部422形成在平坦(flat)的面上,因此,当支撑环410的第三卡爪部413和差速器壳310的第四卡爪部314联接时,由于卡爪部之间的适当的响应度能快速接触,并且,通过用适当的力(force)联接,因此,不需要精确控制,可以实现简单的控制系统。
93.另外,在本发明中,为了校正因第二滚珠坡道的行程而产生的磁力并防止离合器
环和支撑环在驱动过程中脱落,会需要安装用于测量位移的传感器。为此,虽未在图中明确表示,但可以构成能够测量位移的行程传感器来确认离合器环和支撑环是否准确联接,并且,行程传感器可以是只确认在故障安全(fail safe)方面的开/关位置的开/关型传感器。
94.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当需要改变导体旋转板444的每个旋转位置的电磁场m以产生涡电流c时,可以仅在导体旋转板444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卷绕磁线圈445。
95.如图4所示,当应用程序(application)所需的涡电流制动力大时,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卷绕多个磁线圈445,来增加旋转阻力(制动力)。
96.综上所述,本发明适用将差速器壳和支撑环分开的未发生高差动的结构和非接触涡电流概念的致动器的一体化结构,从而,噪声优异、尺寸紧凑、可以提高安装性。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断接器的联接被解除的状态下,汽车以两轮驱动(2wd)模式行驶时进行滑行的辅助驱动轮与支撑半轴齿轮的支撑环一起旋转,从而,可以防止发生高差动。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磁线圈,电流消耗少,通过使用滚珠坡道来放大功率,可以缩小磁线圈的尺寸,从而,可以最小化电流消耗。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导体旋转板和电磁场进行非接触旋转运动,因此,不会产生摩擦,从而,可以防止零件磨损及噪声,并且,由于不需要额外进行特殊涂层工艺,因此,可以降低费用。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由磁线圈和滚珠坡道来代替现有的大电流bldc马达、滚珠丝杠轴、变速叉等的高价致动器,从而,可以降低费用。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差速器组件和断接器构成为一体化,从而,可以大幅度减小整体长度,并可以大幅度提高重量及封装的安装性。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去除轮毂和套筒等的大型零件,并可以去除支撑这些的轴承类,从而,可以降低制作费用。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差速器组件和断接器构成为一体化,从而,可以简化组装工艺。
97.以上的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例示性地说明,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性的特性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修正、变更及取代。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及附图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非局限于这样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并且应解释为在与其同等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