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3-03-29 05:21: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一般而言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嵌合对方侧连接器的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插口连接器。专利文献1的插口连接器具备插口绝缘子、多个插口触头和插口侧固定配件。插口绝缘子是树脂制的,具有在内周侧形成嵌合凹部的环状的外周壁。多个插口触头能够相对于插口侧电路基板的电路图案进行安装并且被插口绝缘子支承。插口侧固定配件能够安装于插口侧电路基板并且被插口绝缘子支承。在该插口连接器中,当将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绝缘子的嵌合凸部与嵌合凹部嵌合时,能够安装于插头侧电路基板的电路图案并且被该插头绝缘子支承的多个插头触头会与插口触头接触,并且,插头连接器会与插口侧固定配件接触。插口侧固定配件和插口绝缘子通过嵌件成型被一体化。插口侧固定配件具备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在自由状态下从外周壁的内周侧的表面向内周侧分离。
3.在先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969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对于如专利文献1的插口连接器那样的连接器而言,有时希望提高强度。
7.本公开的目的在于,使连接器的强度提高。
8.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是嵌合对方侧连接器的连接器,具备:周壁,具有第1侧壁、与所述第1侧壁对置的第2侧壁、将所述第1侧壁和所述第2侧壁相连的第1端壁、与所述第1端壁对置的第2端壁、以及将所述第1端壁和所述第1侧壁彼此相连的角部;保持配件,配置在所述第1端壁、所述第1侧壁以及所述第2侧壁之上;和端子,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所述保持配件具有:端部片,具有位于所述第1端壁的上方的第1上侧部和位于所述第1端壁的内侧的第1内侧部;侧部片,具有位于所述第1侧壁的上方的第2上侧部和位于所述第1侧壁的内侧的第2内侧部;和连结部,将所述端部片和所述侧部片相连,位于所述角部,所述连结部具有将所述端部片的所述第1内侧部和所述侧部片的所述第2内侧部无缝隙地相连的内侧连结部。
9.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是嵌合对方侧连接器的连接器,具备:周壁,具有第1端壁、与所述第1端壁对置的第2端壁、将所述第1端壁和所述第2端壁相连的第1侧壁、与所述第1侧壁对置并将所述第1端壁和所述第2端壁相连的第2侧壁、以及将所述第1端壁和所述第1侧壁彼此相连的角部;保持配件,配置在所述第1端壁、所述第1侧壁以及所述第2侧壁之上;和端子,保持于所述周壁,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所述保持配件具有:端部片,具有位于所述第1端壁的上方的第1上侧部和位于所述第1端壁的外侧的第1外侧部;
侧部片,具有位于所述第1侧壁的上方的第2上侧部和位于所述第1侧壁的外侧的第2外侧部;和连结部,位于所述角部的上方,所述连结部具有将所述端部片的所述第1外侧部和所述侧部片的所述第2外侧部无缝隙地相连的外侧连结部。
10.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组件具备插座和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插座嵌合。所述插座为所述连接器。所述头部为所述连接器(对方侧连接器)。
11.根据本公开,具有能够使连接器的强度提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12.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以及连接器5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13.图2是连接器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14.图3是连接器1所具备的保持配件3的立体图。
15.图4是保持配件3的立体图。
16.图5是保持配件3的立体图。
17.图6是连接器1所具备的端子的剖视图。
18.图7是连接器1的剖视图。
19.图8是连接器1的剖视图。
20.图9是具备连接器1以及连接器5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21.图10是连接器5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22.图11是连接器5所具备的保持配件7的立体图。
23.图12是保持配件7的立体图。
24.图13是连接器5所具备的端子的剖视图。
25.图14是连接器5的剖视图。
26.图15是连接器5的剖视图。
27.图16是示出在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1与连接器5连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28.图17是示出在连接器组件中连接器1与连接器5连接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29.图18a~图18c是第1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a的立体图。
30.图19是第1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a的剖视图。
31.图20a~图20c是第2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b的立体图。
32.图21a、图21b是第1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a的立体图。
33.图22是第1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a的剖视图。
34.图23a、图23b是第2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b的立体图。
35.图24a、图24b是第3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c的立体图。
36.图25a、图25b是第4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d的立体图。
37.图26a、图26b是第5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e的立体图。
38.符号说明
39.1连接器;
40.2外壳;
41.21底壁;
42.22周壁;
43.221端壁;
44.222侧壁;
45.223角部;
46.23中间台部;
47.24嵌合凹部;
48.3、3a、3b保持配件;
49.31、31a、31b端部片;
50.311、311a、311b上侧部;
51.312、312a、312b内侧部;
52.313、313a、313b外侧部;
53.314、324a、314b、324b端子部;
54.32、32a、32b侧部片;
55.321、321a、321b上侧部;
56.322、322a、322b内侧部;
57.323、323a、323b外侧部;
58.33、33a、33b连结部;
59.331、331a、331b上侧连结部;
60.332、332a、332b内侧连结部;
61.3321、3321a外表面;
62.3322、3322a内表面;
63.333a外侧连结部;
64.34、34a、34b中间延长部;
65.341、341a、341b底部;
66.342、342a、342b立起部;
67.343、343a、343b上端部;
68.35、35b狭缝;
69.36a狭缝;
70.4端子;
71.41信号端子;
72.42电源端子;
73.5连接器;
74.6外壳;
75.61底壁;
76.62周壁;
77.621端壁;
78.622侧壁;
79.623角部;
80.64嵌合凹部;
81.7、7a~7e保持配件;
82.71、71a~71e端部片;
83.711、711a~711e上侧部;
84.712、712a~712e外侧部;
85.713、713a~713e内侧部;
86.72、72a~72e侧部片;
87.721、721a~721e上侧部;
88.722、722a~722e外侧部;
89.723、723a~723e内侧部;
90.724端子部;
91.73、73a~73e连结部;
92.731、731a~731e上侧连结部;
93.732、732a~732e外侧连结部;
94.7321、7321a内表面;
95.7322、7322a外表面;
96.733a~733e内侧连结部;
97.8端子;
98.9基板;
99.91、92基板(电路基板);
100.100连接器组件;
101.a1第1轴;
102.a2第2轴;
103.a3第3轴。
具体实施方式
104.利用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进行说明。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为示意性的图,图中的各结构要素的大小以及厚度各自之比未必一定反映了实际的尺寸比。
105.另外,在本公开中,有时利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向的用语进行说明,但这些只是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并非由此限定本公开。例如,在使本公开的连接器组件100旋转而设置的情况下,实际使用的状态下的连接器组件100的方向有时与本公开中说明的连接器组件100的方向不同。
106.(1)概要
107.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具备作为插座(母连接器;插口)的连接器1和作为头部(公连接器;插头)的连接器5。头部与插座嵌合。
108.连接器组件100为了将例如搭载于电子设备的多个基板9(参照图16)之间电连接而使用。连接器1安装到例如内置于电子设备的基板91。连接器5同样地安装到内置于电子设备的其他基板92。电子设备例如为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终端。
109.如图1所示,连接器1具备外壳2、保持配件3和信号端子(触头)41。
110.如图2所示,外壳2具备周壁22。第1周壁具有一对端壁221以及一对侧壁222。一对
端壁221沿着第1轴a1延伸,并沿着第2轴a2对置。第2轴a2与第1轴a1交叉(在此为正交)。一对侧壁222位于一对端壁221的两端。一对侧壁222沿着第2轴a2延伸。一对侧壁222分别将一对端壁221的端部(第1轴a1上的端部)彼此相连。端壁221和侧壁222相连的部分成为角部223。
111.如图1所示,保持配件3配置在周壁22(参照图2)的第2轴a2的一端。
112.信号端子41保持于周壁22。信号端子41与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器5)的对方侧端子(端子8)电连接(参照图16、图17)。
113.如图1所示,连接器1沿着第3轴a3从上方嵌合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器5)。第3轴a3与第1轴a1以及第2轴a2的两方交叉(在此为正交)。
114.如图3~图5所示,保持配件3具备端部片31、侧部片32和连结部33。
115.端部片31具有上侧部311以及内侧部312。上侧部311配置在端壁221的上侧,内侧部312配置在端壁221的内侧。
116.侧部片32具有上侧部321以及内侧部322。上侧部321配置在侧壁222的上侧,内侧部322配置在侧壁222的内侧。
117.连结部33配置在周壁22(参照图2)的角部223。
118.连结部33具有内侧连结部332。内侧连结部332在周壁22的角部223将端部片31的内侧部312和侧部片32的内侧部322无缝隙地相连。
119.在连接器1中,连结部33具有内侧连结部332。因而,连接器1与不具备内侧连结部332而在内侧部312与内侧部322之间设置有狭缝的比较例的连接器(插座)相比较,能够使强度提高。而且,在外壳2的周壁22(参照图2)的内侧的嵌合凹部24(参照图1)嵌有连接器5的周壁62(参照图10)时,可降低周壁22的角部223的内表面被设置在连接器5的周壁62的金属部分划伤这一可能性。由此,能够抑制外壳2的强度的降低,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120.如图9所示,连接器5具备外壳6、保持配件7和端子8。
121.如图10所示,外壳6具有周壁62。周壁62具有一对端壁621以及一对侧壁622。一对端壁621沿着第1轴a1延伸,并沿着第2轴a2对置。第2轴a2与第1轴a1交叉(在此为正交)。一对侧壁622位于一对端壁621的两端。一对侧壁622沿着第2轴a2延伸。一对侧壁622分别将一对端壁621的端部(第1轴a1上的端部)彼此相连。端壁621和侧壁622相连的部分成为角部623。
122.如图10所示,保持配件7配置在周壁62的第2轴a2的一端。
123.端子8保持于周壁62。端子8与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器1)的对方侧端子(信号端子41)电连接(参照图16、图17)。
124.如图9所示,连接器5沿着第3轴a3从上方嵌合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器1)。第3轴a3与第1轴a1以及第2轴a2的两方交叉(在此为正交)。
125.如图11、图12所示,保持配件7具备端部片71、侧部片72和连结部73。
126.端部片71具有上侧部711以及外侧部712。上侧部711配置在端壁621的上侧,外侧部712配置在端壁621的外侧。
127.侧部片72具有上侧部721以及外侧部722。上侧部721配置在侧壁622的上侧,外侧部722配置在侧壁622的外侧。
128.连结部73配置在周壁62的角部623。
129.连结部73具有外侧连结部732。外侧连结部732在周壁62的角部623将端部片71的外侧部712和侧部片72的外侧部722无缝隙地相连。
130.在连接器5中,连结部73具有外侧连结部732。因而,连接器5与不具备外侧连结部732而在外侧部712与外侧部722之间设置有狭缝的比较例的连接器(头部)相比较,能够使强度提高。而且,在外壳6的周壁62与连接器1的周壁22的内侧的嵌合凹部24相嵌时,可降低周壁62的角部623的外表面被设置在连接器1的金属部分划伤这一可能性。由此,能够抑制外壳6的强度的降低,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131.(2)详情
1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连接器组件100具备作为插座的连接器1和作为头部的连接器5。
133.(2.1)插座
134.参照图1~图8对作为插座的连接器1进行说明。
135.连接器1形成为如下那样的扁平的矩形箱状,即,沿着第1轴a1具有宽度,沿着与第1轴a1交叉(在此为正交)的第2轴a2具有长度,沿着与第1轴a1以及第2轴a2的两方交叉(在此为正交)的第3轴a3具有高度。对于连接器1,沿着第3轴a3嵌合连接器5。
136.在该“(2.1)插座”一栏中,为便于说明,将第1轴a1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作为“前”以及“后”,将第2轴a2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作为“左”以及“右”,将第3轴a3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作为“上”以及“下”来进行说明。特别是,在连接器1和连接器5嵌合时,将第3轴a3上连接器1所位于的一侧作为“下”,将连接器5所位于的一侧作为“上”。另外,关于上述的方向的规定,其主旨不在于限定连接器1的使用方式。
137.此外,在“(2.1)插座”一栏中,在连接器1的俯视下,将靠近连接器1的中心的一侧作为“内侧”,将远离连接器1的中心的一侧作为“外侧”。即,所谓“外侧”,是指以连接器1的中心为基准(内侧)而远离中心的一侧。另外,在本公开中,“俯视”是指从“上”观察。
138.连接器1的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例如为几mm。此外,连接器1的长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例如为几mm~十几mm。此外,连接器1的高度尺寸(第3轴a3上的尺寸)例如为零点几mm。
139.如图1所示,连接器1具备外壳2、一对保持配件3和多个端子4。
140.(2.1.1)外壳以及端子
141.外壳2是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成型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是将一对保持配件3作为嵌件品的嵌件成型品。
142.外壳2是沿着第2轴a2具有长度的扁平的长方体状。如图2所示,外壳2具有底壁21、周壁22和中间台部23。底壁21、周壁22和中间台部23形成为一体。底壁21是沿着第2轴a2长的板状,构成外壳2的底。周壁22从底壁21的周缘朝上突出,在俯视下为矩形框状。也就是说,周壁22形成为沿着底壁21的周缘包围中心。
143.周壁22包含一对端壁221和一对侧壁222。周壁22在端壁221和侧壁222相连的位置具有共计4个的角部223。
144.在一对侧壁222各自中,通过在后述的多个容纳部27分别容纳多个端子4,从而多个端子4以沿着第2轴a2排列的状态被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侧壁222分别各保持7个
端子4,共计保持14个。
145.多个端子4排列的间隔即间距例如为零点几mm。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4等间距地排列,但也可以是以不一致的间距排列。
146.中间台部23在一对侧壁222间沿着第2轴a2延伸。中间台部23是沿着第2轴a2具有长度的长方体状。中间台部23从底壁21的中央朝上突出。由底壁21、周壁22以及中间台部23包围的部位形成嵌合连接器5的嵌合凹部24。具体地,在嵌合凹部24嵌合连接器5的周壁62。由此,连接器5连接于连接器1。
147.多个端子4被大致区分为信号传输用的信号端子41和与电源电连接的电源端子42。在本实施方式中,14个端子4之中,信号端子41为10个,电源端子42为4个。在一对侧壁222各自中,5个信号端子41和2个电源端子42以沿着第2轴a2排列的状态而设置。在一对侧壁222各自中,5个信号端子41设置在2个电源端子42之间。信号端子41和电源端子42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在连接器1连接了连接器5的状态下,信号端子41与对应的端子8连接,电源端子42与对应的保持配件7连接。
148.端子4例如是由铜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成型体。对于端子4,实施了金镀敷,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实施金镀敷。
149.如图6所示,端子4具有弹簧片44、立起片45、下降片46和端子片47,它们构成为一体。
150.关于弹簧片44,前端弯曲为马蹄形,构成为沿着第1轴a1发生弹性变形。弹簧片44在连接器1连接了连接器5的状态下,被按压到对应的端子8或保持配件7。由此,弹簧片44产生朝向对应的端子8或保持配件7的方向(朝内)的弹性力。
151.立起片45为板状。立起片45的第1端(下端)与弹簧片44为一体。立起片45在连接器1连接了连接器5的状态下,与对应的端子8或保持配件7接触。此外,立起片45与朝向弹簧片44突出的突起451为一体。在信号端子41中,突起451在连接器1连接了连接器5的状态下,与对应的端子8的突起821沿着第3轴a3(上下地)排列,并且,位于比突起821更靠端子8的底部侧。也就是说,突起451通过挂住对应的端子8的突起821从而构成锁定机构。
152.下降片46为板状。下降片46的第1端(上端)弯曲为倒u字状,与立起片45的第2端(上端)为一体。
153.端子片47为板状。端子片47与下降片46的第2端(下端)为一体。端子片47从下降片46的第2端沿着第1轴a1朝外突出。端子片47的下表面从外壳2露出。端子片47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1接合的接合面。
154.如图2所示,外壳2具有与多个端子4一一对应的多个(在此为14个)容纳部27。多个容纳部27各自跨越侧壁222、底壁21和中间台部23而形成。多个容纳部27分别沿着第3轴a3贯通了底壁21。多个端子4各自从下方被按入容纳部27,从而容纳于容纳部27。
155.多个容纳部27夹着中间台部23而在第1轴a1的两侧被二等分地设置。处于中间台部23的两侧的多个容纳部27均沿着第2轴a2呈大致等间隔地排列设置。处于中间台部23的第1轴a1上的一侧(前侧)的7个容纳部27之中,处于第2轴a2的两端(左端以及右端)的2个容纳部27中,作为端子4分别容纳有电源端子42。同样地,处于中间台部23的第1轴a1上的另一侧(后侧)的7个容纳部27之中,处于第2轴a2的两端(左端以及右端)的2个容纳部27中,作为端子4分别容纳有电源端子42。剩余的10个容纳部27中,作为端子4分别容纳有信号端子41。
156.多个端子4各自在容纳于容纳部27的状态下,一部分露出于嵌合凹部24。具体地,多个端子4各自的弹簧片44的一部分从中间台部23的侧部露出于嵌合凹部24。此外,多个端子4各自的立起片45的一部分从侧壁222的内侧露出于嵌合凹部24。
157.若在连接器1连接了连接器5,则在多个(14个)端子4之中的多个(10个)信号端子41各自中,露出于嵌合凹部24的部位会与连接器5的多个端子8接触(参照图16、图17)。此外,若在连接器1连接了连接器5,则在多个(14个)端子4之中的多个(4个)电源端子42各自中,露出于嵌合凹部24的部位会与连接器5的多个保持配件7接触(参照图17)。由此,连接器1的多个端子4各自与连接器5的所对应的端子8或保持配件7电连接。
158.(2.1.2)保持配件
159.保持配件3是由例如铜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成型体。保持配件3为了提高连接器1的强度而使用。
160.如图1所示,在外壳2中,在第2轴a2上的两端(左端以及右端),保持配件3各设置有1个(共计2个)。以下,原则上,以装配在外壳2的右端的保持配件3为例进行说明,但装配在外壳2的左端的保持配件3也是同样的构造。
161.保持配件3例如通过拉伸加工而无缝地(seamless)形成为一体。
162.如图3~图5所示,保持配件3具有端部片31、侧部片32、连结部33和中间延长部34。具体地,保持配件3具有1个端部片31、2个侧部片32、2个连结部33和1个中间延长部34。
163.端部片31对外壳2的一方(右侧)的端壁221进行保护。端部片31具有上侧部311、内侧部312和外侧部313。端部片31还具有(在此为一对)端子部314。
164.上侧部311配置在端壁221的上侧,覆盖端壁22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侧部311覆盖端壁221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体(角部223以外的部分)。
165.内侧部312配置在端壁221的内侧(左侧),覆盖端壁221的内侧面(左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内侧部312至少覆盖端壁221的内侧面之中上端附近的部分。内侧部312的内侧面(左侧面)露出于嵌合凹部24。内侧部312的内表面与端壁221的内侧面之中未被内侧部312覆盖的露出面无高低差地相连。
166.如图3所示,内侧部312在其上端具有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的第1部分。此外,内侧部312在第1部分的下侧具有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逐渐变小的等腰梯形状的第2部分。这样,内侧部312的宽度尺寸沿着第3轴a3随着从内侧部312的上端朝向下端而变小。如后所述,在内侧部312的下端相连中间延长部34,因此端部片31的内侧部312的宽度尺寸沿着第3轴a3随着从内侧部312的上端朝向中间延长部34而变小。
167.内侧部312的上端与上侧部311的内侧的端(左端)相连。将内侧部312的上端和上侧部311的内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15。
168.外侧部313配置在端壁221的外侧(右侧),覆盖端壁221的外侧面(右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外侧部313至少覆盖端壁221的外侧面之中上端附近的部分。外侧部313覆盖端壁221的外侧面的大致整体。
169.如图4所示,外侧部313形成为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外侧部313的下端的中央部分成为从下端向上方凹陷的凹处3130。
170.外侧部313的上端与上侧部311的外侧的端(右端)相连。将外侧部313的上端和上
侧部311的外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16。
171.如图8所示,外侧部313与上侧部311之间的弯曲部316比内侧部312与上侧部311之间的弯曲部315弯曲得更陡峭。例如,若以曲率半径来说,则弯曲部316的曲率半径比弯曲部315更小。
172.如图4、图5所示,一对端子部314与外侧部313的下端的前端以及后端分别相连。端子部314是从下方观察时呈l字状的板状。端子部314具有从外侧部313的下端沿着第2轴a2向左方延伸的第1部分、和从第1部分的左端沿着第1轴a1向外侧延伸的第2部分。
173.端子部314具有沿着外壳2的周壁22的下表面的部分、和从周壁22向外侧露出的部分。端子部314中从周壁22向外侧露出的部分的前端比侧部片32的外侧部323更向外侧突出。端子部314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1接合的接合面。这样,端部片31具有固定于基板91(电路基板)的端子部314(端子侧固定部)。而且,端子部314为板状,配置在基板91上使得端子部314的厚度轴与基板91(电路基板)交叉。在连接器1中,保持配件3的端子部314的厚度轴与基板91交叉,因此例如即便在受到了沿着第1轴a1的力的情况下,连接器1也不易旋转。此外,端子部314的前端比侧部片32的外侧部323更向外侧突出,从而容易确认是否进行了端子部314向基板91的焊接。
174.2个侧部片32分别设置在端部片31的第1轴a1上的两端(前端以及后端)。端部片31和2个侧部片32在俯视下呈倒c字状相连。
175.一方(前侧)的侧部片32对外壳2的一方(前侧)的侧壁222的第2轴a2上的一侧(右侧)的端部进行保护。另一方(后侧)的侧部片32对外壳2的另一方(后侧)的侧壁222的第2轴a2上的一侧(右侧)的端部进行保护。
176.侧部片32具有上侧部321、内侧部322和外侧部323。
177.上侧部321配置在侧壁222的右端部的上侧,覆盖侧壁222的右端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侧部321覆盖侧壁222的右端部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体(角部223以外的部分)。
178.内侧部322配置在侧壁222的右端部的内侧,覆盖侧壁222的右端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内侧部322至少覆盖侧壁222的右端部的内侧面之中上端附近的部分。内侧部322的内侧面露出于嵌合凹部24。内侧部322的内表面与侧壁222的内侧面之中未被内侧部322覆盖的露出面无高低差地相连。
179.如图3~图5所示,内侧部322具有宽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的部分。
180.内侧部322的上端与上侧部321的内侧的端相连。将内侧部322的上端和上侧部321的内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2。
181.外侧部323配置在侧壁222的右端部的外侧,覆盖侧壁222的右端部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外侧部323至少覆盖侧壁222的右端部的外侧面之中上端附近的部分。
182.外侧部323的上端与上侧部321的外侧的端相连。将外侧部323的上端和上侧部321的外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26。
183.外侧部323与上侧部321之间的弯曲部326比内侧部322与上侧部321之间的弯曲部325弯曲得更陡峭。例如,若以曲率半径来说,则弯曲部326的曲率半径比弯曲部325更小。
184.如图3~图5所示,外侧部323具有宽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的第1部分3231、和第1部分的下端中从第2轴a2的一侧(左侧)的部分向下方突出的矩形板状
的第2部分3232。端部片31的端子部314位于外侧部323的第1部分3231与第2部分3232之间的台阶3230所形成的空间。
185.外侧部323的第2部分3232的下端在第2轴a2上的中央具有向上方凹陷的剖面为圆弧状的凹处。外侧部323的下表面(第2部分3232的下端面)与端部片31的端子部314的下表面齐平。外侧部323的下表面(第2部分3232的下端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1接合的接合面。这样,侧部片32具有固定于基板91(电路基板)的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323的下端部;以下也称为“第1侧部侧固定部”)。
186.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端部片31具有第1端部侧固定部,侧部片32具有第1侧部侧固定部,从而能够将保持配件3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1。
187.连结部33将端部片31和侧部片32相连。2个连结部33之中的一方(前侧)的连结部33将端部片31的前端和前侧的侧部片32的右端相连。2个连结部33之中的另一方(后侧)的连结部33将端部片31的后端和后侧的侧部片32的右端相连。
188.连结部33具有上侧连结部331和内侧连结部332。上侧连结部331在周壁22的角部223将端部片31的上侧部311和侧部片32的上侧部321无缝隙地相连。内侧连结部332在周壁22的角部223将端部片31的内侧部312和侧部片32的内侧部322无缝隙地相连。因而,连结部33将端部片31的弯曲部315和侧部片32的弯曲部325无缝隙地相连。另外,在本公开中,所谓“无缝隙地相连”,并不限定于在相连的2个部分之间严格意义上无缝隙。例如,在接头的部分,也可以存在制造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孔或者制造后所形成的微小孔等。
189.上侧连结部331在沿着第3轴a3的一个剖面中,具有与周壁22相邻的下表面和与周壁22分离的上表面。上侧连结部331的上表面将端部片31的上侧部311的上表面和侧部片32的上侧部321的上表面相连。上侧连结部331的下表面将端部片31的上侧部311的下表面和侧部片32的上侧部321的下表面相连。另外,在本公开中,所谓“与周壁相邻”,可意味着与周壁接触的情况和不与周壁接触地相邻的情况这两方。
190.如图7所示,内侧连结部332在与第3轴a3正交的一个剖面中,具有与周壁22相邻的外表面3321和与周壁22分离的内表面3322。内侧连结部332的外表面3321以及内表面3322以连接器1的中心为基准而以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在本公开中,所谓“连结部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以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意味着在与第3轴a3正交的一个剖面中,连结部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不中断地相连,并且,连结部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之中任意的2点间的部分处于比连结上述2点的线段更靠外侧。在与第3轴a3正交的一个剖面中内侧连结部332的外表面3321(或者内表面3322)为圆弧状的一个具体例中,该圆弧的中心处于比内侧连结部332更靠内侧。
191.端部片31的内侧部312和侧部片32的内侧部322通过内侧连结部332而沿着第3轴a3无缝隙地相连。此外,内侧连结部332将端部片31的内侧部312的第1轴a1的一端(前端或后端)处的下端和侧部片32的内侧部322的第2轴a2的一端(右端)处的下端无高低差地相连。
19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保持配件3具有形成在端部片31的外侧部313与侧部片32的外侧部323之间的狭缝35。狭缝35沿着第3轴a3延伸。因而,在保持配件3中,端部片31的外侧部313和侧部片32的外侧部323未相连,端部片31的弯曲部316和侧部片32的弯曲部326未相连。
193.保持配件3的狭缝35的部分由周壁22的角部223的部分填埋(参照图1)。
194.中间延长部34从端部片31的下端朝向中间台部23(向左方)延伸。中间延长部34的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与端部片31的内侧部312的下端的宽度尺寸相等。
195.如图3~图5所示,中间延长部34具有底部341、立起部342和上端部343。
196.底部341是沿着第2轴a2延伸的矩形板状。底部341的第1端(右端)与端部片31的内侧部312的下端相连。将底部341的第1端和内侧部312的下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45。如图1所示,底部341沿着外壳2的底壁21。
197.底部341配置在外壳2的底壁21的上侧,覆盖底壁2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底部341的上表面露出于嵌合凹部24。底部341的上表面与底壁21的上表面之中未被底部341覆盖的露出面无高低差地相连。
198.如图8所示,底部34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从形成于外壳2的底壁21的开口向下方露出。外壳2的底壁21的下表面中形成有开口的部分的周围凹陷一段,底部341的下表面之中从开口露出的部分位于比底壁21的下表面靠里面一段的位置。
199.如图3所示,立起部342是从底部341的第2端(左端)向斜上方延伸的矩形板状。立起部342的下端与底部341的第2端相连。将立起部342的下端和底部341的第2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46。
200.如图8所示,立起部342沿着中间台部23的端部(右端部)的侧面。立起部342沿着中间台部23的端部的侧面而倾斜地延伸。立起部342的外表面(与底部341的上表面相连的面)露出于嵌合凹部24。立起部342的外表面位于比中间台部23的端部的侧面靠外侧一段的位置。
201.如图3所示,上端部343是从立起部342的上端沿着第2轴a2向左方延伸的矩形板状。上端部343的第1端(右端)与立起部342的上端相连。将上端部343的第1端和立起部342的上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47。
202.如图8所示,上端部343沿着中间台部23的端部的上部。上端部343配置在外壳2的中间台部23的上侧,覆盖中间台部23的端部(右端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端部343的上表面与中间台部23的端部的上表面之中未被上端部343覆盖的露出面无高低差地相连。
203.通过保持配件3具备中间延长部34,从而能够对外壳2的底壁21以及中间台部23进行保护,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204.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第2轴a2上的第1侧(右侧)的保持配件3的固定部(第1端部侧固定部、第1侧部侧固定部)和第2轴a2上的第1侧(右侧)的一对电源端子42能够共同连接于基板91所具有的导体。同样地,第2轴a2上的第2侧(左侧)的保持配件3的固定部(第1端部侧固定部、第1侧部侧固定部)和第2轴a2上的第2侧(左侧)的一对电源端子42能够共同连接于基板91所具有的导体。也就是说,保持配件3与对应的电源端子42电连接在相同电位,作为用于传输电力的电源端子发挥功能。
205.(2.2)头部
206.下面,参照图9~图15对作为头部的连接器5进行说明。
207.连接器5形成为如下那样的扁平的矩形箱状,即,沿着第1轴a1具有宽度,沿着与第1轴a1交叉(在此为正交)的第2轴a2具有长度,沿着与第1轴a1以及第2轴a2的两方交叉(在此为正交)的第3轴a3具有高度。对于连接器5,沿着第3轴a3嵌合连接器1。
208.在该“(2.2)头部”一栏中,为便于说明,将第1轴a1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作为“前”以及“后”,将第2轴a2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作为“左”以及“右”,将第3轴a3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作为“上”以及“下”来进行说明。特别是,在连接器5和连接器1嵌合时,将第3轴a3上连接器5所位于的一侧作为“下”,将连接器1所位于的一侧作为“上”。也就是说,在该“(2.2)头部”一栏中,上和下与“(2.1)插座”一栏相反。另外,关于上述的方向的规定,其主旨不在于限定连接器5的使用方式。
209.此外,在“(2.2)头部”一栏中,在连接器5的俯视下,将靠近连接器5的中心的一侧作为“内侧”,将远离连接器5的中心的一侧作为“外侧”。即,所谓“外侧”,是指以连接器5的中心为基准(内侧)而远离中心的一侧。
210.连接器5的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例如为几mm。此外,连接器5的长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例如为几mm~十几mm。此外,连接器5的高度尺寸(第3轴a3上的尺寸)例如为零点几mm。
211.如图9所示,连接器5具备外壳6、一对保持配件7和多个端子8。
212.(2.2.1)外壳以及端子
213.外壳6是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成型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6是将多个端子8作为嵌件品的嵌件成型品。
214.外壳6是沿着第2轴a2具有长度的扁平的长方体状。如图10所示,外壳6具有底壁61和周壁62。底壁61和周壁62形成为一体。底壁61是沿着第2轴a2长的板状,构成外壳6的底。周壁62从底壁61的周缘朝上突出,在俯视下为矩形框状。也就是说,周壁62形成为沿着底壁61的周缘包围中心。
215.周壁62包含一对端壁621和一对侧壁622。周壁62在端壁621和侧壁622相连的位置具有共计4个的角部623。
216.由底壁61以及周壁62包围的部位形成嵌合连接器1的嵌合凹部64。具体地,在嵌合凹部64嵌合连接器1的中间台部23。由此,连接器1连接于连接器5。
217.在底壁61与周壁62中的端壁621之间形成有台阶部63。
218.在周壁62中的一对侧壁622,分别各设置了多个端子8的一半。具体地,一对侧壁622分别各保持5个端子8,共计保持10个。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保持配件7分别从上方被按入一对端壁621,从而保持于外壳6。
219.多个端子8排列的间隔即间距例如为零点几mm。多个端子8的间距与多个端子4的间距大致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8等间距地排列,但也可以是以不一致的间距排列。
220.端子8(连接器5的端子)例如是由铜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成型体。对于端子8,实施了金镀敷,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实施金镀敷。
221.如图13所示,端子8具有接触片81、垂下片82和端子片83,它们构成为一体。
222.接触片81为板状。接触片81设置在侧壁622中的与嵌合凹部64的对置面。接触片81露出于嵌合凹部64。接触片81在连接器5连接了连接器1的状态下,与对应的端子4接触。
223.在接触片81中,设置有向远离嵌合凹部64的方向洼陷的洼部811。洼部811构成为在连接器5连接了连接器1的状态下嵌入对应的端子4(信号端子41)的一部分(弹簧片44)。也就是说,接触片81的洼部811以及对应的信号端子41构成了如下的锁定机构,即,防止连
接器5脱离连接器1,并且通过施加给定以上的力从而能够解除连接器1和连接器5的连接状态。
224.垂下片82为板状。垂下片82沿着侧壁622的外侧的面而设置。垂下片82的第1端(上端)弯曲为倒u字状,与接触片81的第1端(上端)为一体。
225.垂下片82与沿着垂下片82的厚度轴突出的突起821为一体。突起821在连接器5连接了连接器1的状态下,与对应的端子4(信号端子41)的突起451沿着第3轴a3排列,并且,位于比突起451更靠端子4的底部侧。因而,只要不以给定以上的力想要将连接器5从连接器1拔出,则通过端子4(信号端子41)的突起451挂住端子8的突起821,就不会解除连接器1和连接器5的连接状态。也就是说,端子8的突起821以及端子4(信号端子41)的突起451构成了如下的锁定机构,即,防止连接器5脱离连接器1,并且通过施加给定以上的力从而能够解除连接器5和连接器1的连接状态。
226.端子片83为板状。端子片83的第1端(内侧的端)与接触片81的第2端(下端)为一体。此外,端子片83的第2端在第3轴a3的一端侧(下侧)从外壳6露出。端子片83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2接合的接合面。
227.多个(10个)端子8全部为信号端子。在一对侧壁622,分别以沿着第2轴a2排列的状态设置5个端子8(信号端子)。
228.多个端子8各自在保持于侧壁622的状态下,一部分露出于嵌合凹部64。具体地,多个端子8各自的接触片81的一部分露出于嵌合凹部64。此外,在多个端子8各自中,垂下片82的一部分露出于侧壁622的外侧面侧。
229.若在连接器1连接了连接器5,则在多个端子8各自中,露出于嵌合凹部64的部位(接触片81)会与连接器1的端子4(信号端子41)的弹簧片44接触。此外,在多个端子8各自中,垂下片82会与连接器1的端子4(信号端子41)的立起片45接触。由此,连接器5的多个端子8各自与连接器1的所对应的端子4(信号端子41)电连接。
230.(2.2.2)保持配件
231.保持配件7是由例如铜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成型体。保持配件7为了提高连接器5的强度而使用。
232.如图9所示,在外壳6中,在第2轴a2上的两端(左端以及右端),保持配件7各设置有1个(共计2个)。以下,原则上,以装配在外壳6的右端的保持配件7为例进行说明,但装配在外壳6的左端的保持配件7也是同样的构造。
233.保持配件7例如通过拉伸加工而无缝地(seamless)形成为一体。
234.如图11、图12所示,保持配件7具有端部片71、侧部片72和连结部73。具体地,保持配件7具有1个端部片71、2个侧部片72和2个连结部73。
235.端部片71对外壳6的一方(右侧)的端壁621进行保护。端部片71具有上侧部711、外侧部712和内侧部713。
236.上侧部711配置在端壁621的上侧,覆盖端壁62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侧部711至少覆盖端壁621的上表面之中第2轴a2上的外侧(右侧)的部分。
237.内侧部713配置在端壁621的内侧(左侧),覆盖端壁621的内侧面(左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内侧部713覆盖端壁621的内侧面之中第1轴a1上的中央部分。
238.内侧部713的上端与上侧部711的内侧的端(左端)相连。将内侧部713的上端和上
侧部711的内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716。
239.如图11所示,内侧部713具有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的部分。内侧部713的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比上侧部711的宽度尺寸小。内侧部713的内侧面(左侧面)露出于嵌合凹部64。内侧部713的内侧面和端壁621的内侧面之中与内侧部713在第1轴a1上相邻的部分,在第2轴a2上处于相同的位置(成为大致齐平)。如图14所示,内侧部713的前端(下端)插入形成于外壳6的台阶部63的凹处631。
240.内侧部713在连接器5连接了连接器1的状态下,与连接器1的保持配件3的中间延长部34(具体地为立起部342)接触。
241.外侧部712配置在端壁621的外侧(右侧),覆盖端壁621的外侧面(右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外侧部712至少覆盖端壁621的外侧面之中上端附近的部分。外侧部712覆盖端壁621的外侧面的大致整体。
242.如图12所示,外侧部712形成为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外侧部712的下端中第1轴a1的中央部分以及两侧部分成为向上方凹陷的凹处7120、7121。在中央部分的凹处7120的第1轴a1的中央,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部7122。突部7122的下端位于比外侧部712的下端更靠上方。
243.外侧部712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2接合的接合面。这样,端部片71具有固定于基板92(电路基板)的端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12的下端部;以下也称为“第2端部侧固定部”)。
244.另外,关于端部片71的外侧部712的下端部,在内侧面侧形成有倾斜,使得成为越是下端侧则变得越薄的锥形状。
245.外侧部712的上端与上侧部711的外侧的端(右端)相连。将外侧部712的上端和上侧部711的外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715。
246.如图14所示,外侧部712与上侧部711之间的弯曲部715和内侧部713与上侧部711之间的弯曲部716同样地弯曲。例如,弯曲部715和弯曲部716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
247.2个侧部片72分别设置在端部片71的第1轴a1上的两端(前端以及后端)。端部片71和2个侧部片72在俯视下呈倒c字状相连。
248.一方(前侧)的侧部片72对外壳6的一方(前侧)的侧壁622的第2轴a2上的一侧(右侧)的端部进行保护。另一方(后侧)的侧部片72对外壳6的另一方(后侧)的侧壁622的第2轴a2上的一侧(右侧)的端部进行保护。
249.侧部片72具有上侧部721、外侧部722和内侧部723。侧部片72还具有端子部724。
250.上侧部721配置在侧壁622的右端部的上侧,覆盖侧壁622的右端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侧部721至少覆盖侧壁622的右端部的上表面之中外侧的部分。
251.内侧部723配置在侧壁622的右端部的内侧,覆盖侧壁622的右端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内侧部723至少覆盖侧壁622的右端部的内侧面之中上端附近的部分。
252.内侧部723的上端与上侧部721的内侧的端相连。将内侧部723的上端和上侧部721的内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726。
253.如图11所示,内侧部723具有宽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的部分。内侧部723的宽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比上侧部721的宽度尺寸小。内侧部723的内侧面露出于嵌合凹部64。内侧部723的内侧面和侧壁622的内侧面之中与内侧部723在第2轴
a2上相邻的部分,在第1轴a1上处于相同的位置(成为大致齐平)。
254.内侧部723在连接器5连接了连接器1的状态下,与连接器1的电源端子42的弹簧片44接触。
255.外侧部722配置在侧壁622的右端部的外侧,覆盖侧壁622的右端部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外侧部722至少覆盖侧壁622的右端部的外侧面之中上端附近的部分。外侧部722覆盖侧壁622的外侧面的大致整体。
256.如图11、图12所示,外侧部722形成为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外侧部722的下端中第2轴a2的两侧(左端以及右端)部分成为向上方凹陷的凹处7220、7221。靠近端部片71的一侧的凹处7221与端部片71的凹处7121相连。侧部片72的外侧部722的下表面和端部片71的外侧部712的下表面在第3轴a3上处于相同的位置(成为大致齐平)。
257.外侧部722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2接合的接合面。这样,侧部片72具有固定于基板92(电路基板)的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22的下端部;以下也称为“第2侧部侧固定部”)。
258.另外,关于侧部片72的外侧部722的下端部,在内侧面侧形成有倾斜,使得成为越是下端侧则变得越薄的锥形状。
259.外侧部722的上端与上侧部721的外侧的端相连。将外侧部722的上端和上侧部721的外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725。
260.外侧部722与上侧部721之间的弯曲部725和内侧部723与上侧部721之间的弯曲部726同样地弯曲。例如,弯曲部725和弯曲部726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725和弯曲部726以连续弯曲的方式相连。
261.外侧部722在连接器5连接了连接器1的状态下,与连接器1的电源端子42的立起片45(更详细地为突起451)接触。
262.如图11、图12所示,端子部724位于侧部片72的外侧部722的下端的2个凹处7220、7221之中第2轴a2上远离端部片71的凹处7220。端子部724从外侧部722沿着第1轴a1向外侧突出。端子部724在从上方观察时为矩形板状。端子部724的下表面和端部片71的外侧部712的下表面在第3轴a3上处于相同的位置(成为大致齐平)。
263.端子部724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2接合的接合面。这样,侧部片72具有固定于基板92(电路基板)的第2侧部侧固定部(端子部724)。
264.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中,侧部片72作为第2侧部侧固定部而具有下端彼此分离的2个第2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22的下端部以及端子部724)。由此,能够将保持配件7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此外,2个第2侧部侧固定部之中的一方是厚度轴与基板92交叉的板状,因此例如即便在受到了沿着第1轴a1的力的情况下,连接器5也不易旋转。
265.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中,端部片71具有第2端部侧固定部,侧部片72具有第2侧部侧固定部,从而能够将保持配件7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
266.连结部73将端部片71和侧部片72相连。2个连结部73之中的一方(前侧)的连结部73将端部片71的前端和前侧的侧部片72的右端相连。2个连结部73之中的另一方(后侧)的连结部73将端部片71的后端和后侧的侧部片72的右端相连。
267.连结部73具有上侧连结部731和外侧连结部732。上侧连结部731在周壁62的角部623将端部片71的上侧部711和侧部片72的上侧部721无缝隙地相连。外侧连结部732在周壁
62的角部623将端部片71的外侧部712和侧部片72的外侧部722无缝隙地相连。因而,连结部73将端部片71的弯曲部715和侧部片72的弯曲部725无缝隙地相连。
268.上侧连结部731在沿着第3轴a3的一个剖面中,具有与周壁62相邻的下表面和与周壁62分离的上表面。上侧连结部731的上表面将端部片71的上侧部711的上表面和侧部片72的上侧部721的上表面相连。上侧连结部731的下表面将端部片71的上侧部711的下表面和侧部片72的上侧部721的下表面相连。
269.如图15所示,外侧连结部732在与第3轴a3正交的一个剖面中,具有与周壁62相邻的内表面7321和与周壁62分离的外表面7322。外侧连结部732的内表面7321以及外表面7322以连接器5的中心为基准而以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
270.端部片71的外侧部712和侧部片72的外侧部722通过外侧连结部732而沿着第3轴a3无缝隙地相连。
27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2所示,在保持配件7中,端部片71的内侧部713和侧部片72的内侧部723未相连。此外,端部片71的弯曲部716和侧部片72的弯曲部726未相连。即,连结部73在端部片71的内侧部713与侧部片72的内侧部723之间具有空处79。在外壳6的周壁62中,端壁621和侧壁622相连的角部623的内表面的整体以及上表面的一部分经由该空处79而露出(参照图9)。
272.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中,保持配件7与连接器1的保持配件3以及电源端子42连接。也就是说,保持配件7作为用于传输电力的电源端子发挥功能。
273.(2.3)连接器组件
274.连接器组件100具备作为连接器1的插座和作为连接器5的头部。
275.如上所述,连接器1安装到例如内置于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基板9(基板91)(参照图16)。此外,连接器5同样地安装到内置于电子设备的其他基板9(基板92)(参照图16)。
276.然后,例如,如图16所示,通过使连接器5朝向连接器1移动,将连接器1和连接器5进行连接,由此基板91所具有的第1导体与基板92所具有的第2导体之间被电连接。具体地,连接器1的多个端子4与连接器5的多个端子8以及保持配件7电连接,从而连接器1与连接器5连接。此时,如图17所示,保持配件7的端部片71的外侧部712位于比保持配件3的端部片31的内侧部312更靠内侧,并且内侧部312和外侧部712对置。此外,保持配件7的侧部片72的外侧部722位于比保持配件3的侧部片32的内侧部322更靠内侧,并且内侧部322和外侧部722对置。
277.连接器1的多个(在此为10个)信号端子41分别与连接器5的对应的多个(在此为10个)端子8电连接。信号端子41的弹簧片44嵌入端子8的洼部811。此外,信号端子41的突起451越过端子8的突起821而与垂下片82接触。
278.此外,连接器1的多个(在此为4个)电源端子42分别各2个与连接器5的对应的多个(在此为2个)保持配件7电连接。电源端子42的弹簧片44与保持配件7的侧部片72的外侧部722接触。
279.在将连接器1和连接器5进行连接时,在连接器1的嵌合凹部24嵌合连接器5的周壁62。此时,周壁62的四个角落的角部623有可能与构成嵌合凹部24的内侧面的周壁22的四个角落的角部223的内表面接触。而且,由于所接触的部分的材料,在接触时有可能会划伤所接触的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中,在连接器1的周壁22的角部223设置
有保持配件3的连结部33的内侧连结部332,在连接器5的周壁62的角部623设置有保持配件7的连结部73的外侧连结部732。内侧连结部332和外侧连结部732均是金属制的,不易划伤。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中,在将连接器1和连接器5进行连接时,连接器1不易划伤,连接器5不易划伤。由此,能够抑制连接器1以及连接器5的强度的降低,进一步地,能够使连接器1以及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
28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中,在连接器5中,保持配件7的2个第2侧部侧固定部之中的一方(板状的端子部724;远离端部片71的一侧)是厚度轴与基板92交叉的板状,另一方的第2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22的下端部;靠近端部片71的一侧)是厚度轴沿着基板92的板状。在此,在2个第2侧部侧固定部的两方是厚度轴与基板92交叉的板状的情况下,在将连接器5连接于连接器1时,靠近端部片71的一侧的第2侧部侧固定部有可能与连接器1的保持配件3的侧部片32的上侧部321接触。这有可能导致连接器组件100的沿着第3轴a3的高度尺寸的增加。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中,2个第2侧部侧固定部之中靠近端部片71的一侧的第2侧部侧固定部,厚度轴沿着基板92。因而,在连接器5中,在沿着第3轴a3而与连接器1的侧部片32的上侧部321对应的部分,不存在构件。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5,能够谋求连接器组件100的沿着第3轴a3的尺寸的减小。
281.(3)变形例
282.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为本公开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之一。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能达到本公开的目的,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种种变更。以下,列举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也有时将上述实施方式称为“基本例”。上述的基本例以及以下说明的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并应用。
283.(3.1)保持配件3的变形例
284.对连接器1(插座)所具备的第1保持配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第1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a以及第2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b能够代替基本例的保持配件3而设置于外壳2。此时,根据保持配件3a、3b的形状,外壳2的形状能够适当变形。以下,关于与基本例或其他变形例的第1保持配件同样的结构,有时适当省略说明。此外,以下,以装配在外壳2的右端的保持配件3a、3b为例来进行说明。
285.(3.1.1)第1变形例
286.参照图18a~图18c、图19对第1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a进行说明。
287.保持配件3a具有端部片31a、侧部片32a、连结部33a和中间延长部34a。
288.端部片31a具有上侧部311a、内侧部312a和外侧部313a。端部片31a不具有与基本例的端子部314相当的部分。
289.上侧部311a配置在端壁221的上侧,覆盖端壁22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侧部311a覆盖端壁221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体。
290.如图18a所示,内侧部312a具有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的部分。内侧部312a的高度尺寸(第3轴a3上的尺寸)比基本例的内侧部312的高度尺寸大。从内侧部312a的第1轴a1上的中间部分的下端,中间延长部34a延伸。
291.中间延长部34a具有底部341a、立起部342a以及上端部343a,它们与基本例的中间延长部34的底部341、立起部342以及上端部343分别相同。
292.在本变形例中,内侧部312a在与中间延长部34a相连的部分相邻的位置,具有沿着
第3轴a3延伸的狭缝36a。狭缝36a从内侧部312a的下端向上方延伸至内侧部312a的中途。
293.将内侧部312a的上端和上侧部311a的内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15a。
294.外侧部313a配置在端壁221的外侧(在此为右侧)。外侧部313a覆盖端壁221的外侧面的大致整体。
295.如图18b所示,外侧部313a形成为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外侧部313a的下端的中央部分成为向上方凹陷的凹处3130a。外侧部313a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1(参照图16)接合的接合面。这样,端部片31a具有固定于基板91(电路基板)的第1端部侧固定部(外侧部313a的下端部)。
296.将外侧部313a的上端和上侧部311a的外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16a。
297.2个侧部片32a分别设置在端部片31a的第1轴a1上的两端(前端以及后端)。
298.侧部片32a具有上侧部321a、内侧部322a和外侧部323a。侧部片32a还具有端子部324a。
299.上侧部321a配置在侧壁222的右端部的上侧,覆盖侧壁222的右端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侧部321a覆盖侧壁222的右端部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体。
300.如图18a所示,内侧部322a具有宽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的部分。内侧部322a的高度尺寸(第3轴a3上的尺寸)比基本例的内侧部322的高度尺寸大。
301.将内侧部322a的上端和上侧部321a的内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25a。
302.外侧部323a配置在侧壁222的右端部的外侧。外侧部323a至少覆盖侧壁222的外侧面之中上端附近的部分。
303.将外侧部323a的上端和上侧部321a的外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326a。
304.如图18a、图18b所示,外侧部323a具有:宽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的第1部分3231a、和在第1部分的下端从第2轴a2的一侧(在此为右侧)的部分向下方突出的矩形板状的第2部分3232a。外侧部323a的下表面(第2部分3232a的下端面)与端部片31a的外侧部313a的下表面齐平。外侧部323a的下表面(第2部分3232a的下端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1接合的接合面。这样,侧部片32a具有固定于基板91(电路基板)的第1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323a的下端部)。
305.端子部324a从外侧部323a的第1部分3231a的下端沿着第1轴a1向外侧突出。端子部324a在从上方观察时为矩形板状。端子部324a的下表面和端部片31a的外侧部313a的下表面在第3轴a3上处于相同的位置(成为大致齐平)。
306.端子部324a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1接合的接合面。这样,侧部片32a具有固定于基板91(电路基板)的第1侧部侧固定部(端子部324a)。第1侧部侧固定部(端子部324a)配置在基板91上,使得其厚度轴与基板91(电路基板)交叉。
307.这样,在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a中,侧部片32作为第1侧部侧固定部而具有下端彼此分离的2个第1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323a的第2部分3232a以及端子部324a)。由此,能够将保持配件3a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1。
308.连结部33a将端部片31a和侧部片32a相连。
309.连结部33a具有上侧连结部331a以及内侧连结部332a,它们与基本例的连结部33的上侧连结部331以及内侧连结部332分别相同。不过,关于本变形例的内侧连结部332a,根据端部片31a以及侧部片32a的内侧部312a、322a的长度,第3轴a3上的尺寸要比基本例的内
侧连结部332长。内侧连结部332a将端部片31a的内侧部312a的下端和侧部片32a的内侧部322a的下端无高低差地相连。
310.如图19所示,内侧连结部332a在与第3轴a3正交的一个剖面中,具有与周壁22相邻的外表面3321a和与周壁22分离的内表面3322a。内侧连结部332a的外表面3321a以及内表面3322a以连接器1的中心为基准而以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
311.连结部33a还具有外侧连结部333a。外侧连结部333a在周壁22的角部223将端部片31a的外侧部313a和侧部片32a的外侧部323a无缝隙地相连。因而,连结部33a将端部片31a的弯曲部316a和侧部片32a的弯曲部326a无缝隙地相连。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a与基本例的保持配件3不同,不具有狭缝35。连结部33a具有外侧连结部333a,由此能够使保持配件3a的强度提高并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312.如图19所示,外侧连结部333a在与第3轴a3正交的一个剖面中,具有与周壁22相邻的内表面3331a和与周壁22分离的外表面3332a。外侧连结部333a的内表面3331a以及外表面3332a以连接器1的中心为基准而以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
313.端部片31a的外侧部313a和侧部片32a的外侧部323a通过外侧连结部333a而沿着第3轴a3无缝隙地相连。
314.此外,外侧连结部333a将端部片31a的外侧部313a的下端和侧部片32a的外侧部323a的下端(第2部分3232a的下端)无高低差地相连。因而,在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a中,2个第1侧部侧固定部之中的1个(侧部片32a的外侧部323a的第2部分3232a的下端部)与外侧连结部333a相连。由此,能够将保持配件3a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1。
315.在将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a作为嵌件品来嵌件成型外壳2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保持配件3a的连结部33a来保护外壳2的周壁22的角部223的大致整体(内侧面的上端、上表面、外侧面的上端)。由此,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316.(3.1.2)第2变形例
317.参照图20a~图20c对第2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b进行说明。
318.保持配件3b具有端部片31b、侧部片32b、连结部33b和中间延长部34b。
319.端部片31b具有上侧部311b、内侧部312b、外侧部313b以及端子部314b,它们与基本例的上侧部311、内侧部312、外侧部313以及端子部314分别相同。不过,内侧部312b的高度尺寸(第3轴a3上的尺寸)比基本例的内侧部312的高度尺寸大。
320.此外,中间延长部34b具有底部341b、立起部342b以及上端部343b,它们与基本例的中间延长部34的底部341、立起部342以及上端部343分别相同。
321.进而,连结部33b具有上侧连结部331b以及内侧连结部332b,它们与基本例的连结部33的上侧连结部331以及内侧连结部332分别相同。此外,保持配件3b具有狭缝35b,这与基本例的保持配件3的狭缝35相同。
322.侧部片32b具有上侧部321b、内侧部322b以及外侧部323b,它们与基本例的上侧部321、内侧部322以及外侧部323分别相同。不过,外侧部323b的高度尺寸(第3轴a3上的尺寸)比基本例的外侧部323的高度尺寸大。
323.侧部片32b还具有端子部324b。
324.端子部324b从外侧部323b的第2部分的下端沿着第1轴a1向内侧突出。端子部324b在从上方观察时为矩形板状。端子部324b的下表面和端部片31a的端子部314b的下表面在
第3轴a3上处于相同的位置(成为大致齐平)。
325.端子部324b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1接合的接合面。这样,侧部片32b具有固定于基板91(电路基板)的第1侧部侧固定部(端子部324b)。第1侧部侧固定部(端子部324b)为板状,配置在基板91上使得第1侧部侧固定部的厚度轴与基板91交叉。
326.即便在将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b作为嵌件品来嵌件成型外壳2的情况下,也与基本例的保持配件3同样地,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此外,第1端部侧固定部(端子部314b)以及第1侧部侧固定部(端子部324b)的两方为板状,配置在基板91上使得它们的厚度轴与基板91交叉,因此例如通过焊接能够将保持配件3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1。此外,第1端部侧固定部(端子部314b)和第1侧部侧固定部(端子部324b)沿着第1轴a1朝反向突出,因此能够使保持配件3b稳定地保持于基板91。
327.(3.1.3)其他变形例
328.在一个变形例中,中间延长部34(34a、34b)也可以从侧部片32(32a、32b)朝向中间台部23延伸。或者,中间延长部34(34a、34b)也可以从端部片31(31a、31b)以及侧部片32(32a、32b)一体地朝向中间台部23延伸。
329.在一个变形例中,保持配件3(3a、3b)也可以不具备中间延长部34(34a、34b)。
330.在一个变形例中,保持配件3(3a、3b)也可以不具有外侧部313(313a、313b)、323(323a、323b)。
331.在一个变形例中,也可以部分地组合基本例以及各变形例的保持配件3、3a、3b的构造。例如,也可以在基本例的保持配件3的侧部片32的外侧部323的下端设置第1变形例的端子部324a。或者,也可以省略基本例的保持配件3的端子部314,设置第1变形例的侧部片32a的外侧部323a的第2部分3232a。
332.(3.2)第2保持配件的变形例
333.对连接器5(头部)所具备的第2保持配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第1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a~第5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e能够代替基本例的保持配件7而设置于外壳6。此时,根据保持配件7a~7e的形状,外壳6的形状能够适当变形。以下,关于与基本例或其他变形例的第2保持配件同样的结构,有时适当省略说明。此外,以下,以装配在外壳6的右端的保持配件7a~7e为例来进行说明。
334.(3.2.1)第1变形例
335.参照图21a、图21b、图22对第1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a进行说明。
336.保持配件7a具有端部片71a、侧部片72a和连结部73a。
337.端部片71a具有上侧部711a、外侧部712a和内侧部713a。外侧部712a与基本例的外侧部712相同。
338.上侧部711a配置在端壁621的上侧,覆盖端壁62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侧部711a覆盖端壁621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体。
339.将外侧部712a的上端和上侧部711a的外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715a。
340.如图21a所示,内侧部713a具有对端壁621的内侧面的上端附近的部分进行覆盖的第1部分、和从第1部分的下端的中央向下方延伸的第2部分。第2部分的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比第1部分的宽度尺寸小。
341.内侧部713a的第2部分在连接器5连接了连接器1的状态下,与连接器1的保持配件
3的中间延长部34(具体地为立起部342)接触。
342.将内侧部713a的上端和上侧部711a的内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716a。
343.侧部片72a具有上侧部721a、外侧部722a、内侧部723a和端子部724a。外侧部722a以及端子部724a与基本例的外侧部712以及端子部724分别相同。
344.上侧部721a配置在侧壁622的右端部的上侧,覆盖侧壁622的右端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侧部721a覆盖侧壁622的右端部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体。
345.将外侧部722a的上端和上侧部721a的外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725a。
346.如图21a所示,内侧部723a具有对侧壁622的内侧面的上端附近的部分进行覆盖的第1部分、和在第1部分的下端从第2轴a2的一侧(左侧)的部分向下方突出的矩形板状的第2部分。第2部分的宽度尺寸(第2轴a2上的尺寸)比第1部分的宽度尺寸小。
347.内侧部723a的第2部分在连接器5连接了连接器1的状态下,与连接器1的电源端子42的弹簧片44接触。
348.将内侧部723a的上端和上侧部721a的内侧的端相连的角部成为弯曲部726a。
349.连结部73a将端部片71a和侧部片72a相连。
350.连结部73a具有上侧连结部731a以及外侧连结部732a,它们与基本例的连结部73的上侧连结部731以及外侧连结部732分别相同。不过,关于本变形例的上侧连结部731a,根据端部片71a以及侧部片72a的上侧部711a、721a的形状,将上侧部711a、721a的整体相连。
351.如图22所示,外侧连结部732a在与第3轴a3正交的一个剖面中,具有与周壁62相邻的内表面7321a和与周壁62分离的外表面7322a。外侧连结部732的内表面7321a以及外表面7322a以连接器5的中心为基准而以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
352.连结部73a还具有内侧连结部733a。内侧连结部733a在周壁62的角部623将端部片71a的内侧部713a和侧部片72a的内侧部723a无缝隙地相连。因而,内侧连结部733a将端部片71a的弯曲部716a和侧部片72a的弯曲部726a无缝隙地相连。
353.如图22所示,内侧连结部733a在与第3轴a3正交的一个剖面中,具有与周壁62相邻的外表面7331a和与周壁62分离的内表面7332a。内侧连结部733a的外表面7331a以及内表面7332a以连接器5的中心为基准而以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
354.端部片71a的内侧部713a和侧部片72a的内侧部723a通过内侧连结部733a而沿着第3轴a3无缝隙地相连。
355.在将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a作为嵌件品来嵌件成型外壳6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保持配件7a的连结部73a来保护外壳6的周壁62的角部623的大致整体(内侧面的上端、上表面、外侧面的上端)。由此,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
356.(3.2.2)第2变形例
357.参照图23a、图23b对第2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b进行说明。
358.保持配件7b具有端部片71b、侧部片72b和连结部73b。
359.端部片71b具有上侧部711b、外侧部712b以及内侧部713b,它们与第1变形例的端部片71a的上侧部711a、外侧部712a以及内侧部713a分别相同。端部片71b在外侧部712b的下端,在第2轴a2的两端(前端以及后端)的部分,具有向上方凹陷的凹处7121b。另外,本变形例的外侧部712b在下端不具有第1轴a1的中央部分的凹处。此外,端部片71b还具有端子部714b。
360.端子部714b从外侧部712b的下端的大致整体沿着第2轴a2向外侧延伸。端子部714b在从上方观察时为矩形板状。
361.端子部714b的下表面成为例如通过焊接而与基板92接合的接合面。这样,端部片71具有固定于基板92(电路基板)的第2端部侧固定部(端子部714b)。而且,第2端部侧固定部(端子部714b)为板状,配置在基板92上使得第1端部侧固定部的厚度轴与基板92(电路基板)交叉。
362.侧部片72b具有上侧部721b、外侧部722b、内侧部723b以及端子部724b。上侧部721b以及内侧部723b与第1变形例的上侧部721a以及内侧部723a分别相同。
363.外侧部722b形成为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在外侧部722的下端,在第2轴a2的一侧(右端)的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凹处7221b。外侧部722b在第2轴a2,在远离端部片71b的一侧不具有凹处。此外,端子部724b从外侧部722b的下端的大致整体沿着第1轴a1向外侧突出。端子部724b的下表面和端部片71b的端子部714b在第3轴a3上处于相同的位置(成为大致齐平)。
364.连结部73b具有上侧连结部731b、外侧连结部732b以及内侧连结部733b,它们与第1变形例的上侧连结部731a、外侧连结部732a以及内侧连结部733a分别相同。
365.即便在将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b作为嵌件品来嵌件成型外壳6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保持配件7b的连结部73b来保护外壳6的周壁62的角部623的大致整体(内侧面的上端、上表面、外侧面的上端)。由此,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
366.此外,第2端部侧固定部(端子部714b)以及第2侧部侧固定部(端子部724b)的两方为板状,配置在基板92上使得它们的厚度轴与基板92交叉,因此例如通过焊接能够将保持配件7b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进而,端子部714b从端部片71b的外侧部712b的下端的大致整体延伸,端子部724b从侧部片72b的外侧部722b的下端的大致整体延伸,因此能够将保持配件7b更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
367.(3.2.3)第3变形例
368.参照图24a、图24b对第3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c进行说明。
369.保持配件7c具有端部片71c、侧部片72c和连结部73c。
370.端部片71c具有上侧部711c、外侧部712c以及内侧部713c,它们与第1变形例的端部片71a的上侧部711a、外侧部712a以及内侧部713a分别相同。不过,本变形例的外侧部712c在下端不具有第1轴a1的两侧部分的凹处。
371.侧部片72c具有上侧部721c、外侧部722c、内侧部723c以及端子部724c,它们与第1变形例的侧部片72a的上侧部721a、外侧部722a、内侧部723a以及端子部724a分别相同。不过,本变形例的外侧部722c在下端不具有第2轴a2的一侧(靠近端部片71a的一侧)的凹处。
372.连结部73c具有上侧连结部731c、外侧连结部732c以及内侧连结部733c,它们与第1变形例的连结部73a的上侧连结部731a、外侧连结部732a以及内侧连结部733a分别相同。不过,关于本变形例的外侧连结部732c,根据端部片71c的外侧部712c以及侧部片72c的外侧部722c的下端的形状,将外侧部712c、722c沿着第3轴a3遍及全长地相连。外侧连结部732c将端部片71c的外侧部712c的下表面和侧部片72c的外侧部722c的下表面无高低差地相连。
373.在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c中,端部片71c具有固定于基板92(电路基板)的第2端部
侧固定部(外侧部712c的下端部)。侧部片72c具有固定于基板92的第2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22c的下端部)。外侧连结部732c将第2端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12c的下端部)和第2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22c的下端部)相连。由此,能够将保持配件7c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
374.此外,在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c中,侧部片72c作为第2侧部侧固定部而具有下端彼此分离的2个第2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22c的下端部以及端子部724c)。2个侧部侧固定部之中的1个(外侧部722c的下端部)与外侧连结部732c相连。由此,能够将保持配件7c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
375.即便在将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c作为嵌件品来嵌件成型外壳6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保持配件7c的连结部73c来保护外壳6的周壁62的角部623的大致整体(内侧面的上端、上表面、外侧面的上端)。由此,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此外,能够将保持配件7c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
376.(3.2.4)第4变形例
377.参照图25a、图25b对第4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d进行说明。
378.保持配件7d具有端部片71d、侧部片72d和连结部73d。
379.端部片71d具有上侧部711d、外侧部712d和内侧部713d。上侧部711d以及外侧部712d与第3变形例的上侧部711c以及外侧部712c分别相同。不过,本变形例的外侧部712d在下端不具有第1轴a1的中央部分的凹处。
380.内侧部713d形成为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内侧部713d的高度尺寸(第3轴a3上的尺寸)比第3变形例的内侧部713c的将第1部分以及第2部分合起来的部分的高度尺寸大。
381.侧部片72d具有上侧部721d、外侧部722d、内侧部723d和端子部724d。上侧部721d、外侧部722d以及端子部724d与第3变形例的上侧部721c、外侧部722c以及端子部724c分别相同。
382.内侧部723d形成为宽度尺寸(第1轴a1上的尺寸)恒定的矩形板状。内侧部723d的高度尺寸(第3轴a3上的尺寸)比第3变形例的内侧部723c的将第1部分以及第2部分合起来的部分的高度尺寸大。
383.连结部73d具有上侧连结部731d、外侧连结部732d和内侧连结部733d。上侧连结部731d以及外侧连结部732d与第3变形例的上侧连结部731c以及外侧连结部732c分别相同。
384.内侧连结部733d根据端部片71d以及侧部片72d的内侧部713d、723d的形状而将内侧部713d、723d的整体相连。
385.即便在将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d作为嵌件品来嵌件成型外壳6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保持配件7d的连结部73d来保护外壳6的周壁62的角部623的大致整体(内侧面的上端、上表面、外侧面的上端)。由此,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此外,能够将保持配件7d固地固定于基板92。
386.(3.2.5)第5变形例
387.参照图26a、图26b对第5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e进行说明。
388.保持配件7e具有端部片71e、侧部片72e和连结部73e。
389.端部片71e具有上侧部711e、外侧部712e以及内侧部713e,它们与第4变形例的上侧部711d、外侧部712d以及内侧部713d分别相同。
390.侧部片72e具有上侧部721e、外侧部722e、内侧部723e和端子部724e。上侧部721e、外侧部722e以及内侧部723e与第4变形例的上侧部721d、外侧部722d以及内侧部723d分别相同。不过,外侧部722d在下端不具有凹处。此外,本变形例的侧部片72e不具有相当于端子部724d的部分。因而,第2侧部侧固定部(外侧部722e的下端部)配置在基板92上,使得第2侧部侧固定部的厚度轴沿着基板92。
391.连结部73e具有上侧连结部731e、外侧连结部732e以及内侧连结部733e,它们与第4变形例的上侧连结部731d、外侧连结部732d以及内侧连结部733d分别相同。
392.即便在将本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e作为嵌件品来嵌件成型外壳6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保持配件7e的连结部73e来保护外壳6的周壁62的角部623的大致整体(内侧面的上端、上表面、外侧面的上端)。由此,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此外,能够将保持配件7e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
393.(3.2.6)其他变形例
394.在一个变形例中,保持配件7(7a~7e)也可以不具有内侧部713(713a~713e)、723(723a~723e)。
395.在一个变形例中,也可以部分地组合基本例以及各变形例的保持配件7、7a~7e的构造。
396.(3.3)其他变形例
397.在一个变形例中,连接器组件100例如也可以用于摄像头模块、无线耳机或者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终端等的便携式终端以外的电子设备。此外,连接器组件100不限于将多个基板9之间电连接的用途,例如只要是将基板9与显示器之间、或者基板9与蓄电池之间等多个部件之间电连接的用途即可。
398.在一个变形例中,芯数(连接器1所具备的信号端子41的数量;连接器5所具备的端子8的数量)能够适当变更。
399.在一个变形例中,也可以将连接器1与以往的头部连接。在一个变形例中,也可以将连接器5与以往的插座连接。
400.(4)方式
401.如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可明确的那样,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以下的方式。
402.第1方式的连接器1是嵌合连接器5的连接器,具备:周壁22,具有侧壁222、与侧壁222对置的另一个侧壁222、将2个侧壁222相连的端壁221、与端壁221对置的另一个端壁221、以及将端壁221和侧壁222彼此相连的角部223;保持配件3(3a、3b),配置在端壁221、侧壁222以及另一个侧壁222之上;和端子4,与连接器5的端子8电连接。保持配件3(3a、3b)具有:端部片31(31a、31b),具有位于端壁221的上方的上侧部311(311a、311b)和位于端壁221的内侧的内侧部312(312a、312b);侧部片32(32a、32b),具有位于侧壁222的上方的上侧部321(321a、321b)和位于侧壁222的内侧的内侧部322(322a、322b);和连结部33(33a、33b),将端部片31(31a、31b)和侧部片32(32a、32b)相连,位于角部223。连结部33(33a、33b)具有将端部片31(31a、31b)的内侧部312(312a、312b)和侧部片32(32a、32b)的内侧部322(322a、322b)无缝隙地相连的内侧连结部332(332a、332b)。
403.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404.在第2方式的连接器1中,内侧连结部332(332a、332b)以朝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
405.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406.第3方式的连接器1还具备位于2个侧壁222之间的中间台部23,保持配件3(3a、3b)还具有从端部片31(31a、31b)和前侧部片32(32a、32b)之中的至少一方的下端朝向中间台部23延伸的中间延长部34(34a、34b)。
407.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408.在第4方式的连接器1中,中间延长部34(34a、34b)具有:从端部片31(31a、31b)的内侧部312(312a、312b)延伸的底部341(341a、341b)、从底部341(341a、341b)朝向上方延伸的立起部342(342a、342b)、和从立起部342(342a、342b)延伸且位于中间台部23的上方的上端部343(343a、343b)。
409.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410.在第5方式的连接器1中,端部片31(31b)的内侧部312(312b)具有宽度尺寸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小的部分。
411.根据该方式,能够使内侧部312(312b)的强度提高,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412.在第6方式的连接器1中,端部片31a的内侧部312a具有狭缝36a,狭缝36a和中间延长部34a彼此相邻。
413.根据该方式,能够使内侧部312a的强度提高,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414.在第7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第1方式~第6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下,端部片31(31a、31b)还具有位于端壁221的外侧的外侧部313(313a、313b),侧部片32(32a、32b)还具有位于侧壁222的外侧的外侧部323(323a、323b)。
415.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416.在第8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第7方式下,保持配件3(3b)具有形成在端部片31(31b)的外侧部313(313b)与侧部片32(32b)的外侧部323(323b)之间的狭缝。
417.根据该方式,保持配件3(3b)的制造变得容易。
418.在第9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第7方式下,保持配件3a的连结部33a还具有将端部片31a的外侧部313a和侧部片32a的外侧部323a无缝隙地相连的外侧连结部333a。
419.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1的强度提高。
420.在第10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第9方式下,端部片31a具有固定于基板91的端部侧固定部,侧部片32a具有固定于基板92的侧部侧固定部,外侧连结部333a将端部侧固定部和侧部侧固定部相连。
421.根据该方式,能够将保持配件3a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1。
422.在第11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第10方式下,侧部片32a作为侧部侧固定部而具有下端彼此分离的2个侧部侧固定部,2个侧部侧固定部之中的1个与外侧连结部333a相连。
423.根据该方式,能够将保持配件3a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1。
424.在第12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第1方式~第9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下,端部片31(31b)具有固定于基板91的端部侧固定部,侧部片32(32a、32b)具有固定于基板91的侧部侧固定部,端部侧固定部和侧部侧固定部之中的至少一个固定部为板状,配置在基板91上。
425.根据该方式,能够将第1保持配件(3、3b)稳固地固定于基板(基板91)。
426.第13方式的连接器5是嵌合连接器1的连接器5,具备:周壁62,具有侧壁622、与侧壁622对置的另一个侧壁622、将2个侧壁622相连的端壁621、与端壁621对置的另一个端壁621、以及将端壁621和侧壁622彼此相连的角部623;保持配件7(7a~7e),配置在端壁621、侧壁622以及另一个侧壁622之上;和端子8,与连接器1的端子4电连接。保持配件7(7a~7e)具有:端部片71(71a~71e),具有位于端壁621的上方的上侧部711(711a~711e)和位于端壁621的外侧的外侧部712(712a~712e);侧部片72(72a~72e),具有位于侧壁622的上方的上侧部721(721a~721e)和位于侧壁622的外侧的外侧部722(722a~722e);和连结部73(73a~73e),将端部片71(71a~71e)和侧部片72(72a~72e)相连,位于角部623,连结部73(73a~73e)具有将端部片71(71a~71e)的外侧部712(712a~712e)和侧部片72(72a~72e)的外侧部722(722a~722e)无缝隙地相连的外侧连结部732(732a~732e)。
427.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
428.在第14方式的连接器5中,在第13方式下,外侧连结部732(732a~732e)以朝向外部凸出的方式弯曲。
429.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
430.在第15方式的连接器5中,在第14方式下,端部片71(71a~71e)还具有位于端壁621的内侧的内侧部713(713a~713e),侧部片72(72a~72e)还具有配置在侧壁622的内侧的内侧部723(723a~723e)。
431.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
432.在第16方式的连接器5中,在第15方式下,保持配件7a(7b~7e)的连结部73a(73b~73e)还具有将端部片71a(71b~71e)的内侧部713a(713b~713e)和侧部片72a(72b~72e)的内侧部723a(723b~723e)无缝隙地相连的内侧连结部733a(733b~733e)。
433.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连接器5的强度提高。
434.在第17方式的连接器5中,在第13方式~第16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下,端部片71c(71d~71e)具有固定于基板92的端部侧固定部,侧部片72c(72d~72e)具有固定于基板92的侧部侧固定部,外侧连结部732c(732d~732e)将端部侧固定部和侧部侧固定部相连。
435.根据该方式,能够将第2保持配件7c(7d~7e)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
436.在第18方式的连接器5中,在第17方式下,侧部片72c(72d)作为侧部侧固定部而具有下端彼此分离的2个侧部侧固定部,2个侧部侧固定部之中的1个与外侧连结部732c(732d)相连。
437.根据该方式,能够将保持配件7c(7d)稳固地固定于基板92。
438.第19方式的连接器组件100具备插座和头部。头部与插座嵌合。插座是第1方式~第12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的连接器1。头部是第13方式~第18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的连接器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