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的制作方法

2023-03-27 19:22: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


背景技术:

2.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其最初的功能只是用来保护脚部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使行走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人们对鞋子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鞋子不仅要透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的鞋子中虽有透气性好的,也有减震性好的,但是在鞋子重量还是不够轻便,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提高鞋子的轻便性,提供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包括鞋底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鞋底本体的鞋帮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中底和外底,所述鞋帮本体固定连接于中底,所述中底固定连接于外底,所述外底开设有中空夹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鞋底本体开设有中空夹层,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从而减轻了鞋子的重量,减少穿着者脚的负担,从而提高了舒适性和轻便性。
8.优选的,所述外底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中空夹层上方,所述中底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所述安装槽位于脚掌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减震槽,所述安装槽位于脚后跟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垫抵接于第一减震槽,所述第二减震垫抵接于第二减震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着者在步行或者跑步时,脚的施力点和受力点集中在脚掌处和脚后跟处,通过在中底位于脚掌处和脚后跟处设置有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从而减轻脚在施力和受力所引起的震动,从而达到鞋子的减震效果。
10.优选的,所述中空夹层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筋板,若干个所述支撑筋板将中空夹层分割成多个减震腔室。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形成的多个减震腔室,穿着者在步行或者跑步时,当没有注意安全时,或是走姿或站姿不当时,可能脚会出现扭伤现象,通过支撑筋板的设置,从而缓冲脚的受力,增加减震效果,在外底足弓部两侧的减震腔室连通,可以进一步减轻鞋子重量,更为轻便。
12.优选的,所述中底和鞋帮本体的内表面形成鞋腔,所述鞋帮本体开设有供穿着者脚部伸入鞋腔的伸入口,所述鞋帮本体设置有连通伸入口的鞋舌口,所述鞋帮本体设置有位于鞋舌口的鞋舌本体,所述鞋舌本体中部一侧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鞋舌的一侧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内,减少鞋舌本体的
偏移,使鞋舌本体固定于穿着者的脚背,不仅提高穿着者的舒适性,也增加了鞋子的美观性。
14.优选的,所述鞋帮本体和鞋舌本体均由透气网布制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透气网布制成,提高穿着者的脚部透气,防止滋生细菌,不利于脚部的健康。
16.优选的,所述鞋帮本体设置有环绕于鞋舌口边缘的胶垫体,所述鞋帮本体上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带,所述第一加强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位于脚掌部的外表面,第一加强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胶垫体,所述第一加强带靠近鞋舌口边缘开设有两排连通于鞋腔的鞋眼孔,两排所述鞋眼孔上依次交叉穿设有鞋带,所述鞋带的端部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加强带的设置,从而减少鞋帮表面出现皱褶的可能,以及稳定鞋帮本体的形状,且在第一加强带和胶垫体处开设有鞋眼孔,通过胶垫体和第一加强带层层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有效减少由于鞋带对鞋眼孔带来的压力从而使得鞋帮本体可能发生开裂,从而进一步提高鞋子的使用寿命。
18.优选的,所述鞋带具有弹性。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鞋带具有弹性,可以根据穿着者在走路或运动时对脚背提供松弛度,从而提高穿着者脚的舒适性,通过将鞋带的端部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内,减少需要通过手动绑鞋带,减少由于鞋带松散带来的危险。
20.优选的,所述鞋帮本体位于鞋舌口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调节鞋帮本体与脚掌部的松紧度的调节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带的设置,方便调节鞋帮本体与脚背的松紧度,提高穿着的舒适度和便捷性,以及减少穿着者的穿鞋时间。
22.优选的,所述鞋帮本体的外表面缝合固定有耐磨防护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耐磨防护层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穿着者在运动时对脚掌边缘的冲击力,也进一步提升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通过鞋帮本体和鞋舌本体均由透气网面制成,增大了透气性,以及在外底开设有中空夹层,从而减少材料的使用,减轻鞋子的重量,从而缓解鞋子对脚的负担,鞋子更为轻便。
26.2、穿着者在行走或者跑步时,脚的施力点和受力点集中在脚掌处和脚后跟处,通过在中底位于脚掌部和脚后跟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垫和第二减震垫,从而减轻脚在施力和受力所引起的震动,以及在鞋底通过支撑筋板将中空夹层分割成多个减震腔室,能够进一步缓解当穿着者不小心所导致的安全问题从而达到减震效果。
27.3、通过对鞋舌的固定、鞋带的设置,增加了穿着者的舒适性以及方便性,以及调节带的设置,提高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调节带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鞋底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鞋帮本体;11、胶垫体;12、鞋眼孔;13、鞋带;14、耐磨防护层;141、第一防护层;142、第二防护层;15、第一加强带;16、第二加强带;17、调节带;171、子魔术贴;172、母魔术贴;18、固定环;2、鞋底本体;21、中空夹层;22、支撑筋板;23、中底;231、第一减震垫;232、第二减震垫;24、外底;241、安装槽;242、第一减震槽;243、第二减震槽;3、鞋舌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参照图1、图2,包括鞋底本体2以及固定连接于鞋底本体2的鞋帮本体1。鞋底本体2与鞋帮本体1的内表面形成鞋腔,鞋帮本体1开设有供穿着者脚部伸入鞋腔的伸入口,鞋帮本体1具有连通伸入口的鞋舌口,鞋帮本体1设置有位于鞋舌口的鞋舌本体3。鞋帮本体1固定连接有环绕于鞋舌口边缘的胶垫体11,胶垫体11通过缝线缝合固定于鞋帮本体1,鞋帮本体1和鞋舌本体3均由透气网布制成,鞋舌本体3中部一侧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1的内表面。
35.参照图1、图2,鞋帮本体1外表面缝合固定有第一加强带15和第二加强带16,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带15和第二加强带16均为塑料制品,提高了鞋子的耐磨性。第一加强带15的一端缝合固定于鞋帮本体1位于脚掌部的外表面,第一加强带15的另一端缝合固定于胶垫体11的外表面,第一加强带15靠近鞋舌口边缘处开设有两排连通于鞋腔的鞋眼孔12,两排鞋眼孔12沿鞋舌本体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两排鞋眼孔12上依次交叉穿设有鞋带13,鞋带13具有弹性,鞋带13的端部缝合固定于鞋帮本体1内表面。第二加强带16的一端缝合固定于鞋帮本体1位于脚后跟部的外表面,第二加强带16的另一端缝合固定于鞋帮本体1位于伸入口外表面。鞋帮本体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由合成革制成的耐磨防护层14,耐磨防护层14包括第一防护层141和第二防护层142,第一防护层141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1位于脚尖部的外表面,第二防护层142缝合固定于第二加强带16的外表面。
36.参照图1、图3,鞋帮本体1位于鞋舌口一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带17,鞋帮本体1位于鞋舌口另一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供调节带17穿过的固定环18,调节带17的前半段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171,调节带17的后半段固定连接有用于粘贴于子魔术贴171的母魔术贴172,母魔术贴172和子魔术贴171设置于调节带17的同一表面。
37.参照图1、图4,鞋底本体2包括中底23和外底24,本实施例中,中底23为eva制品,轻便且具有弹性,外底24为橡胶制品,具有弹性。鞋帮本体1固定连接于中底23的上端面,外底24的上端面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241,中底23放置于安装槽241,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41内周壁通过涂设胶水与中底23外周壁固定连接,安装槽241位于脚掌部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减震槽242,安装槽241位于脚后跟部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减震槽243。中底2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垫231和第二减震垫232,本实施例中,中底23、第一减震垫231和第二减震垫232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减震垫231插设于第一减震槽242,第一减震垫231的下端面抵接于第一减震槽242的底部内壁,第二减震垫232插设于第二减震槽243,第二减震垫232的下端面抵接于第二减震槽243的底部内壁。
38.参照图1、图4,外底24位于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均开设有位于安装槽241下方的中空
夹层21,中空夹层21沿外底24的长度方向延伸,中空夹层21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筋板22,多个支撑筋板22将中空夹层21分割形成多个减震腔室,本实施例中,外底24和支撑筋板22一体成型设置,位于外底24足弓部两侧的减震腔室连通。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附有开放式中空夹层的透气减震鞋的实施原理为:中底23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垫231和第二减震垫232,分别抵接于位于脚掌部的第一减震槽242和位于脚后跟部的第二减震槽243,使得穿着者在行走时或运动时,有效减少脚在施力和受力时的震动,且设置的多个支撑筋板22将中空夹层21分割成多个减震腔室,进一步的提高了其减震性,设置的中空夹层减少材料使用,从而减轻了鞋子重量,变得更为轻便,通过鞋帮本体1和鞋舌本体3均由透气网面制成,能够有效增加透气性。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