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探针治具以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3-25 00:45: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探针治具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在出厂时均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以规避电池装配工序中造成的潜在安全风险。锂电池模组或者电池包在测试时都需要使用探针,而探针需要治具进行固定,作为载体,可方便在工序中使用。现有探针治具存在有如下缺陷:现有的探针治具无法自动变距,需要人工调节探针间距离来适应不同电芯模组,可能存在一定的人员手动操作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至少提供一种探针治具以及设备。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探针治具,包括:承载组件、若干探针座以及移栽组件。若干探针座可移动地设置在承载组件上,各探针座分别用于安装探针;移栽组件用于选择性地与若干探针座中的目标探针座建立连接并对目标探针座进行位置调整,以调整目标探针座与若干探针座中的至少部分其他探针座之间的距离。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移栽组件选择性地与若干探针座里面的目标探针座建立连接并对目标探针座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实现对目标探针座与其他探针座之间的距离进行自动化调整,无需人工手动调整,降低了人员手动操作的风险。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本体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并沿与第一方向交叉设置的第二方向可移动地并排设置在承载本体上,若干探针座设置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行列式排列,其中同一行内的探针座与同一第一承载梁连接,移栽组件包括第一子移栽组件,第一子移栽组件用于与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中的第一目标承载梁建立连接,并沿第二方向对第一目标承载梁以及第一目标承载梁所连接的探针座进行位置调整,第一目标承载梁为与目标探针座连接的第一承载梁。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探针座设置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呈行列式排列,并且同一行内的探针座与同一承载梁连接,以便第一子移栽组件通过调整第一目标承载梁的位置实现对于该第一目标承载梁连接的探针座的位置调整。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并排设置在承载本体上,同一列内的探针座与同一第二承载梁连接,探针座设置成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进行移动,并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进行移动,移栽组件还包括第二子移栽组件,第二子移栽组件用于与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中的第二目标承载梁建立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对第二目标承载梁以及第二目标承载梁所连接的探针座进行位置调整,第二目标承载梁为与目标探针座连接的第二承载梁。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还设置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同一列的探针座与同一第
二承载梁连接,以便第二子移栽组件通过调整第二目标承载梁的位置实现对于该第二目标承载梁连接的探针座的位置调整。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移栽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的相对两侧,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设置成能够同时与同一第一承载梁的两端建立连接,并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进行位置调整,并且/或者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设置成能够分别与不同第一承载梁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进行位置调整;或者第二子移栽组件的数量为两组,并沿第二方向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的相对两侧,两组第二子移栽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子移栽组件设置成能够同时与同一第二承载梁的两端建立连接,并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进行位置调整,并且/或者两组第二子移栽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子移栽组件设置成能够分别与不同第二承载梁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进行位置调整。在上述方案中,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设置成能够同时与同一第一承载梁的两端建立连接,并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减小因为第一承载梁在移动过程中因一端受力造成的倾斜的情况出现,或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设置成能够分别与不同第一承载梁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进行位置调整,能够提高对第一承载梁位置调整的效率,第二子移栽组件的设置方式同理。
8.在一些实施例中,探针座具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彼此相背设置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第一承载梁滑动连接,第二支撑面与第二承载梁滑动连接。在上述方案中,因探针座的两个支撑面分别与两个承载梁进行滑动连接使得探针座能够随着两根承载梁的移动而移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移栽组件包括移动机构和连接机构,移动机构设置成移动连接机构靠近目标探针座,连接机构设置成在靠近目标探针座后与能够带动目标探针座同步移动的连接部建立连接,移动机构还设置成在连接机构与连接部建立连接后,通过移动连接机构对目标探针座进行位置调整,连接机构设置成在目标探针座的位置调整之后,解除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连接机构设置为在靠近目标探针座建立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并在将目标探针座的位置调整之后解除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方便移栽组件后续对另外的探针座进行位置的调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气缸以及插销,连接部上开设有插槽,第一气缸设置成传动插销插入插槽,进而在连接机构与连接部之间建立连接,第一气缸还设置成传动插销移出插槽,进而解除连接机构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控制气缸中插销的与连接部上的插槽之间的连接,能够实现带动探针座移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探针治具还包括锁止组件,锁止组件用于将若干探针座锁定于承载组件上,并在探针座成为目标探针座后,解除探针座与承载组件之间的锁定。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锁止组件,使得探针座成为目标探针座之后解除探针座与承载组件之间的锁定,从而移栽组件能够对目标探针座的位置进行调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组件包括设置于承载组件上的齿条以及能够随探针座同步运动的第二气缸和抵持部,第二气缸设置成传动抵持部与齿条抵接,进而实现探针座与承载组件之间的锁定,第二气缸设置成传动抵持部与齿条分离,进而解除探针座与承载组件
之间的锁定。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齿条设置在承载组件上,第二气缸和抵持部设置在探针座上,使得能够将探针座固定在承载组件上的任意位置,实现无极变距。
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上述的探针治具。
1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移栽组件选择性地与若干探针座里面的目标探针座建立连接并对目标探针座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实现对目标探针座与其他探针座之间的距离进行自动化调整,无需人工手动调整,降低了人员手动操作的风险。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17.图1是本技术探针治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探针治具的俯视图;
19.图3是本技术探针治具一实施例中示出探针座与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的配合示意图;
20.图4是本技术探针治具一实施例中示出移栽组件与连接部的配合视图;
21.图5是本技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1-探针治具、10-承载组件、20-探针座、30-移栽组件、11-承载本体、12-第一承载梁、13-第二承载梁、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21-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移动机构、32-连接机构、40-连接部、41-插槽、50-锁止组件、51-齿条、52-第二气缸、100-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5.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
26.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27.因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探针治具无法自动变距,需要人工调节探针间距离来适应不同电芯模组,可能存在一定的人员手动操作的风险。为了减少该风险,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人工手动操作且能够自动化调整各探针间距的探针治具1。
28.如图1和图2所示,探针治具1包括承载组件10、若干探针座20以及移栽组件30。若干探针座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承载组件10上,各探针座20分别用于安装探针。移栽组件30用
于选择性地与若干探针座20中的目标探针座20建立连接并对目标探针座20进行位置调整,以调整目标探针座20与若干探针座20中的至少部分其他探针座20之间的距离。
29.承载组件10用于安装探针座20和移栽组件30。示例性地,承载组件10可以包括安装板。探针座20和移栽组件30可以安装于安装板上。探针座20可以用于安装探针。示例性地,安装探针的方式可以是夹持、或者在探针座20上设置安装孔,探针一端从该安装孔伸入,然后探针座20抵接探针另一端,实现对探针的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探针座20安装探针的方式可以为任意方式,只要能实现将探针座20与探针的位置固定的方式即可。可移动设置可以是滑动连接、传动连接或其他任意能够实现移动探针座20在承载组件10上的位置的方式均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移栽组件30可以是用于调整探针座20在承载组件10上的位置的组件。移栽组件30可以是选择性地与探针座20建立连接或断开连接。选择性地还可指移栽组件30能够从若干探针座20中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探针座20作为目标探针座20,然后移动目标探针座20在承载组件10上的位置。
30.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移栽组件30选择性地与若干探针座20里面的目标探针座20建立连接并对目标探针座20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实现对目标探针座20与其他探针座20之间的距离进行自动化调整,无需人工手动调整,降低了人员手动操作的风险。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0包括承载本体11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12。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12并沿与第一方向x交叉设置的第二方向y可移动地并排设置在承载本体11上。若干探针座20设置成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行列式排列。其中同一行内的探针座20与同一第一承载梁12连接。移栽组件30包括第一子移栽组件30。第一子移栽组件30用于与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12中的第一目标承载梁建立连接,并沿第二方向y对第一目标承载梁以及第一目标承载梁所连接的探针座20进行位置调整,第一目标承载梁为与目标探针座20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
32.承载本体11可以是安装板。至少两个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12可以并排设置在承载本体11上。其中,各第一承载梁12能够在承载本体11上移动。第一子移栽组件30与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12中的第一目标承载梁建立连接可以是与第一目标承载梁的一端或两端建立连接。每一第一承载梁12在其长度方向上可以间隔设置多个探针座20。即,可以通过移动第一承载梁12,来改变第一承载梁12上的各探针座20的位置,实现不同第一承载梁12上的探针座20之间的距离。
33.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探针座20设置成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呈行列式排列,并且同一行内的探针座20与同一承载梁连接,以便第一子移栽组件30通过调整第一目标承载梁的位置实现对于该第一目标承载梁连接的探针座20的位置调整。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13。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1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y平行,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13并沿与第一方向x可移动地并排设置在承载本体11上。同一列内的探针座20与同一第二承载梁13连接,探针座20设置成能够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进行移动,并沿第二方向y相对于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进行移动。移栽组件30还包括第二子移栽组件30。第二子移栽组件30用于与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13中的第二目标承载梁建立连接,并沿第一方向x对第二目标承载梁以及第二目标承载梁所连接的探针座20进行位置调整,第二目标承载梁为与目标探针座20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
35.每一第二承载梁13在其长度方向上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探针座20。若干探针座20设置成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呈行列式排列。同一行内的探针座20与同一第一承载梁12连接。同一列内的探针座20与同一第二承载梁13连接。探针座20设置成能够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进行移动,并沿第二方向y相对于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进行移动,换言之,可以通过移动第一承载组件10相对于承载本体11的位置,改变不同行探针座20之间的距离,通过移动第二承载组件10相对于承载本体11的位置,改变不同列探针座20之间的距离。第二移栽组件30与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13中的第二目标承载梁建立连接可以是与第二目标承载梁的一端或两端建立连接。
36.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还设置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13,同一列的探针座20与同一第二承载梁13连接,以便第二子移栽组件30通过调整第二目标承载梁的位置实现对于该第二目标承载梁连接的探针座20的位置调整。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移栽组件30的数量为两组,并沿第一方向x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一承载梁12的相对两侧。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30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30设置成能够同时与同一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建立连接,并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进行位置调整,并且/或者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30中的至少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30设置成能够分别与不同第一承载梁12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进行位置调整。或者第二子移栽组件30的数量为两组,并沿第二方向y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二承载梁13的相对两侧,两组第二子移栽组件30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子移栽组件30设置成能够同时与同一第二承载梁13的两端建立连接,并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进行位置调整,并且/或者两组第二子移栽组件30中的至少部分第二子移栽组件30设置成能够分别与不同第二承载梁13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进行位置调整。
38.各第一子移栽组件30与第一承载梁12建立连接的方式和各第二子移栽组件30与第二承载梁13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夹持、插接、螺旋螺母连接、气缸连接等任意能够实现连接的方式均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39.一些应用场景中,全部第一子移栽组件30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并且能够同时与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建立连接,然后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的位置进行调整。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子移栽组件30,两个移栽组件30同步对第一承载梁12的位置进行调整。
40.一些应用场景中,全部第一子移栽组件30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30设置成分别与不同的第一承载梁12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进行位置调整。换言之,第一承载梁12的其中一端与第一子移栽组件30连接,使用一个第一子移栽组件30对其进行位置移动。
41.一些应用场景中,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30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同时与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建立连接,然后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的位置进行调整。另一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30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设置成分别与不同的第一承载梁12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进行位置调整。
42.一些应用场景中,全部第二子移栽组件30沿第二方向y设置在第二承载梁13的两端,并且能够同时与第二承载梁13的两端建立连接,然后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的位置进行调整。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承载梁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子移栽组
件30,两个移栽组件30同步对第二承载梁13的位置进行调整。
43.一些应用场景中,全部第二子移栽组件30沿第二方向y设置在第二承载梁13的两端,两组第二子移栽组件30设置成分别与不同的第二承载梁13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进行位置调整。换言之,第二承载梁13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子移栽组件30连接,使用一个第二子移栽组件30对其进行位置移动。
44.一些应用场景中,部分第二子移栽组件30沿第二方向y设置在第二承载梁13的两端,能够同时与第二承载梁13的两端建立连接,然后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的位置进行调整。另一部分第二子移栽组件30沿第二方向y设置在第二承载梁13的两端,设置成分别与不同的第二承载梁13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二承载梁13进行位置调整。
45.在上述方案中,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30中至少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30设置成能够同时与同一第一承载梁12的两端建立连接,并同步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减小因为第一承载梁12在移动过程中因一端受力造成的倾斜的情况出现,或两组第一子移栽组件30中至少部分第一子移栽组件30设置成能够分别与不同第一承载梁12建立连接,并分别对所连接的第一承载梁12进行位置调整,能够提高对第一承载梁12位置调整的效率,第二子移栽组件30的设置方式同理。
46.请同时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探针座20具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z彼此相背设置的第一支撑面21和第二支撑面22。第一支撑面21与第一承载梁12滑动连接。第二支撑面22与第二承载梁13滑动连接。
47.第三方向z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另外,第一支撑面21和第二支撑面22在第三方向z上彼此相背设置。第一支撑面21与第一承载梁12滑动连接,第二支撑面22与第二承载梁13滑动连接。以便第一承载梁12在第一移栽组件30的作用下移动时,带动第一承载梁12上的探针座20的第二支撑面22在第二承载梁13上滑动,从而改变不同行探针座20之间的距离。第二承载梁13在第二移栽组件30的作用下移动时,带动第二承载梁13上的探针座20的第一支撑面21在第一承载梁12上移动,从而改变不同列探针座20之间的距离。
48.在上述方案中,因探针座20的两个支撑面分别与两个承载梁进行滑动连接使得探针座20能够随着两根承载梁的移动而移动。
49.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第一承载梁12和各第二承载梁13上设置有滑轨,各第一支撑面21和第二支撑面22上设置有滑块,通过滑轨和滑块的配合,实现探针座20与第一承载梁12和第二承载梁13的滑动连接。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探针治具1还包括若干第三承载梁(图未示),第三承载梁设置与第一承载梁12和第二承载梁13的下方。示例性地,第一承载梁12设置于第二承载梁13的下方,第三承载梁设置与第一承载梁12的下方。其中,第三承载梁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各第三承载梁一侧与各第一承载梁12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防止第一承载梁12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弯曲等情况出现。
51.请同时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移栽组件30包括移动机构31和连接机构32。移动机构31设置成移动连接机构32靠近目标探针座20。连接机构32设置成在靠近目标探针座20后与能够带动目标探针座20同步移动的连接部40建立连接。移动机构31还设置成在连接机构32与连接部40建立连接后,通过移动连接机构32对目标探针座20进行位置调整。连接机构32设置成在目标探针座20的位置调整之后,解除与连接部40之间的连接。
52.移动机构31和连接机构32连接,以便移动机构31带动连接机构32靠近目标探针座20。示例性地,移动机构31可以在承载组件10上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机构32移动,或移动机构31具备伸缩部(图未示),伸缩部与连接机构32连接,通过伸缩部的伸缩使得连接机构32靠近或远离目标探针座20。关于移动机构31的具体移动连接机构32靠近目标探针座20的方式此处不做具体规定,只要能实现带动连接机构32位置移动的方式均可。连接部40和连接机构32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夹持、插接、螺旋螺母连接、气缸连接等任意能够实现连接的方式均可,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连接部40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53.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连接机构32设置为在靠近目标探针座20建立与连接部40之间的连接,并在将目标探针座20的位置调整之后解除与连接部40之间的连接,方便移栽组件30后续对另外的探针座20进行位置的调整。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0上包括用于供移动机构31移动的滑轨(图未示)。移动机构31通过伺服电机(图未示)驱动在导轨上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机构32移动。承载组件10上还包括供连接部40移动的滑轨(图未示),以便连接机构32带动连接部40在对应的滑轨上移动,从而带动探针座20移动。一些应用场景中,连接部40一段与第一承载梁12或第二承载梁13连接,以便连接部40在连接机构32的带动下,继而带动对应的承载梁移动,实现带动探针座20移动的目的。
55.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2包括第一气缸(图未示)以及插销(图未示)。连接部40上开设有插槽41。第一气缸设置成传动插销插入插槽41,进而在连接机构32与连接部40之间建立连接。第一气缸还设置成传动插销移出插槽41,进而解除连接机构32与连接部40之间的连接。
56.插销一端插入第一气缸。连接部40上开设有插槽41,以便第一气缸能够传动插销插入连接部40上的插槽41,以便与连接部40建立连接关系。另外,第一气缸还可设置成传动插销移出插槽41,达到解除连接机构32与连接部40之间的连接。
57.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控制气缸中插销的与连接部40上的插槽41之间的连接,能够实现带动探针座20移动。
5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缸由电磁阀控制对插销的传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气缸还可由其他任意的开关器件控制。
59.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探针治具1还包括锁止组件50。锁止组件50用于将若干探针座20锁定于承载组件10上,并在探针座20成为目标探针座20后,解除探针座20与承载组件10之间的锁定。
60.锁止组件50为具备定位功能的组件。示例性地,在探针座20成为目标探针座20之后,意味着探针座20需要在移栽组件30的作用下移动,故,锁止组件50接触探针座20与承载组件10之间的锁定。而在探针座20已经被移动至目标位置之后,锁止组件50又开启探针座20与承载组件10之间的锁定,以防探针座20的位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移动。
61.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锁止组件50,使得探针座20成为目标探针座20之后解除探针座20与承载组件10之间的锁定,从而移栽组件30能够对目标探针座20的位置进行调整。
62.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组件50包括设置于承载组件10上的齿条51以及能够随探针座20同步运动的第二气缸52和抵持部(图未示)。第二气缸52设置成传动抵持部与齿条51抵
接,进而实现探针座20与承载组件10之间的锁定。第二气缸52设置成传动抵持部与齿条51分离,进而解除探针座20与承载组件10之间的锁定。
63.第二气缸52可以是锁止气缸。抵持部一端伸入第二气缸52,抵持部能够在第二气缸52的作用下朝向靠近齿条51的方向移动直至与齿条51啮合,以实现探针座20和承载组件10之间的锁定,抵持部也能够在第二气缸52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齿条51的方向移动直至解除与齿条51之间的啮合,以实现解除探针座20与承载组件10之间的锁定。
6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使用锁止气缸代替螺丝等紧固件,能够达到快速解锁或紧固的目的。另外,通过将齿条51设置在承载组件10上,第二气缸52和抵持部设置在探针座20上,使得能够将探针座20固定在承载组件10上的任意位置,实现无极变距。无极变距指的是能够使得各探针座20之间的距离为任意距离,无需设置可供调整的档位。
65.一些应用场景中,齿条51的长度方向与探针座20的可移动方向相同。示例性地,若探针座20可移动方向为第一方向x,则齿条51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第一方向x。若探针座20可移动方向为第二方向y,则齿条51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第二方向y。若探针座20可移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则齿条51包括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的齿条51以及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y的齿条51。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探针座20能够沿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则在沿第一方向x上设置有齿条51,在沿着第二方向y上也设置有齿条51。例如,齿条51可以设置在用于供连接部40移动的两个滑轨之间。
66.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探针治具1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在探针座20不移动的情况下,各探针座20对应的锁止组件50中的抵持部与齿条51配合,将探针座20与承载组件10之间的相对位置锁定。在探针座20需要移动的情况下,伺服电机驱动移动机构31带动连接机构32朝向该探针座20移动,并连接机构32在到达对应位置之后,将第一气缸中的插销伸入连接部40中的插槽41中,实现与探针座20之间的连接,并且锁止组件50中的抵持部缩回,使得探针座20能够被连接机构32带动,继而伺服电机继续驱动连接机构32移动从而带动探针座20移动至目标位置,实现对探针座20的位置调整。在探针座20移动至目标位置之后,锁止组件50伸出与齿条51配合,实现对探针座20进行定位。另外,连接机构32中的插销可以缩回,解除与连接部40之间的连接。
67.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100包括上述探针治具实施例提供的探针治具1。
68.探针治具1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上述探针治具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69.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移栽组件选择性地与若干探针座里面的目标探针座建立连接并对目标探针座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实现对目标探针座与其他探针座之间的距离进行自动化调整,无需人工手动调整,降低了人员手动操作的风险。
70.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还包括中控系统(图未示)。中控系统与探针治具连接,用于接收控制信号,调整探针治具中的移栽组件对若干探针座的位置进行调整。
71.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72.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
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