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3-03-24 21:3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对空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空调的功能也在完善,仅仅只有制冷制热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空调跟客户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空调的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会考虑舒适性,冷风吹人一直困扰着客户,能满足客户冷风不吹人的上出风空调,但是冷风不吹人冷风不直接参加换热,而是通过重力下沉,羽流传递冷量,制冷效果大减,完全不能满足和普通空调一样的制冷效果,极大的影响到客户的舒适性。同时气流从出风口出来时直接冲击至导风板上,造成风量损失,也会影响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保证制冷上出风空调冷风不吹人,同时制冷效果与普通空调相当或者优于普通空调,有效提高人体舒适性的空调器。
4.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5.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风道,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的下部并能够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下出风区域;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的上部并能够打开或关闭出风口的上出风区域;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导风板转动;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上靠近第二导风板的一端与壳体铰接,第一导风板能够在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关闭位置,第一导风板关闭下出风区域,在第一打开位置,第一导风板伸入风道内;第二导风板能够在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二关闭位置,第二导风板关闭上出风区域,在第二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的内表面朝上倾斜;空调器具有快速制冷模式和普通制冷模式,在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在普通制冷模式下,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关闭位置,第二导风板保持在第二打开位置。
6.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能够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一关闭位置之间切换的第一导风板和能够在第二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的第二导风板,从而在空调器进入快速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这样,气流可以被第一导风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气流从第一导风板的下侧在第一导风板和风道下壁的引导下快速向下移动,一部分气流从第一导风板的上侧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引导下移动,由于第一导风板能够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从而实现快速降温的效果,避免在第一关闭位置时,气流冲击至第一导风板上而造成风量损失,降低制冷效果。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后,空调进入普通制冷模式,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关闭位置,从出风口出来
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引导后向上出风,从而保证空调冷风不吹人的效果。
7.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风道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0度至55度范围内。
8.进一步的方案是,风道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5度。
9.进一步的方案是,在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一导风板处于扫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度至55度范围内进行扫风。
1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一导风板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风道的中心线。
11.由此可见,当第一导风板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风道的中心线时,出风最顺,风压损失最小,风量最大,温降速率最高。
12.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导风板处于第一关闭位置时,第一导风板平行于水平方向。
13.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第二打开位置时,第二导风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5度至50度范围内。
14.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第一打开位置,第一导风板将风道分成上风道和下风道。
15.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导风板的宽度小于第二导风板的宽度。
16.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在第二打开位置,第一导风板位于靠近第二导风板的内表面的一侧,第一导风板位于第二导风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
17.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若是,则进入快速制冷模式,直至室内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后,切换为普通制冷模式;若否,则进入普通制冷模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空调器实施例在普通制冷模式下的结构图。
19.图2是本发明空调器实施例在快速制冷模式下的结构图。
20.图3是本发明空调器实施例在两种制冷模式时的送风距离示意图。
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见图1,空调器包括壳体1、蒸发器4、贯流风叶5、第一导风板2、第二导风板3、推出机构(未图示)、第一驱动件(未图示)和第二驱动件(未图示)。蒸发器4和贯流风叶5均位于壳体1内。优选地,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电机。
23.壳体1上设置有风道11,风道11的中心线l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0度至55度范围内。优选地,风道11的中心线l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5度。
24.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风道11连通的出风口12,风道11的下壁靠近出风口12的位置呈弧形并朝向出风口12处弯曲,实现对气流的引导,避免风量损失。第一导风板2的宽度小于第二导风板3的宽度,第一导风板2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2的下部并能够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的下出风区域122,第二导风板3可转动地设置于出风口12的上部并能够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的上出风区域121,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导风板2转动,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
导风板3转动。
25.第一导风板2呈平面状板,第二导风板3呈弧形板。第一导风板2的宽度方向上靠近第二导风板3的一端与壳体1铰接,第一导风板2能够在第一关闭位置和第一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关闭位置,第一导风板2关闭下出风区域122,此时,第一导风板2平行于水平方向;在第一打开位置,第一导风板2伸入风道11内,且此时,第一导风板2将风道11分成上风道111和下风道112。
26.第二导风板3能够在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二关闭位置,第二导风板3关闭上出风区域121,在第二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3的内表面朝上倾斜。
27.推出机构包括电机和连杆组件,连杆组件的一端与电机连接,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风板2的连接部21连接,连接部位于第二导风板2宽度方向的中部,电机驱动连杆组件将第二导风板2从第二关闭位置向外推送,然后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导风板2绕连接部21转动,使得第二导风板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与第一导风板2邻接或靠近,此时,第一导风板2位于靠近第二导风板3的内表面的一侧,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二导风板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通过先推动第二导风板2移动再转动第二导风板2的方式驱动第二导风板2打开,这样,可避免第二导风板2转动时与第一导风板2产生干涉。空调器中的推出机构为本领域用于驱动导风板打开的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28.空调器具有快速制冷模式和普通制冷模式,在快速制冷模式下,如图2所示,第一导风板2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3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在普通制冷模式下,如图1所示,第一导风板2转动至第一关闭位置,第二导风板3保持在第二打开位置。
29.在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一导风板2处于扫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度至55度范围内进行扫风。在快速制冷模式下,第一导风板2处于静止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风道11的中心线l1,即第一导风板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b为35度。当第一导风板2的宽度方向平行于风道11的中心线l1时,出风最顺,风压损失最小,风量最大,温降速率最高。
30.在第二打开位置时,第二导风板3与水平面的夹角a在45度至50度范围内,优选地,第二导风板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度。
31.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导风板2处于扫风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度至60度范围内进行扫风,当第一导风板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时,第一导风板2的自由端与风道11的顶壁邻接。
32.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环境温度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若是,则进入快速制冷模式,第一导风板2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3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出风口12处的气流被第一导风板2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气流从第一导风板2的下侧在第一导风板2和风道11下壁的引导下快速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快速降温的效果,另一部分的气流从第一导风板2的上侧沿着第一导风板2的上表面流动,并通过第二导风板3的引导向上流动,当运行预设时间后,室内环境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后,切换为普通制冷模式,第一导风板2转动至第一关闭位置,第二导风板3保持在第二打开位置,从出风口12出来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导风板2上表面和第二导风板3和内表面的引导后向上出风,从而保证空调冷风不吹人的效果。若否,则进入普通制冷模式,第一导风板2位于第一关闭位置,第二导风板3位于第二打开位置,直接向上出风。
33.通过模拟试验,测试两种制冷模式下的温降速率,得到当空调器处于快速制冷模式时的温降速率为0.761℃/min,处于普通制冷模式时的温降速率为0.583℃/min,两种模式相比,快速制冷模式时的温降速率比普通制冷模式时的温降速率高0.178℃/min,根据企业标准qj/gd 26.01.032房间空调器舒适性试验要求和方法完全高出一个等级。
34.温降速率通过下述方法测得:首先,在额定电压,室内温度35℃,室外温度35℃下,工况稳定后开机运行,同时关闭室内侧工况机,空调器开最高风档,设定16℃,导风板调到预设的出风位置,开始温降速率测试。从空调器开启时开始采集数据,当室内平均温度到达规定温度时停止实验。被测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运行至室内所有测点的瞬时平均温度达到27℃后,停止实验,按照公式(1)计算降温速率。
[0035][0036]
式中:rc为降温速率,℃/min;t
c1
为被测空调器开机时刻室内所有测点的平均温度,℃;t
c2
为降温实验结束时,室内所有测点的平均温度,℃;tc为从被测空调器开机时刻到所有测点的平均温度达到规定温度所用时间,min。
[0037]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普通制冷模式和快速制冷模式时的送风距离均为图3所示,由图可知,在距离空调器2米处,制冷下沿的高度为2.4米,在距离空调器4.5米处,制冷下沿的高度为2.1米,因此能够保证制冷不吹人。
[0038]
由上可见,通过设置能够在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一关闭位置之间切换的第一导风板和能够在第二打开位置和第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的第二导风板,从而在空调器进入快速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打开位置,第二导风板转动至第二打开位置,这样,气流可以被第一导风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气流从第一导风板的下侧在第一导风板和风道下壁的引导下快速向下移动,一部分气流从第一导风板的上侧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引导下移动,由于第一导风板能够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从而实现快速降温的效果,避免在第一关闭位置时,气流冲击至第一导风板上而造成风量损失,降低制冷效果。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后,空调进入普通制冷模式,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关闭位置,从出风口出来的气流依次经过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引导后向上出风,从而保证空调冷风不吹人的效果。同时在室内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后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关闭位置,关闭被暴露在外的风口,提高空调器的外观的美观度。
[0039]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