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冷岛、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与流程

2023-03-17 21:47: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发电机组供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冷岛、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以及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2.如何能够在最大限度保证电力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的供暖方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3.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提升发电机组的背压,利用高背压乏汽供暖。发电机组做功后的乏汽,送至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将乏汽余热提供至供暖循环系统,完成供暖。被吸收热量后的乏汽冷凝液,输送至凝结水系统。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空冷岛,帮助电力系统完成朗肯循环,实现无空冷岛运行。
4.然而,任何器械均有一定的故障率,一旦热泵机组发生故障,发电机组热量无法导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电机组负荷,严重时会影响发电机组的运行安全。因此,上述技术方案在热泵机组发生故障时需要将发电机组输出的部分乏汽导入空冷岛。
5.在将乏汽导入空冷岛时,若空冷岛处于过冷状态(例如空冷岛位于高纬度地区、高寒地区且环境温度低),空冷岛将面临被冻坏的风险。相应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大流量乏汽快速冲击空冷岛。但是,这种解决办法不能完全避免空冷岛被冻坏,空冷岛仍有一定冻坏的概率,同时还可能导致空冷岛被冲击损坏,并且,大流量乏汽提供给空冷岛将会减少提供给热泵机组的乏汽,导致没有发生故障的热泵机组停止运行,影响供暖系统供暖。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冷岛、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以及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7.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冷岛,包括风室,还包括:
8.散热器,设置于风室底部,散热器与公共热气源连接,公共热气源提供的热气用于为风室加热;
9.测温器,用于检测空冷岛风室内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
10.百叶窗,用于控制风室的进风量;
11.控制器,用于根据测温器检测到的风室温度或者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的进风量。
12.其中,散热器通过阀门与公共热气源连接。
13.其中,公共热气源包括高辅气源。
14.其中,空冷岛还包括:逆流风机,与风室连接,用于抽出风室内气体。
15.其中,空冷岛通过第一电控门和第二电控门与供暖系统中的热井连接。
16.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17.根据空冷岛风室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的
进风量;其中,散热器与公共热气源连接,公共热气源提供的热气用于为空冷岛风室加热。
18.其中,根据空冷岛风室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的进风量包括:
19.当风室温度或者回水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增大散热器的进气量,使百叶窗处于闭合状态;
20.当风室温度或者回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时,降低散热器的进气量,使百叶窗处于闭合状态,第二预设值的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温度值;
21.当风室温度或者回水温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关闭散热器,使百叶窗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预设值的温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温度值。
22.其中,上述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启动逆流风机,抽出风室内气体。
23.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包括:
24.若热泵机组故障,确定故障的热泵机组对应的乏汽量;
25.将与乏汽量对应的乏汽导入空冷岛中,空冷岛具有大于零度的预设温度。
26.其中,预设温度为4℃。
27.其中,乏汽量大于空冷岛最小防冻气体流量。
28.其中,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还包括:
29.若热泵机组恢复,按照预设速度降低空冷岛乏汽的导入量,将乏汽重新导入热泵机组。
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以及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通过在空冷岛中设置可为空冷岛风室加热的散热器,并根据检测到的空冷岛风室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的进气量和风室百叶窗的进风量,从而使空冷岛的温度大于预设值,减少空冷岛因过冷损坏风险,确保供暖系统以及发电机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的结构示意图一;
3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的结构示意图二;
3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的结构示意图三;
3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供暖系统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
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9.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冷岛,包括风室10,还包括:
40.散热器11,设置于风室10底部,散热器11与公共热气源连接,公共热气源提供的热气用于为风室10加热;
41.测温器12,用于检测空冷岛风室10内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
42.百叶窗13,用于控制风室10的进风量;
43.控制器14,用于根据测温器12检测到的风室温度或者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11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13的进风量。
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与用于提供热源的公共热气源连接,并根据空冷岛风室10内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11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13的进风量,可以保证空冷岛温度时刻维持0℃以上,减少空冷岛因过冷损坏风险,不需要大流量汽体快速冲击空冷岛,减少通过空冷岛的气体流量,确保供暖系统中热泵机组的正常运行。将发电机组中因为部分热泵机组故障而无法导出的乏汽导入空冷岛可以确保发电机组正常运行。
45.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在空冷岛风室10内安装测温器12,通过使加热用的散热器11进气量与冷却用的百叶窗13的开度即进风量之间进行智能联动,当测温器12检测到风室10内温度小于一温度例如4℃时,控制器14触发智能联动控制机制,控制百叶窗13自动关闭,并控制散热器11开始进气,利用公共热气源提供的热气对风室10进行加热;当风室温度大于一温度例如15℃时,减少散热器11的进汽量,同时使百叶窗13保持关闭状态,此时,风室进入保温阶段。
46.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检测空冷岛的回水温度触发上述智能联动控制机制,例如当空冷岛回水温度在一温度例如20℃之下,则继续保持百叶窗13关闭状态,同时开大散热器11进汽门,增大散热器11的进气量。当空冷岛回水温度大于20℃,则可以使百叶窗13处于开启状态并控制百叶窗的开度,同时减小散热器11进汽门,降低散热器11的进气量,或者关闭散热器11的进气门。
4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具体还可以阀门15,散热器11通过阀门15与公共热气源连接。
48.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构建阀门15与百叶窗13之间的智能联动控制机制,根据风室10温度或者回水温度,调整阀门15的开闭程度以及百叶窗13的开闭程度,进而实现控制散热器11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13的进风量,实现空冷岛风室温度的智能化控制,避免大量气体快速冲击空冷岛,确保空冷岛的安全。
49.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公共热气源具体可以包括高辅气源,也可以是其他发电机组提供的热气源。总之,能够提供热气源的设备或装置均可以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公共热气源。
50.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高辅气源提供热汽源,通入空冷岛风室10底部散热器11进入风室10,并通过阀门15控制散热器11的进汽量,从而加热风室10底部进入空冷岛的空气,同时通过百叶窗13调节进入空冷岛风量,确保通过散热器进入风室10的温度在5℃以上,进而实现通过少量乏汽热量使空冷岛温度保持在0℃以上。
5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具体还可以包括:逆
流风机16,与风室10连接,用于抽出风室10内气体,从而加速气体在风室10内的流动速度,使风室10内的冷空气尽快排出风室10,使公共热气源提供的热气尽快进入风室10中,实现风室10的快速升温;或者使风室10内的热气尽快排出风室10,使百叶窗提供的外界冷空气尽快进入风室10中,实现风室10的快速降温。
5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与供暖系统中其他设备的连接关系可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电厂正常运行时电厂排汽经过热井、第一电动门排入空冷岛,经过空冷岛换热冷却,凝结水通过第二电动门回到热井,当实现无空冷岛运行时,电厂排汽直接通过热井、第三电动门、热泵机组和热网,实现供暖,在热网中换热后的冷凝液通过第四电动门回到热井。
53.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冷岛通过第一电控门和第二电控门与供暖系统中的热井连接。
5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55.步骤501、根据空冷岛风室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的进风量;其中,散热器与公共热气源连接,公共热气源提供的热气用于为空冷岛风室加热。
5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根据空冷岛风室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的进风量具体可以包括:
57.当风室温度或者回水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增大散热器的进气量,使百叶窗处于闭合状态;
58.当风室温度或者回水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时,降低散热器的进气量,使百叶窗处于闭合状态,第二预设值的温度值大于第一预设值的温度值;
59.当风室温度或者回水温度大于第三预设值时,关闭散热器,使百叶窗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预设值的温度值大于第二预设值的温度值。
60.其中,第一预设值具体可为4℃,第二预设值具体可为15℃,第三预设值具体可为30℃。
61.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使散热器进气量与百叶窗的开度即进风量之间进行智能联动,当测温器检测到风室内温度小于一温度例如4℃时,控制器触发智能联动控制机制,控制百叶窗自动关闭,并控制散热器开始进气,利用公共热气源提供的热气对风室进行加热;当风室温度大于一温度例如15℃时,减少散热器的进汽量,同时使百叶窗保持关闭状态,此时,风室进入保温阶段。当风室温度大于一温度例如30℃时,关闭散热器,使百叶窗处于开启状态,此时,风室进入降温阶段。
6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具体还可以:启动逆流风机,抽出风室内气体,从而加速气体在风室内的流动速度,使风室内的冷空气或者热气尽快排出风室,使公共热气源提供的热气通过散热器或者外界冷空气通过百叶窗尽快进入风室中,实现风室的快速升温或降温。
6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岛风室温度控制方法通过根据空冷岛风室内温度或者空冷岛回水温度,控制散热器的进气量和控制百叶窗的进风量,可以保证空冷岛温度时刻维持0℃以上,减少空冷岛因过冷损坏风险,不需要大流量汽体快速冲击空冷岛,减少通过空冷岛的气体流量,确保供暖系统中热泵机组的正常运行。将发电机组中因为部分热泵机
组故障而无法导出的乏汽导入空冷岛可以确保发电机组正常运行。
6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如图6所示,具体可以包括:
65.步骤601、若热泵机组故障,确定故障的热泵机组对应的乏汽量;
66.步骤602、将与乏汽量对应的乏汽导入空冷岛中,空冷岛具有大于零度的预设温度。
6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具体可用于对发电机组排出的乏汽进行有效的调节,当供暖系统的热泵机组出现部分机组故障时,可将故障的热泵机组对应的乏汽导入具有大于零度的预设温度的空冷岛中,利用空冷岛对发电机组排出的高背压乏汽进行换热冷却,并将凝结水排回到热井中,确保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由于空冷岛具有大于零度的预设温度,从而减少空冷岛因过冷损坏风险,不需要大流量汽体快速冲击空冷岛,减少通过空冷岛的气体流量,确保供暖系统中其它没有出现故障的热泵机组正常运行。
6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具体可应用于如图4所示的供暖系统中。在该供暖系统中,空冷岛中具体可以包括五列换热器,热泵机组具体可由五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构成。
6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入空冷岛的乏汽量越少,空冷岛结冻的风险越大。环境温度越低,空冷岛最小防冻气体流量越大,若要满足空冷岛不结冻,导入空冷岛的乏汽量必须大于空冷岛最小防冻气体流量。
70.根据厂家设计,当发电机组满负荷工作时,其排汽量大约在733t/h,排除其它生产使用抽汽200t/h,发电机组实际排气大于为530t/h。根据设计要求,在外界环境温度最低-30℃时,空冷岛最小防冻气体流量是540t/h,当空冷岛中包括五列换热器时,每列最小防冻气体流量是108t/h。每台热泵机组最大可以处理乏汽量为150t/h。因此,根据导入的乏汽量必须大于空冷岛最小防冻气体流量的要求,当某一台热泵故障时,可以投入启动空冷岛中一列换热器就能够完全满足接收与故障热泵机组对应乏汽量的要求。若多台热泵故障,可以及时启用多列空冷岛,及时将乏汽切换至温度在4℃左右的空冷岛中。
71.在向空冷岛导入泛起的过程中,还可以启动逆流风机,抽出空冷岛风室内的气体,从而加速乏汽循环回暖空冷岛,直至风室温度或回水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7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供暖用乏汽调节方法还包括:
73.若热泵机组恢复,按照预设速度降低空冷岛乏汽的导入量,将乏汽重新导入热泵机组。
74.待故障热泵机组修复后,缓慢关闭空冷岛冷却用的百叶窗,降低空冷岛冷却风流量,将乏汽切换至溴化锂机组,恢复溴化锂机组运行,逐渐降低空冷岛乏汽流量,直至完全切换至溴化锂机组,随后将空冷岛百叶完全关闭,将空冷岛风量降至最低,同时继续开启散热器为空冷岛风室加热,维持空冷岛温度在4℃以上,排出空冷岛乏汽端所存的冷凝水,确保下次供暖系统异常时,能够再次顺利将乏汽切入与切出。
7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