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相共模电感结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三相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16 20:11: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共模电感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共模电感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相共模电感结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三相驱动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抑制共模噪声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从源头去减少共模噪声外,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利用共模电感来滤除共模噪声,也即是将共模噪声阻挡在目标电路外面。即在线路中串联共模电感。通过增大共模回路的阻抗,使得共模电流被共模电感消耗和阻挡(反射),从而抑制电路中的共模噪声。
3.共模电感通常由两个方向相反并且匝数相同的线圈按照一定规则绕制而成。然而,绕线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共模电感的抑制共模噪声的效果,现有共模电感的输入和输出距离较小,或者产生交叉,由此会产生耦合电容,影响高频部分的滤波效果。
4.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三相共模电感的滤波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共模电感结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三相驱动器,用于解决进一步提高三相共模电感的滤波效果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相共模电感结构,所述三相共模电感结构包括:磁芯,包括第一扇区、第二扇区和第三扇区;线圈,包括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和第三绕线部;其中,所述第一绕线部由所述第一扇区进线和出线,进线和出线的位置分设于所述第一扇区的两端;所述第二绕线部由所述第二扇区进线和出线,进线和出线的位置分设于所述第二扇区的两端;所述第三绕线部由所述第三扇区进线和出线,出线位置设于远离进线位置的一侧。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部、所述第二绕线部和所述第三绕线部均采用双股走线方式。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绕线部进线的两股走线在所述第三扇区中分左、右两侧绕线,绕至所述第三扇区两端后,左、右两侧绕线汇合,由远离进线位置的一侧出线。
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为铁氧体材料。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为圆环形,内部间隔设置为所述第一扇区、所述第二扇区和所述第三扇区。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三相电源的第一供电端与所述第一绕线部的进线位置连接,第二供电端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进线位置连接,第三供电端与所述第三绕线部的进线位置连接。
1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干扰滤波电路,所述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包括:所述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
13.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最后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相驱动器,所述三相驱动器包括:所述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
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三相驱动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输入和输出离的比较远,没有产生交叉,且每个扇区的绕线没有叠层,可以尽量减少输入侧和输出侧因为绕线产生的耦合电容,提升共模电感对高频共模噪声的抑制,提高整个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回路的滤波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所有三相驱动器的emi回路的共模电感。
附图说明
16.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图。
17.元件标号说明
[0018]1ꢀꢀꢀꢀꢀꢀꢀꢀꢀꢀꢀꢀꢀꢀꢀ
磁芯
[0019]
11
ꢀꢀꢀꢀꢀꢀꢀꢀꢀꢀꢀꢀꢀꢀ
第一扇区
[0020]
12
ꢀꢀꢀꢀꢀꢀꢀꢀꢀꢀꢀꢀꢀꢀ
第二扇区
[0021]
13
ꢀꢀꢀꢀꢀꢀꢀꢀꢀꢀꢀꢀꢀꢀ
第三扇区
[0022]2ꢀꢀꢀꢀꢀꢀꢀꢀꢀꢀꢀꢀꢀꢀꢀ
线圈
[0023]
21
ꢀꢀꢀꢀꢀꢀꢀꢀꢀꢀꢀꢀꢀꢀ
第一绕线部
[0024]
22
ꢀꢀꢀꢀꢀꢀꢀꢀꢀꢀꢀꢀꢀꢀ
第二绕线部
[0025]
23
ꢀꢀꢀꢀꢀꢀꢀꢀꢀꢀꢀꢀꢀꢀ
第三绕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三相驱动器所提供的共模电感结构,输入和输出离的比较远,没有产生交叉,不会产生耦合电容,增加了高频部分的滤波效果。
[0029]
以下将结合图1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三相驱动器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三相驱动器。
[0030]
请参阅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三相共模电感结构包括:磁芯1和线圈2。
[0031]
所述磁芯1包括第一扇区11、第二扇区12和第三扇区13。
[0032]
所述线圈2包括第一绕线部21、第二绕线部22和第三绕线部23。
[0033]
其中,所述第一绕线部21由所述第一扇区11进线和出线,进线和出线的位置分设于所述第一扇区11的两端;所述第二绕线部22由所述第二扇区12进线和出线,进线和出线的位置分设于所述第二扇区12的两端;所述第三绕线部23由所述第三扇区13进线和出线,出线位置设于远离进线位置的一侧。
[0034]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部21、所述第二绕线部22和所述第三绕线部23均采用双股走线方式。
[0035]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绕线部23进线的两股走线在所述第三扇区13中分左、右两侧绕线,绕至所述第三扇区13两端后,左、右两侧绕线汇合,由远离进线位置的一侧出线。
[0036]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1为铁氧体材料。
[0037]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1为圆环形,内部间隔设置为所述第一扇区11、所述第二扇区12和所述第三扇区13。
[0038]
于一实施例中,三相电源的第一供电端与所述第一绕线部21的进线位置连接,第二供电端与所述第二绕线部22的进线位置连接,第三供电端与所述第三绕线部23的进线位置连接。
[0039]
如图1所示,第一扇区11为左上扇区,第二扇区12为右上扇区,第三扇区13为下扇区。三相电从第一绕线部21、第二绕线部22、第三绕线部23的三个进线位置r,s,t输入,r线走双股从左上扇区11沿着磁芯平行绕圈一直连接到出线位置r1,注意r的进线和r1的出线尽量远离,不可交叉,t线走双股从右上扇区12沿着磁芯平行绕圈一直连接到出线位置t1,注意t的进线和t1的出线尽量远离,不可交叉,s线的两股在下面扇区13分开,分别往左右绕线,然后在中间汇合之后,连接到出线位置s1。
[004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包括:所述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所述三相共模电感结构包括:磁芯,包括第一扇区、第二扇区和第三扇区;线圈,包括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和第三绕线部;其中,所述第一绕线部由所述第一扇区进线和出线,进线和出线的位置分设于所述第一扇区的两端;所述第二绕线部由所述第二扇区进线和出线,进线和出线的位置分设于所述第二扇区的两端;所述第三绕线部由所述第三扇区进线和出线,出线位置设于远离进线位置的一侧。
[004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相驱动器包括:所述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所述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包括:所述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所述三相共模电感结构包括:磁芯,包括第一扇区、第二扇区和第三扇区;线圈,包括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和第三绕线部;其中,所述第一绕线部由所述第一扇区进线和出线,进线和出线的位置分设于所述第一扇区的两端;所述第二绕线部由所述第二扇区进线和出线,进线和出线的位置分设于所述第二扇区的两端;所述第三绕线部由所述第三扇区进线和出线,出线位置设于远离进线位置的一侧。
[004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相共模电感结构、电磁干扰滤波电路及三相驱动器输入和输出离的比较远,没有产生交叉,且每个扇区的绕线没有叠层,可以尽量减少输入侧和输出侧因为绕线产生的耦合电容,提升共模电感对高频共模噪声的抑制,提高整个emi
回路的滤波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所有三相驱动器的emi回路的共模电感。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43]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