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2023-03-15 13:28: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无线音频传送技术(例如蓝牙音频传送技术)在移动通讯领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应用。其中,无线耳机通过无线连接(例如蓝牙无线连接),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使用方便等特征,且解决了线缆损坏的问题,为许多人所喜爱,从而促使了无线耳机在结构和效果的进一步发展。
3.目前,现有耳机的外壳通常由不透明材料构成,然后外壳的外表面设置图案层,以保证外观美观,但是这样设置的外观不立体,且由于耳机使用时会频繁取放,容易造成磨损,这样会破坏图案层,影响外观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耳机的外壳由不透明材料构成且设置图案层的外观不立体、磨损容易破坏图案层以及外观的美观性受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无线耳机。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头和用于连接两个耳机头的连接部,所述耳机头包括外壳、膜片和发声组件,所述外壳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发声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膜片包括呈片状的膜主体以及位于所述膜主体的其中一个表面的图案层;所述外壳的外侧具有由透明材料构成的透明部,且所述膜片贴于所述透明部的内壁上,并遮挡所述安装腔内的发声组件。
6.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用于与人体接触的主壳体、以及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在所述主壳体上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位于所述主壳体远离与人体接触的一侧,且所述透明部由所述后壳体构成;
7.所述主壳体朝向所述后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后壳体朝向所述主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且在所述后壳体装配到所述主壳体时,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围合构成所述安装腔。
8.优选地,所述膜片以所述图案层朝向透明部的方式压贴到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
9.优选地,所述图案层包括荧光粉。
10.优选地,所述膜片还包括位于所述膜主体上背向所述图案层的表面的混光层,所述混光层由非透明材料构成,所述膜主体由透明的防爆膜材料加工制成,且所述膜主体的厚度大于所述图案层和透光层的厚度。
11.优选地,所述发声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靠近所述透明部的一侧,且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具有朝向所述膜片的发光体。
12.优选地,所述混光层上具有镂空部。
13.优选地,所述发声组件包括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具有用于检测所述储能电池电量的检测电路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发光体
发光的驱动电路。
14.优选地,所述后壳体的第二凹槽的底面外缘设有若干突起结构,且所述膜片的外缘设有与若干与所述突起结构相适配的避让卡槽,并在所述膜片装配到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时,所述突起结构卡接到所述膜片的避让卡槽内。
15.优选地,所述透明部由黑色的半透明塑料一体加工制成。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耳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外壳设置透明部,并在透明部的内壁上设置膜片,这样可使得外壳的外侧呈现立体玻璃效果,从而增强无线耳机的外壳的立体感,同时还能保护膜片的图案层,避免图案层磨损影响外观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包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耳机包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耳机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耳机可应用于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在骨传导耳机中。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无线耳机包括两个耳机头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耳机头1的连接部2,即两个耳机头1通过连接部2连接一体,并通过连接部2分别佩戴到人体耳部,以确保能够有效发声。在实际应用中,连接部2的具体结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连接部2包括两个耳挂21部、以及分别与两个耳挂21部的一端连接的后挂22部,两个耳机头1分别与两个耳挂21部远离后挂22部的一端相接。
23.结合图2-4所示,上述耳机头1包括外壳11、膜片12和发声组件13,外壳11内设有安装腔101,发声组件13装设在安装腔101内,确保能够由外壳11有效保护发声组件13,保证发声组件13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冲击损坏。
24.上述膜片12包括呈片状的膜主体、以及位于膜主体的其中一个表面的图案层(例如3d图案或平面图案),图案层的具体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且,外壳11的外侧(外壳11的外侧具体为外壳11远离与人体接触的一侧)具有由透明材料(例如塑胶、玻璃等等)构成的透明部102,且膜片12贴于透明部102的内壁上,既能保护膜片12的图案层,又不会遮挡图案层,由透明部102提供立体玻璃透视效果,可使得耳机的外侧的整体感和立体感更强。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层可包括荧光粉,从而使得膜片12具有荧光效果。例如,用于形成图案层的材料(油墨)中掺有荧光粉。具体地,上述荧光粉可以为光致储能夜光粉,其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可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再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通过在图案层增加荧光粉,可使得耳机的一部分在黑暗环境中仍然能清晰显示,提高了佩戴者(例如夜跑人群)在夜间的安全性。
26.另外,在膜片12贴于透明部102的内壁上时,膜片12遮挡安装腔101内的发声组件
13,避免发声组件13的布局凌乱(特别是线路部分)影响外观。在实际应用中,膜片12可通过治具压合的方式加工贴于透明部102的内壁,既能保证膜片12的安装稳定性,又能有效消除膜片12与透明部102的内壁之间的空隙,避免出现气泡影响图案层的立体视觉效果。
27.上述无线耳机通过在外壳11设置透明部102,并在透明部102的内壁上设置膜片12,这样可使得外壳11的外侧呈现立体玻璃效果,从而增强无线耳机的外壳11的立体感,同时还能保护膜片12的图案层,避免图案层磨损影响外观的美观性。
28.并且,由于透明部102由透明材料构成,且透明部102位于外壳11的外侧,这样透明部102使用磨损及划伤时产生的划痕不容易被观察到,从而不会影响外观的美观程度。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外壳11包括用于与人体接触的主壳体111、以及以可拆卸的方式装设在主壳体111上的后壳体112,后壳体112位于主壳体111远离与人体接触的一侧,且透明部102由后壳体112构成。在无线耳机佩戴人体时,主壳体111与人体相接触,后壳体112位于外侧,且后壳体112透明,从而能够看到贴于后壳体112的内壁上的膜片12。在实际应用中,主壳体111和后壳体112可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锁紧以装配一体,拆装方便快捷,且能将后壳体112可靠锁固在主壳体111上。
30.上述主壳体111朝向后壳体112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1111,后壳体112朝向主壳体111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1122,且在后壳体112装配到主壳体111时,第一凹槽1111和第二凹槽1122围合构成安装腔101。由于主壳体111和后壳体112以可拆卸的方式装配一体,因此由第一凹槽1111和第二凹槽1122围合构成安装腔101,有利于发生组件在主壳体111的第一凹槽1111内的安装操作,以及有利于膜片12在后壳体112的第二凹槽1122内的压贴装配操作,从而提高加工组装的方便性。
31.具体地,上述膜片12以图案层朝向透明部102的方式压贴到第二凹槽1122的底面,确保图案层能够暴露于透明部102,以保证图案层能可靠与透明部102配合并呈现预设的立体感效果。
32.上述膜片12还包括位于膜主体上背向图案层的表面的混光层,混光层由非透明材料(例如白色透光膜)构成,既能使得膜片12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又能保证膜片12能够可靠遮挡安装腔101内的发声组件13。
33.进一步地,上述膜主体由透明的防爆膜材料加工制成,以保证膜主体的结构强度,增强抗冲击能力。并且,上述膜主体的厚度大于图案层和透光层的厚度,这样可进一步增强图案层的立体感。
34.上述发声组件13包括控制电路板131,控制电路板131装设在安装腔101内靠近透明部102的一侧,且控制电路板131上具有朝向膜片12的发光体(例如led灯),这样发光体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混光层、穿过透明层后照射到图案层的背面,从而能够呈现图案层的立体效果。
35.并且,上述混光层上具有镂空部,这样发光体照射到镂空部的光线不会被削弱,有利于在外壳11的外部查看到,便于将发光体作为指示灯。
36.进一步地,发声组件13包括储能电池,储能电池与控制电路板131电性连接。并且,控制电路板131上具有用于检测储能电池电量的检测电路、以及用于驱动发光体发光的驱动电路,因此驱动电路可根据检测电路检测到的电池电量,进而控制发光体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以提示储能电池的电量。
37.此外,上述后壳体112的第二凹槽1122的底面外缘设有若干突起结构1121,且膜片12的外缘设有与若干与突起结构1121相适配的避让卡槽121,并在膜片12装配到第二凹槽1122的底面时,突起结构1121卡接到膜片12的避让卡槽121内,从而可限位膜片12,提高膜片12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减小装配误差,且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38.在外壳11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透明部102由黑色的半透明塑料一体加工制成,加工方便快捷,且能够保证透明部102的透明效果。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