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3-07 23:52: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辅助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中,rd在设计产品时经常会在产品上设计螺钉用于将两件产品的连接在一起。现有的小件产品上铆螺钉的工艺为:连续模下料 工程模铆合。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产品先下料后再与螺钉铆合会导致材料形变而发生尺寸变化,从而不符合产品的尺寸要求。但是先铆合再下料的方案设计很困难,主要难点在于怎样将螺钉输送到模具本体上。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在模具本体上设置两个直线输送装置配合一个弹性支撑器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可以将螺钉输送到模具本体上,然后在模具本体上用于驱动螺钉的结构的作用下将螺钉铆合在产品上,从而解决了如何将铆钉输送到模具内与产品铆合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设有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第二直线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a内,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始端抵接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端的一侧,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两端之间在远离第一直线输送装置处设有一个弹性支撑器,所述弹性支撑器的支撑力方向垂直于所述平面a,所述模具本体上在平行于平面a的平面b上设有支撑件,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远离所述弹性支撑器处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器与平面b之间预设第一间隙。
6.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的上表面在所述平面b内。
7.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输送槽,所述第一输送槽贯穿设于承载器上,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模具本体上,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方向和第一输送槽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平面 a,所述第一输送槽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垂直,所述承载器的移动路径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始端相交,所述第一输送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承载器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
8.优选的,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槽,所述第二输送槽设于输送条上,所述输送条固定设于所述模具本体上,所述模具本体上在所述第二输送槽的始端的延长线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输送槽的轴线共线,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小于所述第二输送槽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输送条之间预设第二间隙,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的终端在所述第二间隙处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始端相交,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输送条之间的距离等与所述第一直
线输送装置的宽度。
9.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器包括通孔、支撑块、扭簧,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线上的两端之间,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平面a垂直,所述通孔内在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预设第三间隙,每个所述支撑块均通过扭簧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连接,所述扭簧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轴线平行。
10.优选的,所述承载器上朝向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一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一气缸之间,当所述凸块抵接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靠近所述第一气缸的一侧时,所述第一输送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线共线。
11.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上还设有过渡块,所述过渡块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槽背向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过渡块上设有相互平行且在同一平面内的第一过渡槽和第二过渡槽,第一过渡槽和第二过渡槽均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过渡槽与第二过渡槽之间预设第四间隙,所述第一过渡槽和第二过渡槽均在平面a内,所述第一过渡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输送槽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一过渡槽在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始端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过渡槽内设有推送装置,所述第二过渡槽在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模具本体上设置两个直线输送装置配合一个弹性支撑器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使得在模具本体上能够产品下料之前就将螺钉铆合在两个产品上,从而解决了先下料再铆螺钉导致产品尺寸发生变化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气缸驱动承载器移动,当承载器上的第一输送槽移动到与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共线时,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的驱动装置便将第一输送槽内的螺钉驱动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内输送,从而输送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的弹性支撑器上;当本实用新连接振动机时,通过承载器的设置,使得每次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输送的螺钉的数量是一定的,方便控制每次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输送的螺钉的数量。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气缸作为第二输送槽的驱动装置,使得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在第二输送槽内推动螺钉移动,能够很好地保持螺钉的状态。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拆除盖板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输送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弹性支撑器被冲压机构施加冲力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弹性支撑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第一直线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共同所在的平面a与模具本体的上表面平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第一直线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共同所在的平面a与模具本体的上表面不平行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模具本体;2、平面a;3、平面b;4、支撑件;5、第一间隙;6、第一气缸;7、第一输送槽;8、承载器;9、第二输送槽;10、输送条;11、第二气缸;12、通孔;13、支撑块;14、扭簧;15、凸块;16、过渡块;17、第一过渡槽;18、第二过渡槽;19、盖板; 20、产品;2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见图1-7,一种模具内铆合产品的送钉结构,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上设有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第二直线输送装置,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相互垂直且在同一平面 a2内,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始端抵接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端的一侧,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两端之间在远离第一直线输送装置处设有一个弹性支撑器,所述弹性支撑器的支撑力方向垂直于所述平面a2,所述模具本体1上在平行于平面a2的平面b3上设有支撑件4,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远离所述弹性支撑器处与所述支撑件4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支撑器与平面b3之间预设第一间隙 5。
25.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具本体1上还设置的下料刀具以及将螺钉从弹性支撑器上顶到产品20上的构件均没有画出来,本实用新型只设计模具本体内的用于铆螺钉的送钉结构,而实用时,只需要将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的始端连接到振动机的输出端,之后第一直线输送装置便可以将振动机上振动出的螺钉输送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由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将螺钉输送到弹性支撑器处,而产品20放置在模具本体上的第一间隙5处,使得当螺钉输送到弹性支撑器上时,位于模具本体上方的冲压机构在平面a2背向产品20的一侧冲击螺钉,将螺钉挤压到产品20上,由于弹性支撑器支撑螺钉的支撑力方向是垂直于平面a2,因此,当位于模具本体上方的冲压机构对螺钉的挤压力大于弹性支撑器支撑螺钉的支撑力便可以将螺钉挤压到产品20上,采用将第一直线输送装置与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垂直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实现在第二直线输送装置输送螺钉时,对螺钉是一颗一颗地输送。
26.第一直线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共同所在的平面a2 与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的关系有很多种,例如图7所示的方式,但是为了便于生产和操作,采用图6的方式,所述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在所述平面b3内。
2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气缸6、第一输送槽7,所述第一输送槽7贯穿设于承载器8上,所述第一气缸6固定在所述模具本体1上,所述第一气缸6的伸缩方向和第一输送槽7的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平面a2,所述第一输送槽7与所述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垂直,所述承载器8的移动路径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始端相交,所述第一输送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平行,所述承载器8固定设于所述第一气缸6的活塞杆上。这样设置之后,在第一气缸6驱动承载器8移动,当承载器8上的第一输送槽7移动到与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共线时,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的驱动装置便将第一输送槽7内的螺钉驱动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内输送,从而输送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的弹性支撑器上;当本实用新连接振动机时,通过承载器8的设置,使得每次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输送的螺钉21的数量是一定的,方便控制每次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上输送的螺钉21的数量。
2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二直线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槽9,所述第二输送槽9设于输送条10上,所述输送条10固定设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所述模具本体1上在所述第二输送槽9的始端的延长线上设有第二气缸11,所述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输送槽9的轴线共线,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小于所述第二输送槽9的横截面的形
状大小,所述第二气缸11与所述输送条10之间预设第二间隙,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的终端在所述第二间隙处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始端相交,所述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输送条10之间的距离等与所述第一直线输送装置的宽度。这样设置之后,通过第二气缸11作为第二输送槽9的驱动装置,使得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在第二输送槽9内推动螺钉移动,能够很好地保持螺钉21的状态。
2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弹性支撑器包括通孔12、支撑块13、扭簧14,所述述通孔12位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线上的两端之间,所述通孔12的轴线与所述平面a2垂直,所述通孔12内在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支撑块13,两个所述支撑块13之间预设第三间隙,每个所述支撑块13均通过扭簧14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连接,所述扭簧14 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轴线平行。这样设置之后,螺钉输送到通孔12处后,被两块所述支撑块13夹住(两块所述支撑块13 相互靠近的面上各设有一个小槽,用于衔接第二输送槽9,使得螺钉设有螺帽的一端在小槽内),然后在模具本体1上方的冲压机构(图中未画出)挤压垂直于平面a2两块所述支撑块13时,两块所述支撑块13便发生转动,如图4所示,从而使得螺钉被挤压铆合再产品上。
3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承载器8上朝向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一侧设有凸块15,所述凸块15位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与所述第一气缸6之间,当所述凸块15抵接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靠近所述第一气缸6的一侧时,所述第一输送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线共线。凸块15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限位,使得第一气缸6驱动承载器8驱动到凸块15刚好被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侧壁挡住时,第一输送槽7与第二输送槽9共线。
3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模具本体1上还设有过渡块16,所述过渡块16位于所述第一输送槽7背向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一侧,所述过渡块16上设有相互平行且在同一平面内的第一过渡槽17 和第二过渡槽18,第一过渡槽17和第二过渡槽18均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所述第一过渡槽17与第二过渡槽18之间预设第四间隙,所述第一过渡槽17和第二过渡槽18均在平面a2 内,所述第一过渡槽17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输送槽9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一过渡槽17在所述第二直线输送装置的始端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过渡槽17内设有推送装置,所述第二过渡槽18在所述第一气缸 6与第二直线输送装置之间。第一过渡槽17和第二过渡槽18的设置是为了在实际应用中储存振动机调整好的螺钉的数量,这样能够提高效率。为了防止灰尘或者螺钉掉出了第一输送槽7或第二输送槽9,在承载器8和输送条10上均设置有分别用于盖住第一输送槽7或第二输送槽9的盖板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