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5 22:23: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设备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气自动化主要就是电的控制和设计,基本上和电有关的东西都可以划分到电气自动化,比如说工厂里面电机的设计、控制,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分配,家用电器的设计。
3.现有的检测装置在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测时,完成一面检测后,需要手动翻转设备进行反面检测,这种操作不仅危险,同时较为的费力,需要改进上述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控制开关、感应器,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槽、避让孔,所述工作台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安装板,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翻转机构。
6.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工作台,对工作的主体设备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凹槽、避让孔,对放置在工作台上运转的设备进行避让,通过设置控制开关、感应器,进行设备的启动和人员的防护,通过设置夹持翻转机构,对需要检测的设备夹持进行翻转检测,无需人工手动翻转,操作较为省力便捷。
7.优选地,所述夹持翻转机构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上表面的上料板,左右两个所述上料板的相对面均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下表面与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内壁设置有放置撑板。
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上料板,便于将需要检测的设备通过上料板推送至放置撑板上,通过设置定位板,对需要检测的设备进行定位限制,通过设置放置撑板,对放置在放置撑板上的设备进行支撑,同时对u形托板的旋转进行避让。
9.优选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导向板的背面滑动连接有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导向板,实现对滑块的运动导向,通过设置运动板,实现对驱动电机的稳定支撑,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转动。
11.优选地,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偏心凸轮、固定圈板,所述固定圈板的正面设置有u形托板,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的位置与偏心凸轮的位置
相对应。
12.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偏心凸轮、固定圈板,转动轴转动同时带动偏心凸轮、固定圈板转动,通过设置固定圈板,实现对u形托板的定位支撑,通过设置阻挡板,对转动的偏心凸轮进行阻挡,使得偏心凸轮的表面与阻挡板的上表面接触后受力,通过滑块、运动板带动驱动电机与转动轴的高度一起发生改变。
13.优选地,所述u形托板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两侧部均开设有伸缩槽,两个所述伸缩槽内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板,四个所述伸缩板的侧部分别延伸至四个所述伸缩槽外,四个所述伸缩板的侧部均开设有螺纹固定孔,四个所述螺纹固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u形托板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板。
14.进一步地,通过设置u形托板,实现对连接板的支撑,伸缩板具有伸缩功能,可以根据检测物体的大小调节长短,以便固定大小多种检测物,通过设置连接板,保持螺杆的位置定位,通过设置螺杆,保持与外界电气设备外壳的定位固定,使其转动保持稳定,不会脱落,通过设置固定板,保持第一丝杆的定位固定。
15.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一侧与u形托板的内壁滑动连接。
16.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夹板下降或上升,通过设置夹板,按压外界的电气设备表面保持稳定。
17.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稳定板,所述避让槽、稳定板的正面开设有同一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同一个底板。
1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避让槽,给予底板运动避让的空间,通过设置导向槽,对底板的运动进行导向,通过设置底板,实现对视觉检测主体的支撑。
19.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旋钮,所述第二丝杆的表面与底板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头,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视觉检测主体。
20.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旋转孔,保持第二丝杆转动的稳定,通过设置转动旋钮,操作者转动转动旋钮带动第二丝杆转动,转动旋钮转动带动底板沿着导向槽的表面滑动改变其位置,通过设置视觉检测主体,可对放置在放置撑板上外界的电气设备进行视觉检测。
21.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上料板,便于将需要检测的设备通过上料板推送至放置撑板上,通过设置定位板,对需要检测的设备进行定位限制,通过设置放置撑板,对放置在放置撑板上的设备进行支撑,同时对u形托板的旋转进行避让,通过设置导向板,实现对滑块的运动导向,通过设置运动板,实现对驱动电机的稳定支撑。
2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转动,通过设置偏心凸轮、固定圈板,转动轴转动同时带动偏心凸轮、固定圈板转动,通过设置固定圈板,实现对u形托板的定位支撑,通过设置阻挡板,对转动的偏心凸轮进行阻挡,使得偏心凸轮的表面与阻挡板的上表面接触后受力,通过滑块、运动板带动驱动电机与转动轴的高度一起发生改变。
2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u形托板,实现对连接板的支撑,通过设置连接板,保持螺杆的
位置定位,通过设置螺杆,保持与外界电气设备外壳的定位固定,使其转动保持稳定,不会脱落,通过设置固定板,保持第一丝杆的定位固定,通过设置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夹板下降或上升,通过设置夹板,按压外界的电气设备表面保持稳定,通过设置避让槽,给予底板运动避让的空间,通过设置导向槽,对底板的运动进行导向,通过设置底板,实现对视觉检测主体的支撑。
25.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旋转孔,保持第二丝杆转动的稳定,通过设置转动旋钮,操作者转动转动旋钮带动第二丝杆转动,转动旋钮转动带动底板沿着导向槽的表面滑动改变其位置,通过设置视觉检测主体,可对放置在放置撑板上外界的电气设备进行视觉检测,借由上述结构,对需要检测的设备夹持进行翻转检测,无需人工手动翻转,操作较为省力便捷。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夹持翻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u形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偏心凸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工作台;2、控制开关;3、支撑柱;4、感应器;5、支撑板;6、安装板;7、凹槽;8、避让孔;9、夹持翻转机构;901、上料板;902、转动旋钮;903、视觉检测主体;904、驱动电机;905、运动板;906、滑块;907、导向板;908、偏心凸轮;909、固定圈板;910、u形托板;911、第一丝杆;912、定位板;913、连接板;914、螺杆;915、阻挡板;916、固定板;917、夹板;918、放置撑板;919、转动轴;920、避让槽;921、第二丝杆;922、限位头;923、稳定板;92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一
36.参考图1-6所示的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控制开关2、感应器4,工作台1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凹槽7、避让孔8,工作台1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3,工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5,多个支撑板5的相对面设置有同一个安装板6,工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夹持翻转机构9。
37.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工作台1,对工作的主体设备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凹槽7、避让孔8,对放置在工作台1上运转的设备进行避让,通过设置控制开关2、感应器4,进行设
备的启动和人员的防护,通过设置夹持翻转机构9,对需要检测的设备夹持进行翻转检测,无需人工手动翻转,操作较为省力便捷。
38.实施例二
39.基于上述实施例1,夹持翻转机构9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上表面的上料板901,左右两个上料板901的相对面均设置有定位板912,定位板912的下表面与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定位板912的内壁设置有放置撑板918。通过设置上料板901,便于将需要检测的设备通过上料板901推送至放置撑板918上,通过设置定位板912,对需要检测的设备进行定位限制,通过设置放置撑板918,对放置在放置撑板918上的设备进行支撑,同时对u形托板910的旋转进行避让。
40.实施例三
41.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2,工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导向板907,导向板90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906,滑块906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轴919,导向板907的背面滑动连接有运动板905,运动板905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904,转动轴919的一端与驱动电机9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导向板907,实现对滑块906的运动导向,通过设置运动板905,实现对驱动电机904的稳定支撑,通过设置驱动电机904,启动驱动电机904,驱动电机904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919转动。
42.实施例四
43.基于上述实施例1、2或3,转动轴919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偏心凸轮908、固定圈板909,固定圈板909的正面设置有u形托板910,工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阻挡板915,阻挡板915的位置与偏心凸轮908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设置偏心凸轮908、固定圈板909,转动轴919转动同时带动偏心凸轮908、固定圈板909转动,通过设置固定圈板909,实现对u形托板910的定位支撑,通过设置阻挡板915,对转动的偏心凸轮908进行阻挡,使得偏心凸轮908的表面与阻挡板915的上表面接触后受力,通过滑块906、运动板905带动驱动电机904与转动轴919的高度一起发生改变。
44.实施例五
45.基于上述实施例1、2、3或4,u形托板910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913,两个所述连接板913的两侧部均开设有伸缩槽,两个所述伸缩槽内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板,四个所述伸缩板的侧部分别延伸至四个所述伸缩槽外,四个所述伸缩板的侧部均开设有螺纹固定孔,四个所述螺纹固定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杆914,u形托板910的内壁设置有固定板916。通过设置u形托板910,实现对连接板913的支撑,伸缩板具有伸缩功能,可以根据检测物体的大小调节长短,以便固定大小多种检测物,通过设置连接板913,保持螺杆914的位置定位,通过设置螺杆914,保持与外界电气设备外壳的定位固定,使其转动保持稳定,不会脱落,通过设置固定板916,保持第一丝杆911的定位固定。
46.实施例六
47.基于上述实施例1、2、3、4或5,固定板916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911,第一丝杆91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夹板917,夹板917的一侧与u形托板910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丝杆911,转动第一丝杆911带动夹板917下降或上升,通过设置夹板917,按压外界的电气设备表面保持稳定。
48.实施例七
49.基于上述实施例1、2、3、4、5或6,安装板6的下表面开设有避让槽920,安装板6的下表面设置有稳定板923,避让槽920、稳定板923的正面开设有同一个导向槽,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同一个底板924。通过设置避让槽920,给予底板924运动避让的空间,通过设置导向槽,对底板924的运动进行导向,通过设置底板924,实现对视觉检测主体903的支撑。
50.实施例八
51.基于上述实施例1、2、3、4、5、6或7,安装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旋转孔,旋转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921,第二丝杆921的顶端设置有转动旋钮902,第二丝杆921的表面与底板924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二丝杆921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头922,底板924的下表面设置有视觉检测主体903。通过设置旋转孔,保持第二丝杆921转动的稳定,通过设置转动旋钮902,操作者转动转动旋钮902带动第二丝杆921转动,转动旋钮902转动带动底板924沿着导向槽的表面滑动改变其位置,通过设置视觉检测主体903,可对放置在放置撑板918上外界的电气设备进行视觉检测。
5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检测装置,使用者在使用时,首先将外界的待检测电气设备通过上料板901推送至放置撑板918上,使得设备的两端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放置撑板918上,此时u形托板910的内底壁与电气设备的底部贴合,操作者转动第一丝杆911,第一丝杆911转动带动夹板917下降,夹板917下降按压外界的电气设备表面保持其稳定,接着转动螺杆914,螺杆914转动与外界电气设备外壳的定位固定,使其转动保持稳定,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脱落,接着启动视觉检测主体903,进行视觉检测作业,然后再启动驱动电机904,驱动电机904的输出端带动转动轴919转动,转动轴919转动同时带动偏心凸轮908、固定圈板909转动,固定圈板909转动带动u形托板910整体进行转动,u形托板910转动带动与其固定的电气设备进行转动,偏心凸轮908转动被阻挡板915阻挡,使得偏心凸轮908的表面与阻挡板915的上表面接触后受力,通过滑块906、运动板905带动驱动电机904与转动轴919的高度一起发生改变,防止u形托板910整体因空间不足与定位板912产生干涉,需要调节视觉检测主体903的聚焦距离时,操作者转动转动旋钮902带动第二丝杆921转动,转动旋钮902转动带动底板924沿着导向槽的表面滑动改变其位置,底板924位置变化带动视觉检测主体903高度发生改变,可对放置在放置撑板918上外界的电气设备进行视觉检测,借由上述结构,对需要检测的设备夹持进行翻转检测,无需人工手动翻转,操作较为省力便捷。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