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灯的制作方法

2023-03-03 01:40: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led投光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灯。


背景技术:

2.led投光灯,也叫射灯、投射灯、聚光灯等,是一种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射灯。传统射灯多采用卤素灯,发光效率较低、比较耗电、被照射环境温度上升、使用寿命短。led投光灯在发光原理、节能、环保的层面上都远远优于传统传统射灯。led投射灯的外型有圆的,也有方的,主要用于单体建筑、历史建筑群外墙照明、绿化景观照明、大楼内光外透照明、广告牌照明等专门设施照明,以及酒吧、舞厅等娱乐场所气氛照明等,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3.由于led投光灯的光强较大,因此当光线照射在人脸或当人们直视led投光灯时,会产生眩目的反应,严重的甚至会令人晕眩。传统的解决晕眩方式为在玻璃前盖和光源之间设置蜂窝网、蜂巢网、挡板,或采用光源分路的方式。但这些现有的方式,无法在每个角度都具有防晕眩的效果,并且现有的这些方式均会对光强造成起码 30%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灯,可在不影响光强的情况下,实现led投光灯的全方位防晕眩。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灯,包括灯筒、底座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灯筒之间,所述灯筒的内部通过中隔板被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后腔室内设置有led驱动组件,且所述led驱动组件与所述中隔板的后侧面固定,所述灯筒的后端开口上盖设有后盖,所述前腔室内设置有led组件,且所述led组件的后端与所述中隔板的前侧面固定,所述led组件的前端与所述灯筒的前端开口固定,所述led驱动组件的前端电线在穿过所述中隔板后与所述led组件连接,所述灯筒的前端开口上盖设有透明前盖,所述led组件与所述透明前盖之间设置有一个防眩筒,所述防眩筒由小圆筒、大圆筒、外圆环和连接板组成,所述小圆筒位于所述大圆筒的内部,所述外圆环位于所述大圆筒的外围,所述外圆环、所述大圆筒和所述小圆筒之间通过若干个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外圆环、所述大圆筒和所述小圆筒均同心。
7.进一步的,所述小圆筒的前端面与所述大圆筒的前端面齐平,所述小圆筒的后端面向后突出于所述大圆筒的后端面,所述外圆环位于所述大圆筒的前方,且所述外圆环的后端面与所述大圆筒的前端面齐平。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主体为一块平直板,所述平直板的外端设置有向一侧倾斜延伸出去的外圆环接触板,所述平直板的内端与所述小圆筒上端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大圆筒的前端面通过对应的卡槽与所述平直板的内段固定连接,所述平直板的外端通过所述外圆环接触板与所述外圆环的圆周内壁的下沿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外圆环、所述大圆筒和所述小圆筒之间通过3 个呈y字型分布的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led组件包括led灯珠组件、反光杯、反光杯安装座和反光杯固定环,所述led灯珠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隔板的前侧面,所述led灯珠组件上的所有led灯珠均对准所述灯筒的前端开口方向,所述反光杯安装座位于所述led灯珠组件的前侧,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安装座中,所述反光杯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灯筒前端开口的内壁上,所述反光杯固定环的后端面与所述反光杯安装座的前端面连接,所述反光杯通过所述反光杯固定环在所述反光杯安装座中限位;所述防眩筒通过所述反光杯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内,其中,所述小圆筒和所述大圆筒位于所述反光杯内,且所述小圆筒的后端面接近所述led灯珠组件,所述外圆环的后端面架设在所述反光杯的前端面上,且所述外圆环的外壁与所述反光杯固定环的内壁呈过盈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圆环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一圈用于与所述反光杯前端面接合的卡槽。
12.进一步的,所述led灯珠组件包括若干颗led灯珠、led灯珠安装板、led灯珠pcb板和led灯珠组件固定螺丝,所有所述led 灯珠均嵌设在所述led灯珠安装板上,所有所述led灯珠的后端均与所述led灯珠pcb板连接,所述led灯珠安装板与所述led灯珠 pcb板之间穿设有若干根所述led灯珠组件固定螺丝,所述led灯珠组件通过所述led灯珠组件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中隔板的前侧面上。
13.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前盖与所述灯筒的前端开口之间设置有前盖密封圈。
14.进一步的,所述后盖与所述灯筒后端开口之间设置有后盖密封圈。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包括旋转上臂、旋转下臂和转轴螺丝,所述旋转上臂由上臂座和关节右旋盖组成,所述旋转下臂由下臂座和关节左旋盖组成,所述下臂座为中空结构,所述下臂座的底部通过对应的螺丝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关节左旋盖固定在所述下臂座的顶部,所述上臂座为中空结构,所述上臂座的顶部通过对应的螺丝固定在所述灯筒的下表面,所述关节右旋盖固定在所述上臂座的底部,所述关节左旋盖和所述关节右旋盖的圆盘内侧均设置有一圈调节齿纹,所述关节左旋盖和所述关节右旋盖通过所述转轴螺丝左右盖合在一起,并通过各自的调节齿纹实现可转动地啮合。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在led光源与透明前盖之间采用了双层筒状结构的防眩筒,发光led的主光斑通过反光杯聚光和反射,主光斑通过防眩筒的内圈的筒射出,多余的折射光或散射光会被防眩筒的外圈内壁反射或截断,从而在不影响光强的情况下,实现了led投光灯的防晕眩效果,不仅提升了照明舒适度,而且保证了照明效果。
18.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人眼位于本实用新型灯具发光面的前方30
°
角度内时,确保人眼无法有效观察到发光的led发光面,从而避免了眩光的产生。
19.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筒内部的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筒内部组件的爆炸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珠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珠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筒的前侧结构立体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筒的后侧结构立体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筒的主视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眩筒的截面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此处所作说明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32.参见图1-2所示,一种具有防眩筒的led投光灯,包括灯筒1、底座2和连接臂3,所述连接臂3连接在所述底座2与所述灯筒1 之间,所述灯筒1的内部通过中隔板4被分隔成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中隔板4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灯筒1的内壁固定,也可以与所述灯筒1一体成型。
33.参见图2-3所示,所述后腔室内设置有led驱动组件5,所述 led驱动组件5包括led驱动器501、led驱动器安装支架502、led 驱动器pcb板503和pcb板安装连杆504,所述led驱动器安装支架 502的前端与所述中隔板4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所述led驱动器501 固定安装在所述led驱动器安装支架502上,所述led驱动器pcb 板503安装在所述led驱动器501上,所述pcb板安装连杆504连接在所述led驱动器pcb板503与所述led驱动器安装支架502之间。
34.参见图2-3所示,所述前腔室内设置有led组件7,所述led 组件7包括led灯珠组件701、反光杯702、反光杯安装座703和反光杯固定环704,所述led灯珠组件701固定安装在所述中隔板4 的前侧面,所述led灯珠组件701上的所有led灯珠均对准所述灯筒1的前端开口方向,所述反光杯安装座703位于所述led灯珠组件701的前侧,所述反光杯702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安装座703中,所述反光杯固定环704固定安装在所述灯筒1前端开口的内壁上,所述反光杯固定环704的后端面与所述反光杯安装座703的前端面连接,所述反光杯702通过所述反光杯固定环704在所述反光杯安装座703中限位。
35.参见图4-5所示,所述led灯珠组件701包括若干颗led灯珠 7011、led灯珠安装板7012、led灯珠pcb板7013和led灯珠组件固定螺丝7014,所有所述led灯珠7011均嵌设在所述led灯珠安装板7012上,所有所述led灯珠7011的后端均与所述led灯珠pcb 板7013连接,
所述led灯珠安装板7012与所述led灯珠pcb板7013 之间穿设有若干根所述led灯珠组件固定螺丝7014,所述led灯珠组件701通过所述led灯珠组件固定螺丝7014固定在所述中隔板4 的前侧面上。所述led驱动组件5的所述led驱动器501的前端电线在穿过所述中隔板4后与所述led组件7的所述led灯珠pcb板 7013连接。
36.所述led灯珠组件701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3灯珠的led组件、8灯珠的led组件等等。
37.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4所示,3灯珠的led组件包括3颗 led灯珠7011,3颗所述led灯珠7011均嵌设在所述led灯珠安装板7012上,且呈品字形结构均匀分布。
38.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5所示,8灯珠的led组件包括8颗 led灯珠7011,8颗所述led灯珠7011均嵌设在所述led灯珠安装板7012上,且其中7颗呈环形均匀分布,余下的1颗位于环形结构的中央。
39.参见图1-2所示,所述灯筒1的后端开口上盖设有后盖6,所述透明前盖8与所述灯筒1的前端开口之间设置有前盖密封圈10,以起到密封作用。所述灯筒1的前端开口上盖设有透明前盖8,所述后盖6与所述灯筒1后端开口之间设置有后盖密封圈11,也起到密封作用。
40.参见图1-3所示,所述led组件7与所述透明前盖8之间设置有一个防眩筒9,参见图6-9所示,所述防眩筒9由小圆筒901、大圆筒902、外圆环903和连接板904组成;所述小圆筒901位于所述大圆筒902的内部,所述小圆筒901的前端面与所述大圆筒902 的前端面齐平,所述小圆筒901的后端面向后突出于所述大圆筒902 的后端面;所述外圆环903位于所述大圆筒902的外围,并位于所述大圆筒902的前方,且所述外圆环903的后端面与所述大圆筒902 的前端面齐平,所述外圆环903的后端面上设置有一圈用于与所述反光杯702前端面接合的卡槽905;所述外圆环903、所述大圆筒902和所述小圆筒901之间通过3个呈y字型分布的所述连接板904 固定连接,即相邻2个所述连接板904的夹角均为120
°
,且所述外圆环903、所述大圆筒902和所述小圆筒901均同心。
41.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9所示,所述连接板904的主体为一块平直板9041,所述平直板9041的外端设置有向一侧倾斜延伸出去的外圆环接触板9042,所述平直板9041的内端与所述小圆筒901 上端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大圆筒902的前端面通过对应的卡槽与所述平直板9041的内段固定连接,所述平直板9041的外端通过所述外圆环接触板9042与所述外圆环903的圆周内壁的下沿连接。
42.所述防眩筒9通过所述反光杯固定环704设置在所述反光杯702 内,其中,所述小圆筒901和所述大圆筒902位于所述反光杯702 内,且所述小圆筒901的后端面接近所述led灯珠组件701,所述外圆环903架设在所述反光杯702上,所述反光杯702的前端嵌入所述外圆环903后端的卡槽905中,且所述外圆环903的外壁与所述反光杯固定环704的内壁呈过盈配合。
4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小圆筒901的长度为43mm,外径为20mm,筒壁厚度为1mm;所述大圆筒902的长度为31.5mm,外径为34mm,筒壁厚度为1mm;所述外圆环903的长度为8.8mm,外径为86mm,环壁厚度为2.38mm;所述连接板904的整体长度为41.62mm,整体厚度为2mm,其中所述平直板9041的长度为37.7mm,宽度为4mm,所述外圆环接触板9042的水平长度为3.92mm,所述平直板9041的外端后顶角上设置有r2的倒角;所述卡槽905的深度为0.5mm。
该优选实施例,可以在人眼位于本实用新型灯具发光面的前方30
°
角度内时,使得人眼无法有效观察到发光的led发光面,从而避免了眩光的产生。
44.作为优选实施例,参见图10所示,所述连接臂3包括旋转上臂 301、旋转下臂302和转轴螺丝303,所述旋转上臂301由上臂座3011 和关节右旋盖3012组成,所述旋转下臂302由下臂座3021和关节左旋盖3022组成,所述下臂座3021为中空结构,所述下臂座3021 的底部通过对应的螺丝固定在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所述关节左旋盖3022固定在所述下臂座3021的顶部,所述上臂座3011为中空结构,所述上臂座3011的顶部通过对应的螺丝固定在所述灯筒1的下表面,所述关节右旋盖3012固定在所述上臂座3011的底部,所述关节左旋盖3022和所述关节右旋盖3012的圆盘内侧均设置有一圈调节齿纹,所述关节左旋盖3022和所述关节右旋盖3012通过所述转轴螺丝303左右盖合在一起,并通过各自的调节齿纹实现可转动地啮合。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6.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层筒状结构实现防晕眩。双层的防眩筒位于 led灯珠组件的前方位置,led灯珠组件的主光斑通过反光杯聚光和反射,主光斑通过防眩筒的内圈的筒射出,多余的折射光或散射光会被防眩筒的外圈内壁反射或截断。而且当人眼位于本实用新型灯具发光面的前方30
°
角度内时,人眼无法有效观察到发光的led发光面,从而避免了眩光的产生。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