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12:12: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连接器是用于连接电力或电信号的流动的部件。这样的连接器例如将电线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因此,存在电噪声从电线通过连接器而传递到电子设备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被传递了噪声的电子设备有可能误动作。
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降低被传递到电子设备的噪声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通过在电气设备与同轴电缆之间设置线圈状的导线来降低被传递到电子设备的噪声。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787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8.连接器将电线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并且还将它们机械连接。因此,存在机械振动被从电线传递到电子设备、或者从电子设备传递到电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电子设备或连接器有可能破损。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无法吸收机械振动。
9.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使用1个弹簧结构体就能够兼顾振动的吸收和噪声的去除的连接器。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弹簧结构体,其由呈螺旋状地卷绕的导线构成,从而具有弹性,并且作为具有电感成分的线圈发挥功能;一端侧支承部件,其支承弹簧结构体的一端,并将该弹簧结构体的一端与设置于基板的布线图案连接;以及另一端侧支承部件,其支承弹簧结构体的另一端,并将该弹簧结构体的另一端与电线电连接。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使用1个弹簧结构体就能够兼顾振动的吸收和噪声的去除。
附图说明
14.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15.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侧视图。
16.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与电线未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的状态的图。
17.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18.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侧视图。
19.图6中的图6a是从轴向观察双重的弹簧结构体的外观图。图6中的图6b是从径向外
侧观察双重的弹簧结构体的外观图。
20.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22.实施方式1
23.使用图1至图3对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
24.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与电线51未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的状态的图。
25.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例如将1个基板41与1根电线5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连接器10的一端与基板4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连接器10的另一端与电线5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
26.基板41具有1个布线图案42。该布线图案42例如由铜等形成,且设置于基板41的上表面。此外,基板41固定于电子设备(省略图示)的壳体43。即,基板41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27.电线51是用绝缘体51b包覆作为导体的信号线51a而成的。在该电线51的一端设有后述的插座15。
28.连接器10具备弹簧结构体11、支承部件12、13、插头14以及插座15。
29.弹簧结构体11被支承于支承部件12、13之间。该弹簧结构体11具备吸收机械振动的功能、以及去除电噪声的功能。
30.具体而言,弹簧结构体11是将1根导线呈螺旋状地卷绕而成的。因此,弹簧结构体11具有弹性。即,弹簧结构体11能够在其轴向上弹性变形。此外,弹簧结构体11作为具有电感成分的线圈发挥功能。
31.另外,导线虽然例如横截面呈圆形,但其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或矩形等。此外,弹簧结构体11由呈螺旋状地卷绕的导线构成,由此其横截面呈圆形。此外,构成弹簧结构体11的导线适合使用具有高拉伸强度以及高导电性的金属。导线例如由铝、铜、镍以及银等中的至少1种金属材料形成。
32.支承部件12构成一端侧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12例如由绝缘体形成。支承部件12支承弹簧结构体11的一端。弹簧结构体11的一端贯通支承部件12。此外,支承部件12以覆盖布线图案42的一端的方式固定于基板41的上表面。这时,弹簧结构体11的贯通支承部件12的一端与布线图案42的被支承部件12覆盖的一端连接。
33.支承部件13构成另一端侧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13例如由绝缘体形成。支承部件13支承弹簧结构体11的另一端。弹簧结构体11的另一端贯通支承部件13。
34.插头14设置于支承部件13。该插头14在其内部具有连接部14a。该连接部14a与弹簧结构体11的贯通支承部件13的另一端连接。与此相对,插座15设置于电线51的一端。该插座15具有连接部15a。该连接部15a设置于插座15的接收口的内部。并且,插头14能够插入插座15的接收口。此外,插头14的连接部14a与插座15的连接部15a能够接触。
35.即,如图2和图3所示,在插头14被插入于插座15的内部的情况下,插头14的连接部
14a与插座15的连接部15a接触。与此相对,在插头14从插座15的内部被拔出的情况下,弹簧结构体11成为与基板4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的状态,并且成为未与电线5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的状态。
36.当插头14被插入插座15时,在壳体43产生振动且该振动从壳体43通过弹簧结构体11朝向电线51传递的情况下,该振动通过弹簧结构体11的弹性变形而衰减。另一方面,当插头14被插入插座15时,在电线51产生振动且该振动从电线51通过弹簧结构体11朝向壳体43传递的情况下,该振动通过弹簧结构体11的弹性变形而衰减。
37.此外,当插头14被插入插座15时,若基板41的布线图案42产生噪声且该噪声从布线图案42通过弹簧结构体11朝向电线51的信号线51a传递,则该噪声被弹簧结构体11的电感成分去除。另一方面,若电线51的信号线51a产生噪声且该噪声从信号线51a通过弹簧结构体11朝向布线图案42传递,则该噪声被弹簧结构体11的电感成分去除。
38.以上,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具备:弹簧结构体11,其由呈螺旋状地卷绕的导线构成,从而具有弹性,并且作为具有电感成分的线圈发挥功能;一端侧的支承部件12,其支承弹簧结构体11的一端,并将该弹簧结构体11的一端与设置于基板41的布线图案42连接;以及另一端侧的支承部件13,其支承弹簧结构体11的另一端,并将该弹簧结构体11的另一端与电线51电连接。因此,连接器10使用1个弹簧结构体11就能够兼顾振动的吸收和噪声的去除。
39.此外,连接器10具备:插头14,其设置于支承部件13,并与弹簧结构体11的另一端连接;以及插座15,其设置于电线51,能够供插头14插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连接器10与电线51的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
40.实施方式2
41.使用图4至图6对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0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0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42.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0的结构的侧视图。图6a是从轴向观察双重的弹簧结构体21的外观图。图6b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双重的弹簧结构体21的外观图。
43.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0例如通过一对传输线路将1个基板41与1根电缆61电连接。连接器20的一端与基板4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连接器20的另一端与电缆6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
44.基板41具有一对布线图案42。这些布线图案42平行地排列。
45.电缆61例如是用护套61a包覆一对电线51而成的。护套61a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在电缆61的一端设有插座25。
46.连接器20具备弹簧结构体21、支承部件22、23、插头24以及插座25。
47.弹簧结构体21被支承于支承部件22、23之间。该弹簧结构体21具备吸收机械振动的功能、以及去除电噪声的功能。
48.具体而言,如图6a和图6b所示,弹簧结构体21是将2个弹簧结构体11重叠而成的。换言之,弹簧结构体21由相互呈螺旋状地卷绕的一对导线构成。这样,作为双重螺旋结构的一对导线以同轴状且以同一卷绕方向设置,并在各外周面施加有绝缘体(省略图示)。
49.因此,弹簧结构体21具有弹性。即,弹簧结构体21能够在其轴向上弹性变形。此外,
弹簧结构体21作为具有电感成分的线圈发挥功能。此外,弹簧结构体21在各导线的外周面施加有绝缘体,由此处于即使各导线相互接触也不导通的状态。
50.另外,被施加于各导线的外周面的绝缘体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弹性变形,该绝缘体也能够追随该弹性变形。
51.支承部件22构成一端侧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22例如由绝缘体形成。支承部件22分别支承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一端。即,支承部件22分别支承各弹簧结构体11的一端。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一端分别贯通支承部件22。
52.此外,支承部件22以分别覆盖一对布线图案42的各一端的方式固定于基板41的上表面。这时,一个导线的贯通支承部件22的一端与一个布线图案42的被支承部件22覆盖的一端连接。另一方面,另一个导线的贯通支承部件22的一端与另一个布线图案42的被支承部件22覆盖的一端连接。
53.支承部件23构成另一端侧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23例如由绝缘体形成。支承部件23支承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另一端。即,支承部件23分别支承各弹簧结构体11的一端。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另一端分别贯通支承部件23。
54.插头24设置于支承部件23。该插头24在其内部具有一对连接部24a。一个连接部24a的一端与一个导线的贯通支承部件23的另一端连接。此外,另一个连接部24a的一端与另一个导线的贯通支承部件23的另一端连接。
55.与此相对,插座25设置于电缆61的一端。该插座25具有一对连接部25a。一对连接部25a设置于插座25的接收口的内部。
56.并且,插头24能够插入插座25的接收口。此外,一个连接部24a与一个连接部25a能够接触。另一方面,另一个连接部24a与另一个连接部25a能够接触。
57.即,在插头24被插入于插座25的内部的情况下,插头24的一对连接部24a与插座25的一对连接部25a分别接触。与此相对,在插头24从插座25的内部被拔出的情况下,弹簧结构体21成为与基板4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的状态,并且成为未与电缆6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的状态。
58.当插头24被插入插座25时,在壳体43产生振动且该振动从壳体43通过弹簧结构体21朝向电缆61传递的情况下,该振动通过弹簧结构体21的弹性变形而衰减。另一方面,当插头24被插入插座25时,在电缆61产生振动且该振动从电缆61通过弹簧结构体21朝向壳体43传递的情况下,该振动通过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弹性变形而衰减。
59.在此,根据上述的说明可知,在基板41与电缆61之间形成有一对传输线路。一个传输线路由电缆61中的一个电线51、弹簧结构体21中的一个导线以及基板41中的一个布线图案42构成。另一个传输线路由电缆61中的另一个电线51、弹簧结构体21中的另一个导线以及基板41中的另一个布线图案42构成。
60.并且,在电流相对于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向相同方向流动的情况下,各导线对于流过该各导线的电流相互增强磁场。因此,从基板41或电缆61产生的噪声被各导线的电感成分去除。另外,上述噪声被称为所谓的共模噪声。
61.以上,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0中,弹簧结构体21由相互呈螺旋状地卷绕的一对导线构成。该一对导线的各一端分别与设置于基板41的一对布线图案42连接。该一对导线的各另一端分别与内包在1根电缆61中的一对电线51连接。该一对导线以同轴状且以同一卷
绕方向设置,并在各外周面施加有绝缘体。因此,连接器20使用1个弹簧结构体21就能够兼顾振动的吸收和共模噪声的去除。
62.此外,在连接器20中,被施加于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外周面的绝缘体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弹性变形,该绝缘体也能够追随该弹性变形。
63.实施方式3
64.使用图7对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0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0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65.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0的结构的俯视图。
66.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0例如利用与电缆61的根数相同数量的传输线路将1个基板41与多根电缆61电连接。连接器30的一端与基板4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连接器30的另一端与电缆6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另外,图7示出了将电缆61的根数设为2根的例子。
67.在将一对布线图案42作为1组时,基板41具有2组该布线图案42。这些布线图案42平行地排列。此外,在2根电缆61的各一端设有1个插座35。
68.连接器30具备2个弹簧结构体21、1个支承部件32、2个支承部件23、1个插头34以及1个插座35。
69.2个弹簧结构体21平行地排列。这些弹簧结构体21被支承于支承部件32、23之间。弹簧结构体21的设置数量与一对布线图案42的组数以及电缆61的根数相同。
70.支承部件32构成一端侧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32例如由绝缘体形成。支承部件32分别支承各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一端。各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一端分别贯通支承部件32。
71.此外,支承部件32以分别覆盖2组布线图案42的各一端的方式固定于基板41的上表面。这时,各对中的一个导线的贯通支承部件32的一端与各组中的一个布线图案42的被支承部件32覆盖的一端连接。另一方面,各对中的另一个导线的贯通支承部件32的一端与各组中的另一个布线图案42的被支承部件32覆盖的一端连接。
72.一个支承部件23支承一个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另一端。另一个支承部件23支承另一个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另一端。一个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另一端贯通一个支承部件23。另一个弹簧结构体21的一对导线的各另一端贯通另一个支承部件23。
73.插头34横跨2个支承部件23之间而设置。在将一对连接部34a作为1组时,该插头34在其内部具有2组该连接部34a。一组连接部34a的各一端与贯通一个支承部件23的一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组连接部34a的各一端与贯通另一个支承部件23的一对导线的另一端连接。
74.与此相对,插座35横跨2根电缆61的一端之间而设置。在将一对连接部35a作为1组时,该插座35具有2组该连接部35a。各组连接部35a分别设置于插座35的接收口的内部。
75.并且,插头34能够插入插座35的接收口。此外,一组连接部34a与一组连接部35a分别能够接触。另一方面,另一组连接部34a与另一组连接部35a分别能够接触。
76.即,在插头34被插入于插座35的内部的情况下,插头34的2组连接部34a与插座35的2组连接部35a分别连接。与此相对,在插头34从插座35的内部被拔出的情况下,2个弹簧
结构体21成为与1个基板4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的状态,并且成为未与2根电缆61机械连接以及电连接的状态。
77.以上,在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0中,由相互呈螺旋状地卷绕的一对导线构成的弹簧结构体21以与将一对布线图案42作为1组的情况下的组数、以及电缆61的根数相同的数量而设置。因此,连接器30即使使用多个弹簧结构体21,也能够兼顾振动的吸收和共模噪声的去除。
78.另外,本发明能够在其公开的范围内进行各实施方式的自由组合、或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构成要素的变形、或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构成要素的省略。
79.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80.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由呈螺旋状地卷绕的导线构成的弹簧结构体,由此能够兼顾振动的吸收和噪声的去除,适合用于连接器等。
81.标号说明
82.10、20、30:连接器;11、21:弹簧结构体;12、13、22、23、32:支承部件;14、24、34:插头;15、25、35:插座;14a、15a、24a、25a、34a、35a:连接部;41:基板;42:布线图案;43:壳体;51:电线;51a:信号线;51b:绝缘体;61:电缆;61a:护套。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